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勒布朗的思考——他始终在寻找最优解
2020年总决赛第五场,比赛还剩12秒,湖人108-109落后,勒布朗持球杀入禁区,在吸引了热火几乎五个人的围堵后,把球传给弧顶大空位的格林。
三分不中,湖人落败,拖到第六场才解决问题。
虽然最后湖人还是拿到了那一年的总冠军,勒布朗也拿到了fmvp。但关于他比赛关键时刻“甩锅”的争议还是热炒了很久。
很多人忽略了,那场比赛他40分13板7助,正负值+7,甚至还高过对面35分12板11助的巴特勒(+5)。
因为又一次,他选择了“逃避责任”。
合理地打球、要学会分享、要信任队友。
如果参与过正规的篮球训练,这大概是教练们首先要强调的内容。
展开全文
小学时的教练、一度让当时四处搬家的勒布朗在自己家中生活的弗兰奇·沃克教练,曾这样叮嘱他:
“你这辈子注定会活在无数聚光灯下。但请记住,带上你的队友们。”
勒布朗听到了,也是这么干的。
作为马上要成为历史得分王、一进联盟便是天之骄子的男人。
他整个职业生涯遭受过无数非议、各种谩骂,但唯独没有“打球不合理”这一条。
因为他始终是在比赛中寻找最优解,去赢得胜利。是自己投篮、还是助攻队友,
是压哨得分、还是关键封盖,
都没有问题,只要能赢。
但NBA不仅仅是篮球比赛,更是一场表演,一种从创办以来就坚持的个人英雄主义秀场。
从张伯伦、到贾巴尔、再到魔术师、伯德,迈克尔·乔丹,他们的威名不仅仅建立在无数的冠军和荣誉中。
更是当比赛来到关键时刻,他们就会像超人、蝙蝠侠那样的美式超级英雄那样站出来,接管比赛。
凌驾于篮球战术、比赛规律之上,
将比赛从“五对五”变成“一对一”甚至“一对多”,
进不进两说,但这才是人们心目中英雄的打法。
就是以组织传球见长的魔术师,也有1987年总决赛上的“小小小天勾”。
NBA虽然也强调团队、强调牺牲、强调合理,但极致的个人英雄主义才是他们的最爱。
不然马刺的人气不知比现在高多少倍。
所以勒布朗的比赛风格、其实是跟NBA比赛的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的。
再加上他的天赋和个人实力过于强大、巅峰过于漫长,这种撕裂感就会越来越强烈。
所以在他的生涯早期,季后赛中真正的强队是怎么对付他的呢?
常规时间分割他和队友,让他陷入无限的单打,而后到了生死时刻突然夹击,或在关键比赛中改变防守策略。
让他陷入迷茫的抉择中,或只能把球分给已经手感冰凉的队友。
2012年夺冠前,勒布朗输季后赛有哪几种类型呢?
①纯实力碾压,确实打不过(07总决赛Vs马刺)
②个人数据逆天,队友集体掉线(06输活塞、09输魔术)
③鏖战到最后,但勒布朗自己迷失(08输凯尔特人第一场12分、10输凯尔特人第五场15分,11输小牛第四场8分)
那些年顶级强队对付詹姆斯,其实很像前几年对付哈登
知道你单打无敌、又会传球,那么我就锁死你队友,再突然变换防守强度让你犹豫和迷失,最后总会有那么几场发挥失常。
他又是什么时候打破心魔的呢?
印象中,该是12年总决赛第四场。
当第四节还剩4分钟,威少爷连得10分+杜兰特连投带罚拿下4分、将比分扳成94平时,
一条腿已经抽筋的勒布朗,运球在弧顶面对雷霆防守最好的塞福洛沙。
再赢一场就3-1,第一个总冠军唾手可得,这一刻他比谁都想赢,他没有再思考队友们谁的位置更好,他只想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于是,手起、刀落、三分、命中。
赢下这一场,接着主场再下一城,第一冠到手。
这之后,几乎就看不到勒布朗在关键时刻的犹豫了。
13年总决赛第七场,37分12板4助、10投5中的三分击败曾经横扫过自己的马刺,江湖再无“勒布朗不能投篮”一说,
14年总决赛28+8+4,是热火表现最稳定的球员,
15年总决赛没有乐福和欧文,他36+14+9,差点一个人带走勇士。
16年总决赛,是他的意志和智慧撑着骑士完成了1-3惊天大逆转,
17-18两年,即使确实打不过库里+杜兰特的携手,他都是33+10+9的表现。
你可以击败骑士,但要摁住勒布朗,太难了。
所以这些年,勒布朗一再强调:
“我再也不去理会外界的看法了,我只按我的风格行事。
因为我经历了太多胜利和失败,我才是最有经验和把握的那个人”
二、科比的偏执——当英雄的感觉
与勒布朗正相反,“黑曼巴”科比·布莱恩特,恰恰最享受用本能打球。
三连冠时期的“禅师”杰克逊曾说过:
“科比能洞悉比赛的一切,甚至比迈克尔(乔丹)还早。但问题是他总希望以自己的方式去赢得胜利。”
翻译一下就是:
