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本周要点
罗志恒(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311个地市州政府债务全景
地方政府债务是除了转移支付以外弥补财政收支缺口的重要方式。长期以来地方政府承担了过多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导致了财力与支出责任的缺口,推升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20号文部署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要求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由省级党委和政府负总责,基层“三保”责任要由“省级兜底”,市县级政府主要负责社会治安、市政交通、城乡建设、农村公路、公共设施管理等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责任。
2022年受到经济下行、大规模减税降费退税、土地出让市场下滑的冲击,我国财政紧平衡形势进一步延续,收支矛盾加剧,区县风险上升。特别是经济增长乏力、人口持续流出、造血能力不足的市县面临基层三保压力增大,负债率和债务率攀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2》,我国有333个地级行政区划(含15个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州、地区、盟,以下统称”地市州”),其中包括293个地级市。本文对全国311个地市州(数量占比93.4%)的政府显性债务的存量与风险指标做全面梳理,地区差异显著,体现在:一是华东地区地级市债务存量规模大、增速快,经济实力强、地方财力充裕,整体债务指标相对温和,但个别地市偿债压力加大。二是西南地区的云贵川、东北的辽宁地市州债务规模大,且债务风险较高,人口流出、产业单一的地市州偿债压力较大。三是西北地区地市州存量债务规模相对不大,但负债率和债务率相对较高,主要是由于经济体量有限,造血能力不足。
徐高(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今年GDP增速将在5%以上,稳增长的抓手来自房地产
未来一个季度里,中国经济应该能够触底回升,整个2023年我想经济应该是逐步抬升,全年增速会比2022年要快很多,我认为应该5%以上没有问题。接下来美国经济走向衰退是大概率事件,这种衰退肯定会给中国的出口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应该说“出口的寒冬”刚刚才开始,过去两年整个中国经济是外热内冷,内需很弱。“伤疤效应”有可能存在,比如房地产开发商,未必融资恢复后就愿意去大规模地做地产建设。人口老龄化和年轻人增速下降所带来房地产需求的变化,我仍要强调地产的需求不是简单数人头,我们一定要放在整个宏观环境下,考虑一下现在买房的障碍有多高。
二、 经济前瞻
罗志恒(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311个地市州政府债务全景
地方政府债务是除了转移支付以外弥补财政收支缺口的重要方式。长期以来地方政府承担了过多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导致了财力与支出责任的缺口,推升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20号文部署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要求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由省级党委和政府负总责,基层“三保”责任要由“省级兜底”,市县级政府主要负责社会治安、市政交通、城乡建设、农村公路、公共设施管理等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责任。
2022年受到经济下行、大规模减税降费退税、土地出让市场下滑的冲击,我国财政紧平衡形势进一步延续,收支矛盾加剧,区县风险上升。特别是经济增长乏力、人口持续流出、造血能力不足的市县面临基层三保压力增大,负债率和债务率攀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2》,我国有333个地级行政区划(含15个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州、地区、盟,以下统称”地市州”),其中包括293个地级市。本文对全国311个地市州(数量占比93.4%)的政府显性债务的存量与风险指标做全面梳理,地区差异显著,体现在:一是华东地区地级市债务存量规模大、增速快,经济实力强、地方财力充裕,整体债务指标相对温和,但个别地市偿债压力加大。二是西南地区的云贵川、东北的辽宁地市州债务规模大,且债务风险较高,人口流出、产业单一的地市州偿债压力较大。三是西北地区地市州存量债务规模相对不大,但负债率和债务率相对较高,主要是由于经济体量有限,造血能力不足。
展开全文
伍戈(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疫后经济,到哪了?
不似寻常,是疫后的经济。虽对恢复常态抱有期待,但恰逢节后宏观数据“真空期”,微观主体难免有些方向难辨。从未经历过大疫三年后的修复期,又将如何去预知可能的经济冷暖?疫后经济路漫漫,我们目前究竟处在哪个位置?纵观防疫优化后的国家,经济往往呈现两阶段的特征:第一阶段自发性反弹,第二阶段趋于平缓甚至回落。在第一阶段,防疫政策的优化是决定经济反弹的压倒性力量,无论该国在疫情期间损伤如何,也无论其宏观政策力度大小。各国自发反弹期持续约1-2季度,而后趋向缓和。但大都难回疫前中枢,这或与微观主体资产负债表受损有关,需要一个休养生息过程。也或与总需求政策有所“退坡”相关,财政货币力度最强时往往是疫情最严重而非疫后修复期。展望未来,我国经济自发反弹阶段尚未结束,也许待到二季度中后期趋向缓和。此后随着财政前置效应弱化,加之微观主体资产负债表修复较为渐进,外需对经济的负向影响将凸现。叠加基数效应,我国经济两阶段特征或更显著。
李奇霖(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2月PMI明显好转的四大原因
从分项数据看,2 月PMI大幅好转的原因主要有4点:1. 节后复工复产推动制造业供给端明显修复。2.需求端持续修复。需求端的修复主要源于以下四点:一是居民消费回暖带动相关产业修复。二是基建投资继续对相关行业形成支撑。三是地产回暖带动地产后周期以及原材料行业修复。四是供应链扰动缓解增强出口企业的接单能力。不过,长期看外需大概率还是向下的。3. 企业经营改善,信心增强。4.供需回暖带动价格指数回升。2月PMI的大幅提升反映出年后经济较高的环比修复斜率。供给端的快速修复展现了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为经济的进一步修复打下良好基础。需求端修复一方面是疫情影响减弱推动的经济主动复苏,另一方面是稳增长政策发力推动的重要行业回暖。基建投资仍是2023年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对经济复苏的支撑作用会持续显现。房地产需求侧出现一定的恢复迹象,保交楼也在持续推进中。在供给端约束缓解、稳外贸政策发力,以及优势行业提高竞争力的共同作用下,出口新订单指标回升至扩张区间,不过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全球贸易量缩小是趋势,我国出口增速的下滑难以避免。尽管2 月PMI明显恢复,需求、生产和信心企稳的良性循环正在建立,但考虑到外贸的下行压力、房企销售回款难以及要留足各主体资产负债表修复时间等因素,宏观经济政策仍需发力,以巩固好现有的复苏成果。
黄文涛(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通胀、利润与股市关系再梳理
从总量上看,PPI和企业利润高度相关,但并非完全同步,PPI的拐点常常滞后于利润,同步性较强的阶段主要在PPI触底回升和高位回落初期,分化的阶段主要在PPI上行和下行末期。不完全同步的原因一方面是价格具有周期惯性,另一方面是PPI由中上游决定,工业利润由中下游决定。由于股市和利润趋势高度相关,所以股市一般领先于PPI周期,但PPI触底回升初期往往有利于股市加快上行。从细分行业看,机械、设备、汽车等绝大多数行业也符合上述规律;但偏上游的行业与整体工业表现不同,其行业利润、行业指数和PPI的走势高度同步;建材、计算机、医药生物、公用事业等行业,因政策变化或其他因素影响预期,其行业利润、行业指数和PPI的走势关系相对较弱。
徐高(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今年GDP增速将在5%以上,稳增长的抓手来自房地产
未来一个季度里,中国经济应该能够触底回升,整个2023年我想经济应该是逐步抬升,全年增速会比2022年要快很多,我认为应该5%以上没有问题。接下来美国经济走向衰退是大概率事件,这种衰退肯定会给中国的出口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应该说“出口的寒冬”刚刚才开始,过去两年整个中国经济是外热内冷,内需很弱。“伤疤效应”有可能存在,比如房地产开发商,未必融资恢复后就愿意去大规模地做地产建设。人口老龄化和年轻人增速下降所带来房地产需求的变化,我仍要强调地产的需求不是简单数人头,我们一定要放在整个宏观环境下,考虑一下现在买房的障碍有多高。
陈洪斌(鹏扬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从中方涉俄乌立场文件看中美战略方向
我们先把俄乌战争爆发以后美方的立场概括成几句话,第一句叫能动手就最好别吵吵,要是能动刀干脆也别动手。其实战争一爆发,美国就已经开始策划让这个战争越打越激烈,应该说美国采取了一个破釜沉舟方案,只不过拿斧子凿的不是自己的船,而是把欧洲的船给凿漏了,把北溪给炸掉了。所以我们看到美国的思维模式、行为特征,它不希望欧亚板块能和平,你们之间最好是不要团结,最好是矛盾重重,能打起来,越激烈越好,甚至是把你们都打成一片焦土就再好不过了,所以这是美国的态度。我们中国提出来的12条和平方案正好是相反的,因为我们是欧亚板块上一个综合国力比较强大的国家,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所以我们站在欧亚板块上各个方面的利益,包括欧洲、乌克兰、俄罗斯,包括我们中国,也包括其他国家的利益,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倡导的是和平,所以我们正好跟美国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 投资策略
姚余栋(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今年将先迎来“复苏牛”,下半年会导向“科技牛”
对中国权益类资产后续的走势,今年将先迎来“复苏牛”,4月份可能消费会引来一波快速反弹,另外,下半年或会导向“科技牛”,大量的企业可预期的在较短时间内上市。对于固收产品的配置,十年期国债在2.9%,向上可能到3%,下探可能到2.8%,比较艰辛,需更为谨慎。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资产配置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如果模拟假设,经济或呈现先下行后回升的阶段。经济增长来临时,最终或都不用工作而实现经济自动增长,但过程较为痛苦。这涉及社会再分配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坚持共同富裕,要让最广大的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有工作。
