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东坡 境遇 总能 相遇 无论

苏东坡:无论你在人生中境遇如何,总能与他相遇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5 11:59:04 浏览2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苏轼 《归去来兮辞》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 《归去来兮辞》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者丨谢惠

都说“人人都爱苏东坡”,又说“苏东坡人见人爱”,不管是前者也好还是后者也好,苏东坡倒实实在在是居庙堂之高者和处江湖之远者都始终心心念念的一位古代文人,而这大概是因为“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不同境遇里与他相逢”(纪录片《苏东坡》)吧。正是基于这种种对苏东坡的喜爱和“相逢”,近世今时为苏东坡作文作传者不知凡几,如林语堂先生1947年所作的《苏东坡传》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并认为苏东坡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且“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而这不只是林语堂先生一个人且也是众多作家书写苏东坡的原因之一。

苏轼像 赵孟頫书《行书赤壁二赋册》卷首

《应是飞鸿:苏东坡的诗旅人生》是一本关于苏东坡的传记作品。本书完全以古籍史料为本源,以苏东坡的诗词为脉络,以其仕途变换为节点,以其人际交往为线索,详尽书写苏东坡从出仕到逝世的整个仕宦历程,深刻分析其屡遭贬谪、频繁变迁但依然积极处理政事、豁达面对人生的根源,同时也展现了北宋中期的官场政治和社会风貌。作者梳理了苏东坡人生中的每段高峰与低谷的所有细节,重点勾勒了苏东坡在其间的思想变化和人生态度,并将地理、生活、思想三者相结合,清晰呈现了苏东坡的三种不同人生路径——官宦人生、流放人生、地理人生,彰显了苏东坡因地理、生活与思想的变化而变化却又不变的一生。

展开全文

书名:《应是飞鸿——苏东坡的诗旅人生》 作者:远人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苏东坡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备受赞誉的人,除了他的诗词、文章、书法等,他面对仕途失意的豁达人生态度更是被宋以降的人们所称道。其实,对于苏东坡,岂止一句简单的“性格豁达”能概括全貌,大概他自己所说的那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或许更为恰当一些。在苏东坡的人生历程中,既有“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的人生志向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情深谊长,也有“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情万丈和“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情无望,更有“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人生领悟和“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的绝望感伤,还有“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二》)的人间清醒和“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的人生释然,个中况味,不一而足。

苏轼《赤壁赋》(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苏东坡的一生里,诗词文的写作是他的日常,无一不能入诗入词,不仅扭转了五代以来的旖旎词风而开启豪放词派,更在散文方面有推进、开拓之功。在苏东坡的每一段人生里,他都有相应的诗词去呈现其人生境遇和个体思想,不管是顺意还是失意,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可以第一眼看见的就是他的诗词人生。因此,作者从苏东坡的诗词切入去考量苏东坡的心境和思想变化,侧重于从苏东坡的仕途去描写其屡遭贬谪但从容豁达的人生态度,并将苏东坡仕宦之路上的不同地方的风景名胜融入其间,让苏东坡的诗旅人生变得更加具象化,也呈现了一幅现代的旅行图景。同时,本书每章均以苏东坡的诗词为引点题,以其仕宦变换的时间、地点为经,再以其在每个阶段的诗词为纬,直接呈现了苏东坡的人际交往和北宋中期官场政治生态,间接反映了苏东坡的思想变化和人生态度。

《应是飞鸿》内封平面图

苏东坡的宦海沉浮和思想变迁是其诗词之外最备受关注的,不管是青壮年时代的仕途顺遂,还是始于黄州的贬谪升迁频繁交替,抑或从惠州到儋州的一贬再贬,它们在苏东坡这里是一再变换的地方和官职,不变的是“在其位谋其政”的职业思想和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以及面对仕途和人生双重不幸之后的一种绝望和无奈的不得不的豁达。其实,苏东坡的所有人生和他的思想都无疑在他的诗词里,也在他的性格里,不管是顺风顺水还是波折艰辛,不管是才名远播还是屡遭贬谪,可以说是他的文名和性格成就了他的所有幸与不幸,因为专制王朝的官场里从来不需要个性十足且自我张扬的官员,而才名兴盛于朝野上下在朝廷统治者看来就是“带刺的玫瑰”。

