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军以一部兵力进攻红9军和30军,其中9军和30军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部队,西路军部队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西路军以红30军为先头部队出凉州,面对的将是国民党军和马家军主力,5军则为原来的红一方面军部队,马家军见红军返回,陈昌浩、徐向前等西路军领导决定全军东返。
张国焘红四方面军长征路路线是什么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按不同的历史时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鄂豫皖苏区到川陕苏区(三千里的西征转战)
红四方面军未能突破国军的第四次围剿,开始先是找贺龙的红叁军,没有找到,于枣阳新集再陷重围,一番激战,丢下一千多红军重伤员不管,被迫继续西行。漫川关一战,红四方面军以两千余人的牺性为代价,冲破包围,死里逃生,进入陕南。全军二越秦岭,进抵小河口。 在小河口会议上,决定出秦岭,南下汉中建立新根据地。小河口会议后,全军走出秦岭,向南进入汉中盆地的城固地区。正是在这里,曾中生提出南渡汉水,看看那一带有没有搞根据地的条件,若不行,则翻越大巴山,南下川北。南渡汉水后,红四方面军终于甩掉敌人,至此,经过五十余天的艰难远征转战,全军剩下一万四千人,西北军委会再次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全军翻越大巴山,南下川北,建立新根据地。 两天后,红四方面军全军越过大巴山,胜利进入川北,就此结束了退出鄂豫皖苏区后近叁个月长达叁千里的艰难远征,开始了川陕根据地时期。
第二阶段:红四方面军的长征,从1935年3月强渡嘉陵江西进开始,到1936年10月与红一方面军会宁会师结束,历时1年零7个月,途经4省,行程1万余里。
前期,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8月,两军混编共同北上,红四方面军主力和红军总司令部为左路军。不久,中央北逃,四方面军南下,百丈关战役后,退却到天全、芦山、大小金川等地。
后期,1936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长征到达甘孜地区的红2、6军团会师。7月2日,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红2、6军团正式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红军总部决定将第32军编入二方面军建制。7月初,红二、四方面军编成左、中、右三路纵队北进。左路纵队由贺龙率领,7月3日从甘孜地区出发。中央纵队,由徐向前率领,7月2日,从炉霍地区出动。右路纵队由董振堂率领,7月10日,从绥靖(大金)、崇化地区出动,负责后卫。10月,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会宁地区胜利会师。
第三阶段:西征
宁夏战役失败后,渡过河西的红军为3个军,其中9军和30军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部队,5军则为原来的红一方面军部队。11月10日,西路军正式组成,成立了军政委员会,最高领导为军政委员会主席、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任西路军总指挥。下辖红5军,军长董振堂,政委黄超,有3000余人,枪1000余支,平均每枪5发子弹;红9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有6500余人,枪2500支,平均每枪15发子弹;红30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有7000人,枪3200支,平均每枪25发子弹。此外,还有骑兵师、妇女独立团及机关人员,全军总数为21800余人。