李宗光(华兴资本首席经济学家):“小阳春”频传,楼市又行了?
新房市场:整体仍较低迷。1)成交面积:春节后,30 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整体较去年没有明显改善。具体来看,一线和二线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回落17.7%和 12.4%。三线城市销售相对偏强, 同比上涨12.3% 。这可能是受三线城市楼市压力较大,政策放松较早,力度较大以及外出务工人员春节返乡置业等因素的影响。2)一线城市成交:仅北京的新房成交出现了相对明显的改善趋势。 但上海、广东、深圳新房成交周度环比尽管也出现了一定回升,但仍不及去年同期水平。3)新房价格:1月份,70大中城市商品房价格开始止跌,一、二线价格有回升迹象。 其中,一、二线城市价格,时隔5月, 首次环比上行。三线城市价格,仍在持续回落,不过环比跌幅有所收窄。二手房市场:率先复苏?4)成交面积:整体看,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有明显改善。5)重点城市成交:部分城市二手房成交显著修复,不过大都较2021年仍有一定差距。小阳春是否会转化成全面回暖,要看成交量扩大有无持续性。6)二手挂牌价格:受疫情过峰影响,二手房挂牌价格1月经历加速下跌,2月以来,持续回升。其中,一线城市反弹较快,二线城市价格波动较小。7)热点城市二手挂牌价格:一线城市二手房挂牌价格上行,主要受广州拉动。成都二手房价格走势甚至强过一线城市。土地市场:量减价扬,随行就市。8)土地成交:春节后,全国住宅类用地成交面积,整体弱于去年同期。9)成交土地楼面均价:春节后,全国住宅类用地楼面均价,整体较去年同期有所回升。10)土地溢价率:住宅用地溢价率近期有所回升,但仍在低位。1)房地产市场出现一定回暖迹象,比如二手房市场率先回暖,确实是一些先行的积极信号。但目前来讲,回暖势头还需要巩固,距离全面回暖,仍有非常远的距离。2)但从更多指标看,比如新房成交量、土地溢价率、房价指数,仍未看到实质性复苏,应对房地产市场面临的困难有充分估计。3)我们之前多次呼吁,房地产走出困境,光靠传统的松绑和“放水”是不够的,需要在提振信心和改善社会预期方面下功夫 。
四、 货币和经济政策
汪涛(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两会前瞻:稳增长是首要任务
我们预计在即将于3月5日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政府将重申稳增长至关重要,政策定调积极宽松。在我们目前2023年GDP增长4.9%的基准预测下,我们预计政府会将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宏观政策保持支持宽松基调,包括将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小幅扩大至GDP的3%,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小幅扩大至3.7-3.8万亿元,以及进一步放松房地产政策。我们预计2023年央行会再降准一次,不会下调MLF等政策利率,但LPR或将进一步小幅下调,信贷增速温和回升至10%。我们预计政策会继续强调提振消费,但不会出台全国性的大规模消费刺激或收入补贴。信心修复、科技创新与供应链自主可控将是政策关注重点。
荀玉根(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二十大后首个“两会”的政策展望
1. 货币政策:稳健宽松,精准有力:预计以结构性工具为主,总量合理适度。我们认为,在总量政策空间有限的背景下,今年逆回购、MLF政策利率调整的可能性比较低,5年LPR和房贷利率或进一步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也有降息空间。对于债市而言,票息为主,波段为辅,控制杠杆。 2. 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强化风险防控:政府债净供给或同比多增,节奏或依然前倾。隐债化解或仍是今年地方政府工作重点。3. 地产:保优质供给,释放有效需求:房地产保优质供给,而不强刺激需求。房地产供给多主体、多渠道保障。住房租赁市场或迎来发展机遇。4. 科技:聚焦自立自强、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扩内需+供给侧改革结合点,仍将是政策重点支持的方向。数字经济辐射硬件、软件、服务商等TMT领域,政策支持下数字经济建设提速,有望提振行业基本面,我们预计TMT板块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达到25%左右,在大类行业中增速最快且环比改善幅度最明显。 5. 消费: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一周新闻热点20230227-0305
房地产新闻一览
深交所:2022年以来深市累计支持房企发行公司债券773.3亿元深交所发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积极支持房地产行业合理融资需求。2022年以来,深市累计支持房企发行公司债券773.3亿元,发行资产支持证券982.86亿元。同时,深交所还鼓励引导市场机构单独或联合中证金融为包括民营房企在内的民企债券融资提供增信支持。通过落地房企“央地合作”增信新模式,累计达成相关信用保护合约或凭证8笔,名义本金合计12.4亿元,撬动房企融资30余亿元。股权融资方面,自2022年11月证监会在股权融资方面调整优化5项措施以来,深市共计9家上市房企和4家涉房上市公司披露再融资预案及并购重组方 案,拟合计募集资金434.4亿元。(新华社)
潘功胜:近期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性有所上升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3月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和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前期出台政策的作用空间大幅改善,近期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性有所上升,房企尤其是优质房企融资环境明显改善。下一步将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认真总结和吸取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经验和教训,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新市民住房需求,支持租购并举制度,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证券时报)
南京: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可作为购房前期资金2月27日,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优化南京市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购房款相关规定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细则》明确,在南京市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及其配偶购买南京市新建商品住房且符合购房提取条件的,可以与开发企业签订协议,用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内余额作为购房前期资金。《细则》提出,购房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总额为截至《商品房认购协议》或《存量房买卖合同》签订日期时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内余额(至少保留一元),最高不得超过认购协议或买卖合同约定的购房前期资金。(齐鲁壹点)
南京再出稳楼市政策,二手房交易公积金贷款可办理“带押过户”业务 近日,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开办二手房住房公积金“带押过户”贷款业务的通知。通知称,为降低个人二手房交易资金成本、缩短交易时间,自今年3月1日起,在南京可办理二手房公积金“带押过户”贷款业务。通知明确了办理住房公积金“带押过户”贷款的对象和范围,公积金“带押过户”贷款贷前调查及贷款办理流程等事项。(每日经济新闻)
四川:将调整优化成都市落户政策,其他城市和县城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代永波27日介绍,四川将加快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提升幅度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在聚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面,四川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调整优化成都市落户政策,其他城市和县城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让进城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每日经济新闻)
江苏宿迁:中心城区购商品住房给予购房补贴,契税最高补贴100%近日,江苏省宿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心城区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通知》共二十条,主要内容围绕惠民补贴、助企纾困、金融支持、提升品质等方面。在减轻购房压力释放消费潜力方面,新政明确给予契税补贴,对个人在中心城区范围内购买商品住房(含二手商品住房)的,给予所缴纳契税总额50%的补贴,最高不超过3万元,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分别给予所缴纳契税总额80%、100%的补贴。同时,给予购房补贴。对个人在中心城区范围内购买商品住房(含二手商品住房)的,单套建筑面积144㎡(含)以下 的给予购房款(住宅部分)1.5%的补贴;单套建筑面积144㎡以上的给予购房款(住宅部分)1%的补贴。(每日经济新闻)
义乌房产新政:加大“房票”使用力度 “房票”总额上限10亿元2月28日,义乌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知,即日起实施八条房产“新政”。此次推行的政策从加大金融支持、加大“房票”使用力度、调整人才房政策、优化土地出让政策等多个方面助力房地产市场发展。其中权益证可换“房票”、人才补助可抵首付、土地出让明确学区等内容,将对市场回暖起到积极作用。在2023年6月30日前置换并使用“房票”的安置对象,将在原集聚建设政策15%的补助基础上,再按集聚建设房票面值给予20%的政策性激励补贴,该20%部分的补贴不超过30万元。“房票”将按照置换申请时间先后顺序“先到 先得、用完即止”,含集聚建设房票面值、补助、政策性激励补贴的“房票”总额上限10亿元。(义乌发布)
