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今年将实施388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谋划洛阳至桂林等高铁项目
【大河财立方消息】1月4日,洛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洛阳市市长徐衣显做政府工作报告。
其中提到:
过去五年成绩单
生产总值迈上五千亿台阶,预计达到5800亿元左右,在全国城市排名跃升到45位。
百亿级企业达到16家,洛阳钼业成为全省首家千亿级民企,形成了2个千亿级、7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中心城区面积从803平方公里增加到222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88%,城市发展由伊洛河时代迈入黄河时代。
2022年成绩单
预计全年经济增长3.5%左右,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5家,数量全省第二,市值全省第一。
新兴产业取得重大突破,中州时代、华为技术、凯盛科技、海澜集团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成功落地。
综合枢纽提级增能,呼南高铁焦洛平段成功入规,机场三期改扩建稳步推进,新伊高速、渑淅高速洛宁段建成通车。
2023年主要目标任务
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7%,研发经费投入强度3.1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
重点工作
重大项目
实施388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年度完成投资2600亿元;全力推动百万吨乙烯、中航光电四期等项目尽快开工;加快中州时代新能源生产基地一期等项目建设进度;海澜集团、古城机械等项目年底前投产;谋划欣旺达锂电池等一批项目,全年储备项目2500个以上。
创新引领
建成启用龙门实验室总部基地;伊滨智慧岛建设进度达到60%;把周山双创智慧岛打造成“科技创新特区”;上半年昇腾人工智能实验室投入运营。
展开全文
风口产业
推动中南高科智能装备创新港等项目投产达效;确保中部云基地二期等48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00亿元以上;加快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建设,新增省级产业研究院1—2家;争取元宇宙产业园尽快落地,确保华为人工智能实验室上半年算力达到42P;实施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主动融入郑汴洛濮氢走廊、郑汴洛城际旅游氢能客运专线等建设。
文旅融合
加快建设剧本娱乐产业总部经济园,引入行业头部企业20家以上,打造“中国剧本娱乐之都”;培育壮大“网红经济”“露营经济”等新业态,打造城市近郊“微度假”休闲游综合体,建设一批高等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加快实施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等重点项目;推动白云山、重渡沟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培育5—10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品牌。
交通枢纽
积极推动呼南高铁焦洛平段开工建设,主动谋划洛阳至桂林、洛阳至襄阳等高铁项目;扎实做好机场改扩建、轨道交通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建设郑州至洛阳等4条高速公路,实施20个干线公路通达工程,年底前栾卢高速建成通车。
医疗教育
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快农村小规模学校整合、集镇和中心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70所、义务教育学校153所。确保首批7所现代化高中8月交付使用,启动第二批现代化高中建设和剩余高中提升改造;高质量建设3个国家级、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完善城市区和县域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水平运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完成栾川、洛宁县人民医院三级创建。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23年1月4日在洛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洛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徐衣显
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五年来,我们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两个确保”、落实“十大战略”,聚焦“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洛阳辉煌”,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朝着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阔步前行,现代化洛阳建设全面开启新的征程。
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脱贫攻坚创造历史性成就。
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胜利。
转型升级实现突破性进展。
城乡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
生态环境实现根本性好转。
人民生活得到持续性改善。
五年来,我们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扛牢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年”“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创新开展“三转三优”行动,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政治三力”,提振了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树立了务实高效、为民清廉的政府形象。自觉接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提案。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取得新进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统计、审计、人防、气象、地震、史志、残疾人工作、妇女儿童事业等都取得了新成绩,交出了厚重的出彩答卷。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洛阳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本届政府履职的收官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我们迎难而上、奋勇争先,战胜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办成了许多关系全局的大事要事,经济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现代化洛阳建设在新起点上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贯彻“三大重要要求”,经济质量明显提升。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多措并举稳住经济大盘。标本兼治防范化解风险。
(二)扭住“三项重点工作”,大事要事持续突破。风口产业全面起势。城市品质显著提高。乡村振兴深入推进。
(三)用好“三个重要抓手”,发展难题有效破解。创新体系加快重塑。改革开放持续深化。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四)聚力“十大重点实事”,民生福祉全面增进。
