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月是聂树斌案平反的功臣,他在担任另一起“王书金案”主办警官期间,发现王书金供述的一起强奸杀人案的多处细节,与当年发生在石家庄的聂树斌案高度吻合,立即意识到王书金很有可能才是聂树斌案的真凶,已被判处死刑并执行了处决的聂树斌,极有可能是被冤枉的!
在郑成月的推动下,“一案两凶”的事情经媒体披露,“聂树斌案”开始引发全国关注。
2014年,已经终审的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案迎来复查。两年后的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聂树斌无罪。
聂树斌平反后,郑成月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但遗憾的是,2018年,身患尿毒症的郑成月病情发展到了肾衰竭的阶段,还有严重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生命垂危。
虽然某公益平台帮他发起了“帮助重疾好人郑成月”的众筹项目,并筹得了47万余元的治疗费,但这位曾经的广平县公安局副局长、公认的中国好警察还是在与病魔抗争了四年之后,因病去世。
郑成月的去世,又让他当年推动重审的“聂树斌案”再次浮现在人们的回忆之中。
展开全文
一起看似普通的案件
1994年8月,石家庄市石获公路南侧孔寨村的一片玉米地里,有人发现了一具年轻的女性尸体。
经警方确认,死者名叫康菊花,是被人强奸杀害的,死亡时间为1994年8月5日。
康兰生前是石家庄市液压件厂的一名绘图员,她性格活泼大方,感情上洁身自好,从没有与人结下仇怨,也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男女关系。
出事前,康菊花和丈夫租住在离工作的石家庄市液压件厂不远的孔寨村的一处民房里,这块玉米地旁的小路,是她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地。
在尸体被发现前两天,康兰的家人就已经去过派出所报案,称从8月5日起,康菊花就失踪了。
失踪前,康菊花既没有向厂里请假,也没有告诉家人自己要去哪里,这一点也不符合她平时的性格。在寻找了两天未果后,康菊花的丈夫便到派出所报了案。
康菊花工作的液压件厂领导对康兰的失踪也很重视,还曾在8月8日组织了液压件厂的100多名职工,在康菊花有可能出现的地方进行过大范围的寻找,但一直都没有找到康菊花的下落。没想到她就在这块玉米地里被人杀害了。
康菊花的尸体被发现后,警方立即介入,展开了调查。一个月后,一个20岁的年轻人被警方抓获。
这名年轻人名叫聂树斌,男,1974年11月6日出生,汉族,河北省鹿泉市下聂庄村人,被捕前是鹿泉市综合职业技校校办工厂(鹿泉市冶金机械厂)的一名普通工人。
据办案的警察称,聂树斌是自己送上门来的。
在侦破该案的那些天,聂树斌总是骑着他的那辆山地车在案发现场俳徊,并多次向办案组打听“抓到凶手了吗?”聂树斌的举动引起警方办案人员注意,将其列为了犯罪嫌疑人展开了调查。几天后,聂树斌被警察逮捕。
聂树斌被判死刑
经过七天七夜的突审,聂树斌终于招供:8月5日下午,他骑自行车尾随下班的被害人,至石家庄郊区孔寨村的石粉路中段,故意用自行车将被害人别倒,拖至玉米地里,用拳头猛击被害者头部以及面部,使之昏迷后将其强奸,尔后用上衣勒住被害人的颈部,使其窒息死亡。
1995年3月15日,石家庄中级人民法院作出(1995)石刑初字第53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聂树斌死刑,以强奸妇女罪判处聂树斌死刑,决定执行死刑。
聂树斌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1995年4月25日,河北高院二审驳回了聂树斌的上诉,维持原判。两天后的4月27日,聂树斌被执行枪决。
随着聂树斌的“伏法”,这起看似平常的案件就此划上了句号,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
在每年全国发生的恶性案件中,像聂树斌这种强奸杀人案也有不,现在他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件曾轰动一时的案件,也渐渐被人们忘却,根本没有人会意识到,数年之后,这起案件会在全国引起那么大的反响。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人相信聂树斌是无辜的话,那就只有他的父母了。
聂树斌是在工作的地方被抓走的。据他的母亲张焕枝回忆:“当时没有人告诉我们,我儿子是因为什么事被抓的。
后来我们请了律师,才弄明白说儿子强奸杀人了。再后来,我们去看守所送衣服,警察说他已经走了。我们问去哪了,回答说是被枪毙了。”
一提起这件事,张焕枝就愤愤不平:"枪毙我儿子总得给个说法吧,连判决书都不给,什么时候枪毙的也不知道,即使枪毙了,收尸你总得让家属去收尸吧?也没有。"几经辗转,聂家才在火葬场找到聂树斌的骨灰。
母亲坚信儿子没有杀人
俗话说知子莫如母。张焕枝了解儿子是个胆小内向,平时特别的温顺的孩子,连家里生病的老母鸡都不敢杀。
由于有口吃的毛病,儿子从小也没和人争吵打架过,说儿子强奸杀人,她永远也不相信。因为儿子“连鸡都不敢杀,怎么就跑去杀人了?”
