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和 奇人 姻缘 尘世 当今

当今奇人周兴和--第三章 尘世姻缘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4 03:30:02 浏览3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第三章 尘 世 姻 缘

佛经曰:同船过渡前世修。

这其实告诉了人们一个浅显的道理:大千世界,尽管芸芸众生熙熙攘攘,但人与人之间的相识相知,既有偶然的因素也有必然的因素——缘分一说,就不能简单归结为唯心论了。有的人相处几十年,却形同陌路;有的人却一见如故引以为友。尘世的姻缘,恐怕讲究的还是个缘分吧!

深明大义结发妻

周兴和背着铺盖卷走出看守所大门。

时值初秋,空气好不清新,天空好不高远,阳光好不灿烂!他抬头看了看久违了的蓝天和白云,看了看远方的山峦和绿树,眼前竟有些眩晕。当他收回目光朝前望去,眼帘里映出一个熟悉的身影来。

那是一个戴眼镜的中年女人。

这个女人,在周兴和被收审期间,和周兴和妻子王琼华到这里来探望了他好多回,除了给他送些香皂、牙膏之类里面需要的东西,再有就是嘘寒问暖,使深陷囹圄焦躁烦闷的周兴和感到无比的安慰。有时,这个女人还和妻子王琼华不约而同走到了一起,他们以姐妹相称,都在为周兴和的安危和前途担心。甚至,在王琼华天晚了或下雨回农村不方便时,她还把她接到自己家居住。

这个女人叫刘凤琼,是盐亭县城郊旅馆的服务员。她得到周兴和今天要出来的消息后,专门赶到这里来接他。

这个人出现在周兴和最困难的日子里,恐怕也是一种缘分吧!

在周兴和进看守所的前一年,也就是1987年6月的一天,他和运输木材的驾驶员来到城郊旅馆住宿,认识了刚到这里才工作两三天的服务员刘凤琼。这个服务员,和其他服务人员一样平淡无华,刚开始并没有给周兴和留下特别的印象。当天晚上,他和喝得醉醺醺的驾驶员回到旅馆,敲开了值班室的房门。

半夜时分,一股烟雾从旅店的走廊里蹿了出来,引起了正在值班尚未休息的刘凤琼注意。她循着烟味找去,发现这烟雾是从周兴和他们住的房间里传出来的。她急急打开房门,看见喝醉的驾驶员床铺已被一个烟头点燃。情急之中,她打来一盆水噗地将火烟泼灭。继而,她大声的叫嚷把周兴和两人吵醒。周兴和醒来一看,也吃了一惊,面对恼怒的服务员,他连忙赔不是。

刘凤琼没给他们多说,被子铺单烧坏了,叫他们第二天自己去给旅馆领导解释清楚。

就是这次未遂的火灾,让周兴和与刘凤琼相识。一来二往,他们逐渐熟识起来。周兴和了解到,刘凤琼因丈夫早年去世,就她一个人拖着5岁的女儿相依为命,她艰难的处境让周兴和产生了同情;刘凤琼也了解到,周兴和家在农村,家里有一个由父母做主从小娶来的媳妇,还有4个孩子,生活也是很艰难的。刘凤琼钦佩周兴和的聪明能干,敬佩他为人耿直仁义;周兴和也觉得刘凤琼善解人意、贤淑重情,久而久之,两人逐渐引以为友。

周兴和一个人长年在外奔波,在生活上只能是自己照顾自己;刘凤琼作为一个带孩子单身女人,生活中也有许多不便之处。闲暇之时,两人有时在一起交流思想,谈谈心里的烦恼和苦闷,相互间也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由于思想比较接近,性情比较相投,久而久之,难免日久生情。特别是周兴和被关起来之后,刘凤琼常去看守所探望他,给了周兴和许多安慰,这让他从心底里感到温暖。周兴和慢慢读懂了刘凤琼的心思,一种朦朦胧胧的想法也从他内心滋长起来。

展开全文

但,尽管周兴和与王琼华婚前没有什么感情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观念、情趣、习惯等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可每当想到妻子这些年来和自己一起受苦受难、共同养儿育女的过程,周兴和心里就矛盾到了极点——怎么向妻子开得了口呀!

