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三国时代一向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解读,都能说得通,也都不算错。三国时代至少可以有六种划分法,各有各的道理:一、220年到280年(东汉灭亡到西晋统一)这是接受程度最高的一种分法。这里将三国定义为从东汉灭亡之后到西晋统一天下之前的那段分裂时期。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东汉寿终正寝。西晋咸宁五年(279年),晋发动灭吴战争,次年(280年)完成统一。所以把这个阶段定为三国时期。二、220年到265年(东汉灭亡到西晋建立)这就是把三国视为东汉之后,西晋之前的一个历史时期。
所以与第一条的区别在于,三国时间的终结不在于西晋灭吴完成统一,而是西晋建立。曹魏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接受魏帝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而由于此前蜀汉已经被曹魏所灭,所以在西晋建立之时起,东吴也已经是偏安一隅的割据势力罢了。说这个时候三国结束了,也讲得通。三、229年到263年(东吴称帝到蜀汉灭亡)这个属于字面理解。“三国”顾名思义就是魏蜀吴三个国家。那较真一点就是三个国家都存在的时候才算是“三国”。所以,东吴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这时候魏蜀吴才都是皇帝了,这才算三个国家。蜀汉景耀六年(263年),蜀汉后主刘禅向曹魏投降,蜀汉灭亡,此时魏蜀吴三国已不全。
所以这个时候视为三国终结。四、222年到263年(东吴自立到蜀汉灭亡)这种算法与上一种的区分在于东吴的成立时间。229年孙权称帝,但早在222年,孙权改元黄武,改元的举动表示东吴正式与曹魏决裂(原本孙权的吴王为曹丕册封),东吴实际独立。五、216年到280年(魏国成立到东吴灭亡)与前面的东吴自立一样,这里说的魏国,不是指曹丕称帝,而是指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获封魏王,建都邺城。此时虽未称帝,但朝廷政令已俱出魏廷而非汉廷,东汉名存实亡。所以将216年魏国的建立视为三国开端。六、189年到280年(董卓进京到西晋统一)这个划分将三国时期的开端定为中平六年(189年),董卓接受何进的邀请,进京诛灭宦官。
展开全文
董卓进京,开启了大分裂时代,从那个时候开始,虽然汉朝还在,但已经是实际上的分裂,无人再将汉朝放在眼里。这个说法可不是没根据的。“三国”一词得名于西晋所编写的《三国志》,而《三国志》中所记载的人物事迹,也多从董卓进京开始。后来广受欢迎的《三国演义》也是基本以此为故事开端(之前的黄巾之乱属于交代背景)。所以从“三国”一词的本源来说,这个解释也是合理的。综上,如果按照第一到第四种说法,曹操不属于三国时期人物,但是第五、第六种,曹操就是三国时期人物。三国本就是个可以有多种解释的时期。同理,就比如清朝究竟从努尔哈赤起兵开始算,还是皇太极改国号称帝开始算,或者顺治入关开始算?明朝灭亡究竟是算到李自成攻入北京,还是清朝打下南京擒获南明弘光帝,或者南明永历帝被杀?就看你从什么角度来说,没有什么一定统一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