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说:“四渡赤水,是我戎马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可见主席对他重新复出指挥的四渡赤水,跳出敌人的包围圈这一系列的组合拳非常满意。的确,“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绝不是表面的溢美之词,而是实事求是的真实总结。
那么,“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奇”在哪里?
“奇”就是不寻常,就是出人意料。四渡赤水中,毛主席指挥的出人意料,完全把蒋介石和各路军阀搞蒙了。
1、一渡赤水,进入扎西,摆脱川军,赢得主动。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的时候,蒋介石集中国民党中央军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川滇军大部、湘桂粤军一部,共约40万兵力来对付我中央红军3.5余人,妄图将我军围歼于乌江西北地区。
中央红军从1935年1月19日开始逐次向北转移,向川黔交界处的赤水县土城地域集中,目的是进入川西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创立根据地。
在土城,与四川军队郭勋祺部交战,由于敌情不明,又分散用兵,再加上川军顽强抵抗,土城战役打成了胶着状态,毛主席果断决定,撤出战斗,渡赤水河西进。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云贵高原乌蒙山区的镇雄县,穿行于四川、云南、贵州三省边界的崇山峻岭之间。水流湍急,宽处有三四百米,窄处一二百米。
中央红军于1月29日一渡赤水,避开了由川南剿总潘文华部36个团部署在长江南岸赤水、古蔺、叙永一带的敌军,进入云南省威信县扎西地区,赢得了主动权。
2月9日,在扎西,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可以看作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在会上,毛主席提出,趁敌人注意力和主力都集中在川南之机,回师东进,再渡赤水,向较空虚的黔北进击。
2月10日,中央红军进行扎西整编。新的编制是一军团两个师6个团;三军团4个团;五、九军团个三个团。
这一整编,就像一个人扔去了沉重的包袱,可以轻装上阵了。
展开全文
2、二渡赤水,破娄山关,重占遵义,大获全胜。
2月15日,红军野战军司令部下达《二渡赤水河行动计划》。
2月18日至21日,中央红军二渡赤水河,使敌人在滇东北地区“一鼓荡平”中央红军的企图破灭。
二渡赤水,红军凭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夺下娄山关,再占遵义,击溃和歼灭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部两个师加黔军8个团,毙伤敌2400多人,俘虏敌人3000多人,缴枪2000以上,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次伟大的胜利,史称“遵义战役”!
诗人毛泽东高兴呀,2月28日傍晚,他随中央纵队登上娄山关,望着落日的余晖,“哼”成了一首词《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3、三渡赤水,声西击东,牵敌西进,等待时机。
蒋介石不甘心遵义战役的失败,3月初直接飞重庆“督战”,命令四川、贵州的军队在乌江设防,预围歼中央红军于遵义、鸭溪之间。
中央红军决定攻打周浑元纵队三个师所在的仁怀县鲁班场。由于敌人构筑好了工事,守敌又坚守阵地不出来,我军攻坚的重武器也很少,致使整个战况没有大的进展,中革军委决定立即撤出战斗,第三次渡过赤水河,调动敌人西进。
中央红军再次进入川南古蔺地区,并派一个团伪装主力西进,公开摆出要北渡长江的架势,敌人又一次上当。而我们的大部队在赤水河东岸山沟森林里隐蔽集结以待时机。
蒋介石根据飞机侦察得来的情报,以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立即急调中央军、川滇黔各军迅速向川南古蔺地区合力“追剿”,国民党各军奔赤水河以西而来。我军三渡赤水的战略目的达到。
4、四渡赤水,主力南下,突破乌江,威逼贵阳。
敌人来到川南古蔺地区了,对不起,你们来了,我们走。我军立刻向东,杀回黔北。
中央红军除第五军团担任后卫阻击敌人,一军团一个团伪装主力西进迷惑敌人外,于3月21日晚至22日晨全部秘密神速地渡过赤水河。
蒋介石以为红军又要进攻遵义,急忙令各军向遵义地区开进。3月24日,蒋介石由重庆飞抵贵阳“督战”。
针对以上情况,中革军委命令第九军团分两路向长干山、枫香坝活动,伪装主力钳制周浑元、吴奇伟纵队,掩护全军通过敌人封锁线向乌江开进。一军团先头第三团在乌江大塘架桥成功,随即渡江消灭南岸敌人。30日至31日,中央红军主力在三个渡口顺利渡过乌江。
红军主力南渡乌江,一下子把国民党军的各路围堵大军的大部甩在乌江以北地区,赢得了主动。红军一部向贵州东部佯动,并在清江上大摆搭桥架势,要“打进贵阳城,活捉蒋介石”。把个蒋介石给吓得魂飞魄散,立即命令离他最近的滇军孙渡部来“救驾”,为下一步红军“巧渡金沙江”打下了坚实地基础。
“四渡赤水”之战,是毛主席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迂回穿插于敌军各部之间,最终跳出了数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的圈子,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胜利。这是红军长征中最惊心动魄、最威武雄壮的军事行动,是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典范。
毛泽东在红军中领导地位的恢复,由四渡赤水完成。
后来,毛主席回忆说:“四渡赤水,是我戎马一生中的得意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