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的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吗?
前几天,一个16岁女孩的故事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她叫小苦,出生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
前段时间,她被她的爸妈卖了。
爸妈收了男方家23万的彩礼,把她卖给了别人做老婆。
小苦反抗了。她逃到了广东打工,可窒息的是,“付了钱”的男方家人千里迢迢的找到了广东,强行“带她回家”。
返程的路上,小苦再次反抗。途经一个高速服务区时,她假借上厕所寻求保护。
这次,她得到了警方的庇护,但后续充满迷雾。
因为小苦是未成年,所以当地警方只能联系她的父母将她送回去,然后和当地的妇联机构,一起对小苦的家人进行教育、劝诫。
展开全文
● 图源:三联生活周刊
男方的行为被制止,家长被教育了,她也被送回去了。
故事到此结束,看起来似乎大圆满。
可我们不知道她的未来会走向何方。
因为这个剧情,让人想起了一部奥斯卡提名纪录片——《迷雾中的孩子》。
越南女导演何黎艳花了3年时间,拍下了一个14岁的女孩被“绑架抢婚”的全过程。
当“绑架”“买卖”以习俗的名义被合理化;当一个群体集体陷入愚昧,满是剥削,助纣为虐。
有人在绝望的呐喊,有人在奋力的反抗,但最终,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逃脱呢?
故事的主人公叫琪,是越南赫蒙族女孩。
12岁到14岁,爱玩爱闹的年纪。她白天上学,放学回家干干农活,闲暇时和小伙伴们漫山遍野的玩闹,生活虽然贫苦,但还算是无忧快乐。
正是爱美的年纪,她也会时不时臭美地涂涂口红,憧憬一段美好的爱情。
● 纪录片《迷雾中的孩子》截图(下同)
有了手机和互联网,她接触到了更大的世界。
她对外面的世界满怀憧憬,最大的愿望是多读书,赚钱,带着妈妈走出大山,看看更大的世界。
网络和教育给她带来了更新潮、更健全的价值观。
但悲哀的是,回归现实,她却怎么也逃不出一个“吃人”的怪圈。
“抢婚”,似乎是赫蒙族女孩,逃不掉的宿命。
每年新年,是赫蒙族抢新娘被默许的时节。
这个时候,男孩都可以在街上“狩猎”。看上一个女孩,就绑回家过夜,第二天父母就会上门提亲。
女方家一般不能拒绝,因为他们要遵守习俗。也一般不会拒绝,因为自己家的男孩,也要抢婚。
琪的妈妈,是被他爸爸绑来的,那年她未满17。
提到这,她的爸爸满是骄傲:“她不听话,4点后还偷溜出门,我一下就绑架了她。”
琪的姐姐,也是在14岁时被绑走的。
欢庆新年时,妈妈喝醉了,姐姐就被绑走了。那时她读高一,随后就辍学生子,17岁便怀上了二胎。
从小耳濡目染,琪并不知道这个习俗到底意味着什么,更感知不到其中的危险。
她12岁的时候,还和几个女孩学着大人一起玩“抓新娘”游戏。
导演那时还问过琪:万一你被绑走了怎么办?
12岁的琪玩味的说:我不怕。
导演试图劝诫她:“你应该要怕。”
华小妹想,她想说的应该是:你应该要怕,因为这对于女性来说,是一场群体性的暴力和绑架。
但现实总是如此,命运真正来临之前,谁都以为自己会成为战无不胜的勇士。
那时,她们所有人都只当这是一场游戏。
直到某一天,她们成了故事的主角。
又一个新年,情窦初开的琪和一个名叫旺的男孩互有好感。
14岁的年纪,对爱情懵懵懂懂,俩人羞涩的合照、牵手,等导演再找到他们时,旺正带着琪往远处走去。
身为一名纪录片导演,你不能干涉拍摄者的任何决定。
但那是第一次,导演拦住了琪。
可旺却“郑重其事”的表示:我很正派,结婚我会先问过她的父母,我不会绑架她。
导演和琪都信任了他,可当导演回家告之琪的母亲后,这个经历过的女人,秒懂了这一切。
她一边假装不在意的安慰着导演:“她活该,她和男孩调情时就该想到这下场。”
一边又忍不住地躲在屋里流着泪打电话告诫她:“你勒紧裤腰带,不要让他碰你。”
这时导演才第一次切身感受到:这是绑架,这是诱拐。
第二天,该来的还是来了。
琪的爸妈没等来琪能回家,而是等来了旺的父母。
琪被困在了他们家,而他们,来提亲了。
2000块嫁妆、300块礼物、10公斤鸡肉、100公斤猪肉、20斤酒。
就在你以为琪的父母会为琪被绑走而愤怒时,他的父亲已经盘算好了彩礼要什么。
就是这么草率,一个14岁未成年女孩的命运就这样被框定。
曾经那个把抢新娘当游戏的看客,这次变成了局中人。此时她才惊恐的明白,自己即将经历什么。
她不想结婚,她开始想方设法地让旺喝分手酒,但被拒绝了。
她逃去学校,可纵使老师一直在和她的妈妈强调“你这是犯法”,但在她妈妈的逻辑里:女儿是他们家的私有物,警察凭什么管?
