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声 两会 文艺 关注

关注 | 两会文艺之声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4 09:45:03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点击上方 “ 艺加文投” 可以订阅哦!

聚焦两会

文艺之声

吴为山

全国政协委员

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

中国美术馆馆长

近年来,美育持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美育作为一种促进人的各种能力全面、协调、和谐发展的教育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全民美育。新时代美育的目标是什么?美育如何落地教育教学实践?建议如下: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融汇,滋养全民焕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一是要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的概念融汇起来。学校中的艺术教育可以把博物馆、美术馆、大剧院等公共文化机构设施,作为学校艺术教育课堂的重要阵地。

二是要重视对群众审美能力和价值观的引导。通过加强社区这一社会美育重要阵地,借助社区公益广告进行美育宣传。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全民美育的各方面、各环节,将美育上升到全面育人高度来认识和实施。

三是做好全民美育是一项润物无声的系统工程。公共文化机构还应该为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提供好服务保障,通过完善绿色通道,让特殊人群感受到温暖。此外,要激励、鼓励全社会,在美的熏陶下丰富生活,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文化铸就新的辉煌。

卢禹舜

展开全文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建设书法教育基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书法教育可以培养中小学生的基本书写技能和审美鉴赏能力,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是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中国国家画院为了推进首都书法教育工作,于2020年10月与北京市怀柔区教育委员会签订了“书法进校园”合作项目协议,通过选派书法家到怀柔授课,推进国家书法教育政策落实。中国国家画院和怀柔区教委多次召开座谈会、阶段总结会和专题研讨会,制定实施方案,采取了科学有效的措施,做了以下工作:分层制定学习目标与内容。合理布局,培育书法教育基地校。开展书法教师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举办书法大赛暨作品展,提高师生审美素养。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提高师生专业实践能力。高端艺术作品进校园,营造校园书法文化氛围。

有必要通过更为科学合理的调研、设计和规划,以提升其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实效。

1、充分发挥美术创研单位“出人才、出精品”的优势,实施文艺作品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优质内容产品。

2、充分发挥美术创研单位的专业引领和学术导向作用,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的美术展览、学术活动和文化惠民服务,增加与地方的合作互动交流,更好地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3、充分利用美术创研单位的专业人才资源,组织发动艺术家进校园、进社区、下基层,“送文化、种文化”,为其提供师资培训等,针对对方需求,提供适当的文化服务。

4、充分发挥美术创研单位的媒体宣传功能,以更多样、多层次的内容产品、更便于接受更灵活便捷的传播方式,覆盖和影响更广泛的受众人群。

5、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综合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发线上线下课程教学产品。

6、加大线上展览、线上导览、线上直播、数字展厅等服务。

7、继续深化美术教育改革,加强职业化人才培养的现实针对性,强化就业引导和奖励激励政策扶持力度。

总之,就是要充分发挥美术创研单位在硬件软件方面的综合优势,充分吸收社会力量、群众期待、专家意见和实践经验,从调研设计、统筹规划、人才培养、思路创新、方式创新等入手,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服务落到实处、深处。

陈洪武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

中国传统书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然而,这些典藏的书画作品除极少量的历代法书、名画出版传播外,绝大多数都沉睡在各级博物馆的库房内,还未及整理出版。为此建议:

建立“中国传统书画数字全库”,借助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让这些中国传统书画“活”起来。

有计划地将全国博物馆系统馆藏的传统书法、绘画作品系统扫描,分类录入,建立全面详细的数字信息档案,使之成为集中国历代传世书画之大成的数字典籍。做好顶层规划和管理,制订采集、整理、录入、存储、使用、维护等一系列数字化标准规范,督导全国各级博物馆承办实施,避免各自为政的现象,实现数字资源的交互共享。

目前世界上很多博物馆都在探索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来推动文物的保护、研究、展示与传播。应逐步实现“中国传统书画数字全库”向社会开放,广泛传播,使公众能够在互联网上实时而便捷地欣赏、研究原作,展现中国传统书画的魅力,为华夏文明的延续作贡献。同时,着力培养一批既懂书画文博专业又精通现代化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各级博物馆中,可以联手高精尖数字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不断研发、升级数字化管理的水平。

