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事 成语 据说 植物 知道

这19个关于植物的成语趣事,据说80%的人都不知道!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7 18:04:03 浏览1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蓝字 植物前沿|订阅本账号

造个院子

小院,它是儿时的记忆,它是今世的奢侈。有小院一方,是多少人心中的奢想。时下,院子的营造,已成世人所慕之境。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了一个自己的院落,精神才算真正有了着落。

造个院子名片添加关注

愿得一方小院,盛满人间清欢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每个成语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中国传统文化赋予植物花草的涵义通常隐含了植物的某些特征,而成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其涉及了许多的植物典故及寓意。

那么跟植物相关的成语,你又知晓哪些呢?分别又有什么典故和寓意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与植物相关的成语趣事吧。

展开全文

昙花一现

有《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

诸佛如来;时乃说之;

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原指事物难得出现,后比喻美好的

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昙花:即印度梵语“优昙钵花”简称,为仙人掌科多肉类植物,花朵非常美丽。开花时间在晚上20~24点左右,可谓十分之短。

▲小麦花的花期是全世界最短的

大家也许认为昙花是寿命最短的花吧,其实不然。昙花的开花时间为三、四个小时,可小麦的花只开5-30分钟就谢了,所以小麦花才是世界上花期最短的花。

华而不实

左丘明《左传·文公五年》:

“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

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

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

《尔雅》相当于古代的一本词典,对各种各样的花都有解释。《尔雅·释草》:“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意思是:能开花的树木叫做华,能开花的草本植物叫做荣。不开花直接结果实的,叫做秀,只开花而不结果实的,叫做英。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植物会“华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呢?有三种现象:

1. 植物为单性花(注: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的叫单性花,雌雄蕊都有的叫双性花。),如银杏、桑树,禾本科、葫芦科等植物,单性花中的雄花是光开花不结果的。

▲银杏

▲黄瓜雄花

2. 特殊的一类花如中国水仙,虽然是双性花,但因为是三倍体,花没有繁殖能力,所以是不会结果的。

▲中国水仙

3. 雌蕊瓣化或退化的花,也是不结果的。如重瓣荷花。重瓣花常常是雄蕊瓣化。雌蕊瓣化的花不可能结果。琼花,是不孕花,花型大,漂亮,招引蜂蝶来传粉,自己没有结果功能。这也是一种华而不实的花。

▲重瓣荷花

▲琼花

铁树开花

明·王济《君子堂日询手镜》:

吴浙间尝有俗谚云,

见事难成,则云须铁树开花。

《五灯会元·焦山师体禅师》:

铁树开花,雄鸡生卵,

七十二年,摇篮绳断。

这个成语是比喻事情根本不可能实现。但是在现实中,铁树开花是挺常见的。特别是现在很多地方是暖冬,所以铁树开花并不稀奇。那为什么还用“铁树开花”来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呢?

其实,这是我们对这个成语误解了。铁树是指用铁做的树,既然是铁做的,那就是假树。假树当然不可能开花,所以古人的用法完全正确啊。

▲铁树雄花(小孢子叶球)

▲铁树雌花(大孢子叶球)

而真正的铁树又名苏铁、凤尾松、凤尾蕉、避火蕉,为苏铁科苏铁属裸子植物。铁树的花是雌雄同体。我们看到的“花”其实也并不是真正的花,雌花没有“子宫”,直接结出种子,种子也裸露在外。

为什么叫苏铁?这跟苏东坡有关。他一生坎坷,先后遭遇三次谪贬,一次比一次偏僻,先后被贬到黄州(今湖北)、惠州(今广州)、儋州(今海南)。苏东坡很豁达,他被贬得越来越远,仍会去寻找当地的乐趣。当年他在岭南看到铁树,看到树干上布满叶痕,很是喜欢。后来他回京了就把铁树种子带回了中原,所以后人就把这种树叫苏铁,表示对他的尊重。

牛溲马勃

宋·黄毚《谢两浙陈运使许荐启》:

