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克 马王堆 外来 作为 形象

巴泽雷克作为一种外来艺术形象,出现在马王堆漆棺的原因是……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5 04:14:01 浏览2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巴泽雷克1号冢中曾发现一些埋葬的马头上带面罩,面罩顶部有用皮子缝的多枝鹿角。这种刻意的模仿表明,在当地文化中多角神兽有着特殊意涵,可惜具体内容已无从知晓。而在马王堆的漆棺上,它与龙、虎、朱雀、羽人等组合在一起,显然地位相近、意义相类。这一外来的艺术形式已经被吸纳为“杂物奇怪,山神海灵”(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的一分子;装饰于棺木上,则带有吉祥的寓意,兼具守护的功能。

如果定要从文献中为多角神兽找一依据,笔者颇疑心它就是“虡”。虡,又称“巨虚”或“角虚”。孙机先生曾经指出:“汉代一般观念中的所谓‘虡’或‘巨虚’,就具有孔武有力、能辟除邪厉和体型矫健、迅捷善跑的两重属性”;“这种神兽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它的形象有哪些特点,古文献中却说得很不明确”;“因而这个名称实际上成了对神兽的笼统的泛指。

展开全文

把握住这一点,就可以理解到,汉代文物中常见的那类以各种灵禽异兽穿插奔驰于云气中的图案,原来就是所谓云虡纹或虡纹。”孙先生关于云虡纹的说法,已经得到学界广泛认同,笔者也无异议。不过,虡在成为泛指之前,必然有其独特形象。文献中虽有模糊矛盾之处,可能仍存其大体。

首先,关于虡之形象,一说体型似驴骡,一说头上戴长角。如《逸周书王会》晋孔晃注曰:“距虚,野兽,驴骡之属。”贾谊《簴赋》则云:“妙雕文以刻镂兮,象巨兽之屈奇兮。戴高角之峨峨,负大钟而顾飞。”多角神兽恰巧两者兼具。《后汉书董卓传》李贤注引《前书音义》又说虡是“鹿头龙身”的神兽。而在满城汉墓漆奁(M2:4024)铜饰上,有头上长角、后肢翻卷且为蹄足的“龙”,应该就是多角神兽的变形。由此看来,多角神兽与文献中的虡之间存在不少相似之处。

其次,文献中与虡搭配的纹样多能在朱地彩绘棺上找到。《后汉志》载:“东园匠、考工令奏东园秘器,表里洞赤,虡文画日、月、鸟、龟、龙、虎、连璧、偃月。”以前学者常将此段文献与第二重的黑地彩绘棺相联系。实际上,黑地彩绘棺上虽然神兽羽人众多,却缺少上述鲜明的形象。朱地彩绘棺不但通体内外髹朱漆(“表里洞赤”),而且至少绘有鸟、龙、虎、璧四种。就与文献的对应程度而言,朱地彩绘棺显然更胜一筹。相应的,棺上的多角神兽也就比较可能是“虡”。

铜镜铭文有“距虚辟邪除群凶”“角王巨虚辟不详(祥)”的句子;将虡画在漆棺上自然是取守护之义。而虡还有善于奔跑的特点,如果出现在当卢上的也是它,也可由此获得较为完满的解释。当然,漆棺上的多角神兽与其典型仍有一定区别。

如嘴部并非钩喙,角端和尾端缺少鸟头,长角不是位于身体上方而是内侧。这或许是出于内地工匠理解的差异,用熟悉的鹿的形态改造了外来的图像;而角的位置可能是考虑到构图美观的需要。这种改造在内地发现的牌饰上也多有体现。例如先前指称为“鹰喙马身怪兽”的许多例子中,嘴和喙都难以分辨。对此现象,学者业已指出,“斯基泰风格的向东传播有一个逐步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形式被保留,内容已被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