博大精深的汉字书法凝聚着几千年的中华文明,通过汉字书写,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建立民族文化认同,是有效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

建议在香港、澳门中小学开设毛笔书法课,同语文教学相结合,以字载文,由字入史,使之成为学习认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通道。同时,将港澳中小学书法进课堂纳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中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融合。

张 继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书协副主席

学科升级后的书法事业如何持续发展,书法学科建设如何顺利进行,书法的教育与传承如何面对新的挑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与研究,也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书法事业的发展有赖于书法教育的可持续性,要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到书法教育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建议国家层面继续出台支持书法教育的政策,切实提高高等书法教育的质量,促进教学体系化、学科方法论、专业指标评估及特色化教材体系建设等方面水平的提升。

2、谨慎、有序扩大高等书法教育办学规模。建议对新增设高等书法教育机构严格把关,避免匆忙上阵,有名无实;同时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高等院校设置书法专业,甚至开办书法学院,一切以保证教育质量为前提。在招生规模、办学层次、教学条件、科研项目等方面,对办学水平高、人才质量好的可给予全方位支持。

3、站在文化强国与文脉传承的高度,强化基础教育阶段汉字书写教育的重要性,继续有效落实中小学书法教育课程。建议国家逐步推进中小学专业书法教师编制的落地,实行中小学书法教师资格证制度,同时从体制上给予高等院校书法专业毕业生更多到中小学就业的机会。另外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切实提高现有教师汉字书写水平,尤其是现有中小学书法教师的书写水平。

如何在新时代、新形势下通过春联形式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特建议如下:

1、加强春联文化方向引导使之成为国家行为。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或人民团体成立春联内容创作、生产联席机制,结合当下已开展实施的“文化进万家”“送万福进万家”、春联艺术“百千万”光大工程等社会公益活动,在各省区市县乡镇形成惠民工作网格化,在一定范围内征集、评审出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且具有文化内涵、符合对联规则的内容,并联合相关艺术机构和团体,通过各级书法家协会以文艺志愿服务的形式走基层,写春联,送文化。

2、将春联文化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深化的工作规划。工业化生产线印制出来的春联覆盖千家万户,在不违背国家和地方关于春联制作相关条例的前提下,建议建立春联内容供给形式和生产、流通、消费国家级文化产业链,由国家文化基金补贴春联生产厂家,以低价、优质的方式向市场充分供应高质量春联。并由各级政府组织当地社区及文明实践中心等基层单位,集中开展春联文化惠民服务,让优质春联更加有效地传播正能量,为基层群众提供可看、可读、可听、可学、可用的春节文化艺术产品。

3、建议组织各地中小学生观春联、赏春联、品春联、写春联。通过书法艺术进校园、春联文化进课堂的形式,深化爱国主义和社会美育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4、建议在全国书法展览活动中设置春联专项展。结合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楹联书法作品展等学术活动,聚焦中华春联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广泛征稿、专业评审、集中展示全国春联书法优秀作品。特别突出的艺文兼备的作品可推荐到全国重要春节文艺展演活动中向全国观众展现。

5、将春联文化作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项目。每年春节,我驻外人员、海外华侨华人及各国友好机构都会举办文艺汇演、写春联、挂灯笼、舞龙狮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可以将春联文化作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项目之一,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吴洪亮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画院院长

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北京美协副主席

如何让文化引擎真正发挥作用,这不仅需要创新的勇气与热情,更重要的是深入的调研、有效的规划、长期的战略、合理的评价机制以及有良好黏合度的观众群体。

1.文化项目不仅仅是文化的事情,它也会具有社会的属性、经济的属性甚至政治的属性,其本身就是个综合体。越是在地性的项目,越是乡村的项目,越需要开阔的视野,越不能拍脑袋、“大水漫灌”似地一哄而上。前期的调研与规划需借助多方力量,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才会产生真正的效能。

2.文化品牌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文化品牌的形成是需要长时间孵化的。因此,不仅需要有独特的眼光、强悍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坚持。在项目规划之初,做好“五年计划”甚至“十年计划”非常重要。不因一时一事而迷惘,不因人员更迭而改变,真正做到赋能一方。

