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工业经济“开门红”,泉州推出这四项举措!还有晋江、丰泽、泉港等地将做这些事⋯⋯
近日,泉州市工信局认真贯彻落实泉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一季度“开门稳开门红”目标任务,提前谋划、精心组织,抓实四项举措,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开好局、起好步。
抓政策、重激励
为抢占春节工期和市场先机,制定《一季度工业经济“抢订单、早开工、开门红”系列措施》《支持企业员工留泉返泉的十三条措施》,各县(市、区)在市级政策基础上适度加码,相继出台配套政策,聚焦企业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及时疏通用工、用电、用气、融资、产销对接等梗阻环节,确保企业开足马力释放产能。结合“万名干部进万企、一企一策促发展”专项行动,“两节”期间全覆盖调研走访规上企业、“小升规”企业,宣传解读惠企政策,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确保“应享尽享”“可享快享”。
抓生产、早复工
开展调查摸底,了解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春节期间生产安排、订单情况、员工留泉情况,引导鼓励企业不停工、少停工。强化要素保障,健全用电、用气和资金保障机制,对已进入电力市场的工业用户开展短周期电力直接交易,支持用气大户采取“直购+代输”供气模式,积极向上争取设立纾困资金贷款,用好产业基金为企业提供应急转贷服务。支持稳岗留工,鼓励外来务工人员留泉过年,节前发放一次性稳就业奖补,开展返乡职工“千里送暖”活动,支持员工参加职业培训;节后给予来泉就业岗位补贴,支持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招工,开展“千企引工”“以老带新”活动,确保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推动企业复产,加大对规上企业开工开机情况的跟踪和服务,鼓励已复工的企业开满机、早达效,协调解决尚未复工企业遇到的困难,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一季度工业总产值同比实现一定增长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按企业一季度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量部分给予奖励。
抓项目、强建设
加强工业投资,滚动更新年度工业投资项目,力争一季度组织重点工业投资项目500项以上,工业投资增长5%。加速增资扩产,鼓励本地企业就地增资扩产,同等享受招商引资待遇,力争一季度实施增资扩产项目300项以上,技改投资增长5%以上。加快园区建设,持续推动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高效推进“四个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优选一批前期基础好、投资意愿强、产出效益高的项目列入盘子,一季度力争实现投资10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利用乡贤企业家返乡时机,开展走访座谈和招商对接,力争一季度新对接民企产业类项目不少于30个、总投资不少于150亿元,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布局。
抓调度、保平稳
做好分析调度,密切跟踪监测重点企业运行动态,完善用电预警机制,重点关注工业增加值增速、用电增速等指标情况,对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早发现、早沟通、早处理,按照“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要求,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为完成全年既定目标打好基础。抓好企业培育,成立“小升规”工作专班,全面掌握重点培育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强化培育指导、动态调整和跟踪服务,及时将条件成熟的企业纳入规上管理。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小升规”企业1003家。组织对接活动,支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分行业举办“手拉手”活动,加快产业链上下游产能对接、大中小企业协同协作,一季度开展产能对接活动10场以上。
泉州市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后,多个县(市、区)迅速行动,传达贯彻市“两会”和市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以实际行动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展开全文
晋江市
一是在创新引领上对标一流扛旗领跑。实施高新企业、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战新企业“四个倍增”行动,力争2023年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5家以上、科技小巨人企业50家以上、战新企业80家以上,高新企业保有量突破750家。
二是在数字转型扩面提质上扛旗领跑。组建数字化转型服务协作联盟,落地国家级纺织鞋服大数据中心,以龙头企业为供应链主导带动上下游数字化,加快纺织、食品、建材等行业数智转型,力争数字经济规模达1980亿元,占GDP比重超57%。
三是在产城融合、双轮驱动上扛旗领跑。推动园区标准化连片拓展,规上企业入园率提至50%;实施现代服务业百大项目和255个城建项目;加快集成电路产业链式拓展,引进落地核医药、新能源龙头项目,力争新兴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
四是在大抓项目有效招商上扛旗领跑。实施1065个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超1300亿元,分别比增19.8%、30%。全周期管理考核项目,确保全年固投增长10%以上。组建国有招商公司,确保全年签约项目超220个、总投资超1500亿元。策划赴东南亚、欧美等地,确保全年签约侨港澳台项目50个以上、总投资超300亿元。
