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县西袁庄村,王占方和庄伟达两家“结仇”的事情,可谓是人尽皆知。
两家人几十年从不来往,哪怕是在村里迎面撞见,也掉头就走,绝不与对方接触。
即便王、庄二人上学期间阴差阳错地上了同校、同班,也从不曾说过一句话。
这没有任何直接冲突的二人,因为上一辈人的是非纠葛,一直将对方看作宿敌,并在潜移默化之间,深深认以为对方不会对自己存好心。
然而,就在人们以为这段“僵化”的关系再无缓和的可能性时,一次意外的发生,却彻底解开了这一桩“宿怨”。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田野中的“陷阱”
曾经,在河北西袁庄村村头的农田中,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口机井。
它们分布在农村田地与屋舍之间,主要用来灌溉农田和满足日常用水的需要。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机井的建造技术不断创新升级,旧的机井大都被废弃。
于是,这一稀松平常的农村风物,就成为了令人防不胜防的安全隐患。
2014年的一天,村民郭敏忙完了这天的家务,突然记起现在正是野菜旺盛的时节。
想到与其在家里消磨半天的时光,不如去挖一些回来晚上加餐,她便忙不迭叫上二姑姐,带上两家的孩子去了田里。
彼时的河北农村,天气十分凉爽,姑嫂二人一挖起野菜就干劲十足,一点都顾不上两个孩子。
这时,2岁的儿子明明撒娇说想去玩,郭敏想到孩子们在家禁锢了一个冬天,如今春意始发,正好让孩子们松快松快。
展开全文
于是在仔细叮嘱过二人要注意安全后,便叫他们去玩了。
待到郭敏觉得差不多了,正准备去叫孩子们回家时,二姑姐的孩子却哭着从远处跑了过来。
没有见到儿子的身影,郭敏一颗心顿时沉了下来,询问过后,她才知道儿子刚刚竟然失足掉进了井里。
郭敏当即吓得不行,在侄子的带领下,她快步跑到了一座机井前,连声呼唤明明。
听到井底传来的呼救,郭敏是既着急又心慌,她勉强稳下心神,转头赶紧叫二姑姐回村喊人帮忙。
很快,村民们都闻讯赶了过来,一听是孩子掉进去了,都开始帮着想法子。
“快救人呐!”有人高声喊道。
这时,懂门道的村民皱起了眉头,叹息着告诉郭敏:“这下救孩子上来,怕是难啊!”
原来,村中的这种机井通常有五层楼房高,口径却仅有40厘米。也就是明明这样小的孩子才能进去,一般的成年人根本没法下井救人。
郭敏一听,顿时手足无措地大哭了起来。
不一会儿,丈夫王占方也火速赶了过来,他一边扶住快要倒下的妻子,一边安抚道:“我们已经报警了,消防员马上就来了,明明肯定能救上来。”
话毕,消防队就赶到了现场。
实地勘察过后,中队长姚显登发现,一般此类事故最稳妥的办法是派一名消防队员顺着绳索下井救人。
但在场的消防队员都是身材健硕的成年男性,明显不是合适的人选。
那该如何施救呢?
这时,有人告诉消防队,废弃的机井大多都是16节,可以把旁边的土挖走,然后将井管挪开,这样就能救出井底的孩子了。
消防队员听后,第一反应是觉得这个方法也不可行。
农田土层很厚,一下子要往下挖15米,难度巨大。
最关键的是,这么做相当费时,大概率会花费近十个小时。
2岁的明明从这么高的地面掉下去,可能已经受伤,他能等这么长时间吗?
但不得不承认,眼下也只有这一个办法了,无奈之下,众人只得选择挖井。
时不我待,姚显登马上布置好任务,用村民早已开来的挖掘机开始挖土。
一旁围观的村民也都自发回家拿来铁锨或铁锹,加入到救援行动中来。
而始终守在井边的王占方和郭敏,见父老乡亲如此倾力相助,不由得泪流满面,不停地向众人道谢。
行动开始之后,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只有一个目标——把明明平安救出来!
可即便众人马不停蹄地挖土、运土,一个半小时过去了,还是只取出了三节井管。
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
意想不到之人挺身而出
暮色四合,田野上黑漆漆一片,消防队和村委会只得分别找来探照灯打光。
此时距离明明坠井已经过去三个小时。
井下,年纪尚小的孩子身心正遭受着巨大的煎熬;井上,不停挖土的大人们开始感到力不从心。
之前一个半小时的挖掘,众人也只挖出了五分之一。
接下来,就算所有人连轴转,不知疲倦地一直挖,也还需要近七个小时。
如此推算,要救出明明,最快也要挖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到时候野外气温下降,孩子的身体状况还不知道会怎样。
眼看明明的哭声已经渐渐变弱,一层一层的挖土显然已然是杯水车薪。
时间来不及了!
这时,消防队员又想起一开始被否决的方案:让一人下井,将孩子抱出。
虽然这个方案执行艰难,但却效率最高。
姚显登当即拍板——马上找一个身材瘦小的村民下井救人。
还没等消防队员们开始发动群众,人群中就站出来一个小个子高声喊道:“我来!”
井边的王占方闻声猛地一抬头,待看清来人的模样后,不禁脸色一变:怎么是他?
