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力 乡村 完善 持续 教师

持续发力完善乡村教师支持政策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6 09:52:04 浏览3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近日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2》指出,“十三五”以来,义务教育城镇化率的增长速度首次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增长速度,义务教育城镇化进程进入相对稳定发展阶段。这意味着长期以来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学龄人口城镇化因素发生了根本性扭转。

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是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的第一资源和核心力量。长期以来,我们有着“城镇学校教师职业吸引力高于乡村教师”“乡村教师更想进城工作”的固有印象,但近年来,随着国家面向乡村教师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使得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格局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随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强师计划”“优师计划”等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实施,乡村教师待遇不断提高,工作和生活条件大幅改善,数量缺口逐步补齐,有了更多专业成长的机会,乡村教师流失问题得到了缓解,甚至在很多地方出现了城镇教师向乡村回流的局面,乡村教育教师发展政策有了新机遇。

从这个意义上讲,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脱了过去由于学龄人口快速流失带来的窘境,在系列政策支持下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与此同时,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依然存在不少挑战。比如,乡村教师职前培养的针对性不足。一是目前各类教师教育更加重视以城市为代表的知识教授,师范院校面向乡村教育的乡土知识教育不够,使得师范生对乡村地区、乡村教育、乡村教学等缺乏了解,进而导致他们的乡土意识淡薄、乡土情怀匮乏,到乡村任教的内在动力不足,且缺乏长期在乡村任教的精神力量。二是乡村地区大量“小规模学校”仍会长期存在,但是适应这种情境的教师培养不够。此外,乡村教师职后发展的支撑不够。县级教师发展机构管理体制机制不够通畅,经费保障力度不够,师资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对乡村教师的职后发展支撑力度仍不够。

基于此,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第一,优化乡村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加强教师的乡土文化认同。通过乡村教育课程、教育实习等形式让师范生了解乡村教师在乡村中的角色及其所发挥的重要价值,增强其致力于推进乡村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第二,在课程设置、教学实践中嵌入乡村元素。将“乡村元素”渗透到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中,提高师范生到乡村任教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三,构建高水平的教师职后发展体系。应通过提高待遇、打通专业发展上限等方式,吸引真正优秀的资深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进入研训教师队伍,使高水平校长、教师进入研训队伍成为常态。在管理体制上为县级教师发展机构提供保障,将相关议题纳入地方党委常委会的常规议题,通过搭建平台、匹配资源、提供培训等方式赋能县级教师发展机构,让更多、更好的高质量教育资源通过县级教师发展机构支持县域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23年01月11日第2版

作者:陆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