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羲之 余兴 横生 挥洒 淋漓

“逸笔余兴,淋漓挥洒,或妍或丑,百态横生”——王羲之《远宦帖》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5 04:13:04 浏览2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王羲之《远宦帖》全卷

《远宦帖》又名《省别帖》,载于上海博物馆藏《淳化阁帖》卷六以及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翻刻本《大观帖》第三册中。同时该帖还收入《十七帖》。

《十七帖》多为王羲之与益州刺史周抚的书信稿,共有二十九29帖,但唐贞观本《十七帖》与宋《淳化阁帖》并非据同一墨本刊刻,宋黄伯思《东观余论》认为,《淳化阁帖》为唐贺知章临本,即“贺监本”。

《淳化阁帖》中的“远宦帖”为草书,共6行,存53字。《淳化阁帖》共收录了《十七帖》的十四个帖,《远宦帖》为《淳化阁帖》收录的第一帖。

展开全文

王羲之《远宦帖》

释文:

省别具足下小大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馀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欧阳修云:“余尝喜览魏晋以来笔墨遗迹,而想前人之高致也!所谓法帖者,其事率皆吊哀、候病、叙睽离、通讯问,施于家人朋友之间,不过数行而已。盖其初非用意,而逸笔余兴,淋漓挥洒,或妍或丑,百态横生,披卷发函,烂然在目,使骤见惊绝,徐而视之,其意态愈无穷尽,故使后世得之,以为奇玩,而想见其为人也!”

这样的评价虽然是对晋人法书的总体看法,但他的关注已超出视觉形式本身,书法亦提升到传达情感体验、感悟生命状态玄奥之境的功能。但在当时,也只有王羲之把这种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王羲之《远宦帖》局部

王羲之这件草书信函文中提到的“武昌诸子”,有研究者认为是指陶侃的子辈。依据是《晋书》卷六十六《陶侃传》:“陶侃字士行,本都阳人也。吴平,徒家庐江之寻阳(今江西九江)……陈敏之乱,(刘)弘以侃为江夏太守,加鹰扬将军……项之,迁龙骧将军、武昌太守。”

书圣笔下的“武昌诸子”,应指咸康年间王羲之在庾亮幕下诸同僚与周抚而言,其中包括王羲之的至交好友殷浩、叔父王廙、堂兄弟王胡之、王兴之以及范汪等人。这些人当时聚集在庾亮幕下,颇为时重,且得风雅自在之趣。

王羲之《远宦帖》局部

东晋成帝咸和九年(三三四)六月,征西大将军陶侃在武昌病逝,朝廷任命庾亮接替陶侃,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领江、荆、豫三州刺史,号征西将军,镇守武昌。大约在这一年,三十二岁的王羲之应庾亮的征聘而来到武昌,任征西府参军。

据《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载,王羲之初涉仕途时即不乐京师,苦求外任。后经一番周折,终于如愿以偿,得以离京师而远宦武昌。咸康六年(三三一)正月,庾亮在武昌去世,临亮前上疏朝廷:“羲之清贵有鉴裁。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因此,三十八岁的王羲之在武昌的羁旅生活随之结束,离开武昌升任江州刺史。

王羲之在武昌六年的生活,宽松适意,无多冗务之劳。同僚中,有当时清谈名士殷浩,文学名士孙绰,从弟王胡之、王兴之等人。登楼理咏,雅集清谈,是他们之间的常事。昔日风格峻整,动由礼节,任法裁物的庾亮,有时兴来,也常参与这些有名望背景下属的咏谑。

隔水宋徽宗题签 “晋王羲之远宦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