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卡 怎么 62

62-打卡,是怎么骗到你的?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6 10:54:02 浏览2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认知觉醒》,是一本好书。

可以帮助我们洞悉事物运转的底层逻辑,让我们真正开启自我改变的源动力。

最近一周,我重新翻开了这本书,又得到了很多全新的感悟。

其中有一节的标题是这样的:莫迷恋打卡,打卡打不出未来。

这就很有意思了。

自20年以来,各种知识付费野蛮生长,「打卡训练营」就是其中一支主力军。

别说是20年至今了,更早的一几年的时候,打卡就非常盛行了,

像什么记单词打卡、早起打卡、跑步打卡等,这类软件太多太多了,

既然市场存在,那必定是有理由的,而且是真的有某种好处,才能流行起来。

那这里为什么说“打卡打不出未来”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很多人对打卡的理解只浮于表面,却没有深入了解它的底层逻辑。

结果自然就是被“打卡”给牵着鼻子走了。

千万不要忘记,打卡只是一种工具,只是一种手段而已。

▌ 01打卡的结果大概率是什么?

这类打卡的目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让自己养成学习成长的好习惯吗?

但是结果发生了什么呢?

我曾经参加过好几次读书打卡,而且成就感满满。但最大的问题是,我现在居然想不起来那几次打卡我都看了什么书?又得到了哪些收获?

展开全文

而且,在打卡结束之后的好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赌气似的再也不想碰书了。

我还参加过早起打卡,但是我记得那个时候到了后期,我就是闹钟一响,掏出手机打个卡,然后扔掉手机,被子一闷继续睡了过去。

直到打卡结束,我也没养成早起的习惯。

很多人都跟我是类似的情况。

那么,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

▌ 02原因:打卡导致了动机转移

当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成长,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时候,

我们对于学习成长是非常有动力的,而且乐于其中,享受成长的快乐。

这种情况下,不需要意志力去支撑,我们的内心也有着一股冲动,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读书、锻炼、写作等,

而这,就是「热爱」!

试想一下,就像男人爱美女一样,在沙滩上给美女涂防晒油是一件很累的事儿吗?

同样地,

当你对读书很享受很热爱的时候,你只会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任窗外风吹雨打也不会打扰你沉浸于书中的世界。

根本不会觉得累。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热爱会进入枯竭期(很正常的一个现象)。

如果没有打卡,那么读书爱好者的做法就是,直接放开一两天不去看书,出去走走散散心。等放松了一两天后,热情就会再一次补满,也就能重新投入到新一轮的阅读之中。

健身更是如此,不仅是心理,还有身体在一轮的锻炼之后,需要留出几天好好休息一下,重新在身体里积蓄各种营养物质、激素、各种类型的细胞等,才能更好地开始新一轮的负重训练。

但是,如果我们加入了「打卡」这一个动作。

我们的这份动机,很可能就会被它给转移掉了。

一共有两个转移阶段:

1)动机转移的第一阶段

刚开始打卡,我们也是带着满满的激情,憧憬着能够通过阅读成为知识渊博的智者,通过锻炼得到一个精力充沛的健康身体。

这种激情类的热爱,进入了枯竭期之后,怎么办?

中断打卡吗?

很多人拉不下这个面子,

中断了不就是在向外界展示「自己不行」的模样吗?

太丢脸啦!

我是个很能坚持的人!加油!我要继续打卡!

那么这个时候,你就是在消耗你的意志力去读书健身,以此来进行打卡。

你的意志力的强弱,只不过是决定了坚持打卡的时间长短而已,

等到意志力消耗完,你就要被迫中断了。

2)动机转移的第二阶段

到了这一时期,你还是不想中断,因为很好面子,不想认输,希望能继续坚持打卡下去,怎么办呢?

在这个时候,你的大脑中的本能脑就会跳出来,对你指挥:读书锻炼很难,但是打卡不难啊。只要完成打卡,不就代表今天的任务完成了吗?

于是乎,很多人在这个时期,就会开始在打卡上划水。

读书的话就是拿出书本拍一张照上传朋友圈,ok搞定;

如果是高级一点的,直接上网搜对应的读后感,伪原创之后写成打卡内容,ok搞定!

