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溺死 大官 妃子 高危 刺杀

在古代上厕所,有多高危?皇帝被溺死,妃子遇野猪,大官被刺杀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8 06:38:04 浏览2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无论何时何地,吃喝拉撒睡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生理本能。对于任何一个正常人来讲,这5个生理环节无论哪一个出问题都是要不得的,将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况。

在古代,人们要解决“拉和撒”的问题就要上厕所,可以想象,最原始时期的厕所应该是十分简陋、设施并不完善的。

如果翻开史籍,我们还会惊异地发现古人上厕所竟然不是一件安全的、无忧的寻常小事——有些皇帝因为上厕所而被溺死、有些妃子如厕时还受到了野猪的惊吓,还有一些古代英雄甚至在厕所里玩起了追杀。

古人所建造的厕所都啥样

在对陕西西安近郊的半坡遗址进行开掘、研究的时候,考古学家在原始社会的村落中发现了我国已知的最早期的厕所。

尽管当时的人们只是将地面挖掘出一个浅坑,然后在如厕结束时将坑用沙土石砬填满,但毫无疑问,这样的“坑厕”恰恰就是中国厕所最原始的雏形。

现代人对厕所的称呼多种多样,厕所又可被称为洗手间、盥洗室、卫生间等各种雅称。

但在先秦时期,厕所被称作“圂”。这个“圂”字的里边有个“豕”,而“豕”正是古人对猪的称呼。

因此不难想象,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厕所是与猪圈“捆绑”在一起的,那个时期的人基本上出于“方便收集人畜粪便”之目的而将厕所搭建在自家的猪圈之上故,将厕所和猪圈并称为“圂”。

展开全文

等到了秦朝之时,民间百姓又发明了一种新的厕所:这种厕所的“主体”乃是一口直径近乎1米的瓦缸,缸内事先放入少量水,人们在缸的外面搭起一个“台架子”,然后再放上两条宽一点的木板以备如厕之人踏脚所用。

这样的厕所貌似更利于寻常百姓收集粪便尿溺,更利于卫生清洁,但因为脚踏木板悬空在缸上方的“不稳定性”,常常使如厕者不慎跌入缸中,轻者会沾染上一身屎尿、污浊不堪,重者则有被尿液粪水当场溺毙的可能。

《左传·成公十年》有载:晋景公有一天晚上做了个吃面条的梦,翌日一觉醒来他便找来厨子,非要吃上一碗用当季新麦子磨粉而制成的面条。

面条刚吃完不久,晋景公就腹痛难忍,于是他就跑去上厕所。孰料因为匆忙与慌乱,晋景公竟失足跌落在粪缸之中,当场溺毙。

到了周代,宫廷中的内侍官还发明了一种能够冲水的露天厕所,当时人们称其为“井匽”。

“井”是取其象形义,代指排出屎尿、污水的通道,“匽”则指代收集屎尿的池子。故“井匽”实际指的是排掉秽物及污淖的水池。

西汉时期,人们设计出的厕所就称作“便池”,这种“便池”和今天的蹲式厕所极其相似,四周半封闭的设计能防止安全隐患,而且上面还雕刻了些许纹饰,以愉悦如厕者的视觉感官。

而到了唐代,厕所就是一个四周有围墙的“小室”,称为“更衣室”。这种厕所的样式是“下挖深坑、上设蹲位”,与现如今的旱厕几乎完全相同。

宋代,在皇宫内苑中出现了制造精巧的“便盆”,社会上亦出现了“公共茅厕”。

而到了明清之时,皇族家眷上厕所的时候都是在“官房”中完成的。“官房”中央放上一个由“便凳”和“便桶”组成的坐便器,便桶中事先放有香灰、木屑,使用者如厕时坐在上面便会感到既舒服又卫生。

如厕结束后,香灰木屑会很好地掩盖住排泄物的气味,随后宫中的侍女、太监会及时将坐便器转运、清理,整个如厕过程可谓十分干净完美,丝毫没有尴尬和异味产生。

古人如厕的两则奇葩轶事

汉景帝时期,宫中盛宠在身的贾姬有一次到可用来游园赏景、围猎小住的上林苑中玩乐几天。

一天中午时分,贾姬忽然有了尿溺之意,便匆匆赶去如厕。

正当贾姬在排泄之时,一头獠牙粗壮、凶悍无比的野猪就直冲进了厕所,其速度之快令众人皆猝不及防。

生怕贾姬遇险的汉景帝见状,立刻吩咐近前的卫兵速速赶过去营救。

但卫兵们害怕有人借此机会暗杀汉景帝,于是说什么都不肯离开汉景帝身边。

所幸,那头野猪并无伤人之意,它徘徊了一会儿就离开了厕所,而惊魂未定的贾姬则随后被宫女架离了上林苑,返回宫中接受太医的压惊调治。

汉代贾姬上厕所最终只是有惊无险,而到了唐朝之时,封疆大吏史思明的某次“厕所之行”可就没那么好运了。

唐代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里有一位名为史思明的西域突厥叛将,他生性暴虐残忍,对部下严苛暴力、对儿子也没有爱惜之心。