五是在营商环境、品牌打造上扛旗领跑。修订经济鼓励扶持新政策,构建“1+N”百亿产业基金集群,充分运用北交所服务机制,引导优质企业改制上市。开设企业政务服务线上专区,盘活低效用地4000亩以上,加快园区标准化建设,建成产业空间超700万平米。
丰泽区
一是全面学习领会。紧扣政府工作报告各项部署,明确时间节点、细化进度要求,为一季度“开门红”赢得先机,加快构建“五城五区”、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核心区。
二是打造都市产业。围绕服务泉州九大千亿产业的转型升级、服务泉州900万人口的消费升级,重点建设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建筑服务产业园、海丝中央法务区泉州片区等10个产业园区,培育中骏世界城、浦西万达等10大特色商圈。实施国企、规上工业企业、限上服务业企业、规上建筑企业等市场主体五年倍增计划,夯实全区产业发展基础。
三是提升城市品质。坚持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并重,让街道可漫步、建筑可阅读、城市可回忆。旧城抓连片改造,连片推进“三区一村”改造,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城市功能。新城抓组团开发,对标“国内一流、省内领先”要求,加快中央商务区、中央活力区、南埔山等片区建设,优先导入城市产业、繁荣城市经济。成建制推进“抓征迁交净地”行动,分批启动15个征迁项目,可拓展7600亩城市发展空间。
四是增进民生福祉。安排3.9亿元实施56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滚动推进总投资55亿元的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项目工程包,有效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五是优化营商环境。常态化推动“千名干部走千企”“百名科局长进百居”,推行政策“免申即享”,用好各类资源,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围绕高端商务商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平台经济、高端康养等领域,力争全年招商引资1500亿元以上。
泉港区
一是重项目、强支撑,推进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项目奋战年”行动,用好“五个一”工作机制,落实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重点项目221个,完成投资277亿元以上。持续“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立足乙烯、丙烯、电子化学等七大特色优势产业链条,精准补链延链强链,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持续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全力推动国亨化学、天辰化工、百宏化学新材料等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力争石化产值达1200亿元。
二是抓城建、提品质,推进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抓城建提品质”“绿满泉城”专项行动,启动石化科创小镇、高铁片区等重要功能片区建设,在泉港沿海布局系列生态、海洋、文旅等项目,将海岸线打造成为移步易景、别具一格的滨海景观廊道。全力服务和推进福厦客专泉港段、国道228泉港段改线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努力构建“快进快出、通达顺畅”的节点城市。活态传承海港文化、海盐文化、北管音乐文化、水密隔舱福船文化等泉港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促进泉港文旅融合发展。
三是惠民生、促稳定,推进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继续将7成以上的本级财力投向民生,深化推进国家级“区管校聘”、“救急难”试点和省级移风易俗试点,巩固提升“府院共建”医联体、“线上+线下1小时就业圈”、“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失地群众社会保障等品牌,让群众享有更可靠更充分的社会保障。健全各类应急救援体系,加快智能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金融重点领域风险预警监测,推进粮食应急加工生产线等项目建设,持续守好“米袋子”“菜篮子”,深入推进更高水平“平安泉港”建设。
惠安县
一是加快产业体系构建。全方位推动“1543”产业体系纵深发展,力争优势石化产业实现完整闭环扩容,推动雕艺产业精耕细作园林景观、古建等优势领域,支持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校服产业品牌化、集约化发展,培育壮大食品产业集群,引导鞋服箱包、机械制造、纸制品行业创新发展。实施数字化改造,滚动推进3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引育一批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领域高成长性种子企业,力争数字经济规模增长10%以上。
二是加快城市能级提升。实施“城市精致化提升三年行动”,抓好168个“抓城建提品质”项目,完成年度投资68亿元以上。西苑片区完成房屋腾空、拆除并启动安商房建设,惠泉片区安商房主体封顶并加快市政配套建设,保质保量完成50个老旧小区改造,打造品质宜居的城市更新示范样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新一轮聚城畅通工程,争创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三是加快民生事业发展。深入实施教育事业发展三年行动,加快教育项目建设,力争新增2280个公办园学位、6350个义务教育学位。推动养老机构规模化、市场化、规范化发展,力争投入运营养老院达9家以上。推进健康惠安建设,攻坚推进12个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完成县医院新院一期工程并启动二次装修,开工建设崇武、涂寨、东岭等卫生院迁建项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
德化县