健身也是,去健身房摆个poss拍个照,上传,“呀吼~今天又是辛苦锻炼的一天,自己真棒~加油!”,好,直接走人。

更有甚者,提前拍下很多“存稿”的照片,然后待在家里足不出户地“完成”了今天的健身打卡!

到了这个时候,动机已经完全改变,不再是最初的激情与热爱,而是单纯地想要满足内心的 “只需完成「打卡」这个动作就行了” 的荒谬欲望。

与此同时,我们的关注点也不再是打卡要做的事情本身,而是集中在「打卡」这个动作上。

这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只要完成了今天的「打卡」,那么今天剩余的时间,就再也不想去碰它了。

比如说,张三今晚下班回到家,翻书半小时,打卡。哦好的,完成今天的任务了。

然后张三洗了个澡出来,一想到今天已经完成“任务”,那么对于读书这件事立刻就变得兴趣缺缺,没有再升起一丝丝想要继续探索的欲望。

这就是把打卡的内容当成了任务。

只要完成了任务,就不管不顾了。

也不管任务完成得好不好,效率高不高,收获大不大。

只要任务结束,立刻撂担子不干了!

而且,在执行期间,这样的任务心态会导致很难保持专注与沉浸。

因为心里总想着,任务什么时候结束?还差多少页?还差几个卧推?快点!快点!再快点!

这样的心里敦促,会让我们迫不及待地 想方设法结束任务,

而在这样的心态下,人类会为了偷懒而做出的任何努力都不足为奇。

综上所述,参加了打卡,若是没有做好心理建设、没有搞清楚“打卡”相关的认知,

那么打卡人的动作很容易就会变形,从而陷入“只会打卡”的泥潭之中。

▌ 03怎么办?

周岭老师对此提出了两个策略:

一个是「用记录代替打卡」;另一个是「设下限,不设上限」。

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乐了。

这不就跟我最近一直在记录的《人生日历》不谋而合吗?

我自创的《人生日历》,是把死亡日历和有效工作时间结合在了一起,把我全年的时间可视化,清晰地记录了我每天的有效工作时长。

(关于《人生日历》的详细内容可以看看这篇文章:52-自制人生日历,把每一天的有效工作时间可视化)

如果要用打卡来类比的话,那么就是「每日有效工作时间N小时打卡活动」。

哈哈哈。

只是我并没有打卡,而是通过“记录”的方式来....来...嗯,来记录。

反正就是,当我做记录而不是打卡的时候,我对于记录我每天的「有效工作时间」,非常地流畅丝滑,没有一丁点儿的负担,根本不需要消耗我的意志力去做这件事。

对于有效工作时间这个概念,我前两年就知道了,也曾想过每天都认真计时。

但是这样没用呀,我没有养成习惯,那么计时几天之后,我就直接把这件事抛到脑后了。

而当我开始做「记录」的时候,我发现整个行动过程都变得无比清晰,

而且我可以通过这样一些简单的数据,来修正我的有效工作时间。

下面这张表格,就是我的《人生日历》了。(可能在手机上看非常小非常模糊,但是我自己在电脑打开这张表格的时候,是非常清晰的。)

我是从去年12月23号开始记录的。

在第一天,我就爆发小宇宙,爆肝了10个小时:

结果第二天就打回原形,甚至第四第五天直接就变成了0。

但是因为有了做「记录」的这个动作,我开始慢慢调整了起来。

因为有了具体的“记录”,它就潜移默化地让我想要变得更好,想要延长自己的有效工作时间。

而且也因为我不是在做“打卡”这件事,所以我的内心并不会想着要让“打卡数据”更好看,

上面那张总表里面,你也可以看到,1月8号这一天,还有2月12号,我的有效工作时间只有不到俩小时。

但是没关系啊,我并没有设置我的上限,没有严令要求自己必须让每天的有效工作时间达到5小时、8小时。

偶尔偷懒一下,也没啥,

对了,我刚刚去翻了一下日历,那两个日子刚好都是星期天。

发现了吗?我是基本没有休息日的。

那么即使有那么一两天的有效工作时间过低,就算是0,我也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

因为我没有设置上限,我没有强迫自己每天必须要多少多少小时。

而这样的结果就是:

1月份的平均值是3.8小时;