3.文化项目应建立符合其发展规律的评价机制。譬如双年展,既不能成为政府单向投入的放礼花式的狂欢,也不能成为经济诉求的工具。评价一个文化项目机制的科学性是保护艺术本体价值、尊重其发展规律,从而保证项目运转、获得合理回报的基础。

4.文化自觉催生文化自信。更开放、更具探索性的观众群才会产生更独特、更具未来的博物馆、美术馆和双年展。我们过往的美术教育体系或许已然无法匹配今天的展览及艺术活动。故而,多层面的艺术教育,尤其是艺术发生学等知识的普及才是艺术可资发展的真正命脉。

舒 勇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美协理事

湖南省摄协艺术顾问

湖南省美协副主席

我们要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这篇“大文章”,迫切需要一批可亲、可敬、可爱的国家文化符号。

1、将“运用国家力量来打造国际性、具有广泛认知的国家文化符号的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其在国家文化战略体系中的定位。

2、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这个历史性契机为起点,分类别、分批次、分阶段性认定一批以“一带一路”为语境的,与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的国家文化符号,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向世界传递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

3、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国家级高规格盛会定位为展示推荐新时代文化符号的国家平台,并形成常态化机制。

四、在国家文化符号发展专门机构的主导下,为国家文化符号的传播与使用开设绿色通道,鼓励国家文化符号设计者带着他们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巡展。

为了如期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特就鼓励民间力量参与乡村文化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鼓励民间力量举办乡村文化艺术活动

建议由政府主导,并结合各地自身文化特点,鼓励民间力量举办地方级、国家级、国际级乡村文化艺术活动。例如美丽乡村文化艺术节、农民画双年展、国际丰收节以及各种民俗风情文化活动,全面展现乡村文化艺术的魅力,调动村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文化交流,并以此打造各地的乡村文化活动载体,为乡村经济发展搭台唱戏。

2、培育乡村文艺人才

举办乡村文化艺术竞赛,挖掘乡村文艺人才。组织开展“百千万”乡村文艺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实施分为调查摸底、登记、建档、培养,整合市域内优秀文艺人才资源,建立一支热爱文化、勇于创新、甘于奉献,能够服务于当地的乡村文艺人才队伍。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育乡村文艺人才,邀请各级专家为乡村领军文艺人才进行辅导培训;采用“短期+长期”“线上+线下”“重点+普及”的方式培养各个领域的乡村文艺爱好者。

3、鼓励民间力量兴办乡村文艺类场馆

搭建乡村文化展示平台,为创立乡村文化活动品牌奠定硬件基础。建议文旅部门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民间力量兴办乡村艺术馆、美术馆、文化馆、博物馆,为乡村文化提供展示平台,释放乡村文化艺术活力。打造各地乡村文化名片,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4、鼓励民间力量开发乡村文旅特色产品

鼓励民间力量挖掘各地文化特色,开发各类乡村文化特色产品。政府定期组织乡村文化产品交易会、推介会等活动,推动乡村文化市场的多极互动。加强各地特色乡村文化产品的交流,实现乡村文化产业的双向流动,建设完善的乡村文化产业链。深挖地方乡村文化特色,推出有独特风韵、乡土气息浓郁的文旅产品。如田园度假村、古村落复古体验等等。通过乡村文化软件与硬件平台加速挖掘、开发与整合独特的乡村文化资源,不断地探索出新文创、“非遗+”、文旅融合等,促进乡村文化遗产研究成果的转移转化,助推乡村文旅产业升级提质。

林 蓝

全国人大代表

广东省美协主席

广东画院院长

广东的高质量发展要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这一重要动力源,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也是广东美协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

1、当下应该要抓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艺术发展的大好机遇,探索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实施“大作”“大家”“大展”三大工程建设。

2、以“大作”培育工程为抓手。在我看来,“大作”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组织实施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重大主题美术创作工程,能够充分发动粤港澳艺术家,孵化更多彰显中国精神、时代气象、岭南风韵的“扛鼎之作”,用我们的画笔去讲好广东故事、大湾区故事、中国故事。

