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李宗仁带着众多杂牌军,给了不可一世的日寇当头一棒,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同时也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不过滕县保卫战,才是奠定了台儿庄大捷的基础,李宗仁战后说“若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
当时坚守在藤县的是,被称为杂牌军的川军第22集团军,虽然川军装备差,可打的却一点都不差。1938年3月14日,日军出动了三十多架飞机,对滕县算先发动了进攻。当时,滕县只有22集团军122师师长王铭章和他带着的三千多名川军驻守,战斗异常艰难。
李宗仁知道滕县守备任务艰巨、兵力不足,所以在日军发动进攻前,他就让汤恩伯部前去支援。可是汤恩伯部却迟迟不来,最后时刻,王铭章给李宗仁发了最后一封电报。内容是:“17日晚,我援军尚未到达……”。之后没多久,王铭章就在城墙上中弹,壮烈殉国,三千多名将士也全部牺牲。
滕县保卫战没有一个人川军士兵被日军俘虏,全都壮烈牺牲,也是因为他们不畏牺牲的战斗,才奠定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可是,如果汤恩伯能及时赶到,这场战役就不会这么惨烈,当时汤恩伯到底有多少兵力,他为什么就不去救王铭章呢?
展开全文
汤恩伯,当时是第20军团军团长兼13军军长,第20军团下辖三个军,分别是第13军、52军和85军。第52军的军长是关麟征,第85军军长是王仲廉。
第20军团总兵力六万多人,每个军都是满编,不但兵力充足,还装备了山炮、加农炮等重型武器,可以说实力非常雄厚。
1938年3月15日,汤恩伯部已经抵达临城,当时李宗仁想让汤恩伯开拔到滕县以北,和川军一起夹击日军。但是汤恩伯认为滕县当时外围阵地已经不保,有部分日军南下,所以他就留在了临城。
到了3月17日,滕县沦陷后,汤恩伯本来准备让第85军去收复滕县,可是当他看到源源不断增援的日军,又改变了主意,结果,滕县的川军因为一直得不到增援,全部战死。18日,滕县被日军占领。
这还不算,一直到4月3日,国军对日军发动总攻后,汤恩伯还是迟迟不到,蒋介石看不过去,认为汤恩伯寸功未进,给他发了电报,才让他出动大军。汤恩伯嘴上说什么战略战策,其实就是为了避战保存实力。
因为,13军由他一手率领,85军是他一手带出来的,52军也是他的嫡系,这三支部队失了哪个他都心疼。所以说,要是没有蒋介石在后面督促,李宗仁在前线督战,还不知道台儿庄战役会打成什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