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羊网 中国式 新时代 造就 现代化

【地评线】金羊网评:努力造就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人才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6 11:42:02 浏览2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理想、有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人才是成功的“第一资源”。“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这些论断回应了人民所需、中国所需和时代所需。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必将有力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一、“党管人才”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根本遵循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一贯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问题。在抗日战争时期,就陆续成立了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等一大批院校,着手培养服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式人才。1956年,我国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战略思考。党和国家领导人均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提出过系统的人才建设规划、目标,体现出“党管人才”一以贯之的组织力和行动力。

步入新时代,“党管人才”制度更加成熟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审时度势,精准研判发展大势、科技竞争态势和人才建设新形势,及时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时代之问。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明确新时代人才培养“八个坚持”,第一位就是必须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由此成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党管人才就是党要领导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明确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党管人才”从政治引领到制度保障,全面立体地指导、保障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时代人才建设,成为中国化时代化人才培养的根本遵循。

二、新时代人才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第一资源”

新时代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目标,新时代人才是不可替代的“第一资源”。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一轮全球动荡变革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更加需要生于斯、长于斯,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人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让青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途中绽放绚丽之花。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新时代人才培养提质增速的十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为代表的一批文件相继出台,人才强国战略有序、有力展开,人才保有量和质量明显提升,培养了不少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以及大量青年科技人才。2022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快速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布全球“2022年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显示,北京在世界领先的科研城市中保持首位,上海、南京、广州位于全球前10强。正是在人才创新驱动下,我国取得了诸如“C919大飞机准备运营、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试验样本成功试跑、最大直径盾构机顺利始发。……智能制造取得长足进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走在世界前列,5G移动通信技术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等实实在在的成果,新时代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有力推动中国昂首阔步向创新强国的目标迈进。

展开全文

三、教育是铸就新时代人才的战略基础

教育是人才的“孵化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因为人才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历史与现实的经验证明,人才培养的根本在教育,没有系统的教育作为战略支撑,人才的铸就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一大批理想信念坚定、爱国情怀深厚、品德修养高尚、知识见识广博、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人才,无论是个人的全面发展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教育的需求必将更加旺盛,教育的“孵化器”作用更加凸显。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质量评价指标的灵魂所在。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教育要“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到社会主义新时代明确“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始终坚守教育初心,把握历史主动,回应教育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人民教育为人民的办学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再度明确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通过不断提升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质量,统筹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并进,全面提升人民的满意度。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培养新时代人才,并积极转化为创新驱动优势,从而形成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推动全面进步的“双向奔赴”,形成相互成就的良性循环。

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新时代优秀人才施展才华的最好舞台

新时代优秀人才能够满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求。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有举着社会主义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人才作为战略支撑。因此“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通过发挥新时代人才优势,全面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两步走”的战略目标。为此,我国陆续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一批重大战略文件,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素质优良、勇于创新的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人才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一步坚定了国家建设的方向,明晰了发展步骤,也为广大新时代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我们要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进展的目标不放松,努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新一轮全球动荡变革期中,面临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新形势,迫切需要一批批优秀的新时代人才在这个历史大舞台上施展才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百余年前,梁启超曾大声疾呼:“有才千人,国可以立;有才万人,国可以强。”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马克思说:“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它们。”时代新人正是推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第一资源”,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生力量。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中焕发出绚丽光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源源不断的青春伟力。

(金羊网 文/朱海龙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注: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 “新时代大国公民与价值观认同研究”(课题号:BEA18011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