3、聚焦“大家”重点培养工程。选树推介德高望重、代表时代和代表粤港澳大湾区的美术大家,加大粤港澳大湾区名家大师和优秀中青年美术人才的培养与推介力度,着力建设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梯次衔接的老中青美术人才队伍。

4、引进更多国字号“大展”落户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西文化交流、交融、交汇之地,我建议引进更多国字号“大展”落户大湾区,并将中国画“民族百花奖”等国家级重要美术大奖平台永久落户粤港澳大湾区。结合该奖项,我们还可以遴选美术佳作打造“美术国礼”,推出系列外宣品。

许鸿飞

全国政协委员

广州雕塑院院长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近年来,越来越多代表中国文化形象的艺术作品走出国门,得到了世界各国不同人群的喜爱,充分展现了今日中国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好声音”。但应当清醒的认识到,艺术作品“走出去”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如经费有限、作品数量有限难以产生持续的影响力等。为此,建议:

1、是以展会和活动为抓手促进艺术精品传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主动作为,以多元化的文化形式,同世界各国开展多层次、有深度的对话交流活动。建议通过举办国际文化交流展、世界文化节等系列活动,让艺术作品担当起对外交流的使命,让世界认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并以此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进一步创作出更多艺术佳作,产生有益的社会影响。

2、是实施文艺人才强国战略,着力造就世界级的中国艺术大师。重视艺术大师的国际影响力,对个别艺术造诣高、具有成熟国际展览经验的艺术家,应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建议出台鼓励艺术家对外交流的政策,成立外对文化交流基金,扶持有潜力的艺术家创作优秀作品并更勇敢、自信地闯荡国际舞台。着手培育世界级的中国艺术大师,力求在全球产生广泛的影响。

3、是加快建设高质量美术教育体系。当前,不少美术学院学生的美术功底和文化基础都较为薄弱。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不少文化课相对薄弱的中学生选择走上美术高考之路,而另一部分喜欢美术、但文化课相对优秀的学生又不甘于选择美术高考的途径;另一方面,社会上有不少针对美术高考的美术培训急功近利,对美术考生在造型、审美等方面进行错误引导,给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与审美引导造成了困难,甚至形成难以扭转的局面。为提高中国美术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建议适当调整美术高考中文化课和美术专业课的成绩比重,以吸引更多真正热爱美术的人才接受专业教育、进行艺术追求,促进中国美术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出去”。

邱运华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加强推动民间文化主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向世界介绍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以民间文化的形式和成果讲述中国故事,例如用陶瓷、刺绣、年画、围棋、茶艺、民族服饰、民间歌舞等民间文化形式,通过展览展示和传授技艺,以可亲、可爱、可敬的形象,向全世界讲述中华文明故事,传达中国智慧、中国声音。

加快推进《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保护条例》)的制定进程,以版权保护助力民间文艺传承发展。

1、加快制定《保护条例》有助于推进民间文艺作品版权的法律保护。

2、加快制定《保护条例》有助于促进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发展。

3、加快制定《保护条例》有助于民间文艺赋能乡村振兴。

谢子龙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摄协理事

湖南省文联副主席

湖南省摄协主席

目前,中国历史影像典藏制度和文物评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中国历史影像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需要被重视和明确认定。2、历史影像的公共教育作用应该得到进一步充分认识。3、中国历史影像在中国现有艺术博物馆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亟待民营摄影博物馆和私人收藏进行有益补充。

以上众多问题,主要存在如下原因:1、历史影像尚未在艺术博物馆体系中建立完善的典藏与研究制度。2、历史影像收藏市场的价值评估混乱。3、历史影像缺乏学科化的系统教育。

根据上述情况,建议如下:1、成立中国历史影像研究中心,统筹国有艺术博物馆(图书馆)与民营摄影博物馆的中国历史影像数据库工作。2、成立中国历史影像典藏制度与文物评定标准专家委员会,制定《中国历史影像典藏制度与文物评定标准》。3、不定期举办中国历史影像主题展览。