“竹头木屑;马勃牛溲;

咸豫兼收;未尝轻弃。”

这个成语是华而不实的反义词,意思是看上去不怎么地,但是用处却不少。初看成语好像有两种动物,“牛”和“马”,其实错了。成语中的“牛溲”是植物,“马勃”是真菌。宋·黄毚(chán)《谢两浙陈运使许荐启》:“竹头木屑;马勃牛溲;咸豫兼收;未尝轻弃。”

▲车前草

溲的意思是小便,牛溲是车前草,人们发现它有利尿的功能,马勃是一种可以食用、也可入药的真菌,马勃的孢子成熟后,如果受到外力碰撞,孢子就像烟雾一样弹开。

▲车前草,又名平车前、车茶草、蛤蟆叶。车前草科车前草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

▲马勃,俗称牛屎菇、马蹄包、药包子、马屁泡。马勃科真菌。

古代人认为这两种草虽然都不起眼,但如果懂得利用它们性能,它们就有大用处。所以牛溲马勃这个成语,比喻一般人认为无用的东西,在懂得其性能的人手里可成为有用的物品。

藕断丝连

唐·孟郊《去妇》诗:

“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

藕已折断,但还有许多丝连接着未断开,

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

▲藕断丝连,是在保护导管

藕是莲(荷花)的地下茎,深埋在泥泞的池塘中。作为植物运输水和养料的组织,藕中导管的内壁上有一层叫次生壁的组织,形成了环形和螺旋形的花纹,有维护导管的作用。

其中,螺旋形花纹的木质纤维素,具有一定的弹性。藕被折断或咬断时,螺旋导管会像弹簧一样被拉长而不断,一般可拉长至10厘米左右。不光藕是这样,莲花的叶柄、茎,都有这种纤维素。所以藕断丝连,是在保护它的导管啦。

▲缅甸莲梗丝衣

桃之夭夭

《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夭夭:茂盛的样子。

原形容桃花茂盛艳丽,

比喻事物的繁荣兴盛。

后逐渐谐音将“桃”改成“逃”,

作为“逃跑”的诙谐语,

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

“桃之夭夭”表示“逃跑”义的最早用法出现在明代,如《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妹子想起哥哥这样赌法,贴他不富,连我也穷,不如自寻去路,为此跟着一个相识孤老,一溜烟也是逃之夭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从“桃之夭夭”到"逃之夭夭",可见古人用词也是随心境而变的啊。

椿萱并茂

《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

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椿:香椿树,楝科落叶乔木。

椿有两种,香椿和臭椿。

古人说椿,指的就是香椿。

▲香椿树

萱:即萱草,百合科萱草属宿根草本,古人认为萱草可使人忘忧,所以萱草又叫忘忧草。《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xuān)草,言树之背。”其中“谖”即“萱”;“树”是动词,意为种植;“背”为背阴的北堂。

椿萱:喻父母,古称父为“椿庭”,母为“萱堂”。“椿萱并茂”比喻父母都健康,这是一个褒义词。

▲萱草,也叫忘忧草

樗栎庸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曰:

“天下高贤,无有出先生右者。”

庶曰:“某樗栎庸材,何敢当此重誉。”

樗栎庸材[chū lì yōng cái],

除了用来比喻无用之才,

也可用来自谦。

“樗栎”泛指不成材的树木。樗是臭椿树,栎则是栎树。比喻平庸之人。樗栎庸材,最早出自庄子的著作。惠子对庄子说,家里有一棵大树,叫做椿树,匠人都不把它当作良材,惠子也认为此树大而无用。庄子就说,你既然认为它无用,为什么不把它种到广袤的原野上,让它为大众遮荫,让它发挥其作用呢?简单说,庄子的意见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樗:臭椿树,苦木科落叶乔木。

樗栎庸材,除了用来比喻无用之才,也可用来自谦。《三国演义》第36回中,徐庶由于母亲被曹操扣押,迫于无奈必须要离开刘备,投奔曹操。刘备要挽留徐庶,大力赞扬他,当时徐庶的回答就自称是樗栎庸材。

▲栎:栎树(橡树、柞树),壳斗科落叶乔木。

那臭椿跟香椿主要区别什么呢?