这位挺身而出的义士不是别人,正是他的“死对头”庄伟达。
其实,两人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矛盾,所谓的“仇恨”,就是从上一代人那里“继承”而来的。
此前庄伟达的四叔身患精神疾病,在一次发病时伤了王占方的表兄,两家因此结下了梁子,几次三番发生冲突。
庄家奶奶因为害怕招惹是非,就让儿孙们将四儿子锁在了屋内,任他如何喊叫也不让出门。
不曾想,被锁的庄四叔在屋内接触不到外界,精神愈发失常,最后竟然死了。
自此,庄家就记恨上了王家,认为若不是王家得理不饶人,四叔也不会就此殒命。
庄家奶奶失去了儿子,心中悲痛万分,因为始终难以接受这一事实,她就给儿孙后辈下了死令:以后王家就是本家的仇人,家中所有人再不许与之来往。
其实,王家得知庄四叔死讯,心里也十分过意不去。
但毕竟是庄家伤人在先,又怎么能不分青红皂白,把庄四叔的死算到自家身上呢?
在之后的日子里,王家也一直愤愤不平,与庄家再无联系。
或许正因为如此,在庄伟达主动请缨要下井后,王占方还有些犹豫不决。
庄伟达无疑是最佳人选,他个子小,练过武,绝对能把明明救上来。
但既然自己听从父母之命,一直将庄家视为仇雠,难保人家也不是如此。
所以,他站出来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难道是来幸灾乐祸的?
王占方心下太过忧虑,思考问题难免不往坏处想,但现实的问题就摆在面前,容不得他再拖延!
王占方只得给自己暗自打气:只要儿子活着,求人一次不算什么。
可没等他求救,庄伟达却先开了口:“我就是特地来试试的。”
语气之间的真诚与坦率,让本来心存疑虑的王占方羞愧得无地自容,看来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事不宜迟,消防队员们马上上前,开始在庄伟达身上安装救援绳索,同时,姚显登在一旁事无巨细地向庄伟达传授救人方法。
一切准备好之后,指挥队员们便将庄伟达慢慢送入井中。
第一次下井,庄伟达仅用了十几秒就开始喊井外的人将自己拉上去,原来是他的绳索没有系好。
待到一切准备妥当,庄伟达开始二次下井。
随着他的身影逐渐消失在井口,在场所有人都不自觉屏住了呼吸。
短短的几分钟像是过了漫长的十数年,不一会儿,电台中终于传来庄伟达的声音:看到孩子了!
姚显登的精神为之一振,他赶紧通过电台鼓励庄伟达:“不要着急,一步一步来,先把孩子抓稳!”
庄伟达应了声“好”,便伸出没有拿着电台的右手,试图抓住明明。
然而,由于内心十分紧张,庄伟达的手心都是汗,明明的手又小又光滑,几番尝试之下,二人的手根本无法抓牢对方。
这下,新的问题再度产生,救援难度也再次提高。
一桩恩情了结宿怨
庄伟达自小学习武术,不仅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更练就了一身侠肝义胆。
在他看来,习武之人能力更大,责任也就更大,仗义救人是自己的本分。
此番救人,若一而再再而三因为担心自己的安危而豁不出去,小明明很有可能就撑不下去了。
沉吟片刻,他心下已然有了决断——扔掉手中的防爆电台,腾出双手保护孩子。
说干就干,庄伟达对着电台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姚显登权衡之后果断表示支持。
二人商量好,在庄伟达扔掉电台后的三秒里,他一抓稳孩子,消防队员就往上拉绳索。
一时间,井内和井外都寂静无声,所有人都在为井下的二人默默祈祷。
很快,在双方的配合之下,绳索已经几乎全部拉出井外,庄伟达也出现在了井口。
而明明还没从惊恐中恢复过来,只是不断抽噎着,看到爸爸妈妈过来之后便开始放声大哭。
围观的人群看到这一幕,纷纷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和掌声。
对于庄伟达的见义勇为,村里许多人一开始都觉得难以置信,究竟是什么促使他放下仇恨救人呢?
直到有记者前来采访时,庄伟达才道出了自己的初衷,首先习武之人有自己的“道”,重义轻利是他们的追求。
因此明明受困时,庄伟达自持一身武艺,又是唯一符合身形条件的人,根本没有道理坐视不管。
其次是因为能感同身受。
几年前,庄伟达的孩子也曾身染重疾,有好几次都差点没救过来。
虽然孩子后来痊愈了,但当时对骨肉分离的恐惧,以及看着孩子遭受磨难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的痛苦,始终是庄伟达的一块心病。
因此,看着王占方夫妇声声呼唤儿子,他实在是于心不忍,才主动站了出来。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是,庄伟达认为大人的仇恨,与孩童无关,而且无论如何都不能漠视生命。
后来,王占方一家被庄伟达的行为和胸襟感动,当即上门致谢,提出化解旧恨,并执意让明明认救命恩人为干爹。
明明一看眼前是那天救自己的人,便立刻对庄伟达十分亲近,大大方方地对人叫起了“干爹”。
庄伟达瞬间被小孩子的天真烂漫所感染,也高高兴兴地应了声。
从此,两家人不仅化敌为友,还日渐来往密切了起来,甚至比有血缘的亲人还要亲。
不得不说,人与人之间的因缘际会是十分奇妙的。
庄伟达用自己的大义化解了私仇,也为社会树立起见义勇为的榜样;王占方则用自己的知恩图报,促成了一段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