张焕枝也曾四处奔走,试图为子儿伸冤。但她就像一只没头苍蝇一样,四处碰壁。这位母亲的心中只有一信信念:“我不保护我的儿子,谁去保护?我不跑,谁去给我儿子证清白?”
但她不相信儿子杀人,又有什么用呢?她没有任何可以推翻判决的证据,虽然她一直认为儿子是被冤枉的。
聂树斌被执行死刑后,他的父亲聂学生因承受不住巨大的精神压力,吞服安眠药自杀。虽然后来被及时救了过来,但从此落下偏瘫的终身残疾。
张焕枝也因为儿子的死,患上了高血压的毛病。她原以为往后的日子,自己和老伴只能在邻居们歧视的眼光中苟且地活着,直到生命的终点。她根本没有想到,儿子的案件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出现转机。
偶然到来的转机
2005年3月,河南荥阳索河路派出所民警在一次抓捕行动中,成功抓获了一名名叫王书金的网上逃犯。
根据当时警方掌握的线索,38岁的王书金是邯郸市广平县人,从1993年到1995年间,他在河北犯下了六起大案,其中四起强奸杀人案,两起强奸案。
案情重大,荥阳警方马上将王书金移交给了邯郸市广平县警方。接手王书金案的,正是郑成月。
面对郑成月,王书金交代了一起当时没被警方掌握的强奸杀人案:“1994年夏天,我在石家庄西郊强奸杀害了一名妇女。”
经过再三确认,郑成月可以肯定,王书金交待的这起强奸杀人案,正是发生1994年8月,石家庄孔寨村那片玉米地里的那起康菊花被强奸杀害的案件。但此案早已结案,当年的“凶手”聂树斌早已被执行枪决了啊!
2005年1月22日,郑成月和同事们押着王书金,来到聂树斌案的案发现场指认,王书金记忆力极好,指认的现场和当时的作案现场丝毫不差。郑成月马上把这一情况向河北省厅进行了汇报。
2005年3月17日,河北省公安厅宣布,组织专门力量对“聂树斌案”进行调查复核。消息灵通的《河南商报》,第一个在报纸上发表了《一案两凶,谁是真凶?》的报道,指出聂树斌疑似被错杀。
聂树斌案的复查,经历了许多波折,直到2016年12月2日才尘埃落定。
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对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再审案公开宣判,宣告撤销原审判决,改判聂树斌无罪。至此,被处决已有21年的聂树斌终于沉冤得雪。
母亲的21年申诉路
在儿子出事前,张焕枝像农村那些传统的家庭妇女一样,只懂得洗衣做饭、种地喂鸡。自从儿子的案件有了转机之后,张焕枝也不知道自己在家里和石家庄以及北京之间跑了多少个来回。
只要得到任何有利于儿子案件平反的消息,她都要到聂树斌坟前给儿子“报喜”,鼓励聂树斌“在那边不要放弃”,同时也是在为自己鼓劲:“妈也不放弃……”
"每次都是自个儿去。农村老太太,没文化,出个门可不容易了。"张焕枝觉得,这些苦、难,心里倒不觉得算什么,她觉得最难的是,每次得到的那些回复都是:“回家等吧,我们正在调查。”
一次次抱着希望而去,又一次次失望而回,但张焕枝从来没有放弃过。
她记得很清楚,在2014年12月4日那天,得到最高人民法院决定由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聂树斌强奸杀人案件进行异地复查的消息后,她回到家中抱着老伴好好地痛哭了一场。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经过复查认定:聂树斌作案的客观证据不足,作案时间、工具,死亡时间存在重大疑问,不能排除他人做案的可能性,原审认定聂树斌犯强奸杀人罪证据不足,建议最高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在重审的前一天晚上,张焕枝接到好多电话。给她打电话的人,她大多不认识,也不知道这些给她打电话的人,是从哪里弄来的她的电话号码。
但这些陌生人的电话只有一个共同的内容:鼓励她相信国家,相信法律的公正,相信山东高院的重审。
她感叹,"现在案卷终于公开了。山东高院不一样,让我律师看聂树斌的、王书金的案卷,又看了河北高院、检察院、公安的调查卷。"在此之前,聂树斌案的律师一直不被允许看任何案卷。
那天的重审听证会持续时间很长,从下午1点半,一直进行到晚上10点40才结束。
走出重审听证会现场的张焕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前确实失望过。半年时间就把一个人都枪毙了,现在八九年了还查不清?确实我心里接受不了这个。”
说到这里,她又话锋一转:“如果不是司法改革在加大,我家聂树斌的案子根本到不了山东。那样拖下去,说不定哪天就没我们了。这一届政府,抓这么多腐败案,推动司法改革,能为老百姓做的都做了,这点老百姓都赞成。”
对于儿子案件的前景,张焕枝坚定地说:“山东高院肯定能还我儿子清白,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说完,她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我认为不会太久。”
21年之后,张焕枝终于等来了那个洗脱了儿子冤屈的时刻。拿着沉甸甸的判决书,她的嘴里一直念叨着:“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啊!”