可以看出,西路军的武器只能装备全军一半人马,弹药更是缺乏,此次远征前途多难。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一手创建了鄂豫皖苏区和红四方面军。在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后,他指挥红军进行了许多次重大战役,作战风格以狠、勇、缠著称,令国民党军非常头疼。蒋介石当年对这个学生并没放在眼里,不料日后竟成了心腹大患。蒋介石出了10万大洋买徐向前的人头,价码和毛泽东、朱德的一样。陈昌浩则是留苏学生,当年著名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中的一个。此人年轻气盛,作战勇猛,因紧跟中央路线而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政委,成为红四方面军中仅次于张国焘之下的人物。
西路军渡过黄河后,即向一条山方向杀去,将挡路的青海军阀马步青的部队杀了个落花流水,前锋直向西进。初战胜利,红军上下充满了乐观情绪,认为马家军不过如此。其实,大错特错了。马家军是指青海和宁夏军阀马步芳、马步青和马鸿逵的部队,都是封建家族世袭统制的军队,其中马步芳被称为“青马”,马鸿逵则被称为“宁马”。西路军所要作战的对象正是马步芳和马步青的青马。青马部队士兵主要来自甘、青两省交界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撒拉族、东乡族人。在上层统治阶级利用宗教观念蒙蔽驱使下,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民族隔阂与仇杀,青马士兵在对外族的征战中表现了很强的内聚力和奋勇精神以及残暴行为。青马军队作起战来极为凶悍顽强,擅长骑兵奔袭与白刃格斗,经常残杀俘虏,臭名远扬。此次红军大举西进,所过之处正是马步芳的地盘,他惟恐红军会占着不走,急忙调集青马军队主力步、骑共7万余人,大举向红军杀来。
西路军以红30军为先头部队出凉州,红9军出古浪,红5军断后。因为地势和人口稀少的原因,全军成一字长蛇阵形,一个团与另一个团之间也隔着一天路程。11月15日,红9军占领古浪城。古浪为河西走廊的要冲,南北两面临山,只有东西一条狭长的通路。红9军以2个师驻于古浪城外制高点,军部及机关人员驻于城内。因为对马家军估计不足,红军的战斗情绪松懈了下来。16日清晨,马家军以3个骑兵旅、2个步兵旅和4个民团兵力向古浪发起突袭。马家军骑兵在旷野戈壁上奔驰迅速,闪电而至。9军仓促迎战,陷于被动之中。马家军武器虽比不上国民党中央军,但比红军可强多了,而且还有山炮助战。城外红军很快被分隔开,许多人被压缩进古浪城中。守卫南山的1个团部队孤军无援,在马家军的反复攻击下几乎全军覆灭。马家军随即向古浪城发动猛攻,古浪城墙残破,多处有缺口,红军阻击火力薄弱,终被马家军突破。马家军骑兵冲入城内,沿街道猛烈砍杀。城内有许多红军机关人员,并没有枪,结果死伤惨重。9军组织反击部队顽强苦战,总算把马家军赶出城去。这时红军又犯了一个错误,竟出城进行追击。不料马家军进退神速,骑兵很快杀回将出城红军截断于旷野之上。经过苦战,这些红军全部战死。马家军又返回攻城,红9军官兵拼死守城,用木棍、大刀片、甚至砖头瓦块与敌血战。危急关头,城外的红9军1个师冲破马家军封锁,向古浪接应而来。马家军见天色已晚,又不惯夜战,便收兵而去。
古浪之战,红9军损失2000多人,达全军三分之一,特别是电台及技术人员损失很大,可以说元气大伤。当日夜里,红9军放弃古浪向永昌退去。许多红军重伤员无法带走,只好留在古浪,并留书信希望马家军善待俘虏。第二天马家军进入古浪空城,第一件事就是把红军伤员全部杀光。
古浪一战的失利,已暴露出西路军面临的困境。西路军装备低劣,人数又远少于马家军,从作战态势上就处于下风。而马家军盘踞河西多年,地形熟悉,且多是骑兵作战,机动迅速,战斗力甚至强于国民党中央军。河西地区人烟稀少,物产贫瘠,西路军补充不易,粮弹缺乏,前途不容乐观。
11月19日,中共中央电示西路军,要求他们暂停西进,在永昌、山丹、凉州一线建立根据地。实际上这里地形狭窄,南北都是高山沙漠,村庄零落,居民回汉杂处,实不容易建立根据地。以徐向前为首,西路军高级指挥员都对中央的这个命令很不理解。许多年以后,徐向前才弄明白,当时国民党重兵云集陕北,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的情况极为危急。中央此令意在摆出河东红军可能渡河向西与西路军会合的假象,使国民党分兵扼控黄河沿岸,陕北红军主力可借机向东或向南突围。
