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在我国经济及人们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社会及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内脏,新中国银行业经过75年的发展及完善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的现代金融体系,中国银行业从成立之初在75年的改革发展当中已发生翻天地覆的变化,由弱小和不健全的传统银行从手工作业模式到1993年的计算机作业模式到1997年的电子卡模式到2002年的银联模式到2005年ATM模式到2013年移动模式到2017年智慧模式,直至如今我国银行业逐渐成为现代化的强大银行体系。
中国银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从中国人民银行以“大一统”的银行体制格局起步,先后经历专业化、商业化、市场化等重大转型变革,形成了以央行为核心,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公平竞争、协调发展的新体系,我国银行业在艰辛的改革发展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不可否认。
中国的银行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对我国经济的支持主要倾向于城市和工业领域,因此使我国的城市和工业得以蓬勃发展并正在逐渐形成智慧城市和工业数字化,但在发展过程中基本已脱离对我国农村农业领域的支持,导致农村经济落后,农村金融资源严重匮乏,使我国"三农"经济的发展严重受限,“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在中共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就针对“三农”问题的态度逐渐引起重视,并于2007年由银监会颁布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定规定》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示范章程》并正式确定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法律地位,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国家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
展开全文
我国的银行业在改革发展下,长期以来都是由国家银行管理和控制,形同于行政机构,具有严重的"官办"色彩,在行政管控主导下,产权主体在银行金融组织中无法彰显,在经营决策上由"一人一票"制转为"一股一票"制,决策权随之集中到了专业管理人员和政府官员手中,导致民主管理严重缺失,针对上述情况,国家于2006年推出农村资金互助社和村镇银行两种新型银行金融机构,农村资金互助社具有明显的内生性优势,具备其他银行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特点,其中产权主体只能由乡(镇)、行政村的农民或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组成,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对由社员股金、资产积累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财产所形成的法人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力,并以上述财产承担债务责任。
农村资金互助社在不脱离我国的银行业中其经营治理具有明晰的产权关系,在由行政管控的"官办"色彩中调整为政府协助,在经营决策上实行民主管理,具有完全自主经营权,不存在政府干预的特点。
国家在解决"三农"关键问题上农村资金互助社在不脱离银行体系的情况下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农村全面进步、农业全面升级、农民全面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能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上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资中县龙结镇方家坝村
作者 李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