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山 青砖 度假区 回廊 搭建

昆山旅游度假区:青砖伴瓦漆,搭建出一条穿越历史的回廊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9 06:21:13 浏览2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砖瓦是活跃的音符,老宅屋顶、亭台廊轩、花墙花窗……在水乡,这些古韵犹存的砖瓦,凝结了过去的旧时光,搭建了一条穿越历史的回廊。

向火而生,不熄不灭。

在昆山旅游度假区锦溪镇,一直有这样一个说法:“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祝家甸古窑遗址群,现存11座古窑,有单窑、双窑,更有罕见的子母窑,其布局完整、分布密集,保存完整,如今是江南地区仅存的一处砖窑遗址,也是省内分布密度最集中的一组古窑址群。锦溪的制砖业始于明朝初期,主要以家庭作坊式土窑为主,一直至清朝时,锦溪的造砖业达到鼎盛。锦溪还有制作金砖的窑厂,金砖文化和古窑文化也成为锦溪历史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素有“一块金砖一两黄金”的传说。

古窑址作为历史文化遗存,成为全域旅游的景点。锦溪镇正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示水乡别样的风情。如今,游客们驱车沿着苍茫一色的长白荡行驶,远远就能望见一根静静矗立的砖窑烟囱。走进锦溪镇祝甸村,不仅可以看到成片的古窑址群,更可以看到咖啡厅、书屋、窑餐厅、民宿等各种旅游业态掩映在别样的水乡田园中。

展开全文

在水乡的记忆中,有太多关于砖瓦的故事,一块块古砖瓦,似乎都在诉说着水乡的前世今生。

留存水乡最美的记忆,水乡人的方式总是充满创意。在锦溪古镇上,一座中国古砖瓦博物馆,采用现代光影技术,展示了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和水乡古镇对优秀文化的创新传承。

在周庄古镇古老的贞丰街上,有一处并不起眼的房子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走近一看,里面别有一番天地。橱窗里展示着八吉纹砖、福禄寿砖雕、青龙勾头、福禄寿滴水瓦、屋脊瓦、双喜滴水瓦、凤凰牡丹瓦当等各式砖瓦,精细考究的花纹似乎向人静静诉说着它们过往的故事。另一侧墙上,大泥弓、小泥弓、瓦转盘、八五砖模具、望砖模具、瓦桶模具等打泥制坯工具一应俱全。

再往里走,映入眼帘的是一堆排列整齐的砖瓦泥坯和一个砖瓦小烧窑,再现了昔日周庄民间制坯烧窑的场景,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周庄农村生活文化气息。

循着一阵敲击砖瓦的声音继续往里,只见一位阿婆正在操作台上操作,准备好木制模具,抹上灰,用钢丝切取大小合适的泥料,将泥料高高举起砸下去,靠惯性冲击力填满模具,然后用钢线做成的弓划去多余的泥,用推杆把正反两面磨光。“现在只是做好了瓦坯,垫上木片脱模晒干,才可以放进窑里烧制,烧完就能变成一片片可以使用的瓦。”阿婆一边制作瓦坯,一边向游客介绍制作流程。

阿婆名叫邵巧妹,今年67岁,是周庄瓦坯艺人,15岁就开始学习瓦坯的制作,一做就是几十年。“这里有我们一代人的记忆。现在古镇里一些砖瓦特色元素,其实以前是最常见的东西。”说起制作瓦坯的过往,邵阿婆的眼睛熠熠生辉。“虽然现在没有年轻人和我学做这个了,但是通过这个作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以知道,原来古镇的砖瓦是这样制作出来的,这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邵阿婆笑呵呵地说。如今,每逢节假日,许多游客会来到这里看她制坯,并在她的指导下亲自体验手工制砖做瓦的乐趣,这让她十分自豪。

砖瓦作为建筑材料,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过去,在江南一带,青砖黛瓦,是水乡建筑的基本特征,许多人家精通青瓦制作手艺。

在古镇锦溪、周庄,砖瓦制作工艺自古流传。加上这里便利的水域交通、丰富的土质资源,以及悠久的人文历史底蕴,砖瓦制造业一度十分繁荣,砖瓦窑分布各地。如今,现代建筑技术广泛运用,古镇依然点燃的星星窑火,让游客们在这闪烁的光芒中,见证了岁月的变迁。

来源:昆山旅游度假区发布微信公众号 昆山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艳萍 袁新宇 徐鹤千

作者单位:昆山旅游度假区 媒体选稿编辑:李俊锋 (知名文化传媒人、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