"聂树斌案"的平反,让下聂庄村这个小小的村庄一下子成了全国瞩目的热点。那些天,前来聂家采访的记者,几乎踏破了聂家的门槛。
记者们向张焕枝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觉得这21年的辛劳奔波值不值?”
张焕枝坚定地说:“虽然儿子没了,但替儿子洗脱了罪名,当然值!”
今天张焕枝的家,在下聂庄村算是比较破旧的了。这个村的大多数村民的房子,大多都进行过装修,很多房子的外墙上都贴了瓷砖,在阳光下透着鲜亮。
而聂家的房子外墙,仍然裸露着红砖。张焕枝说,假如儿子还在,肯定也会像邻居们一样好好装修一下房子。可现在没有儿子了,只有老两口,不装了。
"聂树斌案"的反思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法院依法纠正了多起有重大影响的冤错案件,"聂树斌案"只是其中之一。
在该案复查结束后,多位法律界人士表示:"聂树斌案"的依法纠正,彰显了司法机关直面历史疑案、坚决纠正错案的决心,充分展示了司法体制改革的成果。
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今天,落实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等原则显得尤为重要,而这在聂树斌案中都有生动体现。
一位著名的律师在接受采访时感慨地说:“聂案自1994年案发至2016年再审改判无罪,其间不仅国家和社会发生了沧桑巨变,我国刑事诉讼法也经历了1996年和2012年两次较大规模的修订。
聂案如一座墓志铭,不仅记载了当事人命运的悲歌,映射出我国刑事司法理念与制度存在的缺陷,也在呼号程序法治、司法文明与公正。”
近年来曝光的有影响的刑事冤错案件并不只有聂权斌案这一件,余祥林案、赵作海案、干英生案、呼格吉勒图案等等都是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的错案。
对于这些案件的当事人来说,有人身陷囹圄,有人被剥夺生命,这样的结局对于我国司法形象和司法权威的破坏力十分巨大,甚至会动摇普通公众的法治信念。
为防范刑事冤错案件的发生,2007 年最高人民法院收回了死刑复核权,2010年"两高三部"出台《两个证据规定》,以及2012年修改《刑事诉讼法》,都是为了最大程度地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口号后,刑事冤错案件的纠正与防范已成为我国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
聂树斌案的再审改判,表达了最高人民法院有错必纠的立场和态度,凸显了纠正冤假错案的决心与担当。
最高人民法院在复查和提审上非常下功夫, 特别是对证据里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了合理解释, 而不是为当时的历史条件原因而开脱责任, 这是一种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聂树斌案不仅以其案情复杂离奇、平反过程曲折引起世人瞩目;而且能够起到警示、宣传、教育的标杆作用。所以司法界人士普遍认为,这个案件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案例。
张焕枝和“恩人”郑成月的一点后续
2018年,“聂树斌案推动者”郑成月因身患多种疾病住进了医院后,张焕枝在那年中秋节特意赶到广平县看望了正在住院的郑成月。
看到郑成月“病得哈着腰,拄着拐”,张焕枝后来回忆说:“以前的他中等个子,胖胖的,看着特别壮,一直挺精神的,没想到现在成了这个样子,病情发展得太快了。”
在那次看望中,张焕枝拉着郑成月的手大哭了一场。她永远也不会忘记,在自己最难熬的那些年里,郑成月曾特意来聂家看望他们夫妇,“当时他讲了很多关于法律的东西,还安慰鼓励我们,告诫我们别急,一点点来。”
回忆起往事,张焕枝眼圈泛红,“当时很迷茫,他给了我们安慰,让我们觉得更有力量”。
对于郑成月这个“恩人”,张焕枝的心里一直充满了感激。在郑成月重病住院期间,张焕枝曾去医院探望过郑成月,对郑成月的妻子说:“我的心特别痛,看到好(好的)人病成这样了。”
张焕枝临走前,还给郑成月的妻子留下了一点钱,说是希望恩人能早日康复——没想到这竟是两人的最后一面。
参考资料:
王巧棒:《聂树斌母亲20年申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