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越是努力去获取金钱,
抑或努力忽视或超越金钱,
金钱对我们的影响与钳制就越大。
—— 《金钱的灵魂》
这件事儿特别有意思。
本来明天原创有内容,但我还是想写此事儿发此文。
疫情结束恢复身体自由,同时,因为意识到线下相聚的重要性。所以,2023年我将其定义为我的移动年。
我希望通过我的移动和大家的移动,我能在线下见到我2023年的年度会员的三分之二,也就是,上百人。
所以,我们自己做主办方,会选择年度会员多的城市去做工作坊,当然也可以接受一些机构的邀请。
机构有招生能力的,机构就当主办方,机构能力弱的,我们就自己当主办方,这样我们可以忽略成本,对方没有经济压力。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收入,而是支持年度会员。
客观情况是,邀请我但自己当主办方的有几家,目前正在沟通。
按说对方当主办方的,我们是不需要干预他们的收费情况的。但是大家关系都很亲密,对方很尊重我们,一般还是会主动给我们过目。
我们有一定的做工作坊经验,当然,是自己的经验不是市场上的经验。
展开全文
最近遇见一件有趣儿的事儿,无所谓好与不好,就是觉得有趣儿,想分享出来。
我一直喜欢人多,所以,一般会主动建议主办方将针对学员的收费尽可能压低,不希望有人因为费用而考虑来或不来。
我理解对方,其实我们的目的都一样,只是方法不同。
想起我买衣服时,我不喜欢爱打折的品牌,如果是我喜欢的品牌还总打折,那我几乎不会原价买,宁愿不买新款,我就等打折。
如果一样衣物的价格坚挺总也不打折,最多会员打95折或92折,我会特别尊重甚至仰望这一品牌,感觉对方有实力。当然,这样的牌子大多可能我不太消费得起,但我就是会对其肃然起敬。我内心会感觉定价本身就是价值。如果这个品牌总打折,原价卖甚至七八折卖我都觉得贵了,虚高。非要等到五折时才甘心。
我的课也一样。事实上,也许有人买我的课觉得贵了,那大概是自己消费能力、消费观点和消费愿望的原因,不是课程品质与价格不符。
做教育的人生产的是精神产品,无形无价。费用只是一种平衡,对我而言,我感觉收到的费用都不是钱,而是在平衡我的感觉,解决的不是课程价值的标准,而是我内在的感受问题。
我接触的主办方都和我一样是有情怀的人,我非常尊重他们定价的原则。因为,横竖都是跑一趟,我也是希望有更多人受益。他们的方法能召集更多人就按他们的方法,如果我的能,也可以就按我的方法。
其实,除非我当主办方,主要针对我学员,否则,我赞同他们用他们的方式。因为,他们是有充分的理由证明他们的方式是更有利于招生的。
怕吃亏和爱占便宜是很多人的习惯,甚至有些人都是无意识的。
曾经有多个学员来报我的课并且讲价,有的人因为讲价错过了早鸟价更不心甘,想以早鸟价报我们没同意,结果开课一段时间后还想报,又来讲价,因为这时只有原价,并且不会因为开课了而减少价格,对方一算更划不着了。
我曾经教小助手与对方沟通,让小助引导对方说出讲价的原因。最终对方自己都能搞清楚,是习惯了讲价,不讲不舒服,不讲就有吃亏的感觉——这时我让小助手告诉对方,这就是报我课程的收获,这是她在我课程中学习的第一个内容。
关于成长,有时可以简单地理解成就是解决我们与金钱的关系。
当大多消费者没有了占便宜或怕吃亏的心理,也就不存在高开低走的定价商家了。
这两天有朋友来我家,我们讨论很多,其中我就谈到,我希望支持到我的所有商家、医生、教育机构、服务机构都能经营得很好,大家都有好的收入,这样,我就可以持续地被支持。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我最受不了有人跟医生跟老师讲价,因为,他的得到也会打折,不是人家给出时打了折扣,而是他收到时打了折扣。
初春夜,写此文,看似短小,其实很大,我在想,有几分之几的读者能真正懂我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呢?
阳光三月2023 年2月18日夜
有各种各样的灵性修习与许许多多条道路带人走向完整,
走向内心的宁静。
探索自己与金钱的关系也会将你带到同样的地方。
——《金钱的灵魂》
END
阳光三月 | 相关课程
2023开春大课:“爱和自由、界限与家庭文化建设”招募中@阳光三月
阳光三月 | 2023移动年的线下相遇
江门(3月4-5日)、沈阳、珠海、
石家庄、苏州、天津、南宁……计划中
阳光三月·《冲突与界限》工作坊(3月18日-19日青岛站) (链接)
阳光三月 | 年度陪伴会员招募
(遇见你育儿生活中的每件大事)
2023年度会员招募中:细腻,却有力量的陪伴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