从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西路军苦苦坚守于永昌、山丹、凉州一线。西路军已伤亡达6000余人,马家军死伤也差不多,双方打得筋疲力尽,战斗渐渐停息。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突然发动“兵谏”,扣压了在西安督战剿共的蒋介石,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了。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已有意发动第二次长征,率陕北的红军主力向南渡过黄河另寻根据地。西安事变的发生,真可以说是绝处逢生。中共中央立即派周恩来前往西安,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消息传到永昌,西路军将士一片欢腾。对面的马家军也有些傻了眼,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停止了向红军的进攻。12月22日,中央来电令西路军东返??要营救蒋介石。红军已和东北军、西北军订立三位一体的联盟,准备联手抗击国民党军的进攻。中央令西路军东返,意在从西面牵制国民党军,以策应西安局势。此时河西走廊已是寒冬天气,西路军缺乏补给,伤员病号又多,大军行动非常不便。如果回头向东,面对的将是国民党军和马家军主力,如果再向西走,则只有马家军的拦击。就现时情况而言,向东不如继续向西。然而中央下了命令,西路军只有执行。正在大军集合的时候,中央又来电,说西安事变已和平解决,蒋介石已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西路军仍执行向西打通新疆的任务。中共中央的意思还是希望西路军能建立一块稳固的根据地,因国共谈判还没有结果,万一不行,中央也好有个依靠。
12月下旬,西路军以5军开路,9军和指挥部居中,30军断后,顶风冒雪向西开进。1937年1月1日,红5军攻占高台县城。这一带粮食较多,西路军停下来进行短期休整。如果红军继续向西走,马步芳是乐得让他们快点离开的。可红军一停下来,他又急了,立即调动2万部队围攻过来。1月5日,西路军指挥部各机关和红9军在甘州(今张掖市)西南的甘浚堡遭到马家军骑兵突袭,结果部队被打散,损失200余人及大部分电台等通讯设备。此后西路军各部队联系不便,严重影响了统一指挥。 1月16日,中央来电要求西路军分兵向东。此时西路军人困马乏,损失严重,可说已到危急时刻,中央如何这样要求呢?原来此时蒋介石已回到南京,将张学良扣押,国民党大军兵围西安,局势又紧张起来。中央又有了放弃陕北的打算,想让西路军东进配合。而马步芳已看清了形势,立即向蒋介石表示效忠,同时集中兵力开始猛攻西路军。1月12日,马家军以一部兵力进攻红9军和30军,主力则绕道向西围住了高台。此时高台城内有军长董振堂在内的红5军3000余人,5军政委黄超带着5军仅有的一部电台和部分兵力驻守临泽,高台守军遂与西路军总部失去了联系。马家军猛烈进攻高台,红军苦守数日,顽强击退了马家军的一次次进攻,最后枪弹耗尽,开始展开肉搏。军长董振堂一面指挥部队战斗,一面准备突围。不料政委黄超派人送来一信,要求5军死守高台。董振堂长叹一声,这个自宁都起义以来屡建战功的红军著名战将,已决心与高台共存亡。 1月20日,马家军再次向高台发动猛攻。红军用刺刀、砖瓦与敌拼搏,董振堂手提大刀亲自登上城墙指挥部队战斗。马家军仗着兵力优势一次次轮番进攻,终于攻进城内。红军战士依托城内建筑,逐街逐屋地与敌人展开巷战,城内到处是惊心动魄的浴血拼搏。激战至最后,军长董振堂、军政治部主任杨克明、13师师长叶崇本壮烈牺牲,3000多红军战士大部战死,少数重伤被俘。马家军不但屠杀了全部俘虏,还残忍地将董振堂和杨克明的头颅割下,送到西宁去向马步芳请功。几十年后,董振堂的遗孀见到了当时拍下的首级照片,泪如泉涌。
