铠甲是什么意思
古代军人打仗时穿的护身服装,多用金属片缀成。
铠甲
读音:[kǎijiǎ]
引证:《后汉书·袁谭传》:我铠甲不精,故前为曹操所败。
白话译文:古时代军人作战打仗时穿的护体服装,多用金属片做成的。
汉字笔画:
扩展资料:
近义词
盔甲
读音:[kuījiǎ]
释义:古代打仗穿的服装,盔保护头,甲保护身体,用金属或皮革制成。
例句:天拔凉拔凉的,兵器和盔甲都有了寒气。
白话译文:古时代作战打仗时穿的保护身体的服装,多用金属或皮质做成。
铠甲的简介
相传甲是夏朝第七位夏后杼(予)发明的。《世本》云:“杼作甲”、““杼作矛”。《墨子》:“古者羿作弓,杼作甲,奚仲作车,巧垂作舟。”杼精明干练,曾协助父亲夏后少康攻灭东夷人夷羿(后羿)、寒浞势力,中兴夏朝。少康带领儿子杼,攻打东夷。夏军首攻东夷人就遭到了顽强的抵抗,由于东夷人擅长射箭,弓箭十分厉害,杼的军队被善于射箭的东夷人的用弓箭抵挡,遭受损失,无法前进。退回国都后,他发明用兽皮制做甲,兵士穿上后,不畏弓箭,能格挡敌人的刀砍箭射,战斗力大大增强,东夷人弓箭优势不复存在,身穿铠甲的夏人终于灭绝了东夷。铠甲起源于原始社会时以藤、木、皮革等原料制造的简陋的护体装具。商与周时期,人们已将原始的整片皮甲改制成可以部分活动的皮甲,即按照护体部位的不同,将皮革裁制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皮革片,并把两层或多层的皮革片合在一起,表面涂漆,制成牢固、美观、耐用的甲片,然后在片上穿孔,用绳编联成甲。皮甲在车战中与盾相配合,可以有效地防御青铜兵器的攻击。在使用皮甲的同时,也开始在甲上使用一些青铜铸件,但并不普遍。战国后期,锋利的钢铁兵器逐渐用于实战,促使防护装具发生变革,铁铠开始出现。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铁铠甲片,是在河北省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的。但直到汉朝,铁铠才逐渐取代了皮甲。西汉时期的铁铠经了由粗至精的发展过程,从用较大的长条形的甲片(又称甲札)编的札甲,逐渐发展为用较小的甲片编的鱼鳞甲;由仅保护胸、背的形式,发展到加有保护肩臂的“披膊”及保护腰胯的“垂缘”。随着钢铁加工技术的提高,铠甲的精坚程度日益提高,类型也日益繁多,其防护身躯的部位逐渐加大,功能日益完备。到三国时已出现了一些新型铠甲。在曹植的《先帝赐臣铠表》中,列有黑光铠、明光铠、两当铠、环锁铠和马铠等五种。南北朝时期,随着重甲骑兵的发展,适于骑兵装备的两当铠极为盛行。北魏以后,明光铠日益盛行,逐渐成为铠甲中最重要的类型,直到隋朝和唐朝时期仍是如此。至北宋初年,铠甲发展得更加完善,形成一定的制式。火器的出现,使有效地抗御冷兵器的古代铠甲,开始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