2月份的平均值是5.1小时。

你看,慢慢地,我开始有了改变,平均有效工作时间在缓缓提升。

而且这两个多月以来,没有感到任何不适,根本不需要消耗我的意志力来进行调整。

而「设下限,不设上限」这个策略,就是周岭老师由《微习惯》一书启发而得。

意思就是,当你打算养成锻炼的习惯。那么你的目标是每天一个俯卧撑,而不是每天一百个俯卧撑。

一百个俯卧撑会很难,初学者难以完成。

甚至有可能会为了达到100个的数量要求而导致动作变形,没有对肌肉产生足够深层的刺激。

再加上锻炼后的肌肉需要长时间的休息,不可连续锻炼同一部分的肌肉,那么这样的习惯养成,基本就是开局就注定要失败了的。

但是你只做一个俯卧撑的时候,

诶,很简单,毫无压力~

再加上这个时候你进入了锻炼的状态,很容易就能继续多做几个。

每多做一个俯卧撑,都是一笔额外的收获。

而且没有要“完成任务”的紧迫感,你也能全身心投入到锻炼之中。

这种方法简直就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

此外,

我不仅是“记录”有效工作时间,我还做出了一个《日更表》,用来“记录”我的写作:

当我看到那些白色的小方框被打勾变成蓝色,心中的骄傲和自豪 是无比的充足与强烈。

这也不断地激励我去每天写作。

可能,这也是我这一次日更能轻松持续到62天的其中一个原因吧,哈哈哈。

▌ 04我在此提出第三个策略

周岭老师在《认知觉醒》这一章节提出了「用记录代替打卡」和「设下限,不设上限」,都很有用,我也是这样在执行的。

但我觉得,还不够完美,还能更加完善一点。

说是提出了第三个策略,但实际上只是第一策略的一种延展。

记录「解决一个问题」或「得到一个心得感悟」,而不是记录「做了某一件事」!

这个策略源于我参加生财有术最新的一次航海活动的一个启发。

这个航海训练营,其实也是打卡,但是打卡内容分为两个模块。

第一模块分为三个问题:

我今天遇到了什么问题?

我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明天我最重要的计划是什么?

第二模块也是三个问题:

我今天最重要的行动是什么?

我对此有哪些心得感悟?

明天我最重要的计划是什么?

参与训练营的学员在打卡的时候,可以任挑一个模块来进行打卡。

这种打卡模式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解决一个问题”和“得到一个心得体会”都比“做了某件事”,要更好!

其中的差别非常微妙,需要悉心体会。

「做了某件事」,感觉就很平淡,好像就是机械地做完某件事,没有半点收获。

但是「解决一个问题」、「得到一个心得体会」,这两个记录的角度,听起来就非常有成就感了。

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区别,只需要换一个词,你的感受、你的动力完全就不一样了。

如果具体运用起来,可以怎么做呢?

「解决一个问题」,适用于某项工作、某个副业、某种具体的行动项目。

比如,你要做短视频的副业。

那么你可以记录今天解决了破播放量的问题,然后详细记录你的具体行动,以及得到的结果。

「对某件事有何心得体会」,就是全都适用,基本所有的打卡,都能套用这个做记录的角度。

读书,健身,跑步,记单词,做副业之类的一切打卡。

甚至你没有心得体会,你也可以这么写:

今天读书没啥心得体会。为什么没有呢?因为我的心不在读书这里。为什么心不在读书这里呢?因为今天有点焦虑,看到别人看书速度好快,而且吸收的知识好多,感觉自己好没用,读的这么慢,还基本是读了就忘,那我读书有啥用?那么,你想想看,一开始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我一开始......

就像这样,只要你开始动笔写了,哪怕是几个字都好,都能引导你继续深入下去。

像上面这里例子,就能够及时解决自己对于读书的一个心态问题,避免了这个潜在的问题会越滚越大,最终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那么,这个就是我提出的第三策略:「记录解决一个问题」,或者「记录得到一个心得体会」。

它属于「精细化刻意练习」的演变,是一种高阶玩法,会有一些难度。

所以,不要在所有记录上都用,最好是把最重要的那个记录给找出来,只对这最重要的一个来使用第三策略。

其他的记录,就只需要单纯地记录「做了某件事」,就足够了。

简单一点,反而容易持续。

好啦,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差不多啦

既然都看到这里了,

那就祝你,能够活用记录的方法,或者掌控打卡这项工具!

共勉。

全文完,如果觉得本文不错,欢迎点个赞嗷~

最后,再次拜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