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逸,可谓美矣。
——近代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作字如人,然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阕其一行尸耳。
——清 王淑《论书滕语》
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阕一,不成为书也。
——北宋 苏轼《论书》
展开全文
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
——唐 徐浩《论书)
徐浩《不空和尚碑》局部
风神者,骨中带肉也。老劲者,肉中带骨也。有志临池者,当以慧眼区别之。
——清 朱和羹《临池心解》
先仪骨体,复尽精神,有肤有血,有力有筋......。丝来线去,脉络分明。
——《书学详说》
骨即存矣,而遒润加之。
——唐 孙过庭《书谱》
凡作书,无论何体,必须筋骨血肉备具,筋者锋之所为,骨者毫之所为,血者水之所为,肉者墨之所为,锋为笔之情,水为墨之髓。
——清 包世臣《安吴论书》
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
——唐 张怀瓘《文字论》
字之骨,大指下节骨是也;字之筋,笔锋是也;字之肉,笔毫是也。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
——元 陈绎曾《翰林要诀》
人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若而书也,修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
——明 项穆《书法雅言》
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
——北宋 黄庭坚
骨体筋而植立,筋附骨而萦旋,骨有修短,筋有肥细,二者未始相离,作用因而分属筋骨不生于笔,而笔能损之益之;血肉不生于墨,而墨能增之减之。肉托毫颖而腴,筋籍墨沉而润。腴则多媚,润则多姿。
——清 笪重光《书筏》
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
——唐 张怀瓘《评书药石论》
书有筋骨血肉,前人论之备矣,抑更有说焉?盖分而为四,合则一焉。分而言之,则筋出臂腕,臂腕须旋,旋则筋生;骨出于指,指尖不实,则骨骼难成;血为水墨,水墨须调;肉是笔毫,笔虚圆健。血能华色,内则姿态出焉;然血肉生于筋骨,筋骨不立,则血肉不能自荣。故书以筋骨为先。
——清 朱履贞《学书捷要》
故其始学得其粗,未得其精;太缓者滞而无筋,太急者病而无骨;损毫侧管,则饨慢而多肉;竖笔直锋,则干枯而露骨。
——清 冯武《指意》
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吾之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
——唐 李世民《笔法诀》
柔和则绰约呈姿,刚节则鉴艳执操。
——唐 张怀瓘《评书药石论》
鹰隼之彩而翰飞戾天者,骨劲而气猛也;虺翟备色而翱翱百步者,肉丰而力沉也。若藻曜而高翔,书之凤凰矣。
——宋 朱文长《续书断》
骨丰肉润,入妙通灵。
——清 冯武《书法正传》
拘则乏势,放又少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钝。
——梁武帝《又答论》
盖有骨必有肉,有实必有虚。否则峥嵘而近于险恶,无缥缈空灵之势矣。
——清 盛大士《溪山卧浮录》
书法趋骨力刚健,最忌野。
——清 梁献《学书论》
笔格遒劲,亦是浑厚有力,非出筋露骨,令人见面刺目。
——清 华琳《南宗诀秘》
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晋 卫烁《笔阵图》
使尽气力,至于沉尽入骨,笔乃能和。和则不刚不柔,变化斯出。故知和者,沉劲之至非纵逸之谓。
——清 王淑《论书滕语》
瘦而露骨,肥而露肉,不以为佳;瘦不露骨,肥不露肉,乃为上也。
——明 项穆《书法雅言》
画促则字势横,画疏则字形慢;拘则乏势,放又少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饨,比并皆然。
——萧衍《答陶隐居论书》
世人但以怒张为筋骨,不知不怒张自有筋骨焉。
——北宋 米芾《海岳明言》
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骨气而曰洞达者,中透为洞,边透为达。洞达则自之疏密肥瘦皆善,否则皆病。
字有果敢之力,骨也;有含忍之力,筋也。用骨得骨,故取指实;用筋得筋,故取腕悬。
——清 刘熙载《艺概》
字要骨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贴乃秀润生,布置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变态贵形不贵苦,苦生怒,怒生怪。贵形不贵作,作入画,画入俗,皆字病也。
——北宋.米芾《海岳明言》
凡人物之生也,必柔而润,其死也,必硬而燥,草木亦然。柔润则肥瘦皆圆,硬燥则长短皆扁。是故曲直在性情,而达于形质。圆扁在形质,而本于性情。
——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唐太宗曰:吾少时观阵,即知强弱。今临古人书,不学其形势,惟求其骨力,及得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
——清.梁章钜《学字》
学书如学拳。学拳者身法,步法,手法,扭筋对骨,出手起脚,必极筋所能至。使之内气通而外劲出,予所以谓临摹古贴,笔画地步,必比古贴长过半,乃能尽其势而转其意者也。至学拳已成,真气氧足,其骨节节可转,其筋条条皆直,虽对强敌,可以一指之于分寸之间若无事者。书家自运之道,亦如是矣。
——清.包世臣《安吴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