二、2023年主要目标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锚定“两个确保”,落实“十大战略”,聚焦“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持续抓好“三项重点工作”,努力用好“三个重要抓手”,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发展持续稳定向好,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奋力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重振洛阳辉煌。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7%,研发经费投入强度3.1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进出口总值增长3%,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0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0家,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0.7个百分点,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污染防治、节能降耗完成国家和省定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必须坚持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用好深化改革关键一招,必须坚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三、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
实现今年发展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开展“四大行动”,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开展重大项目建设攻坚行动。坚持“项目为王”,大抓“三个一批”,实施388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年度完成投资2600亿元,全年储备项目2500个以上。开展消费扩容提质升级行动。设立促消费专项资金,用好“购置税免征”“商业险折扣”等政策,促进零售、餐饮、汽车、家电等消费较快增长。坚持“市级主导、县区主办、企业主体、线上线下”联动机制,鼓励“洛产洛销”“洛材洛用”“洛财用洛”,促进产业补链强链。打好文旅消费“优势牌”,打造24处特色夜间市场,争创2家省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恢复商贸消费“烟火气”,开展“以食为天·品在洛阳”活动。开展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行动。落实“金融支持房地产16条”,确定优质房企白名单,用好续贷展期、增信支持、企业债券等多种手段,为房地产企业有效纾困。完善按揭贷款政策,优化“商转公”业务流程,实施“工抵房”网签备案,推行“存量房”带押过户,尽力发放购房券,积极搭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鼓励开办房展会,推动团购回购,推进各县区谋划建设现代化未来社区,满足群众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开工建设棚改房4380套、经济适用房2800套、公租房2005套,竣工交付安置房1.05万套。坚持“一楼一策一专班一银行”,用好房地产纾困基金,统筹完成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任务。力争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7%。开展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和国企民企平等对待政策,常态长效深化“万人助万企”,确保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增长10%以上、达到68万户,民营经济总量占GDP比重达到62%以上。加强“线上+线下”常态化政银企合作,建立智慧金融服务中心、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完善落实产业园区、科技产业社区、重大项目主办银行制度。深化“五转”工作,推动“千企培育、百企入规”,新入库企业600家以上。成立民营企业维权服务平台,推行涉企柔性执法、轻微违法免罚,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加强民营企业家培训,选树表彰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弘扬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企业家精神。
(二)持续强化创新引领,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聚焦“三大平台载体”,提升科技创新体系,融入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创建,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矩阵。高标准建设伊滨科技城,壮大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建成启用龙门实验室总部基地,伊滨智慧岛建设进度达到60%。重塑重振高新区,优化“一区多园”布局,把周山双创智慧岛打造成“科技创新特区”,支持申建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提质升级洛阳经开区,依托大数据产业园建设5G、人工智能等产业核心区。重塑重构实验室体系,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重建。加快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坚持以用为本,构建政府“普惠+激励”和企业“高薪+股权”联动机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评价体系,深入开展“才聚河洛”招才引智等活动。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推进高素质创新主体倍增。实施“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推动高成长性企业提质倍增,遴选市级试点企业30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家。广泛开展企业“四有”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高于全省8个百分点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4%。促进高效能创新生态优化。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揭榜挂帅”等重大创新项目20个以上,协同攻关产业关键技术150项。推动金融机构开展科创金融服务,“科技贷”新增贷款3.2亿元。深化科技成果“三权”改革,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20亿元以上,争创郑洛新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三)大力发展风口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深化“五链耦合”,全面实施“136”工作举措,十大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超过2700亿元。加快传统产业向风口转型。深入实施新一轮“三大改造”,推动中南高科智能装备创新港等项目投产达效,确保中部云基地二期等48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00亿元以上,建成10个智能制造试点,培育省“机器换人”示范项目3个以上,争创省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8家以上。加快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建设。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以“灯塔工厂”标准加快建设中州时代新能源生产基地,支持中航锂电扩大产能,打造双千亿产业集群。壮大光电元器件、高端轴承、农机装备等优势产业,加快建设中钢洛耐新材料产业园、洛轴新能源装备智能制造基地等项目,确保中航光电基础器件产业园一期尽快建成投产,推动轴研所伊滨科技产业园按期搬迁投产、新强联风电轴承等项目竣工投产。落实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产业集群“专班+例会”工作机制,促进本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进数字经济提速扩量。持续发力新基建,确保5G基站总数突破1万个。深耕工业、文旅、电商等细分领域,完善扶持政策,推动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加速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总量突破2100亿元。抢先布局风口产业新赛道。聚焦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深化与中科院计算所等战略合作,加快建设百度智能网联(无人驾驶)示范区,推动中科慧远人工智能研发中心等项目及早达效。实施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主动融入郑汴洛濮氢走廊、郑汴洛城际旅游氢能客运专线等建设,抓好与上海申龙等合作项目,推动氢沄氢燃料发动机项目尽快批量达产。围绕电子显示材料,启动建设凯盛科技洛玻创新中心,力争偃师超薄基板玻璃二期建成投产。提升生物疫苗产业竞争力,加快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洛阳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确保现代生物产业基地二期开工建设,上半年普莱柯P3实验室建成投用。强力抓好精准招商。发挥县区、园区招商主体作用,抓好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基金招商,谋划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0个、新签约120个。高质量办好节会招商、会展招商等重大经贸活动,力争牡丹文化节期间签约项目规模达到500亿元。发挥港资、台资、日韩、500强等四个外资专班作用,主动对接融入省对欧招商引资活动,加快落地一批重大外资项目。推动县域特色产业发展。
