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而又神秘的生物
北海巨妖,挪威语又称"克拉肯",意思为"扭曲的、缠绕的" 生物。北欧的神话传说通常将其描述成章鱼或乌贼的形象。有一些史料上还记载:海怪的通身全长有100多米,共有8只触手;而栖息地一般在北大西洋附近,平时会潜伏于深深的海底,但偶尔也会浮出水面,攻击过往的船只、捕食一些大型的海洋动物。
当它浮上水面的时候,经过此处的水手和渔夫们会误把它的身体当作一座"小岛",有些人甚至会登上这座小岛,稍作休憩以缓解长时间航海的劳顿,却万万没想到,这座"小岛"是狡猾的海怪的阴谋,许多人因此丧命。即使不登上"小岛",因其有着多只巨大的触手,轻轻松松便可以把附近经过的巨舰或轮船卷入海底。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白居易笔下恬静的大海在有了"海怪"之后,变得凶险异常。长年累月在海上航行且有着丰富经验的水手和渔民们,在遇到海怪时,最大的危险却来自于海怪潜入海底时海水形成的巨大漩涡。因此,每个碰到海怪的人,几乎都没有生还的可能。
瑞典人雅各·沃伦伯格在《我的儿子在渡船上》一书中对早期的挪威海怪作了一些代表性的描述。书中讲道,海怪通常生活在海底,它庞大的身躯周围生活着大量的鱼群,这些鱼群以它的排泄物为食,而它以鱼群为食。即使海怪十分的危险,但是有挪威渔夫想要收获高渔获量,冒着生命危险在海怪的上方捕鱼。
展开全文
古老的谜团
恐惧,源自于未知。在科学欠发达的年代,人类对海洋所知甚少,对于在航海途中碰到的未知事物且像挪威海怪一样具有攻击性的怪物,引起了人们的巨大恐慌。因此,从有了航海技术开始,世界各国的渔夫和水手们中间就流传着可怕的海中巨怪的故事。
18世纪晚期以来,关于挪威海怪假想、猜测就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儒勒·凡尔纳在其作品《海底两万里》中假想的大章鱼巢穴也是根据海怪的描述创作而出。
此外,一位博物学家——梦福尔根据水手和渔民们的描述,再结合在抹香鲸胃里发现的长约8米的不明生物的触手,大致绘制出了传说中海怪的画像。后来,每当人们在讨论海怪时,经常会以这张图作为参考的画像。
迷雾终消散
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现代动物学的发展突飞猛进,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也更深一步,拥有丰富科学知识的人们不再迷信于古老的神话传说,而是相信海怪只不过是一种未知的生物,于是,关于海怪传说逐渐无人问津。
虽然荒诞的海怪之说成为了无稽之谈,但不久后的一些新闻报道又将人们的注意拉回了远古的海怪传说。1861年,一艘法国军舰行驶在北大西洋的途中,遇到了一只疑似"挪威海怪"的"海上怪物"。根据当事人的描述,这个"怪物"全身长达五六米,并且有着两米多长的触手。
1877年,人类在北大西洋的纽芬兰海滩上找到了一具长6米,重达一吨的巨型乌贼的尸体。至此,盖在"北海巨妖"古老而又神秘的面纱才开始慢慢地被掀开。
海夫尔曼斯,一位比利时的动物学家对传说中的"海洋怪物"十分感兴趣,他搜集并分析了从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三百多年间任何有关海怪的事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
最后,总结出了九种不同的海上怪物。虽然有些事件在报道难免会夸大其词,但被人们认为不可能存在的而渐渐遗忘的"北欧海怪"在这项研究中得出了大致结论——"北欧海怪"很有可能是大王乌贼。
大王乌贼是巨乌贼的一种,属于大洋性头足类中游泳能力较弱的种类之一,是一种无脊椎的海洋生物,常以捕食小型鱼类等为生。它的触手上布满了巨大吸盘,有的直径长达十多厘米,而一种出没南极洲附近的大王酸浆鱿的触手上则是遍布钩子。
当捕食或遇到天敌时,它就利用长而有力的触手攻击对方或进行自卫。巨乌贼们一般生活在200~400米深的海域,阳光无法穿过海水照射到海底,要想获得光源,它们必须依靠自身。巨乌贼身上有一种发光器官,里面培育着细菌,正是这些细菌,使它们能够在深海里穿梭自如。
如此庞大的生物在幼年时期却十分弱小,其体型大小就似一只成年的正常章鱼。因此,它们常常成为领航鲸、睡鲨、抹香鲸等海洋巨霸的捕食对象;然而,当其成年后,这些庞大的海洋霸主将不是它们的对手,甚至还有可能作为它们的"战利品"被吃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中的未知生物也不断被发现,为我们所认知。《大洋怪物》的作者——理查德·埃利斯表示:"所有谜团均已解开,'深海巨怪'可以安息了。"持续了几个世纪的所谓"深海巨怪"传奇故事就这样走到了尽头。
俗话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人类对广阔的海洋的探索依旧没有停止,说不定在某天的某个时刻又冒了出一个震惊众人的新"海洋怪物"。
文/刘白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