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徽因 中国 堪称 教授 经历

陈衡哲:中国第一位女教授,林徽因之师,一生经历堪称“造命”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7 08:36:03 浏览3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陈衡哲画像

胡适说她是"我的第一个同志",周总理也曾说:"陈先生,我是您的学生,听过您的课,看过您写的书。"这个受到如此赞誉的人名为陈衡哲,她是我国第一位女教授,也是林微因、冰心等人的老师。

陈衡哲一生著作颇丰,如短篇小说集《小雨点》、《衡哲散文集》、《文艺复兴史》等等,她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后最早的女学者、作家、诗人。

此外,陈衡哲还和胡适有着紧密的关系,两人可谓是无话不说,无事不谈。同时,她的丈夫任鸿隽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两人的结合可谓是珠联璧合,成为我国学术界中备受称赞的美谈。

心向自由,豆蔻年华独自闯荡

自由是永恒地克服重力,挣扎向上飞行。著名作家萧红曾这样说,而这在陈衡哲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陈衡哲1890年出生在江苏武进的一个名门望族中,她的祖父陈梅生,是一代名儒,且能诗善文;父亲名叫清末举人陈韬,是一名书画家;母亲庄曜孚则更是在清末民初时曾与齐白石齐名,其书画作品不仅在国内赫赫有名,在国外同样倍受推崇。

展开全文

年轻时候的陈衡哲

生在这样家庭里的陈衡哲,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且她自身也天资聪慧,学什么都比较快。很快,在父母的精心教导下,陈衡哲掌握了一些书画的基本知识,但是在她7岁时,迎来了人生第一次转变。

1897年,当时还是清朝,落后的封建思想仍然牢牢地扎根在人们的心中,虽然陈衡哲的父母都是学识匪浅的人物,但是仍然对女儿进行了缠足。此时的陈衡哲刚刚7岁,但是对于这种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陈衡哲表现出了极强反抗意识。

她在缠足后,钻在没人的角落里,将脚上缠满的布匹全部撕下来,面对父亲的呵斥,7岁的小陈衡哲一声不吭。然后,父亲再次将她的双脚用裹脚布缠起来,但是陈衡哲再次将它悄悄地拆下来。

陈衡哲传

当母亲庄曜孚看见她这番举动后,不仅后悔不已,她便极力说服丈夫不再要求陈衡哲缠足,迫于妻子和女儿的压力,陈韬便同意了。此后的陈衡哲便彻底摆脱了封建妇女缠足的命运,这种摆脱不单单是对缠足的摆脱,更是一种对封建思想的告别和摆脱。

在这次缠足事件过后,陈衡哲便彻底摆脱了陋习的束缚,可以自由的接触她想接触的事物。尝到胜利果实的陈衡哲,自此打开了自由独立的大门。

1903年,13岁的陈衡哲被舅舅接到广州,在这里,她第一次接触到了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文化理念。这对她日后的学术研究和赴海外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民国时期女校的图书馆

陈衡哲的舅舅跟民国大教育家蔡元培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便写信给当时在上海的蔡元培,希望能让外甥女陈衡哲进入新办的西式女子学校。就这样,13岁的陈衡哲独自搭上了前往上海的列车,这是她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独自出远门。

这个小姑娘战战兢兢的来到上海,却连蔡元培的影子都没见着,反而阴差阳错地进入了一家医学院。这里的教室几乎全是外国人,上课也是用英语,陈衡哲在这里呆了一年,在这期间她练就了一口熟练的英语口语,这对她日后的留学生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所医学院中,除了日常的教学外,学生需要跟着老师一起出诊。陈衡哲也因此见到了许多病人苦苦挣扎的场面,尤其是在看到一个妇女分娩后,让她的内心产生了自己并不合适学医的念头。恰好这时她的父亲以家事为由将她召回,陈衡哲便借此离开了这个让她产生心理阴影的地方。

民国海军医院旧址不婚主义"的先行者,远赴海外留学深造

1907年,17岁的陈衡哲从上海回到家中,却发现父亲陈韬已经为她物色了一门亲事,对方是一个出身官宦世家的富贵公子。在陈父的眼中,婚姻要讲究门当户对,自己的女儿有着这么高贵的出身,挑选一个出身官宦世家的富贵公子才是门当户对。