西路军总部开始并不知道高台被围的消息,直到1月23日才得讯,急派唯一的骑兵师前去救援。路上遭遇优势的马家军骑兵,经过一场血战,红军骑兵大部伤亡,骑兵师长董俊彦和政委秦道贤也牺牲了。 高台既失,临泽的红5军余部转而向西路军主力靠拢。不想路上又遭到马家军骑兵截杀,红5军损失数百人,辎重也大部丢失。幸好红9军政委陈海松带一部人马前来接应,经过苦战,总算将5军剩余部队救出。高台之战后,西路军实力大损,而马家军仍穷追不舍。陈昌浩、徐向前等西路军领导决定全军东返,趁实力仍在杀回河东。 1月28日,西路军全军集结到了倪家营子,还剩1万多人,其中能战斗的人员只有不到一半。这里是个小村落,稀稀拉拉地分布着几十个土围院落。马家军立即尾随而至,开始发起进攻。每日清晨,马家军以土炮向倪家营子轰击,然后密密麻麻的步兵发起冲锋。红军子弹缺乏,只能以手榴弹阻击一下,然后手持大刀、长矛、木棍等扑上去御敌于营垒之外。双方反复厮杀,从旷野杀进土围内,又从土围内杀回旷野,一直到日落方息。这样的战斗持续了近10天,倪家营子内外鲜血已流成了河,很多红军女战士和伤员也加入了拼杀,有的伤员为了不拖累部队,握着手榴弹就扑进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 西路军至此已是弹尽粮绝,伤员众多,且又全无补充。而马家军有后方供给,源源不断而来,攻势一次比一次猛烈。西路军再在倪家营子坚守下去,只有覆灭一途。这时中央又来电,要求西路军就地坚持。因为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总算是停止了对陕北红军的围剿,国共谈判正在进行之中,将来要划分防区,西路军如能在河西坚持下去,则等于有了讨价还价的资本。自遵义会议以来,毛泽东指挥红军可以说是调度有方,得心应手。可这次为了顺应瞬息万变的形势,朝令夕改,生生将西路军拖垮了。 陈昌浩和徐向前觉得不能再坐等下去,便向中央发电请示行动并要求派红4军和31军前来接应。2月17日,中央发了一封措辞严历的电报给西路军,批评他们不听指挥并将之提到了政治上的高度。因为红四方面军在张国焘的领导下曾于1935年9月犯了南下分裂的错误,当时的主要领导人陈昌浩和徐向前也背了严重的政治包袱。这回中央如此电示,将过去的错误与眼下的行动联系在了一起,二人顿感压力沉重,无法动弹。 经过西路军委员会开会讨论,明摆着眼下是无法再坚持下去了,大多数人支持东返。2月21日,西路军从倪家营子向东突围,边战边走。2月23日,西路军到达西洞堡。这时马家军又追了上来,红30军88师在师长熊厚发的带领下,猛烈出击,将追敌1个团全部消灭,缴获了相当多的武器弹药和物资。本来这是一件好事,可陈昌浩此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提出西路军重返倪家营子,继续建立甘北根据地。徐向前和各军主要领导一齐反对这个建议,认为好不容易冲出来了,只能一鼓作气杀回河东,绝没有再入虎口的道理。然而陈昌浩原来曾反对过中央,这次为了表示回到正确的中央路线上来,不顾实际情况,只是机械地坚持要执行中央要求的就地坚守的命令。陈昌浩是军政委员会主席,是西路军最高领导,有最后决定之权,徐向前等人只好表示服从。 2月底,西路军重返倪家营子,这里已是一片焦土,留在村里的红军伤员全遭马家军杀害。马家军见红军返回,立即又围上来发动进攻。红军缺粮少水,有限的弹药很快又耗尽了,指战员们再次抡起大刀与马家军展开血战。马家军兵力源源而来,轮番围攻,加以炮火轰击,红军有耗无补,伤亡惨重。
此时陈昌浩也知大势已去,急电中央请求增援。毛泽东得知西路军的惨况后心急如焚,西路军部队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共产党还要依靠着他们打天下呢!毛泽东急忙致电正与国民党谈判的周恩来,要他出面请求蒋介石下令让马步芳停止进攻西路军。同时电令前方的彭德怀、刘伯承等将领,命立即抽调红军部队组成援西军,以刘伯承为司令员,克日西渡黄河以解西路军之危。可是,蒋介石想消灭红军还来不及,怎么会让自己的部下停手呢?马步芳更是纯粹的地方军阀,他不管是什么军,侵入他的地盘就是不行。而援西军虽于2月27日组成,可渡河、造船、长途行军都需要时间,起码要1个月才能与西路军会合,无论如何来不及了。 西路军在倪家营子日夜血战,牺牲消耗巨大,援军又久盼不至,再也坚持不住了。3月5日,西路军乘夜向祁连山突围。马步芳则严令马家军,务必将红军赶尽杀绝!3月8日,西路军进至了临泽以南的三条流沟地区,马家军尾随而至,残酷的战斗又展开了。红军被马家军分隔包围在三条低洼的古流水沟里,以大刀、木棍顽强拼杀,每天都要承受马家军的数次猛攻。马家军发现红30军人最多,也最能打,就重点向他们进攻。30军将士与马家军苦苦缠斗,无数在雪山草地中都没有倒下去的战士,在这里倒下了。30军政委李先念亲自上阵指挥,而最勇的88师师长熊厚发则在混战中被打断了左臂。三条流沟里的血战直持续到了3月11日夜里,西路军总部集合各部人马互相接援,杀出重围向祁连山口的梨园口退去。