1. 香椿可食用嫩芽。臭椿不仅不能食用,而且有毒。所以必须分清两者。

看叶片:香椿是偶数羽状复叶,通常没有顶叶。臭椿是奇数羽状复叶,顶上有一片小叶。

▲比较一下香椿和臭椿的叶子

2. 看叶痕:叶片脱落后原先长有叶柄的地方的痕迹就是叶痕。

香椿的叶痕是扁圆形或近菱形,叶痕周围有5个维管束,也就是5个小点;臭椿的叶痕是盾形,周围有9个维管束,即9个小点。

▲香椿的叶痕:扁圆形,有5个点

▲臭椿的叶痕:盾形,有9个点

3. 看果实:香椿蒴果;臭椿翅果。

摘下叶片揉搓之后闻。香椿有清香,臭椿有刺激性的气味。

▲香椿的果实,线条好漂亮

▲臭椿的果实,真的有左右两边的翅膀呢

香椿木材质地上佳,可用于建筑、家具、造船,耐水湿,被誉为“中国桃花心木”;根皮、果实均可入药。

尽管有椿栎庸才之说,臭椿也并非一无是处。臭椿木材轻韧有弹性,易加工,耐腐朽,可用于建筑、家具、农具、造纸;根皮、树皮、果实也均可入药。它还是很好的环保植物,可以用于重污染地区的绿化。感觉臭椿的功用更强大啊。

明日黄花

黄花:菊花(在《吕氏春秋·十二纪》

和《礼纪·月令篇》中,

都有 “季秋之月,鞠有黄华”之记载,

其中“鞠”通“菊”,“华”即“花”)。

“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凋谢的菊花,后来,大家便将“明日黄花”作为一个固定词组,用来表示事情已“过期”之意。

▲黄花,就是菊花

这个成语与苏东坡有关。

他在诗中《九日次韵王巩》写道: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意思是既然已来了就不要着急回去,

趁这菊花盛开的重阳节赏花正好。

因为,如果等到“明日”,

重阳已过,菊花凋零,

那么不但连人觉得无趣,

恐怕连蝴蝶看了也会犯愁的。

这句诗里很巧妙地运用了“将来时”。不过现已多作“昨日黄花”,毕竟若“今日”才是菊花盛开的重阳节,那“昨日”的菊花该是含苞待放,“明日”的残花,才是已经过了观赏时候的啊,古词还是得活用吧。

南柯一梦

宋·黄庭坚《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诗之三:

“香从灵坚陇上发;味自白石源中生。

为公唤觉荆州梦;可待南柯一梦成。”

柯:树枝。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南柯,就是一棵大槐树朝南的一根树枝。南柯一梦用来形容人生如梦,一场空欢喜。

▲南柯一梦

典故出自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写淳于棼醉后梦入大槐安国,

官任南柯太守,二十年享尽荣华富贵,

醒后发觉原是在自家院里做了一梦,

而大槐安国不过是院中槐树枝下一蚂蚁洞罢了。

所谓荣华富贵,一切全属虚幻。

写的是隋唐期间,有一个人叫淳于棼,他过生日,中午宴请宾客,喝得大醉,就在槐树下面睡着了,梦见有两个穿着白色上衣的使者,把他请进了大槐安国。他被招了驸马,还做了南柯太守。20年之中,淳于棼享尽荣华富贵。后来敌国侵犯,淳于棼带兵出征,兵败被罢官。妻子病逝,他觉得也应该告老还乡了。还是由两位穿紫衣的使者送他回家。等他回到家,就猛然惊醒了。

这时淳于棼才发现,自己还是在原来的院子里,仆人在打扫,宾客朋友们在洗脚,一切如常。淳于棼告诉旁人他的梦境,别人觉得很奇怪。大家就在院子里找,然后在大槐树朝南的枝条下面发现了一个蚂蚁洞,蚂蚁们进进出出,原来这就是梦境中的大槐安国。