苏东坡自24岁走上仕途开始,正适逢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改革,然后不可避免地卷入了新旧党争,以致他的仕途走上了频繁贬谪升迁再贬谪之路,但他并未因此而人生消极,而是尽可能地积极地做事且豁达地过生活。当然,苏东坡原本从来就是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才是他人生的底色,寻求道家和佛家的思想不过是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而已。实际上,苏轼的人生极大程度地受到其母程氏的影响,其在幼年时便以东汉名臣范滂的故事相勉励,尤其对书画笔砚特别喜爱,似乎没有他不感兴趣的领域,而母亲的教导成就了其正直、有气节的以及求仁得仁的“当世之志”,也是形成其豁达人生底色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随着苏东坡仕宦之路的不停变换以及高质量诗词佳作频出,他的交际圈上至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下至僧道田妇、村夫野老,从而使其在北宋中期文官治世的时代成就了一个无比深广且颇受关注的“朋友圈”——欧阳修、黄庭坚、张耒、曾巩、秦观、苏辙、晁补之、王安石、司马光、王诜、李公麟、参寥、佛印等,不管是新党还是旧党,不管是朝臣友好还是村老歌妓。

苏东坡一生的起落可谓中国古代文人之最,他的人生起落不只是一部个人史,更是一部北宋政治史、文学史、地理史。纵观苏东坡几十年的宦海生涯,分明看到的是一个与官场格格不入、不肯放弃自我的落寞官员,但转眼看到的却是一个享誉朝野的文人大家的自适潇洒、人生彻悟,他在政治上、世俗生活里以及人生深处的所有“醒”和 “不醒”都是或主动或被动选择的结果,如新旧党争、反对变法、疏浚河道、奏请度牒以及吟诗作文、谏言议事、友朋结交、市井生活等,而从中也看到了北宋文官集团虽互相倾轧但又惺惺相惜,以及不以政见不合而阻止良才能士入仕上升的基本法则。对于苏东坡而言,他的每一次仕途变换都成就了一段新的人生,每一个地方都塑造了一种新的人生态度,但他骨子里的儒家思想和自由不羁的性格却始终没有变过,而这也正是其 “变化却又不变的一生” 所在。正因为如此,苏东坡的每一段诗词就是一段人生,每一次变迁就是一次转折,每一个地方就是一个心境,每一种生活就是一种思想,不管是官宦人生、流放人生和地理人生,都最终成就了苏东坡的豁达人生。

苏东坡人生路线图

其实,苏东坡的人生从来就不是简单的而是复杂的,他的人生历程汇集了中国王朝史上所有文人官员的仕途路径,也突显了王朝政治更迭的深层历史根源。为了更直接地表现苏东坡的人生历程,本书在每个篇章页里出示了苏东坡仕途变换的示意图,直接道出章节内容发生的地点和时间节点,而章名副题的诗词更是直接呈现苏东坡的内心思想变化,准确勾勒了苏东坡以地理、生活、思想相结合的三种不同人生路径。同时,文前附有与苏东坡及其人生高度相关的精美书画作品,如苏东坡的《宝月啜茶帖》《治平帖》《黄州寒食帖》《归去来兮辞》《赤壁赋》等,以及宋仁宗、宋神宗、宋英宗后高滔滔、宋哲宗、宋徽宗等王朝掌权者变换更迭对其人生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以书画的形式简明、直白地将苏东坡的人生历程、历史功绩等清晰呈现,使得苏东坡的个人形象更加具体、生动且一目了然。

可以说,《应是飞鸿:苏东坡的诗旅人生》就是一部大文豪苏东坡的仕宦史、交际史、思想史。本书区别于市场上关于苏东坡的传记作品,全书既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每一个篇章又可以单独成篇保持其独立性,不仅对后人眼里的“弱宋”为何会出现如苏东坡这样彪炳千秋的首席文人,为何苏东坡的“不醒”只是面对世俗与官场而非面对人生深处,以及为何苏东坡能与王安石一笑泯恩仇给出了答案,更作出了简单的“性格豁达”岂能完全对应苏东坡一生起落的直接陈述。同时,本书在写作上既遵循相关的古籍史料而不拘泥于前人写作的泥古之风,又贯穿苏东坡的诗词而避免了与时下他者雷同或囿于前人学说,富有史料性、社会性和文学性,兼有学术文本和文学文本的双重特点,充分展现了苏东坡羁绊、无奈的仕宦迁徙之路和有故事、有诗意的生活以及洒脱、旷达的性格,从而使得苏东坡的人生形象在鲜活、立体呈现的同时也将北宋的官场生态和社会生活拉近到了眼前,更能让读者从历史的当时去感知苏东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追求并以此去观照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