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世凯 唐太宗 孔子 俗语 元宵

元宵故事,皇帝、孔子、唐太宗、袁世凯都出场了,这些成语与俗语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5 04:30:02 浏览2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今天说几则和元宵相关的故事。

唐园与汤圆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为犒赏有大功于国的郭子仪,令御厨在正月十五,用上好糯米制作特殊食品应宴。厨师们别出心裁,创制了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白圆团子,献登宴席上,唐太宗品尝后,甚是满意,并给予赐名为“唐圆”,象征唐朝一统天下。因“唐圆”是在元宵节食用的,后来,传入民间遂称为“元宵”,由于“唐”与“汤”谐音,又因它用汤煮熟故亦称汤圆。

展开全文

放灯与放火

据《老学庵笔记》载,宋代州官田登忌讳说和自己名字同音的“灯”字,要他人避其名讳,而元宵节放灯是官民同兴的习俗,他躲不过,于是在其管辖区城内贴出告示,“本州依例元宵放火三日”,下令不准百姓说“放灯”,而称之为“放火”。成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是源于此,用来批评官员的霸道行为。

元宵与袁消

相传1912年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当了大总统后,梦想当皇帝,遭到国人的反对。一天,他的一个姨太太听到外面喊卖元宵,便向袁撒娇地说:“俺也要吃元宵。”此话刚一出口,袁世凯便给她一个大巴掌,因为他听成了“袁消”。待问明白究竟后,他怒气长久未消,于1913年赌气下了一个命令,再不许称元宵,今后一律改叫汤圆,后又改为汤团。但他总是逃不脱其覆亡的命运。当时还有一首民谣:“袁世凯,立洪宪,正月十五称上元;大总统真‘圣贤’,元宵改名叫汤圆”。讽刺袁世凯,皇帝美梦的幻灭。后来还有人作了一首汤圆的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使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天火与灯火

很久很久以前,猛兽、凶禽很多,到处伤害人与牲畜,人们便组织打猎加以防御。一天,天帝的一只宠物神鸟因为迷路,误至人间,被不知情的猎人射死了。天帝甚是震怒,下旨天兵天将,在正月十五夜里到人间放火,给予惩罚。心地善良的天帝女儿得知后,不忍心无辜的百姓受难,偷偷来到人间,将这消息告诉了人们。百姓们知道后惊恐万分,一位老人想出了一个破解的办法。他说:我们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每户人家都要多张灯,燃放炮竹、烟火。这样一来,天帝便会以为人间已起火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于是立即分头去准备。到了正月十五晚上,天帝看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以为人间的大火已经烧着了,便不再顾问此事。为了纪念这次成功消灾,每到正月十五,人们就家家户户悬挂起红灯笼,从此慢慢地演变成放花灯的习俗。

浮萍果与汤圆

相传在春秋战国末期,楚昭王复国,在归国途中乘船经过长江,发现江面上浮着一物,令水手捞起,见是一只白色、球状、质软的东西,经剖开其瓤红似胭脂,含于口其味甜。左右大臣中无人认识此物,楚昭王差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物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后来每逢该日楚昭王都要命人以面料仿制这种“甜果”,并用山楂制成胭指红的馅料,煮熟来食。从此后,便慢慢嬗变成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

灯谜讽财主

从前有一个财主,浑号“笑面虎”。他见了衣着讲究的有钱人,就拼命巴结;遇见衣衫褴褛的穷人,便吹胡子瞪眼睛。当地有个名叫王少的青年,一次曾因衣服穿得破烂到他家借粮时,被其赶出门外。这个王少,有点文墨,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节扎了一盏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口。这盏花灯上题了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见灯上写着:

头尖身细白如银,秤秤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观毕,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叫道:“好小子,有胆敢来骂我。”便令家丁去抢那只花灯。王少忙提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不要乱猜疑,这四句诗是一个谜语,其谜底是‘针’,你再想想是不是?这个谜如何是骂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怎么知道是在说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吗?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地走了,围观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一传开来越传越远。第二年的元宵大家纷纷仿效,将谜语写贴在花灯上,供人猜测。所以就叫“灯谜”。

灯谜知音

清末时期,有个文人名叫张起南,才思过人,颇有名气。他有个嗜好,就是喜欢制作谜语也爱猜谜。以此交友,乐而不疲。有一年春节,张起南坐在自家窗前,眼见外面雪花纷飞、漫天鹅毛起舞。他灵机一动,制作了一个灯谜,其谜面为:“雨余心色,浑如唾。”沉思之后,认为尚满意,便将其写在红纸上,于元宵节那天贴在悬挂在门口的灯笼上,并自备奖品,悬赏征猜。

不少人驻足观看后摇头而过。忽然来了一位俊逸斯文书生,他抬头观看张先生的灯谜,口中吟哦,接着拍掌称赞道:“此灯谜,洋溢着诗情画意,妙甚!”张起南早就注意这位书生的举动,闻此言,连忙上前拱手相问:“看来仁兄对此谜已胸有成竹,愿闻其详。”可是那人却没有说出谜底,而是回礼一拱手,口中吟出一首诗:“此花自古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近观无枝又无叶,不知何处长出来。”张起南自然心领神会,非常高兴,说道“兄长所云,何尝不是一首妙诗!”言罢便邀请他到家中吃元宵,从此引为知已。

破镜重圆 典故新画

南朝最后一个统治者陈后主陈叔宝,有个才貌双全的妹妹——乐昌公主,嫁给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为妻,夫妻俩和睦恩爱。徐德言眼看陈朝的政治腐败,必将灭亡。一天徐与乐昌公主约定,假使有一日国家大乱,夫妻拆散,两人便各执铜镜一半,于正月十五在街市上寻找,以铜镜相对合上为证。后来陈朝真的被隋文帝灭亡了,夫妻两人各分一方。徐德言被迫逃亡,乐昌公主被俘后,隋文帝将她赐给功臣杨素为妾。徐德言为打听妻子下落来到隋京城大兴。

第二年的正月十五,徐来到最热闹的街市,见一个老人在叫卖半爿铜镜,要价昂贵。德言经细致察看,正是妻子的那一半铜镜,原来老人就是杨府的仆人,受乐昌公主之托,来卖镜寻夫的。于是徐德言写了一首诗,拜托老人带给乐昌公主。其诗云:“人去镜亦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娥影,空留照月辉。”公主见到丈夫的诗后,悲从中来,终日哭泣,不思茶饭,杨素知道其缘由后,也受其感动,顿生成人之美之心,派人把徐德言诏入府中,让他们夫妻团圆,回归故里。最后这对离散的夫妻“破镜重圆”,从此夫妻偕老,被后人传为佳话。

美编:小 叶

审读:何光明

审核:欧兴俊

终审:陈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