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的诗作取一个好名字,其实也是一种功力,从中可以一窥诗人的性格。诗仙李白的性格飘逸洒脱,所以他的诗名经常是极简练而又有气势的,比如《将近酒》、《蜀道难》、《静夜思》、《行路难》、《赠汪伦》,经常用3个字为题,铿锵有力。 杜甫则朴素得多了,写的是什么就标什么,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这是诗圣的性格使然。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展开全文
诗的一、二句写自己与兄弟们分隔东西的现状,后两句则是经此乱后一片萧条之景。诗人截取了“田园寥落”和“骨肉流离”两个细节描写,令人动容。五、六两句是两个比喻,离别的亲人们就像一只只分飞千里的孤雁,又像断了根的秋蓬漂泊无依。诗人用充满画面感的比喻,道出了自己内心的凄苦。
全诗共8句,用字清丽,不加雕琢,却又真挚感人,是一篇七律佳作。但是由于名字太长,很多人还未读全诗就想放弃了,于是后世有人给它取了个名字叫《望月有感》,目前这个名字在多种书籍中作为此诗的别名被认可。说起来这4个字倒是能概括出全诗的意境的,而且有4个字也让全诗的感觉全然变了,由一个从原题看上去为叙事的诗,变成了一个抒情之作。
对于这个标题,后世也是争论不休。有人认为改得妙,言简意赅,突出了最后一句的美;有人还是认可原作以序言为诗题的写法,毕竟这是诗王本意。对于这一点,小编的态度是一首古诗流传了千年,早就被赋予了历史的沉淀和重量,不建议修改。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