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文内容已发表在《学前教育》2023.01。转载请联系作者及杂志社,谢谢!
案例描述:豆豆和轩轩家住在同一个小区,两个孩子上同一所幼儿园,在幼儿园里,他们两个就是好朋友,从幼儿园放学后也经常在一起玩。可是,最近两个人却像陌生人似的不说话了。豆豆妈妈觉得奇怪,就问豆豆怎么回事,问了半天,豆豆也不说是什么原因。妈妈又跟老师反映了这一情况,老师想起来这么一件事:几天前在一次区域活动中,轩轩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豆豆想让轩轩和自己玩,可是轩轩玩得正起劲儿呢,没理睬豆豆,豆豆很生气,说:“我再也不跟你做好朋友了。”好像就是从那天开始,豆豆就没有再和轩轩一起玩了,友谊的小船就这样说翻就翻了吗?
原因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进入幼儿园以后,细心的家长就会发现,孩子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重心逐渐由家庭成员转向了同龄小伙伴。与小伙伴之间的同伴关系,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近端影响因素,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有着不容忽视的独特作用。
孩子的同伴关系通常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同伴接纳,即小伙伴群体对某一个孩子的接纳程度,往往采用同伴提名等方式,就可以区分出有的孩子属于比较受欢迎的,有的孩子则属于容易被拒绝的,还有的孩子属于被忽视的,等等,同伴接纳总体上来说,属于一种单向的社会关系;二是友谊,指两个个体之间发展起来的充满情感的相互关系,譬如案例中的豆豆和轩轩之间的社会交往关系,就属于两人建立的友谊关系。不同于同伴接纳,友谊是一种双向关系,具有亲密性、互惠性、忠诚性等多种属性特点。深厚良好的友谊能够促进幼儿的协商、分享、合作等诸多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和发展,进而丰富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以及提高孩子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为此,友谊关系,在孩子的社会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们的情绪情感,也会在内心深处牵动着孩子们的社交心理活动。
通过观察和与老师的沟通,妈妈逐渐了解了豆豆不再和轩轩玩的原因,大致是因为在幼儿园里的一次不愉快的事情,即轩轩拒绝了豆豆。从后续豆豆的行为反应来看,豆豆对好朋友的拒绝表现出了比较强烈的敏感性,在情感上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伤害,以至于好长时间都不愿意再和好朋友一起玩耍,主动选择切断友谊关系,远离好友,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豆豆也没有表现出丝毫想要和好的迹象和尝试。
心理解读
展开全文
为什么豆豆会有这样的行为反应?在遭遇同伴拒绝之后,豆豆这样的语言反应和后续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也符合其相应年龄上的认知发展的特点,但同时也暴露出豆豆在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豆豆的表现,说明他在对友谊的理解上还比较表浅,不够深化,思维上有一定的自我中心化,更多地把友谊当作是满足自己需要的一种关系,在受到朋友轩轩的拒绝之后,认为对方没有顺从自己,令自己感觉到了背叛,也感受到了被拒绝的痛苦。
有研究者基于对深层和表层两类结构对友谊的内涵进行了解释,深层结构指幼儿对友谊的理解,即“友谊意味着什么”,这属于一种认知层面上的理解;表层结构指幼儿的实际具体的外在行为表现,即在友谊过程中的社会交流与互动。研究还发现,这两类结构有相互作用的关系,具体为表层结构中:幼儿社交经验的丰富和社交技能的增加,会加强幼儿对友谊的深层理解,同时深层结构中对友谊的理解理解,也会反过来促进幼儿社交技能的发展,随着自身认知和社交能力的不断发展,幼儿对友谊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化。
有研究者将案例中豆豆的表现界定为友谊理解的单向帮助阶段(4-9岁),这一阶段幼儿认为顺从自己的朋友之间才能保持友谊;后续阶段为双向帮助阶段(6-12岁),这一阶段的幼儿认为友谊具有相互性,但仍有一定的功利性,直到9-15岁,才会发展到亲密的共同关系阶段,孩子们逐渐认识到理解、忠诚、共同兴趣是友谊的基础。
豆豆处于这样的理解阶段,一方面依赖于其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年龄发展特点,另外一些方面也受制于他自身发展上的存在的一些不足。从幼儿身心发展的领域来说,幼儿对友谊的理解属于社会认知范畴,社会认知的发展要求幼儿能够了解自己与他人具有不同的社会角色,处于不同的社会情境当中,依据这些来推断和解释他人的情感和意愿,继而选择适宜的社会交往互动行为,由此可知,幼儿对友谊的深入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自身社会认知的发展。
在交往过程中,豆豆认为轩轩是自己的好朋友,在被拒绝的时候,恰恰因为他更多地表现出坚持了自我中心化,只是一味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情感不舒服,完全没有结合实际,考虑到轩轩当时所处的情境,也不能依据具体的现实情况,对轩轩的拒绝给予进一步的理解和解释,才使得也无法在后续采取适宜的社交行动,如包容、再去找朋友玩、主动跟朋友分享自己的伤心,让朋友知晓自己的在乎,等等,做出积极的友谊修复努力,而是采取赌气式的排斥性做法,再也不找朋友玩,积累越来越多的负性情绪。
教育建议
豆豆在同伴交往中遭遇的小挫折,不仅在意识上需要引起家长的关注,不可盲目忽视或者轻视,而且在行动上也需要具体事宜的教育引导和情感支持。可以说,豆豆的妈妈还是非常敏感的,及时发现捕捉到了孩子遭遇的小困境。家长要明确:问题只有暴露出来,才能得到解决,成长中遭遇的“小危机”,都酝酿着孩子成长的“小契机”。友谊的小船,当然不能说翻就翻。小漏洞出现后,要及时修复,让孩子在补救过程中获得优质的友谊,提升社交技能。家长在帮助孩子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首先,应该立即采取的就是情感上的共鸣和接纳。作为父母,对孩子所有教育的前提基础,都理应是情感的关注和支持。豆豆遭遇朋友拒绝后,长时间的伤心,父母要表达知晓和同情,甚至可以跟豆豆一起表达对轩轩的不满,让孩子把内心深处负性的感受全部疏导出来。切不可盲目批评教育,让孩子再次感受到拒绝和不被理解。
其次,在孩子情绪平复后,先调动一些美好记忆,再帮助孩子调整对友谊深入认知,引导孩子进行异位思考,提升孩子的观点采择能力,做一些假设,如果你正和别人玩,轩轩叫你,你会怎么做?你会拒绝吗?为什么你会那样做?如果我是轩轩,我没跟你玩不是不喜欢跟你做朋友了,而是不想停下这个游戏,但确实应该跟你解释一下。
最后,从长远来看,要去除孩子对拒绝的敏感性,提升积极性理解。这种提升在家庭互动中蕴含着很多随机的教育机会,孩子能够学到很多。有些孩子对于同伴拒绝过于敏感,主要来源于在家庭内经常遭遇到父母的拒绝,这种无助的经历和解决办法,会自动迁移到同伴互动中。为此,父母在拒绝孩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先跟孩子解释清楚,在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以后再拒绝,有助于孩子不惧怕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