开封发文!支持鼓励回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2月28日,据开封市住建局官网消息,开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近日印发《开封市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拓宽房源筹集渠道。通过新建、改建、改造及既有住房认定等方式筹集房源,合理配备商业服务设施;鼓励将部分富余安置房、市场房源改建、改造为保障性租赁住房;鼓励将既有市场租赁住房、公寓、单位宿舍、人才公寓及政府闲置住房等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鼓励回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大河财立方)
雄安新区首套房执行认房不认商贷雄安新区官方微信公众号27日发布了关于“住房租售、社保公积金”等内容的官方解答,提及雄安新区首套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20%,二套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其中,雄安新区对首套房的认定包括两个维度:雄安新区不动产中心登记记录和全国公积金贷款记录,不涉及商贷。也就是说,如果在外地有住房商贷,无公积金贷款,在雄安新区申请公积金贷款算首套房标准。雄安新区对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认定标准为:职工家庭无住房公积金贷款记录,且在新区不动产登记系统中无住房信息。(21世纪经济报道)
广东:对并购出险和困难房地产企业项目的并购贷款暂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3月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2023年广东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其中提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方案提出,鼓励金融机构重点支持治理完善、聚焦主业、资质良好的房地产企业稳健发展,支持优质房企与金融机构自主协商存量融资展期,利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和开展股权融资,为优质房企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提供增信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优化建筑企业信贷服务,提供必要的贷款支持,保持建筑企业融资连续稳定。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工作,对并购出险和困难房地产企业项目的并购贷款暂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 管理。(澎湃新闻)
沈阳三孩家庭可再购买1套限购区新房近日,沈阳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在降低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方面,实施方案明确了6项支持政策。对夫妻双方共同依法生育三个子女的本地户籍家庭,三孩每月发放5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止。同时,落实支持多孩家庭购买自住住房的政策,对生育二孩、三孩未满18周岁的居民家庭在沈阳行政区域内已拥有2套住房的,可在沈阳市限购区域内再购买1套新建商品住房。(上证报)
基金新闻一览
证监会:鼓励符合条件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开展ABS及REITs业务 3月3日,证监会指导证券交易所制定《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指引》,支持公司治理健全、内控管理规范、资产管理经验丰富的优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开展资产证券化(ABS)及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业务,进一步丰富参与机构形态,着力推动多层次REITs市场高质量发展。证监会将会同银保监会等有关方面,鼓励符合条件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开展ABS及REITs业务,推动其他类型优质金融机构担任ABS管理人,畅通基础设施资产入市渠道,促进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良好生态,促进提升交易所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每日经济新闻)
年内新成立公募基金117只 权益类基金占比七成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月26日,年内公募基金新成立数量已达117只,募集份额和规模均破千亿关口;从产品分类来看,权益类基金仍是主力军,117只产品中有82只为权益类,占比超七成。业内表示,从年内新成立基金进程来看,反映了公募基金依然看好A股市场未来的投资机会;同时,从新成立的基金分类来看,反映了对于不同板块分别看好。(证券日报)
养老FOF发行提速 募集规模普遍不大Wind统计显示,截至2月24日,今年以来合计成立9只公募养老FOF产品,与此同时,还有3只正在发行中。相比之下,2023年基金公司布局养老FOF的热度明显较高,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全年此类产品的成立数分别为12只、50只、40只、48只、46只,而今年不足两个月就迎来16只产品,若按照这一趋势持续会超过此前。不过,数据显示,年内完成募集的9只养老FOF产品中,平均募集天数为31天,有3只为延长结束募集。从发行规模来看,除了发起式基金成立门槛较低,养老FOF发行规模也普 遍较小,今年成立的FOF中,最大募集规模也仅为2亿元多。(中国基金报)
首批新能源公募REITS正式获批 资产类型为海上风电项目 中信建投国家电投新能源REIT正式获得批复,该产品是国家电投作为发起人的首单公募REIT,资产类型为海上风电项目,标志着我国万亿新能源公募REITs即将启航。同时,该产品也是证监会批复的全国首批央企新能源公募REITs,全国首单海上风电公募REIT。(中证金牛座)
2月公募基金密集调研 储能等板块成香饽饽2月份以来,公募基金密集开展调研,有4家基金公司调研超百次,多位百亿基金经理亲赴一线。数据显示,截至2月27日,从获公募基金调研最多的前十家公司来看,高端制造业占比最多,其中涉及储能、汽车、新能源、逆变器等业务,与1月份调研以消费和半导体板块为主有明显不同。一些涉及消费电子和储能行业的公司成为“香饽饽”,吸引多位百亿基金经理亲赴一线参加调研。(中证报)
保险私募基金设立连续4年超千亿元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共登记保险私募基金21只,规模1218.28亿元,同比分别增加23.53%、13.75%。保险私募基金登记规模已经连续4年超千亿元。截至2023年1月底,保险私募基金累计登记75只,规模5491.58亿元。(上证报)
经济新闻一览
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去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 比上年增长3.0%国家统计局2月28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345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83164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638698亿元,增长2.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8%。国民总收入1197215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52977元/人,比上年提高4.2%。(央 视新闻客户端)
国家统计局:2022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国家统计局28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比上年增长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0.2%。其中,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10590元,比上年下降0.5%,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3.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91元,增长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32元,增长4.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5%。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5%,其中城镇为29.5%,农村为33.0%。 (中国经济网)
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升至52.6%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日发布数据,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52.6%,各分类指数均高于上月,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8个位于扩张区间,比上月增加7个,制造业景气面继续扩大。2月份,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3.7%、52%和51.2%,高于上月1.4、3.4和4个百分点,各规模企业景气水平不同程度回升,其中小型企业PMI自2021年5月份以来首次升至扩张区间。(新华社)
商务部:2022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1.2万亿元 3月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介绍“坚定信心 奋发有为 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会上介绍,从数据来看,去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1.2万亿元,同比增长6.3%,以美元计是1891亿美元,同比增长8%。今年以来,持续保持增长态势,1月份实际使用外资127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4.5%,以美元计是190亿美元,同比增长10%。(央视新闻)
