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告诉你们一个处理好政治的秘方,那就是和俄国签署一个好协议。”
——俾斯麦
没错,作为德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有着
“铁血宰相”
之称的俾斯麦,十分清楚和俄国打交道的方式。在他执政的几十年间,德国在外交场上纵横捭阖,这一切都离不开俾斯麦在政坛起步时,于
驻俄公使
一职上的历练。
但“物是人非事事休”,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面对俄乌冲突的严峻考验,
德国是否能迎来“新的俾斯麦”?
当然是千难万难。
去年11月底,德国“红绿灯”组合敲定组阁方案,由社民党的
朔尔茨
出任德国总理,但外交部长
贝尔伯克
和副总理兼经济部长
哈贝克
却同属绿党。
展开全文
这个历史性的三党执政联盟,让德国在处理乌克兰局势的时候,直接陷入了
“进退失据”
的尴尬局面。毕竟,三党公布的组阁协议都自相矛盾,又如何在实际执政中和平相处?
尤其是
对乌援助
一事。
当地时间6月7日,乌总统办公室顾问
阿列斯托维奇
发声指责称,柏林的对乌支持力度远低于基辅预期,至于德国防部在1月承诺提供的
5000顶头盔
,他本人质疑
根本没有送到乌军手中
说起来,这5000顶头盔也算是一大趣闻,德国防长
布雷希特
当时声称“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
我们站在你们这边!
”可基辅市长
克里琴科
并不领情,第一时间反问德方:
你们接下来将提供什么?枕头吗?
这还只是开始。
比如
“猎豹”防空坦克
,这是德国首次承诺向乌克兰停供的重型武器。但一个月后,乌克兰没有等到坦克,德国却等到了乌驻德大使梅利尼克的又一次嘲讽。
又比如最新承诺援乌的
IRIS-T防空系统
,德国防部直接表示
没有存货
,德外交部则声称需要
几个月时间
才能交付。可实际上,这一系统的制造商每年产能有限,今年已经被埃及“抢先”了。
总而言之,
朔尔茨政府仿佛有“两套班子”,一方坚持加大对乌军援力度,另一方起先持反对态度,后来又明着支持、暗中拖延
,让德国对乌军援一事被乌驻德大使批为“将载入史册的耻辱”。
可说一千、道一万,
识时务者方为真俊杰
日前,欧盟已通过第六轮对俄制裁方案,开始执行对俄石油“禁运令”,导致
国际能源危机进一步发酵
,油气价格又上新台阶。
紧接着,万众瞩目的
“欧佩克”合作机制
召开视频会议,虽然同意小幅调整增产节奏,但依旧保持
以油价为主线
的供应逻辑。
偏偏在6月7日这天,乌总统
泽连斯基
也发表讲话称,乌克兰为了做好冬季供暖准备,将
暂停出口天然气和煤炭
,用以满足国内供应。
时至今日,国际天然气期货价格已创
14年新高
作为欧盟的“经济引擎”,德国实在没有得罪俄罗斯的勇气,
双方能源贸易一旦停止,半个欧盟都将“感冒”
。况且在5月底的时候,德国政府因“暂时接管”俄气集团的德国分公司而被断供,已经让本国消费者
每年损失约50亿欧元
,算是受到了一次教训。
更重要的是,根据德国法律,必须在10月前填满80%的天然气仓储,
柏林方面没有讨价还价的时间
,当务之急就是“稳住俄罗斯”。
选择天然气还是乌克兰,朔尔茨政府早就有了答案。
其实,俾斯麦还说过:
“一个大国唯一健全的基础,就是国家利己主义,而不是浪漫主义。为一个不符合自己利益的事业去打仗,对一个大国来说是不相称的。”
关于这点内容,德国政客应该更有体会,尤其是德国前总理
默克尔
执掌德国政权近16年,有着
“欧洲女王”
之称的默克尔,终于在卸任6个月后,于6月7日
首次接受重要采访
在采访中,默克尔做了3点阐述。
一是不会为当初的对俄政策道歉
,因为对俄缓和关系十分重要,况且在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发生后,她本人也支持对俄实施经济制裁。
二是
当初实现乌东地区停火、由俄乌法德四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
《明斯克协议》,确实缓和了乌克兰局势
,虽然它最终很遗憾地失效了,但并不意味着它是错误的。
相反,如果当时没有这个协议,后果不堪设想。
三是
乌克兰人为国而战的“勇气和热情令人印象深刻”,但俄罗斯的庞大体量决定了
必须和普京打交道
,哪怕彼此之间存在差异,也要“找到共存的方式”。
说到这里,默克尔的态度已经十分明显:俄乌冲突的爆发是因为《明斯克协议》被撕毁了,而解决俄乌冲突的前提是
西方要学会和俄罗斯“求同存异”
至于是谁撕毁了《明斯克协议》?默克尔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但俄方在展开特别军事行动之前,就不厌其烦地强调:
基辅正在华盛顿的授权下违反协议
不得不说,默克尔虽然自称
“已与政治脱钩”
,但几十年宦海浮沉带给她的眼界,足以让她做出精准判断。
当然了,
这并不意味着现任总理朔尔茨就是“绣花枕头”
在朔尔茨所在的社民党中,担任议会党团主席的
穆策尼奇
已经指出,德国在乌克兰局势中的立场过于明确,所以已经
不适合充当冲突的“调解人”
这句话中的“立场”,并不是德国的真正立场,而是
被英美裹挟后不得不形成的立场
。因此,对德国乃至欧盟而言,
摆脱美国的控制、实现独立自主
才是战略目标。
基于这一目的,朔尔茨政府趁着俄乌冲突爆发的时机,
设立了1000亿欧元的特别国防基金,并在近日再次增加了35亿欧元的国防预算
与此同时,朔尔茨还在7日表示,
德国将加大军事投入保护北约东翼,打造“欧洲最强大的武装部队和北约最强大的部队之一”
种种迹象表明,德国国防政策正在发生“历史性的转变”,
尽管朔尔茨的表述没有脱离“北约”,但很可能只是将其当做“伪装”
,是实现自身军事崛起的手段罢了。
无论如何,不能小瞧德国的军事潜力,
当一个国家的军事能力超过了自身的防卫需求时,不仅仅会滋长野心,也会引起周边国家的警惕
,导致原本不必要的摩擦。
别忘了,俾斯麦还说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时代的重大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