人的感情这东西很奇怪,只要有合适的土壤,就会在不知不觉间萌芽,最后顽强地顶破土层,生长起来。

周兴和被释放的当天晚上,刘凤琼向他明确地袒露了自己的心迹:“我知道,这几年,你和妻子都是分多聚少,感情平淡。我和你之间,照道理应该有一个完满的结局。但,我也很矛盾,也不希望伤害到你现在的妻子。”

“是呀,就是因为我和他是患难夫妻,我实在是不想伤害她……”周兴和沉默了一阵,说出了他的心里话,“其实,你是城里吃商品粮的,我是一个农村人,又没有钱……”

“我不在乎你现在有没有钱,我看中的是你这个人。”刘凤琼说,“如果你能在5天之内与王琼华办好离婚手续,我们就可以正式结婚,我全力支持你在盐亭创业。否则,我们就分手吧……”

周兴和低头不语,他思想激烈地斗争着。

“听我乡上的亲戚说,你如果能到盐亭来办企业,就能够申请10个农转非的指标。如果是那样的话,我可以去找那个亲戚帮忙,把你和孩子办到城里来……”

刘凤琼的一番话,让周兴和一夜没合眼。

天刚亮,周兴和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急匆匆就往农村家里奔去。回到家,全家老小见有惊无险归来的他,一片欢声,妻子拿出了家里平时舍不得吃的好东西,来为他接风。

天黑了,孩子们睡下后,周兴和与妻子有一场严肃认真的谈话。

当周兴和把自己与刘凤琼认识的过程,以及这次回来的有些想法如实告诉妻子后,他忐忑不安地等待妻子的反应。此时,四周静极了,只有煤油灯如豆的火苗,在山风里轻轻摇曳。王琼华听完周兴和的叙述后,她没有委屈怨恨,更没有哭天抹泪,而是久久没有吱声——这么多年苦难与艰辛的磋磨,她的心已经磨得很粗糙,遇事不惊了。

正当周兴和心里七上八下不能平静时,王琼华说话了:“兴和,我想了一下,我们不能让一家人都在这个地方困死,为了你和孩子将来的前途,我们干脆把婚离了吧!这样,你和孩子的户口,就可以更方便地迁到盐亭城里去了。在农村生活太苦、太艰难了,现在能弄到一个农转非指标多不容易哪!……”

“唉——”周兴和这声叹息,不知是松了一口气,还是叹了一口气,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连一向自诩硬汉的他,听了妻子的话,眼睛里也禁不住潮湿起来。

“那……你怎么办呢?”

“你放心,我个人倒没什么。以后能嫁人就嫁人,没有合适的,年纪大了我就带外孙就是了。”王琼华接着平静说道,“两个姑娘也大了,到时候我给她们找个人户,把她们嫁出去就是了。”

“王琼华,没想到天底下还有你这么宽容大度,这么深明大义的女人!”周兴和再听了妻子这番话,禁不住眼泪差点流了出来。停了停,他一字一句对王琼华说道,“我发誓,我周兴和如果将来事业有成,我绝不会忘记你,一定会报答你!”

1999年9月,周兴和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专门为王琼华在成都买了商品房,把她和她再婚的丈夫一起接到了成都定居,让他们离开了贫穷的山区。他们在成都的生活费、水电费、物管费、医疗费等全部由周兴和承担。周兴和并承诺,负担到他们百年以后——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为创新业缔姻缘

香烟袅袅透灵轩,钟磬声声绕殿前。

仙鹤啾啾迎信众,清风飒飒响悬泉。

须山隐隐无尘浊,苦海汤汤有渡船。

参透禅机除俗念,菩提树下皆善缘。

烛光摇曳,香烟袅袅。寺庙迎面的石碑上,刻着一首邛人怀忠先生的一首律诗。再往前走去,就是大雄宝殿了。

佛祖在上,他安详而慈悲地注视着走进大殿,前来烧香膜拜的无数信男善女。古往今来,人间的皇帝不能救人于苦海,不能佑护天下芸芸众生,人们当然只能求助于天上的菩萨,祈求家人和个人的幸福安祥了。

一大早,周兴和与刘凤琼从盐亭出来,专程赶到了邻县有名的梓潼大庙。他依从刘凤琼的建议,在他们正式结婚前,到这里来烧炷香许个愿。是的,这些年周兴和真是运交华盖,多灾多舛啊!现在他遇到了刘凤琼,怕是该时来运转了吧!

刘凤琼点燃一炷香,插在了菩萨面前的香炉里。她默默地祈求着上天能保佑他们事业有成,生活顺利,夫妻和睦,白头到老。

他们的心愿是虔诚的。

应该说,两人今天能走到一起,实在太不容易了。

烛光依然摇曳,香烟依然袅袅。

那天晚上,刘凤琼和周兴和谈话后,一整夜她都惴惴不安。

一大早,周兴和就赶回农村老家去了。望着周兴和离去的背影,刘凤琼心情十分复杂。莫名其妙,从周兴和走的当天晚上起,盐亭这地方就开始下起了倾盆大雨。这雨,一下起来就没完没了,整整下了3天3夜,还没有一点停歇的意思。刘凤琼望着涪江不断上涨的江水,她心急如焚心乱如麻,开始后悔不该给周兴和施加压力,应该给他一定的时间,慢慢妥善地来处理他的家庭问题。她知道,尽管周兴和没有肯定地给她做出什么承诺,但他是个做事认真,说到就要做到的人——万一他回去后妻子不同意离婚怎么办?在离婚的过程中出了什么意外怎么办?他离不成婚,自己又应该怎么办呢?……