央行: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推动金融稳定法出台3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介绍,①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②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质效,更好地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③ 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央行将压实各方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的责任。金融稳定法已经通过了全国人大的第一次审议,将推动《金融稳定法》的出台,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保护最广大的老百姓、中小投资者、被保险人的利益。善始善终做好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加强常态化监管,支持平台企业健康规范发展。④四是深化金融改革,有序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央视财经)
易纲:货币政策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四个特点人民银行行长易纲3月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货币政策非常重要。近年来,货币政策在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总量上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总量充足的信贷增长对于稳就业、保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为保住小微企业市场主体,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货币信贷环境;二是保持物价稳定,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大体与名义GDP增速匹配,保持合适的货币供给;三是利率政策要以国内经济问题为主考虑问题,保持实际利率的合适水平,适当降低融资成本。四是结构上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今年的工作重点还将继续强调上述四个方面,货币信贷政策总量适度、结构平稳,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的成果,继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对重点领域保持有力的支持力度。(证券时报)
银保监会:鼓励有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联合授信机制银保监会网站3月3日消息,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联合授信试点工作的通知》,优化信贷资源配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银银合作,构建中长期银企关系。《通知》要求各银保监局商当地银行业协会,统计确定注册地或主要经营地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且符合《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合授信管理办法(试行)》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的全部企业名单。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尽可能与纳入名单的全部企业建立联合授信机制,努力做到应建尽建。《通知》提出,对名单内未建立联合授信机制的企业,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多渠道充分共享信息,在审慎评估其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合理提供融资,避免过度授信。对大型企业集团及其附属公司等,原则上应当一并纳入联合授信企业名单。《通知》明确,对符合《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合授信管理办法(试行)》第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企业,各银保监局商当地银行业协会,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企业资金成本、盈利能力、资产流动性等因素综合考虑,鼓励有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联合授信机制。(中证网)
国资委启动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3月3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会议,对国有企业对标开展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进行动员部署。会议要求,国资央企要强化改革攻坚,着力构建有利于企业价值创造的良好生态。要把价值创造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决策全过程,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治理,加强董事会建设,在准确判断市场、准确预见产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上科学决策、理性决策;把价值创造融入到企业管理运营诸环节,以对标促达标、以达标促创标,增强集团化管控、集约化运作能力,加强成本管控、管理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精益运营和精益管理;把价值创造导向体现到有效激励约束各方面,加快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更大力度实施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中长期激励,营造人人想价值、人人创价值的良好氛围。国务院国资委将加强调研督导,出台相关支持政策,确保开局之年推动价值创造行动开好局起好步。(第一财经)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印发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规划》指出,要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其中提出,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研究制定推动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 应用等。(新华社)
财政部:购置期在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3月1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支持增加适销对路商品供给,让老百姓乐于消费。通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国内供给质量水平,激活市场需求潜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现有的资金渠道对家电“以旧换新”、绿色智能家电下乡等予以支持。对于购置期在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降低部分优质消费品进口关税,推动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积极促进居民消费。(央视财经)
商务部:积极推动出台新的工作举措稳定汽车、家居等大宗消费据商务部网站消息,3月1日,全国消费促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消费促进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在落实好已有政策措施的基础上,组织好“2023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积极推动出台新的工作举措,稳定汽车、家居等大宗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持续优化消费平台载体,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中新财经)
人社部: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稳健3月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表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基金收入持续增加,制度运行总体平稳,有较强的保发放能力。一是收支有平衡。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年收支基本平衡,基金运行总体平稳。二是基金有调剂。为解决基金分布不均的结构性矛盾,在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基础上,去年全国统筹制度启动实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剂基金,调剂力度更大。三是财政有投入。中央财政补助继续增加,地方财政建立了长期投入机制,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四是长远有储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划转部分国有资 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已经完成,这两部分基金都是养老金发放资金来源的长远储备。(中新财经)
国家医保局:1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3097.43亿元 同比增长10.6% 据国家医疗保障局网站消息,2023年1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3097.43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1787.43亿元,同比增长19.1%。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310.01亿元,同比增长0.9%。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支出1872.28亿元,同比增长21.0%,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支出1190.62亿元,同比增长19.7%,其中生育保险基金待遇支出68.46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681.66亿元,同比增长23.3%。(每日经济新闻)
