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文
“异宠”知多少
雨林之王
蜥蜴
学习 把握 落实二十大精神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防治外来物种侵害
蜥蜴俗称“四脚蛇”又称“蛇舅母”,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属于冷血爬虫类,其种类繁多,在地球上分布大约有3000种左右,我国已知的蜥蜴类物种约有226种。作为“异宠”家庭的一员,近年来蜥蜴在国内的饲养人群不断增加,在满足饲养者独特审美、心理偏好和探知欲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风险隐患,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全面了解“异宠”蜥蜴。
形态特征
体表被以角质鳞片;绝大多数蜥蜴类有四肢,少数种类四肢退化,但肢带残存;左右下颌骨在前端紧密结合,上下颌骨表面着生有齿;尾长一般超过体长;具有成对的交接器;多数种类有活动眼睑和鼓膜。一般以昆虫蜘蛛、虫及软体动物为主要食料,大多分布于南半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栖息方式多样,有陆栖、穴居、水栖、树栖等。
生理特征
尾的自截与再生
许多蜥蜴在遭遇敌害或受到严重干扰时,常常把尾巴断掉,断尾不停跳动吸引敌害的注意,它自己却逃之夭夭。这种现象叫做自截,可认为是一种逃避敌害的保护性适应。自截发生部位的细胞终生保持胚胎组织的特性,可以不断分化,所以尾断开后又可自该处再生出一新的尾巴。中国壁虎科、蛇蜥科、蜥蜴科及石龙子科的蜥蜴,都有自截与再生能力。
变色与发声
蜥蜴的变色能力很强,特别是避役类(Chamaeleons)以其善于变色获得“变色龙”的美名。大多数蜥蜴是不会发声的。壁虎类是一个例外,不少种类都可以发出宏亮的声音。蛤蚧鸣声数米之外可闻。壁虎的叫声并不是寻偶的表示,可能是一种警戒或占有领域的信号。
主要类别
蜥蜴的种类繁多,形态特征有较大差异。常见的蜥蜴种类有鬣蜥科(Agamidae)、美洲鬣蜥科(Iguanidae)、海帆蜥科(Corytophanidae)、项圈蜥亚科(Crotaphytinae)、安乐蜥亚科(Polychrotinae)、壁虎科(Gekkonidae)、石龙子科(Scincidae)、蛇蜥科(Anguidae)、巨蜥科(Varanidae)等。
“科
表
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饲养风险
可能危害人类
健康
蜥蜴是冷血动物,所以不会认主,饲养时容易被咬伤和抓伤;而且蜥蜴本身携带一些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存在危害人体健康的风险。
造成外来物种入侵
风险
我国台湾地区是亚洲最早开始饲养爬宠的地区之一,十几年前绿鬣蜥就进入了台湾市场。因人为放生和遗弃,目前绿鬣蜥已在台湾形成野生种群。由于缺乏天敌,绿鬣蜥大肆繁殖,不仅破坏当地植被,还在河堤上蛀洞,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普法小课堂
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于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第23、24条明确了国门生物安全准入制度和海关监管制度。
第二十三条 国家建立首次进境或者暂停后恢复进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高风险生物因子国家准入制度。
进出境的人员、运输工具、集装箱、货物、物品、包装物和国际航行船舶压舱水排放等应当符合我国生物安全管理要求。
海关对发现的进出境和过境生物安全风险,应当依法处置。经评估为生物安全高风险的人员、运输工具、货物、物品等,应当从指定的国境口岸进境,并采取严格的风险防控措施。
第二十四条 国家建立境外重大生物安全事件应对制度。境外发生重大生物安全事件的,海关依法采取生物安全紧急防控措施,加强证件核验,提高查验比例,暂停相关人员、运输工具、货物、物品等进境。必要时经国务院同意,可以采取暂时关闭有关口岸、封锁有关国境等措施。
海关提示
为维护国家生物安全,保护野生动物,维持生态平衡,蜥蜴爱好者应当了解我国对于活体动物、野生动物等的运输、购买、饲养、交易等法律法规。
根据《生物安全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外来物种,禁止携带、寄递活体动植物进境。违反规定的,海关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供稿单位:动植物检疫处、天津河西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
撰稿人:王伟
审核人:高建、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