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据大洋洲一洲之地的澳大利亚,号称是崇尚民主与自由的国度,具有强烈的海洋扩张欲望,近年来紧随美国将触角伸向亚太地区,积极介入美国“印太再平衡”战略。
然而就是这个立国才一个世纪出头的岛国,竟然在与中国的交往中皮里阳秋,一次又一次地选择机会主义与冒险主义并行的策略。
最典型的声音出自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该人声称与中国进行多达六次展开友好对话的表态,其他政府高层也多次隔空喊话,对中国发展成就给予赞赏,表示澳从未加入“遏华经济同盟”,愿同中方开展对话、“愉快共存”。
这些话听上去很漂亮,但与之相矛盾的是,澳方又以实际行动释放出完全不同的信号,在新冠疫情溯源、南海自由航行、香港、台湾等问题上跳得极欢,甚至多次冲在第一位,对中国造成一定伤害。
对于澳大利亚对华的两面三刀、口蜜腹剑,中国政府实在忍无可忍,便无须再忍,于是澳大利亚红酒进不来,运煤船更是在中国港口外漂泊,龙虾出不了自家的港口,大麦更是被征收高额关税,这一连串组合拳打得澳大利亚蒙头转向。
澳大利亚经济发展已正式陷入衰退,结束了连续28年创纪录的经济增长,澳大利亚经济和政治安全付出了沉重代价。
展开全文
同时,也使得那些想要跟风澳大利亚对中国口诛笔伐的西方国家噤若寒蝉,不敢再轻易对中国耀武扬威,喊打喊杀,可谓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中国在国际上树立了大国形象,巩固了大国地位。
既然西方国家只认实力,那么我们就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不再是东亚病夫,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能力,中国人可以对于那些不友好的国家说“不”,而对于像澳大利亚一样冒犯我国者,虽远必诛,必须予以狠狠惩罚,杀一儆百。
1两面三刀“一条路走到黑”
中澳两国贸易具有天然的互补性,更明显有助于以贸易立国的澳大利亚经济发展。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国、第一大贸易顺差来源国、第一大留学、游客来源国。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澳大利亚就是依靠与亚洲特别是与中国强劲的经贸合作,成功地避免经济衰退,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一枝独秀。
2019年澳大利亚对华出口占其总出口的比例已超过40%,在中国成为202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国家的情况下,澳大利亚本可以通过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尽快走出疫情造成的困境,实现经济复苏。
可事实却恰恰相反,自2018年8月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上台,从那之后到现在短短两年半时间里,莫里森政府以一种痴迷精神,积极追随美国政府的仇华和反华战略,在国际上兴风作浪。
特别是自疫情发生以来,澳大利亚政府盲目跟随美国,执意渲染中国威胁,无端攻击中国,肆意干涉中国事务,同时出台多项针对中国的政策举措,导致中澳关系从低谷坠入深渊。
在中国领先全球抗击新冠疫情时,莫里森却在美国一声呼哨之下率先跳出来,全力配合美国甩锅中国,不但污名化中国,还主张对中国进行有罪推定,搞新冠溯源的所谓“独立调查”。
更是在中国核心问题诸如南海、台湾、香港、新疆诸多事务上造谣生事,给中国添堵添乱,甚至是挑战底线。少数议员抹黑污蔑中国的事件,更是频频发生。
在澳大利亚政府持续多年的破坏之下,中澳关系业已跌至谷底。但莫里森一直得意于澳大利亚在中美之间实行的“政经分离”策略,始终幻想能够做到“政冷经热”。
他异想天开地认为,澳大利亚在政治上与美国站在一道,依靠着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和武力,就可以为所欲为地对中国进行打压和打击。
而在经济上,妄图还可以理所应当地继续享受中国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利用出口贸易赚取巨额利益,中国能够像以往一样在美国的高压下忍气吞声,接受其霸凌和胁迫。