后人因此用“南柯一梦”借喻世间荣华富贵不过是一场空梦。

▲槐树,国槐

槐树,国槐。槐,又名国槐,豆科槐属落叶乔木。树型高大,羽状复叶。花为淡黄色,可烹调食用,也可作中药或染料。槐也是华北五大乡土树种(杨、柳、榆、槐、椿)之一。

五大乡土树种的生长性、适应性和抗异性都很好,适合平原生长,所以是华北地区的主要树种。它们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比如槐树,可入药,做染料。

槐树的花蕾俗称“槐米”,是一种中药。

▲洋槐树的花

唐代开始,科举考试关乎读书士子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能借此阶梯而上,博得三公之位,是他们的最高理想。因此,常以槐指代科考,考试的年头称槐秋,举子赴考称踏槐,考试的月份称槐黄。槐象征着三公之位(原指司马、司空、司徒,后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举仕有望,且“槐”、“魁”相近,企盼子孙后代得魁星神君之佑而登科入仕。因此很多人都在自己院中种有槐树。

槐树本身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吸引很多昆虫来栖息。所以树下有蚂蚁窝,也就是大槐安国,不足为奇。

目前,我们通常见到的槐树有两种。一种是本土产的国槐,还有一种叫洋槐,也叫刺槐。原产于北美,19世纪末引进中国。

另外,国槐开花黄白色,荚果念珠状。洋槐的花乳白色,果实扁平状。

除此之外,园林中有龙爪槐,是国槐的变种,是园艺种。

荆棘载途

清·周茂兰《追和采芝歌》:

“山有芝也,亦可采也。

荆棘载途,何可扫也?”

载:充满;途:道路。

荆棘满道,比喻处境艰难,

前进路上困难重重,障碍极多。

注意:“载”读zài,不读zǎi。

这是月季的枝条,上面有皮刺。很多人误以为这就是荆棘的样子,其实是不对的。荆棘其实是两种植物,跟月季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带刺的月季

荆,是马鞭草科植物,又叫黄荆,枝条长得很直,能做荆条。荆条,就是用来打人的,是鞭子。成语故事负荆请罪中,廉颇背着的就是荆条。荆,是没有刺的。

▲这是荆,也叫黄荆或牡荆,马鞭草科灌木。

棘,是鼠李科的灌木,也叫酸枣树。繁体字中“棘”是两个刺部,左右排列。枣也是两个刺部,上下排列。酸枣和(甜)枣树都是有刺的。荆棘中,带刺的只有棘,没有荆。

▲这是棘,酸枣树,鼠李科多刺灌木。

南橘北枳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南橘北枳”意为,

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

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

根据成语的原作《晏子春秋》记载,这是晏子的原话,橘树由于水土不服,因此就变成了枳树。

故事是说,齐国的晏子出使到了楚国。楚国国君想戏弄晏子,故意让人扮成小偷,被人抓住。楚国国君故意问他,你是从哪里来的。小偷说我从齐国来。国军说,难道你们齐国尽出小偷吗?晏子回答,我们齐国人在齐国都是良民,为什么来到楚国就变成小偷了呢?这一定是水土不服,就好像橘树一到淮北,就变成了枳树了。

其实,橘树绝不会无端变为枳树。要变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早在战国时期的果农就已掌握了果树嫁接技术——橘树以枳树为砧木嫁接,一旦过了淮河北岸,接穗(橘)不耐严寒而死去,于是根砧又重新萌发出枳的原苗来。而某些不谙农事的文人见之,自以为枳树乃橘树所变,便有“橘逾淮而为枳”之说。一直到今天,这项嫁接技术还在使用中。

晏子春秋是战国时的作品,晏子是战国时期的人。所以可以推测,果树嫁接技术在当时已经被运用了。

其实这两种树同科不同属,其实是不会随意变身的。

橘:芸香科柑橘属常绿乔木,果实扁圆形,称“橘子”,多汁,味酸甜可食。

▲橘

枳:也叫枸橘,芸香科枳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果实球形,味苦酸。

▲枳

叶落知秋

出自《续灯传录》:“弦动别曲,叶落知秋。”