刘万鸣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近年来,各种由博物馆组织的儿童夏令营,由民间机构组织的博物馆研学活动层出不穷,但这些活动也仅局限在一、二线城市,而且活动的参与费用较高,令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地区家庭望而却步。

具体建议如下:

1、借鉴并采用目前大学广泛使用的线上博物馆公开课的形式进行多媒体授课。

2、线上博物馆公开课的设计由教育部直接牵头,联合国家级及地方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共同负责。

3、围绕线上博物馆公开课组织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

4、课程设置建议为每周一节。

洪厚甜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副所长

鉴于未成年人将网络游戏作为娱乐休闲方式的情况十分普遍,“防沉迷系统”只能作为必要的措施,还需要积极建构主动的网络游戏美育引导措施。为此,建议要重视并加强网络游戏的美育功能,具体如下:

1、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成熟的游戏美术教育模式与院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一套适用且能适应时代的游戏美术教育体系。

2、加强与文艺创研单位的合作,鼓励产学研合力参与网络游戏产品开发,在绘本、内容文案、脚本、设计等环节提升文化、历史、美术、美学等方面的含金量。

3、鼓励在游戏美术中融入中国传统美学、中国传统书画、民间美术、当代艺术等元素。

4、通过项目扶持、奖励、创意比赛评选等方式,充分调动全社会创造活力。

5、在对游戏产品的监管中,除了内容元素,应将游戏美术设计元素纳入监管范围。

焦兴涛

全国政协委员

四川美术学院副校长

大学生有思想、有知识、有技术、有活力,是最优质的人力资源。引导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有序向乡村流动并扎根乡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是一件有利于国计民生、城乡互惠互利的大好事。为此,建议:

1、推动土地权益有偿转让,鼓励大学生落户乡村。

2、强化金融和资金支持,助力落户乡村大学生创业就业。

3、营造良好环境,推动大学生落户乡村创业就业可持续发展。

因为升学指挥棒的原因,大多数学校和老师更偏爱关心学生“鲤鱼跳龙门”的知识能力,很多有艺术天赋、热爱艺术的农村孩子很难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为此建议:

1、优化乡村美育课程资源。结合乡村当地文化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外经典艺术、青少年艺术兴趣需求、审美素养提升内在规律,以及数字化发展趋势等多个维度,合理规划设计美育课程。

2、强化乡村美育师资队伍。

3、拓展乡村美育实践基地。近年来,各大高校开展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了一大批青年学子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当中。

4、加强乡村美育调查研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加强对新时代乡村美育的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乡村美育相关问题和需求。

张婧婧

全国人大代表

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学院院长

将中华陶瓷文化研究纳入国家重大文化战略工程、推进陶阳里御窑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中华陶瓷文化研究的重要性

一是形势所要。陶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二是形势所需。以陶瓷文化交流为例,景德镇对外文化交流在全国都可以排在前列,但实事求是地讲,对外文化交流更多是停留在展演、展览等器物层面。三是形势所迫。目前,随着陶瓷领域与国外差距的逐步拉大,陶瓷文化的国际话语权面临丢失的风险。

2、中华陶瓷文化研究的现状

目前,景德镇正在按照申遗OUV(突出普遍价值)体系要求,整体活态复苏1000年陶瓷文化遗迹、600年御窑文化遗址和100年陶瓷工业遗存,着力打造具有“世界风范、古镇风韵、时代风貌”的陶瓷文化遗产样板区。

3、建议

将陶瓷文化研究纳入国家重大文化研究工程,以类似“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力度和规模推进陶瓷的文化性、精神性研究,持续为对外文化交流注入灵魂,提供学理支持和智力支持。推进陶阳里御窑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以上全部内容均为摘要

来源:网络

编辑:艺+

艺加文投是《现代快报》旗下的专业艺术机构。艺加文投《艺+周刊》是江苏最优质的艺术媒体、“艺加微拍”是江苏最具影响力的微拍、“艺加学院”是江苏最具公信力的培训机构。

联系我们

电话:025-84700315

025-58598196

邮箱:yjxdkb@126.com

地址:南京秦淮区正洪街18号东宇大厦13楼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