莫里森与澳大利亚把这种西方政治两面三刀的无赖手法使用得炉火纯青,让人不得不感叹其强盗逻辑是真的强大。
澳大利亚作为西方诸多联盟组织的一员,在意识形态上几乎是天然反华,这一点不言自明。但是2018年以来,澳大利亚的反华情绪和活动,其发动时间之长和范围之广是前所罕有,极不寻常。
首先,澳大利亚政治精英带动普通民众共同反华倾向渐趋一致。全球经济减速,澳大利亚经济转型也面临困境,此时,澳大利亚国内反全球化、反移民的民粹主义思潮开始盛行,种族歧视沉渣泛起。
与此同时,开始复兴的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影响力持续增强,华人也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少数族裔之一。
澳大利亚普通民众对中国的感知在其新闻媒体的诱导下,负面程度不断加大,2017年时就有39%的澳大利亚人认为中国对澳构成“主要威胁”。
为迎合澳大利亚民众情绪中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诉求,澳大利亚政治精英纷纷在涉华议题上兴风作浪,甚至前后几任总理、特别是上任总理特恩布尔和现任总理莫里森都亲自下场,接连不断地为反华闹剧“背书”。
在澳大利亚反动媒体推波助澜之下,政治精英和普通民众在反华方面一拍即合,出现令人气愤和可悲的“四论四化”。
“四论”是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政治渗透论”、“经济渗透论”、“文化渗透论”和“间谍渗透论”。“四化”是中国形象的“妖魔化”、涉华议题的“政治化”、反华态势发展的“多元化”、反华言行的“主流化”。
由此引发一系列损害中国在澳利益、攻击在澳华人的负面事件,覆盖面之大、范围之广,连那些在象牙塔内安静读书的留澳留学生都无法幸免。
其次,政治议题与经贸关系交织趋势明显增强。由于澳大利亚对中国敌意加剧,范围逐渐扩展至经贸、政治、战略等诸多议题,导致澳政府在政治上着手进行反间谍法和情报法改革,旨在“遏制外国影响和干扰行为”,这还是影绰绰的暗示。
而明示则是澳政府不断将中澳经贸问题“政治化”,认为中国影响力会给澳带来“严重战略后果”,澳大利亚一再搁置其北部开发与中国“一带一路”对接事宜,这实际上就是将经济利益让位于“战略考量”的体现。
2017 年底叫停中国华为海洋网络有限公司在澳铺设海底光缆项目,其后更是将华为5G技术彻底排除在外,不允许进入澳大利亚,这一切都源于澳大利亚政府所谓“国家安全”理由的无端泛化,中澳经贸关系和合作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其三,澳大利亚与部分西方国家抱团反华迹象明显。澳大利亚的反华行动既有其自发性,更多的是配合美国在行动。
西方一些媒体别有用心地形容澳大利亚“站在对抗中国影响力的最前线”,甚至扬言会“引发一场全球性的反华运动”。西方舆论对中国威胁论进行升级改造,炮制出所谓“锐实力”概念。
这个概念是2017 年6月澳大利亚学者抛出来的。半年后美国民主基金会对俄罗斯和中国进行无理指责时,在报告中反复使用“锐实力”一词,用以表述中国、俄罗斯等所谓“威权国家”对“民主根基不深”的部分拉丁美洲和中欧国家进行的渗透。
从此,“锐实力”概念成为西方舆论新武器,以此来攻击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所谓“全面渗透”,美国媒体甚至宣称已经“引起华盛顿的警觉”。
事实上所谓的“锐实力”一词的出笼,应该是更多体现出西方国家对中国国家实力上升、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取得巨大成功的焦虑和恐惧,他们担心和害怕中国复兴可能对西方模式的挑战。
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反华心态,很大程度上都是源自国际力量格局的变化和西方国家内部分裂乱象导致的焦虑感。
他们对中国崛起和中国模式的焦虑、对所谓“中国威胁”的恐惧,使得一向高高在上的“白种人”条件性地进行反华。不但从言辞上升到行动层面,并且外溢到战略、经贸、安全和人文交流领域之中。
西方舆论认为在反华方面,西方各国在需要时应该共同行事,也可以视情况各自行动,但是反华是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
最近的欧盟和美英加澳等国反对新疆棉行动,就是既有统一行动,又有分别的举措,总之,就是只要能够削弱中国实力的事,他们都要去做一做。
