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这方土地,不禁让我想起三十年前,在这边远的山区里的一个故友,他还好吗?
时间虽然很紧,但我还是执意要在这里停留,哪怕是半天,最好能见到或者能了解一下这位故友k的信息。
k的年龄和我相当,三十年前,那时我们还很年轻,在这穷乡僻壤里,虽然告别了饥饿,但日子还是很苦,吃肉也只能是半月一次,甚至是一月一次。那时他是刚刚参加的民办教师,每月五元,我是临时来小学代课的,每月十五元。我们教包一个班,不到三十名学生。学校里没有食堂,我自己做饭。他的家就在这个村,每天回家就餐。
一个周日,校门前跑来了一群散放的鸡,闲的无聊我,用砖头抛去,正好打在一只母鸡上,母鸡弹动了几下,便奄奄一息了。不知所措的我,叫来了k,他提起这只鸡看了看说,这是他家的鸡。
他的母亲不愿意了,说这是家里生蛋的母鸡,家的油盐就靠喂养的两只母鸡,这下的损失可大了。在k的协调下,我以每斤0.9元的价格(当时母鸡的市场价是0.85元)买下了这只母鸡。不到三斤的鸡,我给了两元五角,算是了却这事。
晚上,我把这只鸡炖好,叫来k。还盛了一大碗送到了他的家里。他母亲一再强调,说这是生蛋的鸡,要不就不会收钱的。可我感到的是十分内疚。
这事,我们也没有隐瞒,便在学校传开了。
暑假前,校长告诉我,因为那只鸡的事,影响很不好,公社领导也知道了,你的代课不能再继续了,下学期就不用来了。
就此,我结束了不满一年的代课教师的生涯。
秋下开学不久的一个星期天,k和他的母亲步行十公里,找到了我的住处,他们还带来了一小筐子鸡蛋。是因为我被开除的原因和他的鸡有关,便特意来看我。他们还告诉我,秋下十月的某日,k就要结婚了。那时的k还不满二十岁,也算是农村的早婚吧。
k结婚的时候,我已经远离,并把k的结婚日忘的一干二净。
一晃,三十几年过去了,这回来到故地,看望故友应该是一种自然的本能要求。
我无法和他提前联系,凭着感觉来到了记忆中的他家。只是来看看,倘若他不在,我问问情况,也就足矣。
来到k家,依然是曾经地宅,多了一栋两层的小楼房,院子很大,墙上挂着渔网和一些农作物,家里他和他老婆正在忙和着,厨房里的卤香阵阵飘来。
我说:“你们家今天好像是来客的气氛啊!”他说:“是啊,你不是就来了吗!“
他说,真是一种缘分啊。昨天,宰了几只鸡,还网了鱼,总感觉这几天是要来贵客的。
我们坐在小院里,他谈了我们别离后的一些情况。
他结婚后,头两胎都是女孩,后偷生第三胎男孩后,教师便开除了。接下来父母生病去世。那些日子很是艰难,也外出打工过,但没有什么突出的专长,打了几年工,又回家乡了,开始做些瓦工活,后承包了一些小工程,也没挣到什么钱,只是建了这套房子。
展开全文
两个女儿都成家了,分别在本地中学和小学里教书。儿子读博后,在北京工作,在一个教育机构工作,收入也只是能维护自己,目前还没房子,也一直还没结婚。
我说:“你这也是教育之家了。比起从前,算是翻身了啊!”
他说:“是啊,这些年,我也没干啥了,年龄大了,就是把自家的地种种,包了几口塘养鱼、种菱角和莲藕。平家里的食物全部是自给自足,原生态。”
说着说着,他老婆就端上了一只卤好的整鸡,热气腾腾,芳香四溢。这情景,我突然想起了孟浩然的一首诗《过故人庄》,于是我便轻吟起来:故人具鸡黍……,k也附和着朗诵起来,我们的声音由小变大,步调一致,情真意切。
k的老婆在一旁,脸上现出了幸福的微笑,她对老k说:“你看你,怎么能和这位大文化人一起读诗呢?”我说:“k背的古诗比我多着呢,三十年前,我们就一起背过诗啊”。
k的老婆今天很是欢喜,一定是把我作我了很重要的贵客。因为k曾经在她的面前多次吹嘘过我,这回终于见到真人了。能不欢喜吗!
k的老婆向桌上端菜,k便一一地介绍起来。
“这盘青大豆,是我们家菜园里的。这个时候,大豆已经收罢。菜园里土壤肥沃,才有这样的青豆的。”
“这是棉花地的豇豆子,放心吃吧,没有打药,也没有虫子的。”
“这是我们池塘里的野生鱼,他们叫它武昌鱼,蒸着吃肉更嫩”
“卤罐子要时常烧烧,有时卤些黄豆,作为平时的小菜”
“这都是自己腌制的腌豇豆”
“这是早上摘的自己菜园的西红柿”
“这是我水塘里的菱角,今年卖了一千多元”
“自家的那棵葡萄树,今年葡萄很大的,也很甜”
吃完午饭,k邀请我去他的池塘和菜园里走走,但是,汽车的喇叭声在门前开始鸣叫。我说,下回吧。
上车的时候,k和他的老婆,站在车门前久久不想关门,k的眼角里镶嵌出一颗硕大的泪珠。他们似乎异口同声地问道:“下回一定来吧?”声音里有几分凄楚,几分恳请?
车启动了,我蜷曲在车里,心头默默地想起了那首古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的眼睛有些模糊,模糊的眼前,又一次闪现着那双镶嵌着泪珠的年近花甲的眼神。那颗泪珠,是三十几年前纯真的梦幻?还是三十几年来风霜雪雨的结晶?这是一个时代的人生心泪啊!
(图文/老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