一、推进产业提质增效。一是集聚发展陶瓷产业。用好省、市支持“中国白·德化瓷”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实施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的五年行动计划,探索创建国家海丝陶瓷创新试验区。二是提档升级全域旅游。加快九仙山景区、塔兜温泉等资源收购,争创以石牛山为核心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快德化窑考古遗址公园、何朝宗公园建设,持续打造“一城瓷器百馆游”,培育“旅游+”等融合发展新业态。三是拓展延伸产业体系。扶持壮大“三黑三黄三宝”等特色种养业,争创省级现代农业(畜禽)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发挥顺美海外仓业务工作站作用,试点推动跨境电商海外仓、仓储物流等服务发展。
二、突出项目引领带动。一是全力度攻坚。力争全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0亿元以上。二是全方位招引。重点跟踪对接鹭岛创新创业园、中南高科产业园等,力争20%以上的新签约项目落地动建。三是全要素保障。发挥产业引导基金作用,为重点招商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深化“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试点推行工业厂房国企统建,力争全年建设标准化厂房50万平方米。
三、提升城乡共建品质。一是提升城市能级。持续推进许厝、蒲坂等10大片区改造,提升4个老旧小区和湖前巷老旧片区,抓好12个安置、商住小区建设。二是推进乡村振兴。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强改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三是完善公共服务。实施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提升医疗健康水平;用好招工引才专项资金,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加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管理。
泉州开发区
一是高位对标对表,迅速付诸行动。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来,坚持开发区“姓工”本质,做足工业立区、工业强区文章,深入推进“1+3”专项行动,全域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推进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努力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闯新路、开新局、出新绩,为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贡献开发区力量。
二是紧扣稳中有进,推动发展提效。前瞻谋划明年工作,做好项目谋划储备、梳理和申报,力促一季度实现高质量“开门红”“开门稳”。强化科技赋能、品牌赋能,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迭代更新。重点培育一批省市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优质企业增资扩产、做大做强。深化平台招商、以商招商,突出“小而精”项目,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新经济,不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三是聚焦和谐稳定,优化创业环境。发挥区域紧凑集中、体制扁平直达的优势,做优企业服务,全面提升营商环境。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抓好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环保等民生实事,持续炒热开发区,更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同时,要统筹抓好岁末年初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安全、困难职工群众走访慰问、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等工作,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
台商投资区
一要千方百计拉高对台标杆。聚力突出“台商投资”的立区本源,依托区台港澳办、台商台胞服务中心,精心策划推进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措施,全力引导台商台胞参与全区社会各领域工作;充分发挥台胞群体人脉资源,优化泉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台青创业园等平台建设。
二要全力以赴推进产城融合。瞄准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大主攻方向,充分利用战略新兴产业园和数字包装产业园标准化园区城市设计方案成果,高效统筹智能电力等标准化专业园区建设,夯实“产业底盘”,力争新推广数字化生产线12条、推动12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30%以上;全力推进高铁新泉州东站及金屿大桥建设,提速打造城市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加快环湾15分钟车程城市圈建设。
三要系统引领加快“四个区”建设。强化支撑体系谋划,深化机制体制改革,营造更加有利于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优化、城市能级提升的制度环境;定向招引更多优质项目,推进增资扩产、提质强产,优化结构、拓展空间;全力集聚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生产要素,推动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产业升级;聚焦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坚持“四个优先”,突出精心规划、精细管理、精致建设、精美呈现、精明增长,不断完善服务业态建设。
□来源: 泉州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