(四)聚焦聚力提质增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统领,深入实施“351”工作举措,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积极推动呼南高铁焦洛平段开工建设,主动谋划洛阳至桂林、洛阳至襄阳等高铁项目,完善提升龙门高铁站、洛阳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扎实做好机场改扩建、轨道交通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建设郑州至洛阳等4条高速公路,实施20个干线公路通达工程,年底前栾卢高速建成通车。推进九都路沿线交通节点改造等31项市政道路工程,打通15条断头路。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高标准实施503个“两建设、三改造”项目,老旧小区改造7.58万户,建成公共停车场35个、充电桩2000个。高质量打造“两轴线、两节点”,2月底前开工建设城市文化客厅、打造在全国具有引领意义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6月底前开工建设城市阳台、构建彰显城市特质的创新综合门户。持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高标准推进文明创建,全面实施“六大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智慧城市项目一期,打造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有序推进小区“转改直”应改尽改,集中供热普及率提高到97%。完成1155个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积极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建好用好青年众创空间,培育青年创新创业人才30名以上。完善青年安居体系,中心城区新增青年驿站20个,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2万套。加快建设广州市场、天心文化产业园等青年友好街区,推动西工小街、洛城中街创建省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实现“青年之家”乡镇街道全覆盖,进一步增强城市活力和竞争力。
(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突出“三个重点”,深入实施“151”工作举措,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抓好产业、就业“两个关键”,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转移就业人数不低于20.5万,实现贫困人口“动态清零”。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新增高标准农田11万亩,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粮食产量稳定在50亿斤以上。发展壮大富民产业。坚持“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壮大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规模,新建改扩建规模化牛羊养殖场90个,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50万头、170万只,“一村一品”省级示范村达到15个以上、全国示范村10个以上,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深化乡村建设运营。以乡村运营为抓手,以农村供排水一体化建设为重点,以“达标村”创建为带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90%以上,建成“示范村”500个、“精品村”100个。加快建设试点集镇,实施449个建设项目,“达标集镇”“示范集镇”“精品集镇”分别达到25%、10%、5%。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好水美乡村省级试点,绿化美化村庄100个,完成改厕6万户以上。推进“四好农村路”提质扩面,创建全省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年底前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拓展提升党群服务中心“7+N”服务功能。常态长效推进“三清两建”,建强村级经济合作组织,推进自然村村民理事会、民调委员会全覆盖。增强联农带农能力。深化“三变”改革,争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确保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25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家,认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5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稳定在70%以上。
(六)深化文旅融合创新,建设全国沉浸式文旅目的地。突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抢抓文旅产业新风口,全方位提升“五大品牌”,全年接待游客超过1亿人次、旅游收入900亿元以上。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统筹“五大都城遗址”保护展示,加快实施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等重点项目,谋划建设夏商周考古研究中心,着力打造隋唐洛阳城3.0版大遗址保护利用示范样板。持续推进二里头遗址、万里茶道申遗。完善非遗活化传承体系,打造10家非遗工坊,加快建设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区。高标准筹备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建设一批客家文化标志性工程,叫响“客家·回家”品牌。丰富沉浸式文旅新业态。加快建设剧本娱乐产业总部经济园,引入行业头部企业20家以上,打造“中国剧本娱乐之都”。高质量办好世界研学旅行大会,开发洛八办、中共洛阳组等红色研学线路,建设研学一站式服务平台,提升“行走洛阳、读懂历史”文化品牌。抓好龙门、隋唐洛阳城片区综合开发,实施龙门旅游度假区、万安山主题公园等重点项目,推动新唐街等文旅商综合体投入运营。培育壮大“网红经济”“露营经济”等新业态,打造城市近郊“微度假”休闲游综合体,建设一批高等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高标准创建全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实施永泰门、正平坊等项目,确保天街洛南段牡丹文化节前完工,彰显“盛世隋唐”气象。加快黄河流域非遗保护展示中心建设,推进小浪底国家“特色文化游”试点工作,打造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传承弘扬河洛文化,讲好“黄河文化”故事。加快建设中国伏牛1号生态旅游公路,推动白云山、重渡沟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培育5—10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品牌,扮靓“伏牛山水”风光。办好第4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世界古都论坛,抓好牡丹产业社区等项目建设,提升“两节一会一论坛”国际影响力。加快建设工业遗产博物馆,打造东方红农耕博物馆精品主题旅游线路,活化“工业遗产”资源。