雄伟的祁连山横穿河西走廊,而梨园口则是进入山谷的一个关口。徐向前命红9军政委陈海松带9军余部1000余人把守关口,掩护西路军总部及伤员向山中转移。马家军很快围攻上来,陈海松带领9军将士冲出阵前,挥舞大刀奋勇御敌。马家军人多势众,骑兵部队往来奔袭,轮番进攻。红军战士筋疲力尽,仍苦战不退,最后全部牺牲。陈海松,这位被朱德称为“极有前途和希望”的红军将领也战死沙场,年仅29岁。 9军全部伤亡后,30军又冲上来堵住敌军。为了掩护总部和伤员转移,30军将士同样血溅沙场,以无畏的奋勇精神殊死战斗,在打光了全军的2个主力团后,终于击退了马家军。西路军全军陆续汇合到了祁连山中的康龙寺地区,而妇女独立团则在转移路上被马家军截断,全部覆灭。3月12日夜,陈昌浩、徐向前再次向中央告急。中央回电要西路军化整为零,轻装突围。 3月13日,马家军追至康龙寺,一场血战后,虽然击退了敌人,但红30军也终于垮掉了。至此,西路军全军已不到2000人,且大部为伤员病号,枪弹已尽,粮食断绝,已无力再战。3月14日,残余部队来到了一个叫石窝的地方,马家军又追了过来,李先念带30军剩余部队掩护全军边打边撤,直至傍晚才摆脱追敌。当日夜,西路军所余高级将领开了一个会,决定陈昌浩和徐向前脱离部队回陕北向中央报告,西路军余部则分散打游击,突围出去一个算一个。 3月16日夜,徐向前和陈昌浩在一个警卫排的护送下,悄然向东而去。余下西路军则分成数股,各自突围。西路军的河西远征至此失败,遗下了不尽的人间血恨。 徐向前、陈昌浩带警卫排走出祁连山后,即分散行动。徐陈一路,走了几日,投宿到一个湖北医生家中,陈昌浩是湖北人,见到老乡分外高兴。第二天再要走时,陈昌浩提出太累,要休息几天。徐向前是山西人,留下来有危险,便单独上路。徐向前化装成羊倌,一路谨小慎微,晓行夜宿,靠讨饭为生,一直走过黄河,总算出了马家军的地盘。其后翻过六盘山进入平凉地区,在这里遇到了红军援西军部队,终于苦尽甘来。徐向前很快被护送回陕北,向中央和毛泽东报告了西路军的血战征程。日后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徐向前仍受重用,被任命为以红四方面军组成的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再往后,徐向前又指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山?北老乡家病了一场,病好后却没回陕北,反而去了武汉,直到抗战爆发后才回到延安。陈昌浩向中央写了报告,检讨了在西路军的指挥上及红军南下时所犯的错误。然而中央认为他开始时紧跟张国焘,后来又极力洗刷自己,不老实,将他送到苏联接受共产国际的审查。直到1952年才回国,被分配到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任副局长。一个曾叱咤风云的红军高级领导人,就这样沉落了。 在分散而行的西路军部队中,副总指挥王树声、红9军军长孙玉清等人一路,结果遭遇马家军被打散。王树声靠讨饭走回了陕北,日后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孙玉清则受伤被俘,坚贞不屈,被马步芳杀害于西宁,年仅28岁。
李先念、李卓然等率最大的一股近千人的红军队伍直向西行,沿路躲避马家军的搜查,餐冰饮雪,历尽辛苦,终于走出祁连山。那个英勇善战的88师师长熊厚发,因臂伤严重,不想拖累部队,自愿留下。后被马家军仍获,押到西宁,残忍地绑在炮口上,活活轰死了,年仅24岁。在甘肃西部,又遭遇马家军的围攻。李先念率部队且战且走,在戈壁滩中顽强突围,沿途很多人伤亡掉队。直至1937年4月底,终于到达新疆,只剩420余人。当时新疆军阀盛世才正与苏联及共产国际结盟,对中共也比较友好,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陈云亲自将李先念等西路军将士接到了迪化(今乌鲁木齐)。日后李先念返回陕北,再起武装,投入了轰轰烈烈的革命之中。再后来,他当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