389家上市公司理财选存款:稳字当头随着理财市场逐渐回暖,开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纷纷大手笔采购理财产品。根据choice数据,2023年至今,共有786家上市公司发布委托理财公告,以公告发布日期统计,合计拟理财额度达到6272亿元(含预案、实施中、已实施)。今年以来目前上市公司委托理财还是以“稳”字为主,结构性存款成为购买“货架”上的主力军。根据wind数据,在506家上市公司中,有389家购买了结构性存款产品,合计认购980.57亿元,占比高达71.32%。(第一财经)
2022年中国国际专利申请量排世界首位当地时间2月28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指出,2022年,对专利保护的需求继续增长,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和德国的创新者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也就是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处于领先地位。其中,2022年中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继续排名首位,占申请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报告显示,2022年,《专利合作条约》、也就是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总量达278100件,其中中国申请人通过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超过7万件,同比增长0.6%,继续居申请量排行榜第一位。华为以7689件申请继续位居全球PCT国际专利申请人排行榜榜首。(央视财经)
2月中国物流运行稳步复苏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3月2日公布数据显示,2月物流业务总量指数大幅回升到50.1%,环比提高5.4个百分点,显示物流行业业务规模恢复较快。同期,设备利用率指数环比回升6.9个百分点,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达57.6%,较上月回升1.9个百分点,创近12个月以来新高,显示出企业对行业恢复发展预期向好。(中国新闻网)
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67亿 我国线上办公用户规模达5.4亿 3月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354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5.6%。《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互联网应用用户规模基本保持稳定:一是线上办公市场快速发展,吸引更多网民使用。截至12月,我国线上办公用户规模达5.40亿,较2021年12月增长7078万,占网民整体的50.6%;二是互联网医疗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成为2022年用户规模增长最快的应用;三是互联网成为实现乡村振兴重要抓手,推动农村数字化服务发展。(央视财经)
穆迪上调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日前更新其全球宏观展望报告,将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均由此前的4%上调至5%。报告认为,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将推动经济活动恢复、促进需求反弹,尤其是在服务业方面。对非贸易服务的需求将支持消费从今年春季开始反弹,旅游及酒店业可能受惠最多。短期内,中国经济反弹力度可能比预期更强劲。报告同时预计,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将分别增长0.9%、1.1%,欧元区将分别增长0.5%、1.2%,日本将分别增长1.5%、1%。(央视财经)
世贸组织:去年四季度全球货物贸易增势减弱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最新一期《货物贸易晴雨表》显示,全球货物贸易景气指数为92.2,低于基准点100,比去年11月发布的96.2略有下降。各成分指数中,汽车产品指数为105.8,高于趋势水平;出口订单指数为97.4,略低于趋势水平。此外,集装箱运输指数、空运指数、电子元件指数和原材料指数均低于趋势水平并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贸易疲软影响到许多行业。(新华社)
土耳其1月份贸易逆差跃升38%至142亿美元土耳其统计局周一数据显示,土耳其1月份外贸逆差同比扩大38.4%至142.4亿美元,其中进口激增20.7%,出口增长10.3%。土耳其统计局表示,1月份进口攀升至336.1亿美元,出口增至193.7亿美元。(路透)
韩国央行报告:中国经济复苏有望拉动韩国经济韩国中央银行韩国银行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经济复苏等因素将推动今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进而可将韩国经济增速抬升0.3个百分点。这归因于韩国对华出口和中国访韩游客的增加。出口方面,韩国对华出口预计将从下半年起逐步增加。最先有起色的将是化工产品出口,智能手机、半导体等IT产品对华出口也有望陆续复苏。(海外网)
芬兰统计局:芬兰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当地时间2月28日,芬兰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芬兰2022年第三、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出现环比萎缩,意味着该国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数据显示,芬兰2022年GDP较2021年增长2%,但在第三季度GDP环比下降0.1%后,第四季度GDP继续环比下降0.6%,构成技术性衰退。(央视新闻)
尼日利亚最高法院宣布纸币更换政策无效当地时间3月3日,尼日利亚最高法院宣布,该国央行实施的、由新纸币取代旧纸币的政策无效。当天,尼日利亚最高法院七人法官小组表示,尼日利亚央行推行的新旧货币更换政策在时机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缺陷,面额200、500和1000奈拉的旧纸币在今年12月31日之前仍然是法定货币。据路透社报道,在尼日利亚,大多数民众的日常生活,如打车、在市场买菜等都依赖于现金支付。近期,由于新纸币供应不足,导致尼日利亚多家银行出现混乱。此外,随着大量金融交易转移到线上,使得数字银行网络不堪重负。(央视财经)
股债汇新闻一览
国资委:统筹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上市据国资委网站消息,2月28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专题会,总结进展成效,交流工作经验,部署2023年有关重点工作。会议指出,近年来中央企业紧抓资本市场改革契机,在推动优质资产上市方面工作成效显著。下一步,要针对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科学谋划、周密组织,统筹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上市,通过充分对接资本市场、助力稳定资本市场,为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贡献更大力量。要以“落实机制、抓好进度、干出成效”为重点落实下阶段工作,让市场和投资者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会 上,证监会有关工作负责同志介绍了近年来发行上市工作在服务央企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内涵、主要考虑及有关工作安排。(中新财经)
财政部: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3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加力点主要是三个: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在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万亿元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将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二是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三是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兜牢兜实基层“三 保”底线。(中证网)
财政部:1月全国发行新增债券6258亿元财政部网站27日发布2023年1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债务余额情况。2023年1月,全国发行新增债券6258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346亿元、专项债券4912亿元。全国发行再融资债券177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03亿元、专项债券74亿元。合计,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6435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449亿元、专项债券4986亿元。(中新财经)
工信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加快上市3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会上表示,将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加快上市。下一步将从五个方面做好工作,全力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方面,优化发展环境。第二方面,加大培育力度。第三方面,健全服务体系。第四方面,推动产融合作。第五方面,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海外服务体系。(证券日报)
