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三百六十日,
赏心那似春中物。
展开全文
随着疫情的过去,春天的来临,大家出门游玩的心也是越来越迫切了。
同时国际航班也在本月开始大规模增加,也许不少人和小编一样,都买好五一去泰国的机票了~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想出去浪的心,古今都一样。
我们公众号之前有提到上古时代的春游活动之一:祓禊(戳括号内容可跳转回顾原文春天都不去恋爱,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古人的旅游文化可不止之前所提到的这些,这次就来说说古人旅游的那些事。
出不了门怎么办?
你可以选择“躺着”旅游!
这种足不出户,欣赏远方美景的方法,就是卧游。
大约1600年前南北朝时期,一个叫做宗炳的画家提出了“卧游”这个概念。
他说:“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观。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他担心自己年老体弱,不能出远门旅行,就多画山水画,这样即使在家里待着,也能饱览名山大川。
(我怀疑他在玩一种很新的“画饼充饥”式旅游法)
《潇湘卧游图卷》局部 东京国立博物馆
宗炳之后,古代其他的文人画家也常用“卧游”作为画册或文集的题名。
《潇湘卧游图》,就是典型代表之一。
南宋云谷禅师云游四海,后隐居于浙江吴兴,他不无遗憾地想到,自己尚未踏足潇湘山水。
于是请了一位李姓画家替他绘出潇湘美景,将画悬于房中,躺床上就能欣赏到潇湘美景。
如何拥有一次高质量的旅行?
这个问题,明末清初的文人张履祥给出了一个答案。
他在《杨园先生全集》卷四《寄倪寄生闽中》中谈到文人旅游有“三乐”:
“一者尽交其地所产贤人,一者多购其地所传典书,一者登览其地山川奇丽,与夫古人往迹。”
翻译一下就是,多认识当地名人大咖拓展朋友圈,多买当地的“特产”书籍文献,还有就是打卡当地的名胜古迹。
要想玩得开心,同行的小伙伴也很重要。
我们可以在很多器物和古画里看到,当时文人出游通常都会叫上三五朋友或者一帮同好一起前往。
同时,大量的游记中也可以看到,他们呼朋唤友出游的记载。
如焦竑在《玉堂丛语》一书中的讲到:
“柯潜供职之暇,时偕二三知己,穷览胜概,雅歌投壶,分韵赋诗,襟度豁如也。”
明崇祯青花山水人物图笔筒 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馆藏中,有一件明崇祯青花山水人物图笔筒。
上面就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文人结群游玩的景象。
出门旅行带什么?
出门旅行,必要保障也不能少。
如果我们去长途旅行,那么起码一个行李箱是少不了的。
但收拾行李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经常带了手机却忘带充电器,带了护照却没带身份证,这种事情相信不少人经历过。(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
每当这时候,就无比希望有公司能发明一件“万能”的旅行箱,里面可以包含所有旅行所需的物品。
《梦溪笔谈》
同样的烦恼,我们的祖先当然也有。
资深“驴友”沈括在《梦溪笔谈》里有提到,出远门的行李非常重要,除了衣服、铺盖、炊具外,笔墨纸砚、酒器、茶盏、斧子、锄头、刀子等都不能少。
尤其是古代客栈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因此讲究人有时候连厕所(夜壶)都必须备上,有“味道”的旅行实锤了。
清乾隆 旅行文具箱 故宫博物院
万能的旅行箱当然也没有,但量身定制的多功能旅行箱,还真的有人拥有过。
那就是清朝最不差钱的人+旅游爱好者,乾隆皇帝。
故宫就收藏了乾隆皇帝的一个“旅行箱”。
清乾隆 旅行文具箱 故宫博物院
乍看它是一个很普通的箱子,但打开后,它却可以拼成一个小箱桌。
这样在游玩的途中,它就成了皇帝的办公桌,随时随地在桌子上处理政务、写诗题词、下棋论画。
甚至在漆黑的环境下也不受影响,因为箱子内还配备了一盏用来照明的蜡烛灯。
大臣们再也不用担心朕不务正业啦~
同时,这个旅行箱还是个多宝箱。
箱子里划分成了很多个格子,在不到一米宽的箱子里,可以放入足足六、七十件物品。
文具、生活用品、书画古玩应有尽有,简直像是个会变戏法的魔术箱。
这样的旅行箱,你想拥有吗?
【参考文献】
《潇湘卧游图》
是南宋时期由与李公麟同乡的李姓画家所作的山水作,现属于国宝级别的文物,收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倪云林集》
《杨园先生全集》
本书是一部清人文集,为清初理学名儒张履祥所著,此书是作者一生的著述汇编。书中分骚、诗、书札、序、记、题跋及短篇杂著、问目、读书笔记等。内容广涉经、史、子、集,或辑录前哲论学语要。
《玉堂丛语》
本书所记述的内容,许多是作者的 耳闻目睹,有些采自有关人物的传状、 碑铭和年谱,也有些出自文集、笔记和杂著,凡引他书,皆一一注明出处。其所引各书,有的已经亡佚,其中的史料赖以流传。这部书保存了不少有意义的真实史料,可作为研究明史的参考。
《梦溪笔谈》
是一部由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所撰写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约成书于1086年到1093年。
该书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阅读更多古籍,美斯齐在线书库即可查阅。
文案 | 白术(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排版 | 猫她(部分图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