在陈衡哲归来后,陈父便开始着手准备婚礼之事,但是陈衡哲却对这种包办婚姻持极力反对的态度。她认为,婚姻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之上的,没有感情的婚姻只不过是形式主义而已。另外,由于亲眼目睹过妇女分娩的痛苦场面,一度使得陈衡哲心中对结婚生子产生了极大的恐惧,这也是她反对结婚的一大原因。

陈衡哲和丈夫任鸿隽

在她的极力反对下,这门婚事最终只能不了了之。父亲陈韬也一气之下断了她的经济来源,使得陈衡哲不得不在家呆了一年。

1911年,她考入蔡元培创办的新式女校,开始接触系统化的西式教育和爱国思想。她在这里学习了三年,直到1914年,清华要招考留学美国女生,陈衡哲凭借自身优异的成绩而考中,成为"庚子赔款"首批留美女学生之一,公费前往美国留学5年。

虽秉持"不婚主义",但仍然对爱情充满渴望

24岁的陈衡哲到了美国后,便一头扎进了学术的海洋中,不能自拔。当时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使得求学若渴的陈衡哲如鱼得水,在这里,她不仅学到了海量的先进知识,更用资深的学术氛围陶冶自身,使她变得"腹有诗书气自华"。

同时,在留学期间她还遇见了未来的丈夫——任鸿隽。但是起初,由于她和胡适的亲密关系,使得任鸿隽只能将心里的这份感情深埋在心底。当胡适奉母之命回国与包办妻子江冬秀结婚后,任鸿隽才彻底地释放出心底多年的感情。

青年任鸿隽

1920年,陈衡哲顺利毕业,便和任鸿隽一同回国,并举办了婚礼。虽然此时她和胡适均已结婚,但这并没有阻碍两人的关系,他们还像以往无话不说,无事不谈。

学识渊博担任北大教授,养儿育女成就教育伟业

陈衡哲回到国内后,便进入了北大任教,没多久,她便成为我国第一位女教授、女硕士。她在北大任教期间,曾教出了许多日后在各行各业都成绩斐然的学生,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建筑学家林徽因、作家萧红、丁玲、冰心等人。

此外,对待自己的三个孩子,她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在她的精心培养下,长子任以都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长女任以书毕业于美国瓦沙女子大学,次子任以安,获地理学博士学位。这三人都在不同的领域内持续发光发热,建树颇丰。

陈衡哲和丈夫任鸿隽

新中国成立后,陈衡哲担任上海市政协委员,1976年1月7日,已经耄耋之年的陈衡哲因肺炎及并发症,医治无效在上海医院病逝,终年86岁。

回首陈衡哲一生,虽出身与书香门第,但是仍然受到思想陋习的束缚,但她心向自由,勇于抗争,最终为自己赢得了一份天地。

虽然她的成就斐然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的支持,但这只能是在物质上给予她帮助,真正使他成功的还是她那一颗坚定的内心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民国时期赴美留学的高材生

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达成协议,从海关银等关税中拿出4亿5千万两白银赔偿各国,并以各国货币汇率结算,按4%的年息,分39年还清,这笔钱史称"庚子赔款"。后来由于一些原因,一些列强开始退还部分款项,这笔退款被用来设立奖学金,清廷每年都会选拔留学生,赴海外深造。

陈衡哲就是这项奖学金的受益者之一,此外,民国时期涌现的大批青年才俊,几乎都是通过这笔赔款培养的。如清华校长梅贻琦、语言学家赵元任、物理三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还有詹天佑、茅以升等等,这些人随便一个都是大国人才国之栋梁。

晚年时期的陈衡哲(前中)和任鸿隽(左一)

所以,在那个年代,能成为公费留学的学生,可以说是幸运的,他们赶上了政府搭建的强国列车,在欧美接受先进的教育,吸收丰富的文化理念。而这些人也都不负所托,学成之后回到国内,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所以,他们同样可以称得上是国家英雄。

有人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如果没有陈衡哲,就不会有人才辈出、百花齐放的民国才女时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只有磨练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把持一颗平常心,耐得住艰苦,经得住考验,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陈衡哲用自身行动诠释了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