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

亦作“一叶知秋”。

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

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这里的叶指的是梧桐树的叶。

梧桐物候期比较高,秋天往往刚过中秋,叶片就发黄、脱落。

在古人眼里,梧桐是百树之王,地位很高。

传说中它通明神谕,呼应宇宙,知时知令,

正如《花镜》中所说:

“此木能知岁时,清明后桐始华。

桐不华,岁必大寒。

立秋地,至期一叶先坠。”

故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之句。

我们现代人爱把悬铃木当作梧桐树,这是不正确的。悬铃木叶片类似梧桐树,但是悬铃木树与梧桐树相去甚远。这两种树不同科。

悬铃木,是悬铃木科落叶乔木。上海的悬铃木最早由法国人引进,多半用作法租界的行道树。上海人称为法国梧桐。这与本土产的梧桐(青桐)混淆。

▲梧桐

▲梧桐的蓇葖果

悬铃木是头状花序,每每在春季成熟,果实到处乱飞,形成飞毛。梧桐的种子可以炒着吃。

兰艾同焚

出自《晋书·孔坦传》:

“兰艾同焚,贤愚所叹。”

作者是房玄龄。

这个成语的意思世把香草跟臭草一起烧掉。

比喻不分好坏,一同消灭,

有点同归于尽的意思。

兰:香草总称,并非兰科的中国兰花,通常指菊科的佩兰和唇形科的泽兰。

▲佩兰(菊科)

▲泽兰(唇形科)

艾:指臭草,未必是菊科的艾草。现在我们说的艾草,是端午期间常用到的时令植物。古代的艾草,指的是杂草,闻起来有臭味的草,并不特指哪一类草。

▲此艾非彼艾,如今的“艾”也是一种香草

食玉炊桂

出自《战国策·楚策三》:

“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

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成语的意思是食品贵如玉,

燃料贵如桂木。

比喻物价昂贵。

桂:牡桂,樟科常绿乔木,并非今日之木犀科桂花。

▲牡桂,樟科常绿乔木

不辨菽麦

《诗经·小雅·小宛》:

“中原有菽,小民采之”。

菽,豆类的总称。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

公元前573年,晋国,晋厉公被杀死后,大臣们要推选新的国君。大臣们愿意侍奉14岁的周子。周子有一个哥哥,本应立为国君,但是贵族们说,周子的哥哥是个白痴,什么都不分怎么能当国君呢。其实这也是贵族们言过其实,他们的目的是让年幼的周子做国君,这样便于他们控制。

五谷不分是近义词。五谷有两种说法。一说五谷:稻、黍、稷、麦、菽。另一种说法:麻、黍、稷、麦、菽。后者是认为稻子原先产在南方,而中国文明产生在北方,所以把稻子换成麻。

第一种说法更可靠。因为稻子在1万年前就已经在南方种植,距今8000年前,推广到黄河流域。所以稻子的栽培在北方至少也有8000年的历史。而同样作为五谷的麦,8000年前的时候还在古巴比伦国家,麦子传到我国是距今3550年-3950年间。麦子在我国,尤其是黄河流域栽培的历史不过4000年,既然麦都可以作为五谷之一,那么稻子就更有资格了。

五谷中,还有黍,这是小米,也有说是黄米。稷,又说是黄米,也有的说是高粱。玉米,引进到国内,只有距今500~600年的历史。原产地墨西哥。玉米引进国内后,适应性很强,产量很高,地位不在五谷之下。因此浙江宁波一带,把玉米当作第六谷。玉米粉,就叫作六谷粉。