一连几天,刘凤琼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可到了第三天傍晚,正在她坐立不安之时,有人敲响了房门。她惴惴不安地打开门一看,叫她吃了一惊!只见周兴和面容疲惫憔悴,浑身上下都是污泥,淋得像只落汤鸡,推着一辆破自行车站在家门口。

“下这么大的雨,你怎么不等雨停了再走嘛!”刘凤琼嗔怪道,她边说边把周兴和让进屋里,“万一摔倒了怎么办,万一感冒了咋个办哟!……”

走进门,周兴和没说一句话,只是默默从身上掏出一个用塑料布包裹着的东西递给她,然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一下就瘫倒在椅子上。刘凤琼满是狐疑地打开那个塑料包,原来是一本离婚证书。

周兴和真的离了婚!这叫刘凤琼又惊又喜。她的心情很复杂,她知道这本离婚证书,是牺牲另一个女人的代价换来的,心里不由得掠过一丝愧疚……

周兴和下决心和刘凤琼结婚,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刘凤琼对他的忠贞:当周兴和被收审关进看守所后,当时负责办他案子的那个检察官,其实是个人面兽心的家伙。当他知道刘凤琼与周兴和的关系后,以周兴和案子为由,多次跑到刘凤琼家里去纠缠她,甚至大白天在她家里肆无忌惮要强行与她发生性关系,但都被刘凤琼坚决拒绝。周兴和出狱后,听朋友讲了这件事,还唏嘘感动了一番。

但两人要真正走到一起,事情远不是那么简单。

刘凤琼要与周兴和结婚的消息,不到两天,就传遍了小小的盐亭县城,引起人们议论纷纷。在刘凤琼家里更是引起了一场地震,立即遭到她全家,特别是她父母的反对。你想,在当时城乡差别那么大的情况下,城里的男人不管是瘸子麻子,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在农村挑个漂亮的姑娘;还没听说城里有工作的女人去找个农村丈夫的,何况她要找的这个丈夫,不但腰无半文,而且还结过婚,农村还有4个孩子!

但此时刘凤琼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她不管父母的百般阻挠,铁了心就要嫁给周兴和。

1989年3月8日,他们在盐亭县城举办了婚礼。刘凤琼的父母连他们的婚礼也没有参加,也不准女儿两口儿上门。过了几天,刘凤琼带着周兴和上门去拜见父母,可敲了半天门,两个老人也把他们拒之门外。

周兴和与刘凤琼结婚后,就住在刘凤琼原来的房子里。不久,周兴和就回到农村,将小儿子接到了城里来。平常百姓的日子,当然首先是油盐柴米。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拖着两个孩子,经济上非常拮据,常常捉襟见肘。在最困难时,有时竟还吃了上顿无下顿,几个星期难得开回荤。

看来,他们专程去梓潼大庙烧香求佛还是有些枉然,大慈大悲的菩萨这时还没来得及青睐他们。

从看守所出来后,周兴和孓然一身,已是一无所有,既无项目,又无场地,更无资金,原来的木材生意也无法再做了,当然更无法筹办自己的企业。为了养家糊口,周兴和没日没夜在外面打短工、揽工程、跑材料、做生意。而刘凤琼则利用上班之余,为周兴和介绍关系、收集信息、疏通渠道,筹措资金。生活虽说艰难,但那几年他们还是互敬互谅,相处还是比较和睦的。

第二年初春,周兴和偶然听到一个消息:成都和平建材加工厂因严重亏损,准备找人承包出去——这倒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周兴和与刘凤琼商量后,准备前去试一试了。

但,就凭周兴和现在这的这种窘况,他能承包到这个企业吗?

守诚信身负巨债

天色阴霾。看样子又要下雨了吧?

周兴和强打精神,送走了来谈业务的几个客人后,一下就瘫倒在了藤椅上,一动也不想动——几个月来没日没夜的工作,十几天以来在高原的奔波,他太疲惫了,真想一头倒下睡上几天。

但他还睡不着,脑际里还有许多事在盘旋。

就在这年春天,周兴和来到成都,参加了和平建材加工厂的承包竞争。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3个承包人激烈竞争中,条件逊人一筹的周兴和,却被厂家选中了!

