×

葛兆光 思想史 修订本 中国 签约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修订本)签约!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30 04:46:02 浏览3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修订本)签约仪式举行

《中国思想史》(修订本)签约仪式现场

3月22日,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修订本)签约仪式在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举行。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与复旦大学特聘资深教授葛兆光共同签署了出版合同。复旦大学教授戴燕、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陈恒、商务印书馆学术顾问贺圣遂、商务印书馆对外合作部主任郭朝凤等以及各大媒体出席本次签约仪式。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总编辑鲍静静主持签约仪式。

《中国思想史》是葛兆光教授的思想巨著,研究讨论中国知识史、思想史与知识世界的一般土壤与经典传统,是一部内容扎实,开风气之先的巨作。第一卷于1998年问世,到2018年不再出版为止,两卷本和三卷本等不同版本累计销量近八万套,产生了广泛而持续的影响。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在重新审视、删改和修订的过程中,我发现,尽管二十多年过去,各种各样的新资料和新论述不断出现,但我对中国思想史的价值判断、叙述立场和基本脉络,似乎仍然站得住”,因此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修订出版《中国思想史》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次修订删减了十多万字,背景介绍、脉络叙述和思想分析都更为清晰,同时增加了新的资料,补充了近二十年的最新研究成果。

签约仪式上,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致辞表示,《中国思想史》(修订本)承载了学术界、文化界和出版界极为厚重的情感分量,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杰出的贡献之一,是学术成就的重要代表。从出版角度讲,它更应该长久地传播下去,持久地发挥学术影响力。他对本次修订本的出版表达了美好愿景,希望能够以最合适的方式面世和推广,让《中国思想史》中记录的学术时代在百年后依然能够被大家知晓。

展开全文

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致辞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陈恒就《中国思想史》诞生背后的学术时代表达了致敬之意。他认为葛兆光教授为大家重现了学者个体撰写大书的时代,体现了人文学者对追求真理和知识的热情。他表示,《中国思想史》是对传统的传记加文选式的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的突破,该书不仅代表着这个时代的思想水准与学术高度,也足以让后人无法忽略我们这个时代。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陈恒

葛兆光教授对《中国思想史》在25年后还能够受到读书界的重视表示感谢。他就中国思想史的常见问题做出解答,如为什么思想史要写一般知识思想和信仰、知识史是否要和思想史相互结合、没有思想的时代是否也要纳入思想史中,等等。葛兆光教授还介绍了本次修订本的独特之处,他希望新版《中国思想史》能让读者更全面、更方便地了解中国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

复旦大学特聘资深教授葛兆光

在媒体访谈与交流环节,葛兆光教授就“为何选择商务印书馆出版本次修订本”以及“出版修订本的目的”等疑问进行了解答。他表示,在与商务印书馆合作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诸多默契,作为作者对商务印书馆非常信任。此外,他还表示会更多关注读者的反馈,希望修订后的版本能够脉络更清晰、语言更简练,让读者更方便地阅读与学习。

签约现场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总编辑鲍静静主持签约仪式

“葛兆光讲义系列”:

《中国经典十种》(修订本)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重订增补本)

《学术史讲义——给硕士生的七堂课》

《亚洲史的研究方法——以近世东部亚洲海域为中心》

近年来我总觉得,历史研究者有时候有点像犯了“自闭症”,常常孤芳自赏地昂着高傲的头,自顾自地离开公众领域,把自己锁在象牙塔里面。

可是,历史研究的意义是什么呢?

如果它不是借着对过去的发掘,让人们理解历史的传统和现在的位置,如果它不是去通过历史的讲述,去引导一个族群一个国家对未来的思考,如果它仅仅作为一种专门知识,一种大学或研究所里面陈陈相因的学科技术,成了只在实验室的试管里,永远不进入临床的药物,成了找不到对象下手,只能孤芳自赏的“屠龙之技”,它还会有生机吗?

