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吃 排场 乡亲 不管 多少

李莲英葬母排场有多大?乡亲们白吃白喝35天,往家拿多少都不管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7 15:20:04 浏览1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中国有句古话叫:“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所以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上,每当有人飞黄腾达后,都会回家祭祖,以光耀门楣。除此之外,为亲人举办高规格的婚礼或葬礼,也是古人炫耀的一种方式。尤其中国古代有着厚葬的传统,所以葬礼的规模,与是否孝顺几乎划了等号。那清末第一大太监李莲英,为母亲操办葬礼的规模有多大呢?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李莲英葬母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于1848年出生在顺天府大城县。他的父亲本是河间府一个流民,因为经常帮一个没有子女的叔叔干活,被叔叔收为养子。后来叔叔为他娶了一门媳妇,他又生了4个孩子。其中李莲英排行老二。叔叔去世后,李莲英的父母带全家去北京讨生活,以制作皮革为生。

但这一工作并无法养活一家六口,所以李莲英在8岁时被送到了郑亲王端华府当太监,后来又被王府送到了宫中伺候。李莲英心思灵巧,靠着一手梳头的绝活,赢得了慈禧太后的青睐。但此时慈禧眼前的红人还是安德海大太监,李莲英与之相比,差距甚大。直到安德海被山东 巡抚丁宝桢斩杀,李莲英才混出头来。

李莲英吸取安德海的教训,摆正奴才和主子之间的关系,即便外出也不敢逾越礼数,这一点让慈禧十分欣赏。因此,李莲英也成为陪伴慈禧时间最长的太监。二人的关系已经超越主仆,而成了多年的老友。所以当李莲英母亲去世后,慈禧不仅允许李莲英回家治丧,而且赐他一帑(tan),即48万两银子,同时派袁世凯安排300精兵护送。

展开全文

李莲英拿了慈禧的圣旨,心中有了底气,当即叫来自己的兄弟,让他们去请族中长辈,以及当地乡绅,一定要将母亲的葬礼风光大办。李莲英的两个兄弟回到老家后,请来了四邻八乡20多个乡绅,要他们一起出主意,为母亲治丧。而且他们表示,葬礼的前期预算是50万,如果不够可以再追加,这是他二哥的意思。

排场有多大?

虽然那20多个乡绅也算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但也没办过这么大的葬礼,那可是50万两,不是50000两,更不是5000两。所以有些人就搬出了《丧仪大全》、《殡葬全书》等古籍,一条条整理,详详细细弄了十来天,才算是把整个仪式流程给确定了。当兄弟们拿着这套东西给李莲英看时,他十分满意。表示钱不是问题,一定要排场够大。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逾越礼制。

丧期到了后,李莲英亲自扶柩从通州上船,走水路将母亲的灵柩运回大城。而袁世凯手下的300精兵则一路护送李莲英返乡,给足了李莲英面子。在此之前有这般待遇的,是明朝的张居正。在李莲英返乡之前,家乡那条泥泞小路,早已被拓宽成宽阔平整的康庄大道。送葬前三天,大道上全部用水泼湿,铺上麦秸。

为了体现自家的排场,李莲英开了流水席,而且一开就是35天。酒席上的鸡鸭鱼肉自不必说,他们还按照当地风俗上了“十三碗”。即四个凉菜,四个小碗作酒菜,随时添加。九个大碗作饭菜,全是整鸡整鸭整鱼。哪怕你全将碗里的鸡鸭鱼带走,管事的也不会说你什么,甚至还会拍着你的肩膀说:“放心吃,放心拿,不够还有。”

虽然李家兄弟敞开门让乡亲们吃喝,但流水线一开始依旧没多少人去。李莲英气得大骂两个兄弟:“要不是你们不活人,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两兄弟委屈道:“二哥,这可不怪我们。袁大人那三百大兵往门口一站,谁敢进来吃饭?”李莲英恍然大悟,派人与这些士兵的指挥官商议,让他们白天休息,晚上巡逻。

大兵们的作息时间修改后,李家的流水席上座无虚席,都是来吃饭的老人和小孩。李莲英看到这个场面,开心地笑了很久。考虑到一些老人身体不方便,他又命人在门口放了八口大缸,里面塞满馒头,鸡鸭鱼肉,想拿多少拿多少。一些人担心李莲英的银子花超了,提醒道:“二爷,这银子可花的没边没沿了。”

李莲英则告诉手下人:“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老百姓日子艰难,就算我周济四方吧!”而村民们平常吃不起的猪肉,在李莲英家更像不要钱似的,随时宰杀。大城县的猪不够了,他们又去周围的青县、静海、文安、河间等县购买。为了养这些猪,还专门在村外面修了一个超级大猪圈,可以容纳三四百头猪。

就这样,连续办了35天流水席后,李莲英才将母亲送走。李莲英母亲入土后,准备了近一个月的纸活,被一把火付之一炬,因为数量太过庞大,导致周围的温度特别高,人们调侃道:“妈呀,这把天都烤熟了!”事后统计,李莲英为母亲办丧礼共花了55万两白银。而光绪皇帝的葬礼,也才花了50万两白银,可见李莲英权势当初到了何种地步?

连慈禧太后身边的一个太监葬母都是如此,可想而知晚清官场的腐败程度。所以清朝在慈禧死后很快便灭亡了,而李莲英也没有好下场,死后被人刨坟掘尸,待遇甚至还不如他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