证监会提醒警惕假冒合格境外投资者名义开展的不法活动3月2日,证监会官网消息:近日,有机构谎称为经证监会许可的合法机构,非法兜售或推荐金融产品。合格境外投资者(包括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是经证监会批准,使用来自境外的资金,以自身名义在境内开展证券期货投资的境外投资者。此类机构仅以自身名义在华投资,不在境内开展任何证券期货经营性活动,且不具备在境内开展证券经纪、基金销售等证券基金期货业务经营资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假借“合格境外投资者”名义,以销售金融产品等形式为噱头,诱导投资者参与投资并侵占投资者资产的行为,涉嫌诈骗。(央视财经)
深圳:数据交易场所运营机构对交易过程形成完整的交易日志并安全保存保存时间不少于三十年深圳市发改委印发《深圳市数据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办法提出,在保证数据安全、公共利益及数据来源合法的前提下,市场主体按照不同情形,依法享有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等权利。数据卖方和数据商应加强数据质量、安全及合规管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来源合法性。数据买方应当按照交易申报的使用目的、场景和方式合规使用数据。数据交易场所运营机构对交易过程形成完整的交易日志并安全保存,保存时间不少于三十年。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交易信息可作为监管部门进行监管执法的重要依据。(证券时报)
北交所累计服务政府债券发行逾14000亿 元记者2日从北京证券交易所获悉,截至2023年2月末,北交所累计服务政府债券发行14150.21亿元。其中国债11719.1亿元,地方政府债券2431.11亿元。数据显示,2023年2月,北交所服务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合计2236.41亿元。其中国债148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756.41亿元;2023年1月至2月,累计服务政府债券发行4647.83亿元。其中国债34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1247.83亿元。(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年业绩快报显示 北交所上市公司营收超1300亿元截至2月28日,175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均已披露2022年度业绩快报,共实现营业收入1301.79亿元,同比增长21.55%。净利润方面,175家公司共实现净利润123.41亿元,同比增长6.14%。其中162家公司实现盈利,盈利面达92.57%。北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北证50指数样本公司发挥了龙头企业引领作用,2022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54.21亿元,同比增长43.89%;实现净利润74.14亿元,同比增长27.44%,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占北交所上市公司整体的57.94%和60.08%,成为北交所公司稳增长的“压舱石”。(中国经济新闻网)
新三板迎来全面注册制下首批3家挂牌申报公司 3月2日消息,从全国股转公司获悉,全面实行注册制新规落地后,新三板迎来首批3家挂牌申请受理。3家企业均为省级专精特新及高新技术企业,均符合北交所上市财务条件,2021年营业收入均超一亿元,净利润均超两千万,研发投入均超五百万。(央视新闻客户端)
2月份期货市场成交回暖 17个品种同比涨幅均超100%中国期货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期协”)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以单边计算,2月份全国期货交易市场成交量为5.4亿手,成交额近4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69%和16.88%,环比分别增长35.89%和36.36%。分品种来看,当月有17个期货和期权品种成交量同比涨幅均超100%,其中,涨幅超过200%的品种有5个,分别是PTA期权、一号棉期权、原油期权、液化石油气期权和甲醇期权;另有线材、铜期权、铁矿石期权、玻璃、棉纱和铝期权等12个品种,成交同比涨幅在50%至100%之间。(新浪财经)
上交所融资租赁ABS累计发行破万亿元近日,上交所联合上海市融资租赁行业协会举办“融资租赁企业债券融资培训交流会”,旨在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盘活融资租赁行业存量资产,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公司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融资功能。据统计,融资租赁ABS作为上交所资产证券化市场重要品类,截至目前,累计发行规模已破万亿,全市场占比近70%。2022年,上交所融资租赁ABS发行192单,规模合计2126.3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全市场占比61%。(证券时报)
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业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办法》5月1日起实施 据“证监会发布”微信公众号3日消息,《证券期货业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将于2023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聚焦网络和信息安全领域,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上位法在证券期货行业的落地实施明确了路径。《办法》全面覆盖了包括证券期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核心机构、经营机构、信息技术系统服务机构等各类主体,以安全保障为基本原则,对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提出规范要求,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和信息安全运行、投资者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和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网络和信息安全促进与发展、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中新财经)
开年以来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规模超百亿元近年来,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探索不断深入,各银行机构积极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根据数据统计发现,截至2月27日,今年以来已有5家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规模达146亿元。数据显示,年内工商银行、民生银行已合计发行绿色金融债110亿元。3家城农商行发行3只绿色金融债规模合计36亿元,其中发行规模最大的银行为贵阳银行,发行规模达30亿元。(证券日报)
高水平开放持续推进“聪明钱”积极涌入A股今年以来,金融市场开放持续推进,外资独资公募基金数量不断增加,多家机构产品获批。截至目前,我国已有贝莱德基金、泰达宏利基金、路博迈基金、富达基金、施罗德基金、上投摩根基金及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7家外商独资基金管理公司。与此同时,外资券商准入审批在稳步推进。1月19日,渣打证券获批成立,成为国内首家新设外商独资证券公司。近期,证监会多次强调,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伴随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持续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机构化程度将不断提高,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比重有望继续提升,吸引更多外资涌入A股。(中证报)
逾410家上市公司2022年营收净利“双增”Wind统计显示,目前已有超过950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度业绩快报。近九成实现盈利,近470家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逾410家实现营收净利“双增”。具体来看,19家上市公司2022年归母净利润超百亿元,银行类个股依旧表现居前。其中,招商银行以1380.12亿元领先。另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来看,64家上市公司2022年度增幅超100%。(经济参考报)
欧洲主要经济体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攀升2月28日,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10月24日来新高,为3.846%。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2012年4月以来新高,至3.146%。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涨至2014年2月以来新高,为3.704%。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续涨至1月3日以来新高,为4.549%。(每日经济新闻)
分类市场观点20230227-0305
房地产
中信证券:
Real estate policies not only encourage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state market in the short term,but also seek to contribute to the new long-term development mechanism.The new and pre-owned housing markets are recovering rapidly,including in previously unpromising tier-3 and tier-4 cities.We believe the recovery should be sustainable as long as policy is sustainable.