为了拯救琪,几位老师强行参加了两家商量婚礼的宴席。不惜搬出法律、坐牢来威慑双方的父母:
可悲哀的是啥?
是在这样的地方,文明的法制社会并不被信任。
没过几天,旺的家人,直接上门抢人了。
甚至琪的爸爸还帮忙拖人,琪的奶奶还制止了上前阻止这一行为的纪录片导演。
没人在意那个哭的撕心裂肺的女孩。
她就像是一个物件一样,在众多围观者的目光中,毫无体面的被抬走。
绝望的那一刻,琪大声喊出的一句话是:“简,救救我!”
简,是纪录片导演的名字。
多么荒诞,女孩在自己的家里被抢,父母就在身后,而她却只能向一个外人求助。
万幸,或许是实在心疼,亦或许是镜头的约束,琪的妈妈终于上前制止。
这场闹剧终于在俩人喝下那杯分手酒后结束。
琪这次赢了,但她又真的赢了吗?
从导演的后续来看,后来琪考进了一所寄宿高中,成绩很好还拿到了国外大学的留学资格和奖学金。
一切似乎都按照她当初的愿望在实现,她就要看到更大的世界了,可因为疫情,出国搁置了。
但也就在这个期间,17岁的琪,结婚生子了,也不再愿意和导演联系。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她仅差一步之遥,就能从迷雾中走出。
但最终,她,以及这个村子里无数的女性,再次被迷雾吞噬。
整部纪录片看下来,你感受到的是一种绝望的无力感。
因为贫穷可以让文明的秩序瞬间崩塌。
自始至终,两个主角根本不懂自己在做什么。
琪只是单纯想谈个恋爱,而旺甚至到最后也没搞懂:他为什么要绑架她?
只是家境贫寒的他,身边所有人都告诉他:你要绑架她,你才会过得幸福。
确实,赫蒙族的家似乎也是由女人撑起来的。
琪的父亲是一个无业酒鬼,整个家基本都靠着妈妈种地、染布赚钱。
农忙时学校里请假的都是女孩,因为她们要帮家里干活。
这里的女性,不仅逃不出性掠夺,更逃不出的是“奴隶”的命运。
掌握着话语权的那类人,用“习俗”“传统”的名义绑架,女孩变成被肆意剥削的群体。
妈妈们接受了自己的命运,也让同样的事发生在女儿身上。
她们笑着,可华小妹感受到的更多的是麻木。
但当你无法挣脱这样的环境,不麻木如何自处?
不麻木剩下的或许只有痛苦。
写到这里,好像突然读懂了张桂梅。
早前,很多人评价张桂梅太过偏激,看不起家庭主妇,不尊重他人命运。
可当你读懂了纪录片,或许就能理解,张桂梅不过是早早的看透:人性中根深蒂固的群体性的愚昧,才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对于那些身处一个糟透了的愚昧环境中的女孩子来说,逃出去,靠自己,真的是唯一的出路。
她选择留下来办女子学校,是为了让那些生于失语环境中的女孩有更多的选择权。
她让她们可能成为飞行员、警察、医生、老师……而不只是12、13岁辍学结婚,世世代代在大山里重复着悲剧的人生。
她们很幸运,因为遇到了张桂梅。
可在现代社会我们看不见的角落里,还有多少女性在集体的绑架下一代代失声?
哪里可以栖息?到处都是迷雾。
能拯救她们的办法,或许就是能有越来越多的张桂梅,为打破糟粕愚昧的思想而努力。
越来越健全严苛的法律,来撕破陋习的裹挟束缚,保障一个女性基本的人格独立。
但走到最终,拯救她们还是只能靠她们自己。
刺破层层迷雾,冲破陋习,坚守人格独立。
女性不是一件商品,你要自己拯救自己。文/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