史思明有好几个儿子,但他却不喜欢恭谨善良、体恤部下的大儿子史朝义,反而偏爱小儿子史朝清。

史思明这个性如虎狼的父亲还曾数度对下属说自己要杀掉大儿子史朝义,将来会立小儿子为太子。

后来,史思明果真要仗着军事防务不能如期完成的借口,欲诛除史朝义,史朝义的心腹们纷纷劝上司不要再任人鱼肉,应当为求自保而奋起反抗。

最终,史朝义把心一横,默许了心腹将士们趁着夜色前往史思明的住处去刺杀这个暴君。

彼时史思明恰巧去如厕了,而史朝义的心腹们立即紧随而至,在厕所中将史思明当场杀掉。

看来,古时候的厕所也不是什么静谧安生之地,有人会在厕所里遇到野猪,就有人能在厕所里溺毙、甚至是遇刺身亡。

总而言之,古人连上个厕所也有几分遇险的几率,那么就等同于说古人的如厕之举尚需谨慎对待,切不可放松警惕、优哉游哉。

即便是在古代,人们也会缔造出不同程度的“厕所文化”

在古时候,民用的厕所通常是简陋的、粗鄙的、露风的。

而王宫贵族的厕所则要讲究许多,不但在建造厕所的时候更加注重私密性,而且还对厕所内部的陈设、装潢及置物巧用心思,并由此而形成了不同朝代、不同时期的“厕所文化”。

西汉时期,梁孝王的坟茔内有一处厕所,该厕所虽然不是给活人使用的,但它却考虑到了墓主人的各种“实境体验感”,不但在厕所内壁以及顶棚做了朱砂涂饰,而且还仔细地打磨了扶手和脚踏等处,力求让使用者拥有更加贴心的如厕体验。

西晋大将王敦因战功赫赫而有幸被皇帝赐婚,最终迎娶了公主为嫡妻。

公主来自于皇家内苑,成婚后便将皇家的如厕习惯带进了将军府。

为了如厕舒适便利,公主就仿效宫中的厕所把将军府中的厕所给进行了一番彻彻底底的改造。

不久,王敦将军凯旋回家,可他在上厕所的时候竟有点不知所措——进入比原来大上一倍的厕所后,先是迎上来2位手捧着干枣托盘的婢女,王敦便接过托盘,将干枣全部吃了下去。

而后又迎上来2名婢女,她们端着一个盛有澡豆及温水的洗手盆站在将军面前。

将军挠挠头,最终选择端起水盆,将盆中之物一饮而尽。

几名婢女见状,终于再也无法止住笑意,她们一边笑一边告诉将军:那干枣是用来堵塞鼻孔的,以防异味引起不适。而那盆带有澡豆的温水则是便后用于濯手的,实在不应该被将军一饮而尽,闹出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笑话。

到了清末之时,慈禧太后老人家如厕就更加讲究、更有仪式感了。

每当慈禧要解手时,就会命身边的太监传唤“官房”。

不一会儿,小太监就会把一个用黄龙锦套包裹着的“恭桶”送到慈禧所在的殿内。

恭桶摆好之后,慈禧会在宫女的伺候下松脱裤带,然后轻轻扶着老太后稳稳当当地坐在恭桶上。

等慈禧排泄完毕,宫女会用特殊加工的白棉纸略微濡湿,然后用其为慈禧太后做身体清理。

最后,宫女们迅速将恭桶抬到殿外的廊檐处,叫小太监将恭桶原样包裹好,随后小太监再用头顶着恭桶回到专门刷洗恭桶的清洁房。

古人有条件去研究、改进厕所的样式和功能,继而缔造出不同程度的“如厕文化”,都表明了古人的卫生意识是在慢慢地向前进步与发展的。

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中国还出现了有男女之分的厕所,此事则更加显示出了古人早已具备了既科学又讲究的传统卫生观念。

难怪史学家们称:在清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城市卫生、厕所建造最积极、最富有领先意识的国家。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