——葛兆光

学术史研究的意义,既不是“怀旧”(批判现实),也不是“表彰”(见贤思齐),而在于知道“一代有一代的问题和方法”。研究学术史,最终目的是懂得如何做学术,不是仅仅把学术的历史说一遍。如果通过学术史, 你学会如何做学问,那也是得到了“指头”。

“葛兆光讲义系列”为葛兆光先生从教以来给学生们开授多门课程的讲义结集,均历其十多年之反复修订,其中既有关于古代中国文化的地图、古代中国的经典,征引广博,不同于掇拾浮华;亦有关于学术研究的方法和思考,研思深厚,尤其有裨益于后学。此系列可为读者之锁钥,使其在习得传统文化知识时,亦可一窥学术研究之门径。

《中国经典十种》(修订本)

中国经典,是中国人的“历史记忆”,也是中国人的文化背景,成就于数千年间,也活络于当今生活世界。相隔千载的经典,只有通过重新解释和引申,方能使当代人体会前贤之思,转化为今天犹有活力的“新经典”。

——编辑推荐

本书为葛兆光讲义系列之一,是《中国经典十种》的修订本。本书凡十讲,涉及 《周易》、《论语》、《老子》、三《礼》、《淮南子》、《史记》、《说文解字》、《黄庭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坛经》十种中国经典作品,揭示中国思想、文化与历史的特征。新版增加了“文献选读”一目,又于“参考书目”中增加了新近出版的参阅作品。本书定位为面对大学生的通俗浅近讲义,探讨何以正确阅读传统中国经典、什么才是中国经典、如何正确理解传统经典意义等重要问题。作者以诠释“旧经典”的方式,尝试为今天提供犹有裨益的“新经典”。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重订增补本)

本书为葛兆光讲义系列之一,是《古代中国文化讲义》的重订增补本。本书凡十三讲,涉及汉字、婚礼丧仪、家族和社会、儒佛道、阴阳五行、民间信仰、传统的世界观等。本次重订,对内容进行了大量增补修订,增添相当数量的配图,还在每讲后面增加了阅读文献和参考论著,以供读者延伸阅读。

本书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古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地图,带领读者感受一个早已随着时间远去的“古代中国文化世界”,同时也为读者在记忆与现实、传统与现代、古代中国与现代中国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

《学术史讲义——给硕士生的七堂课》

本书为葛兆光讲义系列之一,凡八讲,是作者十年间给硕士生讲授“古代中国学术史研究”课程的讲义结集,主要涉及古代中国学术研究的历史、应当掌握的学术方法,以及中国学术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历程。本书重点讲述思想史若干大关节上的研究史,以此呈现学术史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以及应读的基本文献。本书经作者十余年反复修订,内中含有作者希望改变文史类硕士研究生教学方式的思考,值得反复研读。

《亚洲史的研究方法——以近世东部亚洲海域为中心》

本书为“葛兆光讲义系列”之一,是作者2011年后为博士生开设“亚洲史的研究方法”课程的讲稿,经过十年以上的讲述,并反复修订增补后成书。

全书分为四单元十三讲,从亚洲史研究的可能性,东西方有关亚洲史的学术史,重点讲到近世东部亚洲海域史的研究,并且详细介绍近世环东部亚洲海域历史的相关文献。本书的重点,是通过案例讨论亚洲史研究的途径,也讨论如何既把中国史放在亚洲史的大背景中,又从中国角度观察周边,进一步通过中国、东部亚洲海域、整个亚洲,理解历史的交错、联系和融汇。每个单元都以“问题”开始,讨论亚洲史研究的必要性,以“讨论”结尾,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最后给出建议阅读的论著目录。可以说,这不仅仅是一门针对研究生的历史课,而且是有关区域史研究的方法论。

延伸阅读

“葛兆光讲义系列”首发 2022-10-03

葛兆光:为什么要了解学术史? 2022-12-10

葛兆光:如果去古代中国旅行,我们要准备什么? 2022-12-17

限量版 | “葛兆光讲义系列”函套装正式发售! 2022-11-23

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 2022-11-19

名家云集!“葛兆光讲义系列”在沪首发 2022-11-08

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 2022-10-22

end

每日一书

《自然智能的信号博弈逻辑》

每日一词

《新华成语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