2到底谁怕经济“脱钩”
从2018年起,美日印澳四国就提出“印太基建构想”,以此来对抗“一带一路”倡议,主张与中国全面“脱钩”。
并开始进行“经济繁荣网络”推动产业“脱钩”,以“清洁网络”计划推动“数字脱钩”,然而现在看效果极不理想。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且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是当下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各国在产业链方面很难“绕开”中国,更何况澳大利亚是以贸易立国,而中国却恰恰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国。
疫情之下,澳大利亚经济复苏的基础本来就极为脆弱,如果再与中国经济“脱钩”,那么对澳大利亚将产生极为不利的重大影响。
在过去30年中,澳大利亚对美国商品出口总量不断下降,低至占总出口的二十五分之一,而对中国出口的总量却逐年上升,已达到美国的10倍。
对于澳大利亚而言,中国市场是绝对无法替代的,至少在亚洲地区,澳大利亚再也找不到一个足够大的新兴市场,来承接出售给中国的铁矿石和煤炭等商品。
其他的如葡萄酒、牛肉等产品更是很难找到新的市场,去年当澳大利亚红酒不能进入中国后,就连号称“力挺澳洲”的大反派蔡英文下了很大的决心,才举全岛之力购买了200瓶红酒,实在令人喷饭。更不用说占据澳大利亚最大份额的中国赴澳旅游人员和留学生这两方面出现的缺口,更是无可代替。
澳大利亚政府一方面喊着与中国脱钩,一边却疯狂地与中国“沟通”,希望中国购买他们根本找不到替代市场的葡萄酒、龙虾、奶制品等产品,这种口头“脱钩”真是不知所谓。
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的份额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如果中国撤走,澳大利亚就会有大量人员丧失就业岗位,澳大利亚就不得不加大政府支出和减税来保持社会稳定。
澳大利亚华裔人口数已达120多万,占全国总人口近二十分之一,是最大的少数族裔之一。澳中关系恶化使得澳国内的社会凝聚力也随之恶化,华裔澳大利亚人正受到伤害。澳大利亚对双边关系的毒化举措事实上就是慢性自杀,犹如投掷出去的回旋镖一样不断伤及自身。
莫里森政府一直幻想“政冷经热”,然而事实就是,“政冷”只能导致“经冷”。双方互相瞧不对眼,怎么可能会促进“经热”。
不得不说,莫里森及其政府成员、议会议员在某一时段的想法也是反智的,或者他们痴心妄想地认为,中国仍然会像百年前一样“结与国之欢心”。莫里森一直坚持“合作”的前提是中国必须接受澳方所做的一切,澳方则不会做出任何让步。
然而正在复兴之途的中国已经充满自信,依照中国目前的政治经济地位和实力,中澳两国互信丧失,关系跌至最低点,受到伤害的只能是澳大利亚人民。
澳大利亚原本是对华合作的受益者、引领者,为什么如今却执意把中澳关系推向螺旋式下滑的困局,主要原因是:
首先,错误的“中国观”偏见作祟。澳方一些人对中国的偏见根深蒂固,他们时刻用有色眼镜甚至是“墨镜”来看中国,中国任何进步在他们的眼里都是灰暗不堪的,而鼓吹“中国威胁论”,滥用“双重标准”在他们心里认为是必须而正确的。
道德和公平,在他们这种利益至上者的心里是不存在的,他们只看重有利自己的条件,所以他们始终拒绝承认中国秉持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拒绝承认中国新疆在反恐治理下连续4年的安全稳定事实,拒绝承认香港社会由“乱”到“治”的巨大变化。
其次,错打“政经分离”如意算盘。澳大利亚对待中国完全没有相应的尊重,更是弃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于不顾,他们将中国定位为客户,将美国定义为朋友。
对“客户”澳大利亚要求必须买他们的商品还要承受他们的语言霸凌,而对“朋友”则要加以讨好美国,并随同“朋友”欺凌“客户”,天下哪有好事占尽的道理。
于是,澳大利亚“惊讶”地看到,中国竟然“敢于”反击,澳中不但政治关系陷入冰点,经贸合作更是遭遇历史上最大的“寒流”。2019年中国对澳投资较2016年下降85%,2020年中澳贸易额、澳对华出口额双双下降,这一趋势可能还将持续相当长时间。
中国经济在2021年将强劲发展,而澳大利亚农民、渔民却叫苦连天、欲哭无泪,两相对比,谁更怕脱钩更是一目了然,醒醒吧,高高在上的澳大利亚,美国“带头大哥”现在都自顾不㗇,哪有功夫管澳洲的发展。
