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 我与 生长 不断

一座不断生长的城(我与一座城)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5 07:03:02 浏览2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图为重庆洪崖洞风光。  向茂阳摄(影像中国)

雾都、桥都、山水之城……重庆,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它的魅力难以尽述。其中最令我惊叹的,是它不断生长的姿态。

2023年第一天,我特地从居住的渝北区驱车十几公里来到渝中区两路口。行过绿树成荫的生态体育公园,迈进暌违多年的大田湾体育场时,我的两眼瞬间有些湿润——巨大的椭圆形建筑里,那些充满中国元素的碉楼、红墙依然挺立;对面高高的堡坎上,“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大字依然遒劲……全新升级的红色塑胶跑道上,是矫健的跑者;绿茵场上,孩子们在欢快地奔跑;还有不少与我一样,前来体育场怀旧兼“打卡”的市民们……这一切,赋予了这座饱经沧桑的山城地标建筑,以深邃又温情的意味。

时光回溯到1951年。十三万山城儿女开赴大田湾开始了热火朝天的义务劳动。1956年,占地十二万平方米、可容纳四万多名观众的大田湾体育场建成。大田湾体育场先后举办过数百次大型体育赛事、大型演出集会、中小学校运会等,这些活动成为重庆人永远的记忆。上世纪90年代后期,有七八年时间,我经常与同事们来大田湾体育场执行勤务。那时,这里频频举办球赛与演唱会。我们在忙碌中见证了赛场上那些热血的时刻,我们一次次在疏导人潮安全退去后,抬头望见星星缀满宁静的夜空……

进入新世纪以后,大田湾体育场渐渐隐退,只有残破的看台、陈旧的跑道、疯长的杂草,述说着这里曾经的荣光。这令无数重庆人唏嘘。几年前,大田湾体育场实施整体保护、修缮和提升的消息传来,不少重庆人得知消息后,既欢欣又担忧:大田湾体育场会在整修中变了模样吗?如果变了,我们到哪里再去寻找那些珍贵的记忆?

就在大田湾体育场重新向市民开放之际,我迫不及待赶来了。许多重庆人都赶来了。在“修旧如旧”基础上实现了硬件跨越式升级的大田湾体育场,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那是一种久别重逢的欣慰——我们的大田湾体育场回来了!走过近七十年风雨的它,如今以全民健身中心与生态体育文化公园的新姿回归。当新年的阳光洒在绿茵场上,洒在老老少少活力满满的身影上时,整个大田湾体育场焕发出新时代的勃勃生机。大田湾体育场没有消失,它在新的时代里拔节生长,它的传奇仍在继续。

这座城市里,不断生长的又何止是大田湾?

在大田湾体育场渐渐淡出公众视野的那些年,我的工作地点从渝中区临江门迁至几百米外的沧白路。沧白路距离解放碑不远,然而,与解放碑的繁华不同,这里路面狭窄、陋巷逼仄。站在十二层办公楼上,窗外可见烟波浩渺的嘉陵江,俯瞰即是沧白路上的洪崖洞。有着两千三百多年历史、地势起落高差达七十多米的洪崖洞,如同悬于断崖上的建筑群落,层层叠叠的“吊脚楼”叠出了重庆传统民居的独特风情。

展开全文

直到有一天,我和同事们惊讶地发现,洪崖洞的冷寂被许多头戴安全帽的建设者打破了。脚手架从崖壁上“嚓嚓”长高,直插云天。新落成的洪崖洞终于揭开“盖头”。眼看着游客纷纷涌向这里,我们也坐不住了。下楼,过马路,走几步,双脚就踩在了洪崖洞的顶层——十一层观景台。饱览江上风光后,乘观光梯下行至一楼。马路对面,大江汤汤流远……

依山就势,沿江而建。飞檐斗壁,红漆门窗,青砖石瓦。从十一楼到一楼,吊脚楼仍是熟悉的穿斗式结构,但木条变条石,竹墙变砖壁,墙面与支柱注入钢筋水泥。每至夜晚,渝中半岛高楼鳞次栉比、灯火闪烁,洪崖洞流光溢彩似天上宫阙,吊脚楼高低错落熠熠生辉。新生的洪崖洞,将巴渝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风情集于一身。人们惊叹,古老的洪崖洞不但原地复活,且茁壮生长,长得如此明丽、多彩!

如大田湾体育场、洪崖洞这样的惊喜,在重庆真是到处可见。一个冬日下午,我踏上位于南岸区的广阳岛。我为这沙洲岛上浓郁的春意所陶醉。

有“长江上游第一大岛”美誉的广阳岛,其靠山临水起伏多变的地貌浓缩了重庆山水格局之精华,既有扼守长江要冲的险要位置,又有原生态的自然风光。然而,这个动植物资源丰富的江心绿岛历经兴盛与沉寂。最深的创痛当数数年前一场大开发,挖掘机野蛮开进,大货车恣意飞驰,随之而来的是山体裸露、土壤沙化……好在,最终醒悟过来的人们按下了终止键,饱受创伤的广阳岛终于得以回归自然休养生息。通过持续精心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广阳岛上,白鹭回来了,野鸭回来了,又见绿树成荫,蝶飞蜂舞。广阳岛的蝶变,成为重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典型案例。

我的家乡重庆,大山大水在生长,草木林田在生长,亭台楼榭在生长,梦想与希望在生长。

重庆,一座不断生长的城。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06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