中信证券:
房地产政策既鼓励短期市场的平稳发展,也为长期的新发展模式添砖加瓦。新房和二手房市场正在明显快速复苏,此前不被看好的三四线城市也在复苏之列。且由于政策可持续,我们相信复苏持续性也比较强。
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支持住房租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支持自持物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发展。我们预计,住房租赁企业可以获得更加便利的贷款支持,也能利用好REITs市场。租赁住房市场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房地产市场面临的舆论压力,也能通过专业机构适当消化存量空置房屋(但这是有限的),还能对房地产开发投资起到支撑。
存量和增量按揭贷款利率有望继续下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22Q4货币政策报告,2022年末房贷余额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2%,较2021年下降10.1个百分点,为有统计数据以来最低。需求不振和提前还款是按揭增速创新低的重要原因。我们预计按揭利率(包括存量和增量)会新一步下降,以提振需求。2022年12月,新发按揭利率为4.26%,较新发贷款平均利率高12个基点。
销售快速复苏,政策效果显著。2023年年初到2月25日,重点城市新房成交套数同比下降18%,二手同比上升35%。 其中2023年春节后29天,较2022年春节后29天,新房成交套数同比下降13%,二手则同比增长59%。新房和二手房市场都在快速复苏,我们预计新房市场将在3月迎来网签的同比正增长。不少三四线城市也在复 苏之列,企业认购情况已经在最近一周明显好转,预计2月底网签数字将有所表现。
政策框架维持,企业表现分化。房地产投资既取决于企业的销售,更取决于企业的融资。信用债市场难在短期复苏,我们预计开发投资复苏会显著滞后于销售复苏。且开发企业一致看好大城市,中小城市政府性基金收入下降压力仍然很大。我们相信,房地产的需求鼓励政策将在较长时间维持。房企由于货值不同,尤其是信用融资能力不同,预计表现相当分化。其中,预计尾部项目型小公司的市占率提升,头部融资渠道稳定的企业销售盈利能力和权益比上升。
风险因素:专业住房租赁机构仍然面临盈利能力偏低,负担偏重的挑战。商品房销售全面复苏仍有待时间验证。拿地偏少的企业销售持续下滑风险。
政策长短兼顾,市场持续复苏。房地产政策既鼓励短期市场的平稳发展,也为长期的新发展模式添砖加瓦。新房和二手房市场正在明显快速复苏,此前不被看好的三四线城市也在复苏之列。且由于政策可持续,我们相信复苏持续性也比较强。我们看好销售很可能超预期、此前拿地积极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受益于销售复苏的房地产服务商。
债市
平安证券: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公司信用类债券的影响逻辑是什么?《征求意见稿》将金融机构外的公司风险暴露分为四大类,其中投资级公司和中型企业债权的风险权重较现行办法下降25%和15%。风险权重下调一方面能降低银行购买投资级公司和营收偏低的中型企业发行的债券的机会成本,以22年末数据估算分别为35BP和21BP,提升此类债券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能刺激银行更多放贷,畅通其融资渠道。
多大比重的信用债受益于《征求意见稿》?我们根据《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标准(2017年版)》设定企业规模标准,并对《征求意见稿》中的8条资质标准进行量化。结果显示,投资级公司债券余额占全部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的30%,而小微企业债券和中小企业债券占比都低于1%。
什么属性的信用债更受益?仅有22.7%的城投债由投资级公司发行,而产业债和央企债的这一数据分别为38.8%和47.4%。根据估算,银行投资城投债付出的资本成本平均要比产业债高5BP,比央企债高8BP,与民企比较接近。
产业债各板块平均风险权重有何特征?金融企业的投资级标准较低,道路运输业的利润较稳定,因此这两个行业的平均风险权重最低。地产业和钢铁业债券平均风险权重最高,主要是因为其周期性强。银行投资金融业、道路运输业债券的资本成本比地产、钢铁业低24BP。AAA产业主体中投资级占比明显高于AA,因此银行投前者的平均资本成本要比后者低9BP。
城投债各板块平均风险权重特征?1)高层级城投债平均风险权重明显更低。2)分省来看,江苏、四川、浙江投资级公司债券规模很大,但是在本省中的占比适中;青海、天津、黑龙江和云南平均风险权重则最低。3)AAA级城投债发行人中投资级公司占比反而低于AA级。
投资有何建议?长期看《征求意见稿》小幅利好整体信用债,但短期利空更多,结合经济仍在复苏的现状,我们建议投资者继续维持短久期。《征求意见稿》对产业债和短债利好更多,但影响力度的差异也没大到需要进行轮动调仓。不过弱周期行业的机会和投资级公司个体的机会相对大一些,可以适当挖掘。
天风证券:
去年四季度以来银行理财规模出现罕见的反季节性收缩,截至12月底,理财市场存续余额27.65万亿元,较年初下降4.66%,单只产品平均规模亦下降。市场由此持续关注今年理财的行为变化。
我们认为可以从两方面观察理财应对行为:
一是近期理财新发和所推介产品类型变化,不少理财推荐了混合估值法理财。数据上反映为新发封闭式产品占比提升、期限上行。长期来看,理财发行风险较低的产品占比持续提升,是对理财客群整体较为保守风险偏好的主动适应。
二是资产配置变化,2022下半年,银行理财减持债券,增持银行存款和买入返售,也是机构应对市场动荡的行为反映。
展望后续,多因素交织下今年一季度银行理财规模或许存在反季节性回升的可能。当然,关键问题还是在于宏观环境和债市走势。
后续理财市场的两个风险点,一是债市再现调整,二是理财集中到期。
债市如果再现调整,理财会如何?