不辨菽麦和五谷不分,这是两个近义词,但仍有所区分。五谷不分,应该是一种常态。五谷中只有菽是豆科,其他都是禾本科。禾本科是一个大坑,长得都很像,很少有人分得很清楚。五谷不分的人比较常见。而菽和麦一个是豆科一个是禾本科,分不清楚的世少数。相比五谷不分,不辨菽麦比喻这个人白痴的程度更深。

▲菽:豆类的总称

▲稻

▲稷

▲黍

▲麦

不稂不莠

《诗经·小雅·大田》:

“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朱熹集传:“稂,童粱;莠,似苗。

皆害苗之草也。”

稂:狼尾草,莠:狗尾草。

这是两种混在禾本科中的野草。

稂、莠:都是混在禾苗中的野草。

原指耕作精细,没什么杂草。

后指既不像稂,也不像莠,

比喻人不成材,没有出息。

▲稂:狼尾草

▲莠:狗尾草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涅槃经》:“种瓜得瓜,种李得李。”

《吕语集粹·存养》:“种豆,其苗必豆,

种瓜,其苗必瓜。”

意思是种什么,收什么。

原为佛教语,比喻因果报应关系。

后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反义词:钻火得冰,种豆得麦。

▲种什么,收什么

这说明任何生物具有遗传性,能将生物体的一些本质特征代代相传,这是因为在所有生物体内都存在着稳定的“基因”。就像生物的有性繁殖一样,结合了父体和母体的基因。

独木成林

语出汉·崔骃《达旨》:

“高树靡阴,独木不林”。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

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有人说崔骃可能没去过我国南方,说到独木不成林,我们就会想起南方的特别的树——榕树,榕树就是以独木成林著称的。

▲榕树

榕树为桑科榕属常绿乔木,原产于热带亚洲。榕树指榕属树木的总称。榕树以树形奇特,枝叶繁茂,树冠巨大而著称。枝条上生长的气生根,向下伸入土壤形成新的树干称之为“支柱根”。这些支柱跟用于支撑庞大的树冠,扩大吸水的面积。

▲榕树

榕树高达30米,可向四面无限伸展。其支柱根和枝干交织在一起,形似稠密的丛林,因此被称之为“独木成林”。

▲榕树独木成林

除了独木成林,榕树还有许多奇特的现象,如绞杀现象。树包石。

榕树绞杀现象

树包石

甚至有些地方出现树包塔。这是因为小鸟吃过榕树的果实,之后飞到塔顶排泄。种子发芽后,生根把塔包起来。

▲红树

除了榕树,热带还有一类红树,也有独木成林的现象。红树是一个大类,下面有一百多种树,它们生长在海边,成为独木成林的湿地版。

在亚热带还有一种特殊现象是独“草”成林——竹林。有不少书籍认为竹子的维管束的结构和草本植物相同,所以属于草本植物,但其实竹子有木质茎,它仍属于木本植物。竹子靠地下根状茎,也就是竹鞭,在地下蔓延,萌发竹笋。

我们看到整片竹林,有可能只是一棵竹子。

▲独“草”成林——竹林

竹子是一次性开花植物,竹子开花后,一大片竹林会死掉

为什么竹子一开花,整片竹子都会枯死呢?原因只有一个,因为有可能整个山头的竹子就那么一棵,它一开花,整片就死了。

除了以上介绍的,你还能想到哪些与植物相关的成语呢?

最植物

植物,是我们望向世界的另一种视角,它们在自己的圈子里相互交融、此生彼落,从萌发到荼糜再至枯荣,终其一生不悔…生命的历程清晰可见,花朵并非最终的奥义,这过程,却直戳心底!

植物名片添加关注

万物自然,植物最美

PS:“植物优享+”小程序平台旗下,各类“ 植物交流社群”均已开通, 为保证各分类“植物交流社群”的用户质量,均采取实名制,在申请入群时,务必备注:“姓名+职务+城市+社群名称”,如:“张三+设计师+上海+养花群”,每人最多加入2个群,一个综合群+一个分类群(实名制),无备注或仅回复“进群”的朋友,将统一邀请加入“综合植物类交流群”。

植物前沿(ID:pl-frontier)

学习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