(七)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厚植体制机制新优势。推进深层次改革攻坚。聚焦新业态新模式新品牌,深化产业投融资、金融、科技等领域改革,巩固经济发展基本盘。提高制度型开放水平。推进“五区”联动发展,自贸区形成制度创新案例20个以上,综保区进出口达到55亿元,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一期)建成投用、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增长15%。优化拓展开放通道,加密国内航线航班,力争新增国内外航线3—5条,旅客吞吐量达到150万人次。加密中欧班列和铁海联运班列,年集装箱吞吐量2.6万标箱。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建好用好7个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新增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100家以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聚焦“六最”目标,扎实推进“五件事”,加快建设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审批事项“免证可办”,确保“清单之外无审批”“大厅之外无审批”“平台之外无审批”。常态高效推进府院联动,完善行政争议调解等工作机制,深化“三同步两公开”模式,实现行政与司法良性互动。以“诚信政府”带动“信用洛阳”建设,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全覆盖,所有新建预售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有诉即办”问题处理满意率保持100%。
(八)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扎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抓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持续提升全域生态文明水平。积极稳妥落实双碳战略。严控“两高一低”项目,推进伊川、汝阳、孟津、洛龙整县(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建设。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建成中原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期,完成中硅高科等5家企业退城入园,争创绿色工厂20家以上。加快建设偃师、孟津、宜阳零碳建筑,推进洛阳石化等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耗改造。强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深入落实河长制,常态化“清四乱”,创建“幸福河湖”。健全黄河防汛应急体系,推动做好黄河流域防洪规划修编,高质量推进中小河流系统治理,修复提升伊洛河城区河道拦蓄工程。开工建设故县水库灌区、前坪水库市区引水等重点项目,持续提升小浪底南岸灌区等工程综合效益。深入推进“治、建、调”并举。落实“六控”措施,保持PM2.5、PM10、优良天数“两降一升”。统筹“四水同治”,深化“五水综改”,国省控地表水断面达标率保持100%。加强固体废物治理,建设“无废城市”。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持续加强生态修复治理。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探索开展南部四县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打造伏牛山生态涵养区。全面推行林长制,高标准开展国土绿化,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完成营造林1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00平方公里。强化河流源头和水库库区保护,筑牢“中原水塔”。加强矿山尾矿库治理修复,绿色矿山创建保持在全省前列。
(九)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推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落实就业优先政策,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新市民等重点群体,探索新就业新业态“积分制”,实施助企招聘等重点举措,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精准实施就业援助,开发更多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7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深化“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建设,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0万人次,新培养技能人才17万人。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办理创业担保贷款13亿元以上,新增农民工返乡创业9000人以上,实现以创业带就业。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抓好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加快完善与现代化洛阳相匹配的教育体系,努力打造全国区域性教育中心。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快农村小规模学校整合、集镇和中心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70所、义务教育学校153所。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等重点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重构高中教育发展体系,确保首批7所现代化高中8月交付使用,启动第二批现代化高中建设和剩余高中提升改造。积极创建全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全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高地。推动“健康洛阳”提质升级。坚持保健康、防重症、强救治、优服务,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持续深化“五医联动”,高质量建设3个国家级、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完善城市区和县域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水平运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完成栾川、洛宁县人民医院三级创建,落实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实现村卫生室公有产权全覆盖。推进医保DIP支付方式改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药店、门诊全覆盖。擦亮“平乐正骨”等品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做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筹办工作。完善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大力推进公共服务进社区。完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保障好因疫因灾遇困群众和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高标准建成邻里中心50个、体育公园109个,推动800个社区便民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打造家门口的舒适生活圈。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叫响“书香洛阳”品牌。提升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成全市统一的居家社区医养结合医护服务管理平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农村“集中+居家”四类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100%、50%。
(十)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建设示范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洛阳。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统筹抓好国防动员、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等工作,提升新时代双拥工作水平,开创军政军民团结新局面。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推动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统计、审计、人防、气象、地震、史志、残疾人工作、慈善事业等迈上新台阶。
使命重在担当,施政贵在落实。全市政府系统必须牢记“三个务必”,忠诚履职、务实重干,全面提升现代治理能力治理水平。
持续强化政治统领。
着力建设法治政府。
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着力建设廉洁政府。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原载于洛阳日报)
责编:史健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