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刑法里的"凌迟处死"最早出现的到底是在哪个朝代
凌迟也称陵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陵迟原来指山陵的坡度是慢慢降低的,用于死刑名称,则是指处死人时将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使受刑人痛苦地慢慢死去。凌迟刑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正式定为刑名是在辽,此后,金、元、明、清都规定为法定刑,是最残忍的一种死刑。这种刑法主要用于处罚那些十恶中的一些犯罪,如谋反、大逆等。到了清朝乾隆时期,如果打骂父母或公婆、儿子杀父亲、妻子杀丈夫,也是触犯伦理道德的重罪,要处凌迟刑。但后来为了镇压农民反抗,对于不按时交纳赋税的也要处以凌迟刑,这在明太祖时期尤为突出。凌迟刑的处刑方式很残忍,一般记述是说将人身上的肉一块块割下来。而历代行刑方法也有区别,一般是切八刀,先切头面,然后是手足,再是胸腹,最后枭首。但实际上比八刀要多,清朝就有二十四刀、三十六刀、七十二刀和一百二十刀的几类。二十四刀是:一、二刀切双眉,三、四刀切双肩,五、六刀切双乳,七、八刀切双手和两肘间,九、十刀切去两肘和两肩之间部分,十一、十二刀切去两腿的肉,十三十四刀切两腿肚,十五刀刺心脏,十六刀切头,十七、十八刀切双手,十九、二十刀切两腕,二十一、二十二刀切双脚,二十三、二十刀四切两腿。实际执行时,还有更多的,最多的是明朝作恶多端的太监刘瑾被割了三天,共四千七百刀。到公元1905年的光绪年间,凌迟刑被废除。
满清王朝唯一被凌迟处死的公主是谁呢
看过古装剧的朋友想必经常听过凌迟处死这个词,但是很多人却不明白它到底指的是什么样的刑罚。凌迟是一种极其残酷的手段,得到这个惩罚的犯人,他会被刽子手一片片的割去身上的肉,在他血流而亡之前,会一直给他提供正常的饮食用水,犯人会在煎熬和痛苦无助中慢慢失去意识,堪称是种生不如死的体验。
按理说会被判凌迟处死的应该都是些身份卑微、罪恶滔天的人,但清史记载有位公主也曾受到过这样惨绝人寰的待遇,她就是努尔哈赤的女儿莽古济公主。
莽古济公主是努尔哈赤和继妃富察氏所生之女,地位尊贵,自幼便被众人捧着呵护着长大,然而在努尔哈赤心目中,亲情在利益面前是不值一提的,为了拉拢董鄂氏河合礼这名大将为自己效力,他将自己年仅11岁的女儿莽古济公主嫁给了河合礼,顺利拉拢到了这位大臣。
要知道这个河合礼的年纪和莽古济公主可相差好大一截呢,努尔哈赤的这一举动让莽古济公主的心里埋下了一颗怨恨的种子。
然而没等到她如何报复父亲,努尔哈赤就逝世了,皇太极成为了说一不二的大汗。此时,努尔哈赤的另一个儿子莽古尔泰是不服气的,所以时常做出一些小打小闹的举动来激怒皇太极,皇太极忍无可忍,数次对莽古尔泰进行了警告,最终莽古尔泰决定联合大家一起背叛尚且根基不稳的皇太极,他找的第一个盟友是自己一母同胞的姐姐莽古济公主。
莽古济公主知道一旦皇太极对莽古尔泰动手,那么身为其姐姐的她势必也会被不容,她便欣然同意了莽古尔泰的计划,计划与弟弟谋反,打算设一个圈套引皇太极上钩,杀了他夺其权。然而这件事还没有开始实施,莽古尔泰就因病撒手人寰了,莽古济公主等人只能悻悻作罢。
本以为此事就这样无疾而终了,谁知就在莽古尔泰逝世之后没多久,公主府中的家奴冷僧机举报了他们密谋造反的事,皇太极下令彻查,很快莽古尔泰家被搜的干干净净,“金国皇帝之印”等大逆不道之物浮出水面,莽古济公主百口莫辩,皇太极下令将自己这个同父异母的姐姐凌迟处死。
其实这个告发存在很多疑点,只是皇太极刻意忽略了,或者说他一直在等这个机会,等待这个能为自己制造杀一儆百的机会,因为他早就不打算留莽古济一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