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票 金刚 票房 算是 房过百

《金刚川》票房10天破7亿,累计票房过百亿的张译,可算是火了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6 16:25:04 浏览4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编剧史航曾说:“张译就像钻石一样有很多面,他的人格太丰富了,只需要拿出十分之一就足够应付演戏。”

如今看来,确实如此。

最近几年,张译演艺事业大爆发,许多优秀的作品里都能看到张译的身影。

《金刚川》《八佰》《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红海行动》,每部作品里张译都贡献出精湛的演技。

所有人提到他,都要竖起大拇指,都是一个大写的“服”。

豆瓣上《金刚川》最高赞的短评里提到他都是这样的画风:

“张译值得一个影帝,我直说了,金鸡”

“众所周知‘张译’谁用谁爽 一直用一直爽”

“张译生动诠释‘如何拯救电影’”

“张译是真的牛!!!”

张译的演技替代了颜值,终于光芒万丈到所有人都无法忽视的地步。

但张译的早期经历十分不顺,可以用一个“衰”字来概括。

01

张译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外公上过私塾,父亲是音乐老师。

父亲从小对张译给予厚望,教他滑冰、唱歌、打羽毛球,父子间经常围绕看电视、写作业斗智斗勇。

4岁那年,张译执意要去动物园看动物,全家人只好放弃每周日的固定节目坐船旅游,却幸运地躲过沉船事故。

展开全文

16岁那年,张译故意丢掉了家里唯一的破自行车,急得父亲大半夜冒着大雪出去找。

但无论平时多么混不吝,张译对每天早上6:30开播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都心存敬畏。

他想“播音员”一定是世界上最神圣的职业了,立志自己一定要考上。

1994年春天,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开始招生,彼时张译高二,虽然还不到参加高考的年纪,他却报名参加了广院专业课的考试。

几个月后成绩公布,专业课顺利通过,却因为没有文化课成绩,张译最终只能和广院擦肩而过。

第二年高考,为了表示决心,他只填写了第一志愿“北京广播学院”。

他没有给自己留后路,高考也没有给他留后路,那一年广院在哈尔滨只有两个名额,他因没有特殊加分,最终成绩排行第三,张译又落榜了。

两次落榜的张译尝到了梦想破灭的滋味,沉重的打击让张译既不想复读,又不想寻找其他出路。

在家躺了小半个月后,张译获得了“光荣”的待业青年证,那个绿皮小本子深深地刺痛了张译的心。

一个追逐梦想的励志青年,怎么就成了待业青年呢?

眼见“东北罗译”无望,张家父母又帮儿子寻找别的出路,恰好当年哈尔滨话剧学院招表演学习班。

在父母的威逼利诱下,对表演一无所知的待业青年张译只好顺从父母,不情不愿地进了哈尔滨话剧学院。

虽然暂时摆脱了“待业青年”的标签,张译却高兴不起来。他始终认为播音才是最神圣的职业,做演员实在有点上不得台面。

那时的张译很崩溃,也很叛逆,开始和一帮坏小子们学习抽烟、喝酒,在排练场砸东西,晚上不回家住,直接睡在排练场的地毯上。

在哈尔滨话剧团灰头土脸混了小半年后,张译迎来了生命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当时全国正在举行文艺调演活动,团里演话剧,张译为了打发时间去看了两场。

那两场话剧给了张译很大的震撼,他真正了解了表演,也开始喜欢上表演。

为了学习更多的表演知识,他经常跑到剧院资料室,找到各种关于表演的书、老剧本,偷偷带出资料室,直到看完为止。

02

在表演行业里慢慢入门的张译,想要去更大的地方闯荡,见识更多世面。

1997年,19岁的张译正式成为北漂一族,开始了走南闯北考戏剧学院的生活。

当时他住在西直门的一家招待所的18楼,电梯只能到达17楼,每天还要爬楼梯回到自己的房间。

生活条件艰苦,最穷的时候三天只吃一包方便面,幸好第三天有好心大妈给了他一碗饺子。

安定下来后,张译开始频繁出现在北京各大表演院校的考场上,可惜注定他只是一个过客。被所有表演学校拒绝后,张译收拾好铺盖准备回家,这时室友建议他再去军区战友文工团试试。

抱着“必死”的心态,张译千辛万苦地跑到了战友文工团,这次幸运之神眷顾了他,他被录取了,不过是自费的。

20岁的张译,穿上了军装,如愿成为了“北京话剧界”的一员。

在文工团学员班,张译一直没戏可演,好不容易轮上一次,却因为紧张发挥得不好,处女秀以失败告终。

同学们都演上主角的时候,张译的“主业”是在下部队的晚会中演双簧,偶尔也兼职主持人,并且负责装台卸台以及写报告、会议纪要等一系列“副业”工作。

在文工团做学员期间,张译偷偷摸摸地谈了个女朋友,交往了两年,这段恋情最终被女方家长掐断。

理由是:“这男孩看着像大队会计,脸好像被屁股不小心坐过的,以后肯定当不了演员。”

既然做不了偶像派,张译只有玩命走实力派这条路了。

配广播剧、写小剧本、研究小品包袱、自制搞笑段子,那几年他自学各种才艺,却大多都没有派上用场。

有一次张译拿出苦心编写的剧本,预备放大招亮瞎众人,没想到刚上场就被自己做的道具绊了个四仰八叉。

诸如此类的事情,在当兵的那些年里他经常遇到:

说双簧碰到观众冷场,演小品遇到道具失灵,就连日常交个作业,都能碰到因为吃撑了弯不下去腰,而被老师赶出教室的情况。

时间一晃,张译已经26岁了却一事无成,团里领导看不下去了,对张译说,“小伙子,转行吧,你演戏等于找死”。

这句话刺激了张译的自尊心,从此以后团里的话剧,不管是A角,还是B角,只要是有台词,张译都会争取。

03

2004年张译出演《农工》,杀青时前辈说“这男演员啊,28岁要还出不来,那可就够呛了。”那时张译快27了。

虽然这句话听着雷人,张译却没放在心上,在表演这条路上,张译已经不止一次被判“死刑”了。

年底,张译得知《士兵突击》剧组正在选角,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张译写了一封3000多字的自荐信,里面详细列举了自己适合饰演许三多的16点理由。

他把这封自荐信郑重交给导演康洪雷,当晚就接到导演问档期的电话。

张译就这样进了《士兵突击》剧组,得到的角色不是许三多,而是班长史今。进组前为了不让领导为难,他一咬牙干脆交了专业申请。

《士兵突击》中史今退伍那场戏,正赶上张译接到转业申请通过的通知。

那天张译一句话没说,和演员张国强坐进了车里,路过天安门时张译嚎啕痛哭,嘴里含着的半颗大白兔奶糖没了甜味,只剩下了眼泪的咸和十年来的苦涩与束手无措。

他知道,从那一天起,自己再也不是一个兵了。

2006年《士兵突击》开播,带火了整整一排人,剧中的张译给人们留下无尽的泪水和回忆,那一年他刚好28岁。

转业后的张译进入事业低谷期,就在这时,影片《匹夫》的导演杨树鹏找到了他,虽然两人之前从未接触过,但导演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我觉得你演的挺好”。

8年后,张译心甘情愿地出演了电影《少年》中的男二,只因为这是杨树鹏导演的电影。

接下来的10年张译接了很多戏,他用实力证明自己是一个“能够演好戏的演员”。

2015年,凭借在《亲爱的》中对富二代韩德忠的深入刻画,张译斩获了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颁奖台上,张译连说了17个感谢,“是他们支持我走到今天,所以,为了他们,我心甘情愿。”

04

从《亲爱的》开始,张译正式开启了百亿票房先生的进阶之路,《亲爱的》3.4亿、《追凶者也》1.36亿、我不是潘六姐》4.83亿、《绣春刀2》2.66亿,三年的时间,张译完成了电影生涯的第一个10亿。

《追凶者也》中,笨蛋高手董小凤,既承包了笑点,又露出了五星高手的凶狠无情。

《我不是潘六姐》里,饰演审判长贾聪明,人如其名,假聪明,一股黑色幽默的气质。

《绣春刀2》中,悲剧大BOSS陆文昭,抬手想要抚摸辛芷蕾的举动,十足的角色深度。

2018年春节档,港片导演林超贤相中张译,让他在《红海行动》中出演队长杨锐,负责蛟龙突击队的总指挥。

为了追求军事战争戏的写实,张译接受了地狱般的训练:军姿、体能、枪械、越野等项目轮番上阵。负重15公斤以上,在气温高达40度的摩洛哥拍枪战戏。

开机后,巷战、偷袭、突击,张译率领突击队竭尽全力,从头干到尾,拍出了媲美《黑鹰坠落》般的战争气氛。在一场爆破戏后,张译不幸脚踝骨折,他依旧忍受剧痛,一瘸一拐完成拍摄。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首日排片率垫底的情况下,《红海行动》一路逆袭,最终以36.5亿的成绩,成为2018春节档票房冠军。

2022年国庆档,张译在斩获10.9亿的《攀登者》和破31亿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奉上了自己的精湛演技。

《攀登者》中张译将曲松林身上的鲁莽和爱国激情,全都表现了出来。

《我和我的祖国》的《相遇》篇中,张译饰演为研发原子弹,三年没有联系女友的高远,在公车上遇到恋人被认出来,内疚、委屈、难过、束手无措,都化作眼神中的回避和闪躲。

此时张译参演电影的累计总票房已突破88亿,离百亿只差一步之遥,大卖31亿的《八佰》成了百亿时刻的最后一击。

张译将贪生怕死的老算盘演绎得淋漓尽致,恐惧、痛苦和求生欲,观众从老算盘身上,看到人性最怯懦的部分。

《金刚川》中张译终于迎来自己的第一部男主戏,他饰演的张飞奉上了整部《电影最燃爆时刻:十几个人的高炮连,只剩下半截的张译在坚守,他用半截残躯,将身边的玉米地浇上汽油,将自己所在的炮区做成熊熊燃烧的祭坛,吸引轰炸机过来。

杀红眼的他,死死盯着美军的战斗机,哼起了《三国演义》中的名诗“长坂坡前救赵云,喝退曹操百万军。姓张名飞字翼德,万古流芳莽撞人。”用尽全力嘶吼一声:“来吧!“

将高射炮当狙击枪用,一炮爆了国外空军希尔的头,为好兄弟吴京报了仇。他的半截残躯,最终被B29轰炸机投下的炸弹烧成了灰烬。

在片场拍这场重头戏时,张译因为极度投入而导致缺氧,产生晕眩,真的是在用生命在演戏。

《金刚川》一役,对张译意义重大,因为他彻底证明了,自己配得上商业巨制大男主的稀缺资源。

如今张译早已不是那个没戏拍的透明人,对于早年低谷期的10年龙套生活,张译毫不避言:“过去没有什么悲惨的,我特别骄傲。我生下来就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家里没有背景,父母也不是演员、编剧、导演,一切都是我自己打下的江山,我觉得这很牛。没什么丢人的。”

在回答一个演员的理想是什么时,张译不疾不徐地写道:“我们热爱自己的工作,愿意成为各种各样的小人儿,在大大小小的方寸之间讲述各式各样的故事。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把温暖和幸福,稳稳地传递给所有的人。”

这就是真实的张译,热爱演戏,热爱看书、写字、逗猫。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