西路军21800余名将士中,力战牺牲的超过了一半,被俘的有6000余人。除了被马家军残忍杀害的外,日后国共合作期间被中共中央陆续营救,加上流落民间通过各种途径返回陕北的共约6000余人。西路军苦战4个多月,以巨大的牺牲支援了河东红军的行动,功不可没。然而因为政治上的原因,西路军的历史在很长时期内被说成是执行了张国焘的逃路主义路线,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很多老战士都是带着遗恨离开人世的。直到90年代后,中共中央才为西路军恢复了名誉。 徐向前自河西兵败后,一直想率部队打回去,为牺牲的战友们报仇。1949年,毛泽东和中央原本已有意让他带兵解放西北,可是这时徐向前却病倒军中,只好将这个使命交给了彭德怀。彭德怀率第一野战军挺进甘肃、青海,在兰州战役中痛歼马家军精锐,终于为西路军的无数英魂一洗前仇。
强渡嘉陵江的剧情介绍
这部戏是基于真实的历史,而这一历史鲜为人知。在1934年秋天,红色第四军在围攻的四川军阀四川军阀取得了重大胜利之后,它计划抓住南部甘西,扩大苏联地区和红军,并发展胜利。当红色第四军勇敢地战斗并在实施这项计划中取得了重大进展时,中央红军在漫长的游行中进入了瓜苏,并举行了祖尼的会议。面对这种情况,在总司令徐前的领导下,红色第四军照顾了整个情况,牺牲了当地的利益,主动改变了计划,并决心突破敌人的重型防守线从贾里林河中间的坎格西·伊隆地区。红军。吉亚林河天堂被敌人称为坚不可摧的钢防御线。 徐向前对严重敌意的压力以及张古尚的犹豫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压力,承受着屈辱,毅力,不怕牺牲,平静地指挥,巧妙地控制敌人。红色第四军的80,000名士兵举起了“横穿贾林河并欢迎中央委员会”的旗帜,胜利突破了贾林河的天堂,并向成都和西丘安袭击。红色的第四军迫使贾里林河和未来的一系列英勇战斗。它为中央红军越过武士河的奇舒伊(Chishui)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并穿过武士河。根据。很快,在金山山下,两支红军的主要部队获胜。
强渡嘉陵江的拍摄花絮
红军强渡嘉陵江,是一段尘封72年之久的历史。1935年3月28日夜间,红四方面军为给红一、红二方面北上抗日创造有利条件,遵从中央军委的命令,在阆中、苍溪、南部三县的嘉陵江面上打响了渡江战役,一举摧毁四川军阀号称“固若金汤”的江防阵地50余里。后来的军事专家们认为,如果没有此役的成功,就没有红军长征的迅速胜利。 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夏宇立教授创作、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王珈导演的八集电视连续剧《强渡嘉陵江》,正夜以继日地在阆中古城拍摄。这里,仅以录几则拍摄花絮供读者先睹为快。费力给“国民党”修碉堡碉堡嘴下修碉堡,抑或是历史的巧合?摄制组早在深入阆中布点时,就将拍摄红军强渡嘉陵江的地点定格在阆中市清泉乡回龙场附近一个叫碉堡嘴的地方。这里是嘉陵江支流东河的一个古渡口,它连接着阆中清泉乡和苍溪县的王渡镇。当年,为抵抗红军的进攻,四川军阀田颂尧在山头上筑过碉堡,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碉堡嘴。这里水面开阔、浩淼,且滩头起伏,宜于双方摆开“厮杀”阵势。根据剧情,需在东岸沙滩为防守江岸的“敌军”构筑碉堡群和工事网,清泉乡政府义不容辞地接受了任务。为不误拍戏,乡长王志培亲自率领清泉村的50多名民工奋战3昼夜,终于修好了工事。王乡长边擦额头的汗水边笑着解释说:“清泉乡能够摊上这么大场面的一场电视剧,真是机遇难遇。”阆师学生欣然“入伍”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领导小组确定了《强渡嘉陵江》这个选题后,得到了中央军委“四总部”的批准。