中国是伙伴还是威胁,这是澳大利亚现阶段最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3枪打澳洲“出头鸟”
一直以来,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强硬主要是源于对“带头大哥”美国权威的盲目信奉,认为只要紧跟美国,中国就不敢把它怎么样。这样一个建国仅120余年、人口只有2500万的国家,想要与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14亿中国人玩孙子兵法,是必定要吃苦头的,下场可想而知。
中国有理有力有节地运用西方崇尚的市场手段,对于除铁矿石以外的澳大利亚商品,一律进行严格检疫,有的还要加收关税,致使澳大利亚不合格的牛肉、奶制品、葡萄酒、大麦等一系列主打产品难以进入中国市场。
澳大利亚国内从事畜牧业、农业的人员以及葡萄酒商叫苦不迭,破产者屡见不鲜,他们不断向政府陈情和抗议。
不但如此,鉴于澳大利亚的反华仇华,中国的企业、营商者、投资商等纷纷停止或取消与澳大利亚的合作,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投资大幅下降,澳大利亚的失业人员正在迅速增加。
澳大利亚本来是中国留学生的热土,可是去年以来,去往澳洲留学的人数呈断崖式下跌,澳大利亚有些大学已经因为招不到足额的学生而只能关闭,利益受到伤害的澳大利亚教育界开始批判莫里斯的反华政策。
中国的反制,使得澳大利亚国内一边倒的反华舆论出现了分化,高傲的澳洲人这时才幡然醒悟,原来他们的“民主”不能代替商品,他们的“自由”也无法挽救经济。
而莫里森在几度对中国放狠话之后,发现中国的反制措施不但未能出现他所预期的软化,反而不断扩大和强硬,无计可施的他只能求助于“带头大哥”对中国施压。
然而不但是他,“带头大哥”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莫里森曾表示美国总统拜登已经答应会向中国施压允许澳大利亚商品进入中国。
然而在刚刚举行的中美阿拉斯加“2+2”会谈中,中国严正指出,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对中国发号施令,不但澳大利亚的“美好”想法成为笑话,美国的面子也没有剩下多少。
莫里森的最大后台没有起到作用,希望彻底破灭的澳大利亚将何去何从,澳大利亚人民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
《澳大利亚人报》刊登题为《我们必须学会与中国合作》的文章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亚太地区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每个国家都会优先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澳大利亚也在此列。
甚至有澳大利亚学者认为,澳洲的未来不再是取决于华盛顿,而是越来越取决于北京。中国一贯坚持和平自主独立的外交政策,对外的口径也一贯保持平和、含蓄,然而面对装傻充愣、不知进退的澳大利亚之流的西方国家,中国开始一改以往的风格,进行反制和反击。
中国坚持“既合作又斗争”的思路,在涉及国家重大或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亮明立场、坚守底线,绝不拿原则问题做交易、绝不在主权事务上表态含混模糊。
对于那些从事损害中国主权和安全利益的行为,采取一切手段予以反制回应,诸如最近的新疆棉问题上,欧盟和美国等对中国进行制裁时,我国立即对其进行反制裁,令得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反华国家心中一惊。
中国不再是沉默的中国,那些国家不要奢望在此类问题上使中国屈从外来压力,不要幻想在主权问题上同中国进行利益置换。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世界性传染病的流行,考验着各国政府的战略眼光和执政水平。澳大利亚应该深刻反思过去的“选边站”立场,抛弃不当言论,停止消极行为,退出“小圈子”,走向多边主义。
停止政治操弄,积极寻求合作共赢,不再一味挑衅中国的合理关切和重要利益,中澳关系才可能触底反弹。否则等待澳大利亚的下场将是极为可悲可叹的,勿谓言之不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