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面教材 登上 那些 值得 行业

那些值得登上“315”的游戏行业反面教材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7 02:17:02 浏览3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如期而至,每年的315晚会也是揭露并曝光不合法、不合理、不诚信的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盛会。不过除却315晚会,315当天也会诸多其他行业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遭到曝光。

游戏行业在今日也被频繁点名,人民日报就在上午发博“周知!#这些都属于霸王条款#”,对网购、房屋、医美、旅游等8个消费领域典型霸王条款,以图片的形式进行了公开,网络游戏也在其中。

关于网络游戏方面,中消协对可能会出现的“对游戏内容及本协议内容的最终解释权归公司所有——网络游戏经营者享有单方解释权或最终解释权”一事进行了点评。

中消协表示,网络游戏经营者作为网络游戏用户服务协议的提供方,若针对某一条款与用户理解有分歧,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因此,规定经营者对游戏内容及服务协议内容享有单方解释权或最终解释权的格式条款违反了《民法典》有关格式条款的禁止规定,属无效条款。

中青报也在今日发博,整理了一份“3·15消费者权益日,收好这份不公平消费情况合集”,其中也提到了相关内容,同时还列举了多条“遇到网络游戏领域不公布情况请投诉”内容,分别是:

展开全文

未成年人到底充没充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问题始终是近些年多方关注的重点,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就曾提出提案“建议国家全面停止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更是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激烈讨论。

随着“830新规”等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企业、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发力,未保工作正在走向新阶段,《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就指出,在“830新规”落实后,超七成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在3小时以内,未成年游戏用户群体整体消费水平处于低位,超过86%的家长对新规的执行效果表示满意。不过近些年,仍有诸多因未成年人游戏充值引发的消费纠纷产生,不断侵蚀着来之不易的未保成果,值得重点关注。

上游新闻就在今日曝光了《OPPO手机软件商店游戏“吸金”未成年人,全国上百家长维权》一事,文中表示,未成年孩子拿着家长的OPPO手机下载游戏、玩游戏,可绕过实名注册和防沉迷系统,孩子们充值数百元至数万元不等,超百位家长维权金额总数超过百万元。

OPPO手机软件商店运营商——广东欢太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人员在报道中表示,联运游戏默认的是OPPO账号信息,绕过了实名注册和防沉迷系统,这个确实是个漏洞,公司知道这个漏洞。但家长未能尽到监护人的义务,也无法证明就是未成年孩子充值,因此不会退全款。

报道中,家长也坦言,孩子瞒着家长充值,是他们没有教育好孩子,他们是第一责任人;但欢太公司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漏洞致实名注册和防沉迷系统成了摆设。

澎湃新闻也在近日报道了“消费者薛先生投诉心动网络拒绝退款”一事,报道中,薛先生12岁的儿子偷用爷爷手机,游玩《香肠派对》时,在实名认证阶段用了网上刷到的故意伤人致死案嫌犯信息,完成实名认证后充值了6930元。

发现孩子充值玩游戏后,薛先生曾联系心动网络申请退款,但由于账号绑定身份证实名人与付款人身份不符,被心动网络以“缺少羊世克与未成年人的关系证明材料”拒绝。后续薛先生在心动网络微信公众号上与人工客服沟通,并提交所有证明资料。但对方称,因账号绑定非家庭成员,需要先记录然后反馈、确认是否能申请退款。

报道称,澎湃新闻于3月13日联系上心动网络,相关负责人表示确实是未成年人盗用成人身份信息,会安排退款,但要对孩子做一个视频认证。

二个事件的争议,均集中在游戏公司希望家长能够证明,确实是未成年人充值而非成年人充值一事上。

上海市消保委在《2022年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需要关注的问题》中也对此进行过重点提及,指出“2022年,全市消保委共受理网络游戏相关投诉12642件,同比增长1.2倍。争议焦点在于:未成年人使用家长身份信息或网购账号登录游戏充值,家长发现后要求退款,被游戏公司以缺乏证据、证据不足为由拒绝”。

对于此问题,上海市消保委给出了三点建议:一、游戏公司应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关怀,通过对大额连续交易设定交易限额、设置提示提醒、实行人脸识别等安全验证,加强前端管控,并采取有效措施对用户画像予以甄别,更好保障未成人的合法权益;二、支付通道、设备应用商店等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尤其是对于面向低龄人群的游戏采用二次确认机制,以减少相关争议发生;三、家长应切实履行监护责任,同时注意保管好银行卡、身份证等证件信息,降低争议发生可能,并及时关注银行交易提示。

停服却停不了“感情”

因游戏项目解散或停运带来的虚拟财产纠纷,也正在成为近些年玩家投诉的主要问题之一。

《2022消费维权舆情观察报告》在3月14日的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座谈会上发布,《报告》称,在娱乐消费方面,涉及游戏的舆情占很大一部分,其中游戏项目解散或停运产生的纠纷不在少数。据统计,2022年内至少已有75款游戏项目宣布解散或停运,由此带来游戏内虚拟财产安全,以及停服后如何退款、如何补偿等问题,引发众多玩家的投诉。

比如刚刚平息没多久的《掌门太忙》宣布停服而后又中止关服一事就闹得沸沸扬扬。

事情的起因是《掌门太忙》于今年2月在各大社交平台的官号上宣布了将于5月8日正式停运的消息,并表示将清空玩家游戏内的所有账号数据、角色资料等信息,此消息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和大批玩家的不满,一度冲上多个社交平台的热搜榜,很多玩家也开始向中国消费者协会反馈游戏停运情况。

几天后,《掌门太忙》发布公告,表示中止停服,称“在没有新的数据保留方式之前,游戏将保持服务器开放”。

在社交媒体上,有很多类似“对于乙女游戏的玩家来说,数据的重要性甚至要高过钱财”的言论。另外,从玩家口中可知,《掌门太忙》宣布停服前后的诸多难看操作也是玩家爆发的原因,比如在宣布停服前一个月内,频开“氪金”活动,引导玩家消费;表示宣布中止停服后,游戏经常出现闪退情况,影响体验,疑似采用拖延术躲避问题。

相关律师表示,法律虽然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但关于保护虚拟财产的具体法律规定方面仍是一片空白,2009年文化部、商务部发布的《关于加强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规定,网络游戏运营企业计划终止其产品和提供的服务,须提前60天予以公告,并且虚拟货币必须以法定货币方式或用户接受的其他方式退还用户。

对于消费者如何维权,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给出四点建议,“一是消费者应当充分了解自己所持有的虚拟财产的性质、来源、流通渠道、价值变动情况等信息,以便在交易和使用中作出明智决策。二是消费者在进行虚拟财产交易时应当注意安全,选择可信的交易平台和交易对象,避免泄露个人信息和账户密码。三是消费者应借助第三方平台维权,如果消费者在虚拟财产交易中遇到纠纷或侵权行为,可以借助第三方平台或仲裁机构进行维权。四是消费者应当关注国家有关虚拟财产的政策法规和监管动态,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因为缺乏了解而受到损失。”

除上述问题外,玩家因网络游戏虚拟交易“中套路”“踩陷阱”的案例也在近些年有所增加,他们都在阻碍游戏产业的正常发展。正如人民网所述,提振消费信心,更应是实际行动、有益作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问题,才能让游戏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更快速地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