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仲 代沟 和解 达成 之间

齐桓公与管仲之间的代沟:教你如何与这个世界达成和解?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8 14:54:13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管仲之所以能够得到齐桓公的重用,实际上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个是齐桓公需要管仲在齐国推行变法,一个是齐桓公需要管仲在国内帮助自己制衡那些旧臣们。但不同年代出生的人,身上总会有不同时代留下的烙印,在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反响,这即是所谓的代沟现象。俗话说,三年一代沟,即便出生的时间相差三年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齐桓公与管仲之间的代沟当然是有的,这种代沟不仅是由年龄的不同,更因为生活的环境不同,所处的阶层不同所决定。齐桓公在成为齐国国君之时,大致年龄二十来岁,而管仲则至少接近四十岁,这就是说在年龄上两个人已经是两代人了,他们之间的代沟会存在吗?

史书载:“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管仲曰:臣有宠矣,然而臣卑。”当年管仲回归齐国朝堂,与齐桓公之间有过一段非常有趣的对话,在这段对话里就能看出齐桓公与管仲本身是属于不同世界的人,其间的代沟相当之大,甚至达到几不可调和的地步。管仲回归齐国朝堂之时,管仲曰:“臣有宠矣,然而臣卑……臣贵矣,然而臣贫……臣富矣,然而臣疏……”,管仲认为自己卑贱,不能与朝堂中的权臣们对抗;认为自己贫穷,无法与贵族们对抗;认为自己曾经跟随齐桓公的政敌公子纠,实际上跟齐桓公的关系比较疏远,容易遭到齐桓公的猜忌。管仲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在朝堂之上没有党派力量,管仲当年站错了队伍,跟齐桓公身边的随臣们是有矛盾的。这是管仲担忧的问题,这既是代沟,但正也是桓公与管仲二人可利用的东西。

管仲可以说是相当老奸巨猾的,在对付齐桓公这个年轻人的问题上,管仲显然采取的是退而求之的策略,降低身段站在卑微的角度,既便于向齐桓公求取权力,又能求取财富,为即将到来的政治变革准备好足够的财力和物力。当然齐桓公拜管仲为仲父这个事情,可能不在管仲的计划之中。从鲍叔牙与管仲之间的关系看来,管仲很有可能是知道齐桓公要在众多功臣之中选拔相国这个消息的。如高氏、国氏等臣都是相国这个位置的潜在竞争者,可是刚刚在齐国发生的内乱之事,让齐桓公心有余悸。齐国旧贵族们既然可以弑杀齐襄公,也就是说同样可以弑杀齐桓公,国高家族跟公孙无知、连称、管至父这样的贵族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一旦在朝中掌握巨大力量,就很可能形成对国君的巨大威胁,齐桓公需要建立自己的嫡系,而且不能有传统的党派力量。

展开全文

齐桓公这个人是相当有魄力的人物,当年刚刚回归齐国,在立国未稳时就敢于带领齐国军队与鲁国开战,而且更是能将深入齐国的鲁国大军驱逐出境,可见其厉害之处。这种魄力当然跟齐桓公的年轻气盛和野心勃勃有关,当时的卫国内乱、郑宋混战,只有鲁国稍强,但齐国自齐僖公时代就已经强盛起来,而齐襄公的内乱只是在短短数月之间就已平定。自从郑庄公死后,中原已经很久没有平衡格局的力量,齐桓公的野心自然是要成为中原的政治主宰者。因此在刚刚打完鲁国而后,齐桓公又带着大军要去打宋国,而管仲对此是反对的。跟齐桓公不同的是,管仲是老成持重、洞察秋毫的,齐桓公重视军事征服,而管仲重视的是国家力量崛起,这种崛起不仅仅只是军事那么简单。

齐桓公与管仲之间的代沟,第一是在财富的问题上,齐桓公把齐国市租全部交给管仲管理,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二是在权力的问题上,齐桓公封管仲为上卿,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三是地位的问题,齐桓公认管仲为仲父,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于这三个事情,不管是齐桓公还是管仲,其实都是一种赌博,都是在反其道而行之,就是要让代沟的负面作用能够促成正面效益。齐桓公是凭着年轻,赌管仲是个人才。而管仲则是赌一生的失败能够在此终结,希望齐桓公就是能够与自己紧密配合的那个国君。这种赌博的主动性,让齐桓公和管仲两人的代沟实际上注定就要被填平,只是填平的时间问题而已。齐桓公在即位第一年和第二年,没有听从管仲的劝阻,而是贸然与鲁国、宋国开战,结果遭到惨败,齐桓公也才意识到管仲之意,但齐桓公还不愿意真正的放权给管仲。

实际上齐桓公当时因为战争的失利,回归齐国而后甚至还推行增加赋税的政策,在齐国强力推行的是尚武政策,更多是想发挥贵族们的作用,以武力封赏贵族子弟,这即导致贵族子弟为争夺权力相互攻杀,朝政显现混乱之势。而管仲对此不闻不问,反而任意纵容其发生,这种情况可能也触动齐桓公,作为齐国国君也发现了国家发展的问题所在,齐国要发展不能仅仅依靠这些老旧贵族们,齐国需要新鲜的制度,需要新鲜的军队,这些新鲜的血液才是齐国称霸中原的关键。齐桓公终于认识到管仲的深谋远虑所在,与管仲之间的沟通愈加密切,管仲的“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等政策终于在齐国得到了推行,齐桓公削弱旧贵族和任人唯贤的氛围形成了,齐桓公与管仲之间的代沟终于得到了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