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叶螟 防治方法

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方法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4 14:51:02 浏览3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水稻作为我们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业发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你可否知道有一类害虫正在攻城略地,和我们抢占着水稻的制高点?

那就是水稻螟虫!水稻螟虫家族有四兄弟,非常出名,大螟、二化螟、三化螟三兄弟,还有远方亲戚稻纵卷叶螟,个个都是大明星!四兄弟的性格各不相同,大螟、二化螟还有稻纵卷叶螟更活泼好动,并不拘泥于一处,除了水稻田,也喜欢去玉米、小麦地破坏一番;三化螟则十分专一,“钟情”水稻多年。

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方法

一、 分布与寄主

水稻螟虫在我国各稻区均有分布,北到黑龙江克山县,南到海南岛,其中主要以长江流域以南稻区危害为重,又以二化螟分布范围最广。

水稻螟虫的生活力强,耐干旱、潮湿和低温环境,食性非常杂,除危害水稻外,还危害小麦、玉米、油菜、高粱、小米、甘蔗、茭白等多种作物。其中以危害水稻最重。

二、 危害症状

展开全文

水稻螟虫主要以幼虫蛀入水稻组织内部取食形成危害,危害部位随着水稻生育期的不同,田间的危害症状也不相同。螟虫幼虫常以群集危害,为害造成的枯心苗上一根叶鞘内常有多头幼虫。幼虫先群集在叶鞘内侧蛀食危害,叶鞘外面出现水渍状黄斑,后叶鞘枯黄,称为“枯梢”。幼虫长至2~3龄后,开始转入稻茎危害,分蘖期危害可造成枯鞘、枯心;孕穗期危害可造成白穗、死孕穗等;灌浆、乳熟期危害,可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秕粒增多,遇刮大风易倒伏。

枯孕穗

白穗

水稻倒伏

而四兄弟中又以二化螟名气最盛,稳坐C位!

下面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水稻螟虫“C位”——二化螟!

二化螟,鳞翅目,螟蛾科,别名钻心虫、蛀心虫、蛀秆虫。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油菜、高粱、小米、甘蔗、茭白等多种作物。幼虫钻蛀为害,造成枯心、枯鞘和白穗等症状,抢占水稻制高点。

一、二化螟田间识别

1.雌成虫体长 12~16 mm,触角丝状,前翅近长方形,沿外缘具小黑点 7 个。雄成虫体长13~15 mm,翅展21~23 mm,前翅中央具黑斑 1 个,下面生小黑点 3个。黄褐色或灰褐色,后翅白色。雄蛾体形较小,色较深。雌蛾体形较大,色较淡。

2.卵扁平、椭圆形,无毛覆盖,初产时白色,后变为黄褐色至灰黑色。卵粒呈鱼鳞状排列,上有透明胶质。

稻纵卷叶螟的危害

3. 幼虫6龄左右,成熟幼虫体长20~30mm,胴部淡褐色,背面有5条紫褐色纵线。

4.蛹体长12~13mm,圆筒形,初为乳白至淡黄色,后变为褐色,背面有5条褐色纵线。

稻纵卷叶螟怎么治

四、发生规律

二化螟以老熟幼虫在稻桩、稻草和杂草内越冬,翌年当气温达到11℃时开始化蛹,交配后间隔1d开始产卵,雌蛾喜欢选择生长嫩绿、粗壮的杂交稻田产卵,幼虫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对高温抵抗力较差,当气温在35℃以上,幼虫发育不良。

越冬期如遇浸水则易死亡,二化螟每年发生的代数因纬度而异,1代区在北纬36°~32°间,2~4代区在北纬32°~26°间,4代区在北纬26°~20°间,5代区在北纬20°以内。在黑龙江省每年发生1代。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四川﹑贵州每年发生2~4代,中国最南的海南岛每年发生5代。

五、防治难点

1.幼虫钻蛀为害,隐蔽性强。当发现枯心、枯鞘时,已经造成为害,且由于幼虫在水稻组织内部取食,常规药剂难以较好防治。可通过性诱剂及配套诱捕器和黑光灯诱捕等进行田间监测,及时测报防控,减少成虫交配及虫口密度。

2.成虫飞行能力较强,具有转移危害的能力。成虫具有飞行能力,当进行田间药剂防控时,容易迁飞逃逸。可大面积同区域同时间段进行防控,有效降低危害发生。

3.世代重叠,代数多,基数大。长江流域以南稻区二化螟危害严重,主要是由于代数多,部分地区世代重叠,造成防控困难。长期化学防控容易使二化螟产生抗药性,不利于长期使用,可以结合其他耕作技术、生物防控、物理防控进行有效减轻危害。

4.抗药性增强。浙江省、江苏省、湖南省的二化螟对杀虫单、三唑磷产生高-极高抗性。当产生抗药性时,再次使用效果将锐减,不利于有效防控。建议结合生物、物理等手段进行综合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