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成 更好 什么 季比一

一季比一季更好的《俗女养成记》,凭什么?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7 19:49:01 浏览3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文|戴桃疆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是一个相对普遍的规律,在电视剧领域原因是多样的。首先,非国产剧大多有着相对固定的收视群体,许多《俗女养成记》第二部的观众就会发现剧中弟弟的饰演者在《HIStory3那一天》出演男主角,而饰演弟弟恋人的演员同样在其他剧中出演过类似的角色,许多观众都会出现“串戏”的问题。相对固定的收视群体往往容易推出所谓的“豆瓣高分剧”,圈子越小,受众越有限,只要剧情不发生中途崩坏的情况就越容易出现“神作”,尤以一些以同性情感作主题的创作为甚,受众相对较多的日韩英美影视剧集和动画作品也有类似的问题,相同的志趣偏好容易在有限的受众中达成一致最后得出高分,而国产剧庞大的受众则面临着“众口难调”的情况,非精品不能服众,用别的地区的精品剧和国产大众创作做对比是一种“田忌赛马”式的比较模式,这种比较模式背后折射出的是国产剧观众的地缘自尊,我们的平均水准创作能够和别的地方的精品剧相比,隐形前提是我们的精品剧要比外来精品剧更加优越,但是这样的作品又是什么样的呢?

其次,《俗女养成记》弥补了国产剧中的巨大空白,即极具地方特色的现代大众影视创作。当代国产剧中“方言”和“地方特色”几乎销声匿迹,普通话尤其是北方口音成为了电视剧绝对的主宰者,无论是架空还是现实创作,国产剧观众能看到的角色大多说着北方口音普通话,辨识度并不高,以至于长久观看会形成一种定式和文化审美上的疲劳。《俗女养成记》的两部也称不上是完全的“台语”剧,人物台词往往会在听不懂的台语和听得懂的“台普”之间无缝切换,加之台湾地区特有的“小地方”,满足了部分人对于异乡的美好憧憬和好奇心——毕竟人人都觉得生活在别处,同时又喜欢孜孜不倦地在别处寻找和自己的共性。

作为台湾地区的年度强者——如果不在今年的最后一个季度里爆出更惊人的黑马的话,《俗女养成记》第二部作为“台剧精品化”的代表能给当下如火如荼的现实主义创作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

尽管当下影视中打着现实主义创作旗号的作品越来越多,但是和之前以各种职业为卖点的挂职场羊头卖言情狗肉的剧一样,当下的创作仍然无法摆脱剧情悬浮、人物动机不合理、故事推动缺乏合理逻辑的问题。无论是以外地人在大城市打拼崭新都市生活众生相、现代都市“大女主”勇敢坚持自己肃清行业污风浊气、还是家庭伦理年代剧,都存在同样的问题。现代都市大女主是重灾区,原因在于这样的剧本更容易吸引到自认为有收视号召力的女演员,这样的女演员本身也容易被观众注意到,最后搞砸了,罪过却不在于“大女主”本身,影视剧里打倒玛丽苏、打倒大女主并不能改正任何问题。

和《俗女养成记》第一部相比,第二部完全没有书作为文本支撑,只能依靠延续第一部的灵魂,即展示一个女孩是如何被养成的,养成之后又会和她当下身处的环境发生怎样的碰撞。台湾地区本土制作的经费有限,想要顾及方方面面省下经费用在演员和镜头上,就必须事先仔细打磨剧本,在剧本阶段消灭大部分问题为之后拍摄铺平道路。而国产剧剧本的问题仍然是最大的——精美的服化道和演员的演技是无法掩盖人物行为上的逻辑缺陷的。

另外一个对比在于《俗女养成记》“没有”很大的野心,它并不力求提供观众代入感,只是在老实地用生活逻辑塑造一个普通女性,用最大的完成度展现她的故事,仅此而已。国产剧野心颇大,总是要设置形形色色的人物供潜在观众带入,最终结果是无法深入人物,人物没有自己的世界,只是为了提供代入感而设置的工具人,代入感并不属于观众,观众只觉得人物悬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