4月中旬,剧中的木门会议、攻旺苍、克剑门等戏中的“红军战士”都是动用的当地武警。不料摄制组刚进驻阆中,正着手拍摄红军强渡嘉陵江等重头戏时,恰逢非典肆虐,军队一律不允许出营房。这样,摄制组面临着众多演员何处寻的严峻课题,该市的公安学校和预备役学校放假,摄制组不得不将目光锁定在尚未放假的师范学校。经宣传部出面协商,阆中师范学校动员了330名符合条件的男女学生扮演强渡嘉陵江的“红军”和“川军”。2006年5月3日至6日,为拍渡江战役的戏,年轻的“红军”们每天清晨从7点出发,要拍到深夜的2点左右才返校,但他们无怨无悔。尤其是在两军交锋激战,炸点炸起的冲天水花和四溅的泥块劈头盖脸砸下来,他们也能“前仆后继”,奋力“拼杀”,表演得十分出色,令久经“沙场”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老导们也唏嘘不已。幕后故事 :红军当年就是从这里打过嘉陵江,步入长征之旅。强渡嘉陵江红四方面军转入长征的决胜之战一部反映徐向前元帅和红四方面军一段重大史实的8集电视连续剧《强渡嘉陵江》在全国各地热播。“《强渡嘉陵江》的大部分剧情是在我们阆中拍摄的,那段鲜为人知的真实历史就发生在我们这片土地上。”阆中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宏说,当年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在阆中古城指挥了强渡嘉陵江战役,阆中城因此被国家权威部门认定为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出发地。70年前,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摆脱敌人重兵的围追堵截,进入四川。面对如此情况,在总指挥徐向前等率领下的红四方面军8万大军,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从嘉陵江中段的苍溪、阆中、南部胜利突破敌人防线,向川西方向大举进击,主动策应和迎接长征入川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1935年6月,与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夹金山下的懋功(小金)胜利会师。站在嘉陵江南岸的锦屏山上,眺望阆中古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古城显得特别宁静而美丽,江上往来的机动客船和上下穿梭的运沙货船不时发出几声清脆的汽笛声。“当年在嘉陵江上,红四方面军从江东岸苍溪、阆中、南部的几个渡口以排山倒海之势强行渡江,可想当时那个战斗场面是何等的壮观和激烈啊!”随行的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谢洪才说。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驻扎了近2年时间,一直都有向嘉陵江以西拓展根据地的战略构想,乘着这次突破嘉陵江天险的势头,解放了嘉陵江以西的大片土地,在南部县皂角乡境内建立了德丰县委和县、乡、村苏维埃政权。锦屏山下江边的南津关渡口,是当年红军从阆中古城华光楼渡江后夺取的一个重要的码头,至今还保持着原有的原貌。码头上,我们采访了熟悉当时情况的周国贵老人,老人把我们带到江边指着江面说,“当时江上有一座以船身相连、上铺木板的浮桥,红军进入阆中城时,城内的国民党兵闻讯从浮桥上逃过南津关渡口,砍断浮桥,以阻断红军西进的道路,并在码头上修筑工事,架起机枪,固守江岸,但最后还是被英勇的红军突破了。”阆中古城内的秦家大院是红四方面军政治部旧址,大院内保留着徐向前当年办公和居住过的屋子,办公的地方摆放着《强渡嘉陵江》剧组留下的马灯、斗笠等道具和大幅的剧照,如今这里已成为阆中古城的红色旅游景点。阆中市市长魏顺泽告诉记者,阆中将抓住古城旅游和红色旅游升温的机遇,打好“阆中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这块牌,做好红色旅游大文章,使阆中旅游业有更大、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