第一,需要评估债市调整的幅度和节奏。长端利率或有震荡上行压力,但未必如去年11月后宏观图景显著变化那般剧烈,这对理财的冲击也会相应减轻。
第二,近期理财在宣传渠道和产品线方面的努力,有利于稳定投资者情绪和减轻赎回压力。
第三,理财配置行为做出调整,可能意味着理财对后续债市调整的适应力好于去年四季度。
目前市场推测3月理财到期量较为庞大,会否带来债市调整压力?
首先、需要明确,理财是放大债市波动的影响因素,但不是债市调整的原因。不管是去年四季度还是未来某个时点,所以首先要关注的不是理财集中到期,而是债市本身是否具备调整的宏观前提。
其次,对于市场高度关注的问题,相信机构本身也会有所提防,或者说会有预防性措施。
参考历史,2022年4月亦有较多理财产品到期,但彼时信用债收益率、信用利差皆下行,理财到期未必代表债市冲击。毕竟债市自上而下定价,机构行为只是影响因素之一。
股市
华泰证券:
12月中旬点位或为港股本轮调整空间底,时间底或为三月中旬
港股本轮回调或主因海外流动性收紧及风险偏好下行。1月份美国超预期的通胀数据修正了市场对联储加息终点临近的预期,美元、美债抬升对港股行情造成压力,但目前国内经济复苏及平台经济回暖逻辑仍为港股行情提供主要支撑,3月中旬或为后续行情走势的重要观察时点(3月4-12日两会、3月10日社融、3月17日FOMC会议纪要),本轮或调整至2022年12月中旬震荡位。从配置角度来看,本轮春季躁动不强,两会前一周及两会期间市场整体赚钱效应或较弱,但仍可关注景气总体维持回升态势的建材、互联网游戏、医疗器械等行业。
历史区间两会期间港股赚钱效应转弱,但本轮港股已提前调整
基于2010-2022年历史数据,春季躁动赚钱效应较强的区间为春节后至两会前及两会后至政治局会议前,但2023年港股春季躁动不显著,历史规律或不适用。 基于历史复盘数据,春节-两会期间恒指收益、恒科收益较强,在两会期间赚钱效应转弱,两会后再度回升。但本轮行情与历史不同的点在于:春节至今,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均出现小幅回调迹象,春季躁动不显著,与2021、2022年相似度相对较高。复盘2021、2022年两会前后市场表现可得春季躁动不显著的年份在两会前一周、两会期间、两会结束至政治局会议前的平均收益均弱于春季躁动显著年份。
从底层逻辑角度,12月中旬点位或为港股本轮调整强支撑点位
预计港股本轮回调至2022年12月中旬震荡位。2022年10月底到12月中旬,港股主要受平台经济回暖、国内经济复苏逻辑推动,形成港股上行“第一层浪”;12月中旬至1月初,地产政策频出,防疫政策优化,市场开始交易地产拐点、国内线下经济复苏预期,港股持续上行;1月初至2月初,12月回落的美国通胀数据抬升了市场对于加息终点临近的预期,港股受全球流动性总量及流动性分配压力缓解、春节消费超预期推动,延续上升行情。虽然目前第三升浪的底层逻辑出现折返跑迹象,但目前国内经济复苏及平台经济回暖逻辑仍为港股行情提供主要支撑。
从资金面驱动角度,12月中旬点位或为港股强支撑点
资金或支撑港股本轮回调至2022年12月中旬位置。 从资金面角度,2022年10月底到12月中旬,港股驱动资金主要为空头平仓资金,12月中旬至1月初,海外对冲基金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回补至中枢位置,1月初至2月初,主动型外资开启流入(截至2月22日,主动型外资已连续流入港股7周)叠加海外对冲基金加仓中国资产到历史高点,港股持续上行。在目前全球流动性总量及分配承压的情况下,主动型流入或将放缓(2月份外资日均流入港股0.7亿美元,相比1月1.2亿美元有所下降),对冲基金配置中国资产比例或小幅回落至中枢位置,资金面总体仍有支撑。
建议关注景气维持回升态势行业
本轮调整时间底或为3月中旬,我们建议关注两会(3月4日-3月12日)的政策预期兑现情况,2月社融数据(3月10日)是否看到居民中长贷拐点及3月FOMC会议纪要(3月17日)美联储加息幅度。 细分行业方面,可关注景气总体维持回升态势的:建材(2月水泥价格同比小幅收窄、库容率回落、出货率回升)、互联网游戏(12 月中国移动游戏收入同比降幅继续收窄,近期国产游戏审批数量继续维持高位)、医疗器械(基本医疗保险支出拐点已现,医疗器械作为医院后周期行业,有望在B端诊疗复苏的推动下持续景气回升行情)行业。
川财证券:
本周,全球主要指数多数下跌。周内,美联储公布1月息会纪要,纪要再次强调了美联储将通胀控制在合理区间的决心。周五,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1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了4.7%,环比上涨了0.6%,均超出预期,环比涨幅创下去年8月以来的新高。1月通胀数据超出预期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构成基本支撑,再加上此前公布的经济和就业数据均表现强势,进一步提升了美联储超预期加息概率。整体来看,当前美股市场仍然面临着较多的不确定风险,下跌压力依然较大。
海外市场一周表现:
本周,全球主要指数多数下跌。美国方面,三大主要股指全部下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周内累计下跌2.99%,标普500指数周内累计下跌2.67%,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周内累计下跌3.33%。欧洲方面,三大主要股指全部下跌,法国CAC40指数累计下跌2.18%,德国DAX指数累计下跌1.76%,英国富时100指数累计下跌1.57%。新兴市场方面,主要指数多数下跌,巴西IBOVESPA指数累计下跌3.09%,印度SENSEX30指数累计下跌2.41%。
美股市场:
本周,道琼斯工业指数收于32816.92点,下跌2.99%;纳斯达克指数收于11394.94点,下跌3.33%;标普500指数收于3970.04点,下跌2.67%。行业方面,标普500能源业本周上涨,标普500非必需消费业、标普500通信设备业、标普500房地产业跌幅较大。道琼斯行业方面,道琼斯美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道琼斯美国基础材料行业本周上涨,道琼斯美国消费服务行业、道琼斯美国科技行业和道琼斯美国工业本周跌幅较深。
港股市场:
本周恒生指数收于20010.04点,累计下跌3.43%;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收于6703.45点,累计下跌4.12%;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收于3929.06点,累计下跌0.57%。行业方面,恒生能源业和恒生电讯业本周上涨,恒生资讯科技业、恒生非必需性消费业和恒生医疗保健业本周跌幅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