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概念板块微跌2.53%,宁德时代首谈“锂矿返利”计划|储能周评榜
数据梳理并制表:焦艳丽
华夏时报()记者 焦艳丽 陆肖肖 北京报道
本周(3月6日—3月10日),东方财富储能概念板块出现回调,板块整体微跌2.53%。在《华夏时报》记者重点监测的10家储能企业中,有7家下跌,3家上涨。其中,盐湖股份和亿纬锂能的跌幅分别为4.41%、4.25%,为储能TOP10中跌幅最高个股。
本周东方财富储能概念板块总成交额为3034.92亿元,总成交量为1.97亿手,成交量较上周有所萎缩,板块整体振幅为3.42%,换手率达6.88%。
宁德时代首谈“锂矿返利计划”
在3月10日公布的投资者关系中,宁德时代首次谈及了“锂矿返利”计划的初衷及进展。宁德时代称:“公司锂矿分享不是出于降价的目的,而是我们有一些矿产资源,不想获取暴利,希望可以与长期战略客户分享,正在推进相关沟通。”此前,有消息称,宁德时代近期对车企提出了“锂矿返利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内容为:未来三年部分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以20元/吨结算,与此同时,签署这项协议的车企需承诺将80%的电池采购量提供给宁德时代。主要面对理想、华为、蔚来等多家战略客户。
在谈及“锂矿返利”计划的同时,宁德时代还在投资者互动关系中表示,近期宜春地区锂矿资源行业的整改对公司基本没有影响,公司的宜春项目正在按计划推进中。宁德时代称,本次整改主要针对“疯狂挖、全民炒”的锂矿乱象展开的,公司将严格按照当地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生产经营。此外,宁德时代还称公司正在致力于推进钠离子电池在2023年实现产业化。目前公司正在全面推进钠离子、M3P、凝聚态、无钴电池、全固态、无稀有金属电池等电池技术的布局。
3月10日,多氟多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现已有钠离子电池产品在多家车厂进行车载测试。钠离子电池已处于商用化前期。天赐材料近日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在2022年8月份就公告了年产能1万吨六氟磷酸钠的项目建设,该项目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
展开全文
板块个股走势上,本周,骆驼股份出现四连阳,宁德时代、盐湖股份、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本周以震荡调整为主。
据东方财富储能概念板块一周(5日)盘后资金流向显示,本周东方财富储能概念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为147.98亿元,其中超大单净流出为86.13亿元,大单净流出为61.85亿元。本周东方财富储能概念板块中单净流入为9.93亿元,小单净流入为137.72亿元。
2月新增公共充电桩3.1万台
3月10日,2023年2月份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发布。从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来看,2023年2月份比1月份新增公共充电桩3.1万台,同比增长54.1%。截至今年2月份,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186.9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79.6万台、交流充电桩107.2万台。从2022年3月份到2023年2月份,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5.5万台。
从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省、区、市运行情况看,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湖北、山东、安徽、河南、福建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桩占比达71.3%。全国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河北、四川、浙江、福建、上海、陕西、山西、河南等省份,电量流向以公交车和乘用车为主,环卫物流车、出租车等其他类型车辆占比较小。
从充电基础设施与电动汽车对比情况来看,2023年2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约为37.8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93.3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2.5,目前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已基本能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研报方面东吴证券给予宁德时代“买入评级”。东吴证券认为,宁德时代Q4业绩处于预告中值偏上,整体略好于市场预期,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286亿元,同比增长152%,实现归母净利润307亿元,同比增长93%。储能业务爆发式增,Q4毛利率大幅恢复至25%左右。随着新增电池矿产资源业务,材料业务及其他业务跟随主营业务的高增长。给于其2023年37-38xPE,给予目标价712元,维持“买入”评级。
此外中金公司也发表研报认为,宁德时代盈利修复持续兑现,2022年业绩符合预期,锂电池出货高增长,全球份额创新高,海外业务延续高增长,国际化持续推进,上调公司2023/2024年盈利预测11%/7%至532.3/664.0亿元,同时考虑到板块景气度有所回落,维持550元目标价和跑赢行业评级。不过中金公司同时也在研报中给予宁德时代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涨价超预期,海外业务不及预期等风险提示。
近日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两会议案中支持新型储能发展。对此,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也是新型储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能源产业是新世纪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随着新型电力系统调节需求不断增大以及火电机组占比持续降低,传统以火电厂为主的电力系统调节体系难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储能可为高比例新能源提供多时间尺度的调节力度支撑,是服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一环,发展前景广阔。坚持国内储能产品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坚持创新,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和发展韧性,将是中国储能产业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