“这小子知道怎么赢,但就要按他自己的路子来。”
如果说勒布朗的信条是“一切为了赢、达到目标”的话,
那生涯大部分时间里,科比想的是“不但要赢,而且必须是老子带着赢”。
所以勒布朗不介意背着骂名,跟韦德、欧文、浓眉、波什、乐福去分享冠军的成就,
而科比即使身边有史上最强中锋奥尼尔,也一直想的是“我怎么才能摆脱这个胖子的阴影。”
相较于勒布朗,科比甚至让人有种“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觉,
身居物华天宝的洛杉矶,湖人前后为他打造过两次“F4”级别的星河战舰。但最终都是因为他和主要成员的矛盾不欢而散(第一次跟鲨鱼、跟马龙,第二次跟霍华德)。
所以,投篮还是传球?对于科比来说从来不是问题,整个生涯他都践行着“老子要自己来”的信念,这既导致了他那些年的失败,同时也造就了他的成功。
让他成为NBA历史上最冷血、最偏执的杀手,一个比乔丹更自负的死神,连禅师拿他都没有办法。
所以纵观科比的生涯,有一个很奇特的规律:
虽然是毋庸置疑的乔丹之下的第二后卫,但他比乔丹更加依赖内线的支持。
乔丹的六个冠军,合作的中锋是卡特莱特和朗利,
科比的五个冠军,前三个有无敌的鲨鱼,后两个身边是拜纳姆-加索尔-奥多姆-阿泰这套联盟最强锋线。
而他“搞砸”的几次季后赛,都是内线吃亏或者实力相当的情况下。
03年被马刺终结四连冠的梦想,是碰上了刚刚卫冕mvp的巅峰邓肯,石佛跟鲨鱼互爆内线。
04年总决赛,已经走下坡路、续航能力大大降低的鲨鱼碰上了龙精虎猛的华莱士兄弟,
08年总决赛,拜纳姆赛季报销,只剩下加索尔和奥多姆去对付成军第一年的凯尔特人三巨头。
这个时候的科比,非常容易头脑发热,一次次杀进内线强投,用一次次不讲道理的投篮折磨着双方的内心,很多时候受伤的反而是自己的队友。
所以,后来NBA甚至诞生了一项新的技术统计——“科比式助攻”。
就是指进攻球员吸引对面大量防守注意力,投篮不进后、队友获得的轻松补篮得分机会。
2010年加索尔绝杀雷霆、阿泰绝杀太阳,都是这种球的“典型案例”。
所以科比·布莱恩特,大概是NBA历史上最大的矛盾体,有多少人爱他,就有多少人恨他。
有人爱他的曼巴精神,就有人恨他的偏执自负,
有人爱他的热血绝杀,就有人恨他的频频打铁,
有人爱他的曼妙投篮,就有人恨他的进攻选择,
但没有关系,这才是完整真实的科比·布莱恩特。
三、乔丹的本能——不但要赢你,还要摧毁你
乔丹如今在国内经常被成为“老流氓”、在NBA圈子里也被称为“Ass Hole”,不是没有原因的。
90年代NBA神射手、76人队二当家霍金斯曾有过一段很经典到位的评价:
“那个人不但要击败你,而且要把你踩在脚下,刺穿你的心脏。”
大多数人都知道乔丹生涯六冠、百分百胜率,
却忽略了乔丹总决赛从不抢七。
是对手不够强吗?
91年湖人有四年三夺mvp的魔术师,92年开拓者是那三年里西部最强,93年的巴克利是当季mvp,96年佩顿刚干掉了两连冠的大梦、常规赛64胜18负仅次于72胜的公牛。
97-98那两年犹他双煞连续干掉了大梦、巴克利、上将等老一代巨星,又收拾了奥尼尔、邓肯、科比等新一代王者。
只有乔丹,让他们无法翻越。
是强到没有遇到困难吗?
也不是。
1991年总决赛他们上来就被湖人主场掀翻,
1992年开拓者第二场就拿回了主场优势,
1997年乔丹第五场遭遇流感带病上场,
1998年皮蓬背部受伤、球队老化,最后逼着他要砍一半以上的分数才能赢球。
但,他都挺了过来,
他不打抢七,甚至很少打生死球,因为压根不想给对手机会。
九十年代唯二的两次抢七,一次是碰老对手尤因、一次是碰米勒的步行者,都是三连冠的最后一年。看着这些年倒在三连冠征途上的湖人、勇士、热火,就应该明白其中的艰辛。
而米勒自己都承认过,能跟乔丹打满七场。甚至超过自己在总决赛舞台面对“OK”。
八十年代的骑士,是唯一能把乔丹逼到生死战、投生死球的对手,结果逼出了一记“The Shot”。
除了他刚入行那几年遇到伯德的凯尔特人,以及后来成为登顶最大障碍的底特律活塞,没有人让他真正难堪过。
到了九十年代,更是所有人几乎都活在对他的“恐惧”之下。
所以前年《最后之舞》纪录片中,乔丹依然对他98年退役、无法冲击第七冠耿耿于怀:
“我认为那时的自己才是最强大的,因为我掌握了用精神去掌控比赛、击败对手。如果我还打,他们(夺冠)依然没戏。”
某种程度上,乔丹是超越了篮球规律和比赛法则的存在,
无论他在场上做什么选择,都是对的,
他自己出手,是英雄盖世,天下无敌,
他传给队友,是目光如炬,洞悉形势,
只因为,他一直赢,他就是胜利的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