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8日,“和滇金丝猴一起游园赏樱过春天”嘉年华活动在昆明动物园举办,此次活动设立“滇金丝猴樱花嘉年华”,由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8家成员单位共同参与,旨在让更多公众认识和了解我们的国宝滇金丝猴,参与到对滇金丝猴保护的活动中来,扩大滇金丝猴及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的社会影响力,以获得政府和社会层面更多关注以吸引更多潜在资源,促进滇金丝猴及栖息地的长效保护。
本次活动是由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云南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与昆明动物园联合开展的“滇金丝猴走近公众”系列主题活动之一。滇金丝猴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旗舰物种,为我国独有,仅分布于云南和西藏,与大熊猫一样被誉为“国宝”,目前种群数量仅约3500只。
云南省一直非常重视滇金丝猴的保护。1999年在昆明召开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将滇金丝猴的化身——灵灵作为吉祥物,使滇金丝猴成为云南对外交流的动物形象大使和动物明星之一。2008年,省人民政府发布的《云南省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丽江宣言》中,滇金丝猴是唯一提到物种全名的野生动物。同时,《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若干意见》,将云南滇金丝猴保护和研究中心建设列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2021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OP15大会在昆明举行,滇金丝猴和亚洲象、绿孔雀一样,都是重要的旗舰物种,代表着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展开全文
为保护滇金丝猴及其栖息地,云南省相继建立了白马雪山、云龙天池、兰坪云岭、丽江老君山四处保护地,总面积达478077公倾,基本覆盖了滇金丝猴种群集中分布区域。近年又将保护地外990.66公顷的滇金丝猴栖息地纳入保护范围,为滇金丝猴种群恢复和壮大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开展资源调查监测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云南省先后组织实施了《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和紧急行动计划》和《云南滇金丝猴保护行动计划》,建立了云南滇金丝猴研究中心,与国内外科研院校合作实施了一批研究项目,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滇金丝猴分布区的各级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滇金丝猴保护工作,并积极主动与国内外公益组织和社会团体开展广泛合作。在全球环境基金(GEF)项目的资助下,迪庆州分布县、村成立了滇金丝猴保护县级领导小组和村级管理委员会,制定了《社区资源管理计划》;大自然保护协会支持玉龙县组建了民间专业巡猴队。此外,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阿拉善等先后投入到滇金丝猴保护事业中,在支持各地开展资源调查、巡护监测及社区发展等方面作出了不少贡献。
在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滇金丝猴的保护取得了重要成绩,特别是在我们国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滇金丝猴保护成绩斐然:猴群数量由不足17群,增加到24群,猴群数量由不足2000只,增加至超过3500只,成果来之不易。这是政府相关保护部门努力的结晶,是科研单位艰辛的见证,是爱心企业、社会各界人士及社会组织热心付出的回报,更是中国保护工作的典范!然而,滇金丝猴的保护也面临着栖息地破碎化等方面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2019年7月15日,为了更好地保护滇金丝猴,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在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的指导下,联合13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旨在通过实行保护管理机构、公益组织、科研机构、社区、公众和企业等广泛参与的联合保护机制,应对滇金丝猴保护中仍存在的投入、管理、政策和科学研究不足等挑战,聚焦网络运营和建设、滇金丝猴巡护监测、栖息地廊道修复、社区公益保护示范地建设、公众参与等方面内容,通过全面合作,推动滇金丝猴及其栖息地整体保护,并为中国旗舰物种的保护积累经验和树立典范。
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是云南首个野生动物保护网络,未来网络将紧密结合省林草局关于灵长类物种保护的工作基础和布局,特别针对活动范围位于保护区外、存在保护空缺的物种,建立社区公益保护地,优先选择滇金丝猴、西黑冠长臂猿、蜂猴、倭蜂猴及中缅灰叶猴(旧称菲氏叶猴)5种物种开展保护工作,后期再陆续纳入其他灵长类物种,最终目的是将滇金丝猴保护扩展到灵长类物种保护。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记者李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