这固然有周兴和业务熟悉、口才出众等原因,但围绕这场竞争,更显露出他的精明睿智。

在厂方召开评审会前,周兴和仔细分析了其他两个竞争对手的情况。这两个对手,一个姓王,一个姓贾。姓王的人是文革中的造反派头目,神通广大,能说会道,且趾高气扬,这是他主要的竞争对手;而另一个姓贾的人,诚实憨厚但略显呆板木讷,周兴和对他倒不担心。

面对这样的境地,该怎么办呢?周兴和苦苦地思索着。

在竞争评审会的头一天,机会来了,周兴和突然看见和王姓同来的那个保镖,他不由得灵机一动。这个保镖身高1.8米,人长得剽悍发达,但头脑却很简单。周兴和上前对这个保镖说:这回承包,你们老板当这个厂长已经确定无疑,但还需要你助他一臂之力!保镖问:我怎么助他一臂之力?周兴和说:这个问题简单,你就把前次在三台第二建筑公司收款时,把他们财务科长打得钻办公桌的经过,讲给那些评审的领导听就行了,这些领导看见王老板有你这么铁杆的兄弟帮忙,自然就更放心让他当这个厂长了!

第二天评审会上,这个保镖果然不负众望,按照周兴和的指点,他绘声绘色地自我表演了一番——结果,会还没开完,领导们就宣布:经过评审,和平建材加工厂由周兴和承包!如此结果,让王老板和他的保镖面面相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半天也没回过神来!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周兴和也是在替这个厂解围:如果让王姓这个人来承包,由于此人胆大自私,这个厂肯定不但不能扭亏,说不定还会陷入更深的危机啊!

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周兴和承包建材加工厂后,没有辜负全厂职工的期望,调动了他的全部智慧和精力,仅仅用了4个月时间,就扭亏为盈,不但填补了该厂90多万元的亏损,还盈利60余万元。周兴和企业管理的才华,在这里已逐渐显露出来。

按照承包合同规定,此时周兴和应该分得盈利的40%。或许是该厂想留住周兴和,他们提出合同要修改,改为一年分一次盈利。正在周兴和与厂方尚未统一意见时,周兴和得知三台县电站需要一批木材,他拿上工厂介绍信,就去了小金县林业局。连续十几天,他长途奔波,终于把这批木材从小金县深山运了出来,送到了三台电站。

可周兴和没想到,就是这批木材,又让他结结实实栽了个跟斗!

唉,确实太累了。此时,从高原回来的周兴和躺在藤椅上,刚合上眼睛,却觉得两只眼睛越来越痛,越来越胀。他揉了揉眼睛,眼泪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或许是高原的风沙吹进了眼睛,或许是夜以继日太劳累,两天前就开始发作的急性结膜炎,此时已叫他疼痛难忍了。

不行,得回家进医院去看看,顺便休息两天。他捂着眼睛走出办公室,突然又想起了什么,又回过身来,挂通了成都犀浦储木场赵场长的电话:“喂,赵场长吗?木材已经运回来全部交给电站了,总货款是87000元。我得了急性结膜炎,要回家休息几天,你抓紧时间到三台电站收款!”

“哦,知道了知道了。”赵场长答道,“我马上就去办。”

这个赵场长,和周兴和是多年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了。多年来,周兴和经常在他们那里先销木材后付款,付款从来没有延过期。当周兴和拿着加工厂介绍信去找他时,他说:我信任的是你这个人,而不是你这介绍信。周兴和说:现在这个厂我承包,你的信任我和这介绍信都一样。当时,周兴和从铁二局调了13台汽车,运输这批木材,除去运费净赚了12000余元——好了,现在事情办妥了,周兴和该去治眼睛了。

“喂,兴和,你这回怎么不守信用了,到现在都还没把货款打到我账上来。”谁知,15天后,赵场长突然给周兴和打来电话,催要货款。

“我回盐亭以前,不是早叫你到三台电站收款么!”

“当时我没太在意。”赵场长答道,“从来都是你把款打到我账上呀!”

周兴和有点急了,连忙邀约赵场长赶到三台电站——经查询,款早在12天前,就被和平建材厂副厂长王某转到邛崃一家公司账上,把货款全部分掉了!

见此情形,赵场长捶胸顿足,着急了:“兴和,我是相信你才把木材赊给你的,这个事该由你来负责!”

周兴和也很着急:“可我半个月前就叫你收款,这不该怨我呀!”

“兴和,这件事我固然有错……”赵场长口气软了下来,他有些悲切地说道,“可,这么多年来,我都是那么信任你,你总不能为这么一件事,把我的饭碗都打脱吧……”

就这一句话,一下把周兴和的心说得软了下来,他沉默了——是呀,尽管这事是他的错,可这些年来他是那么信任我,不能就这件事把他的饭碗打脱啊!尽管周兴和在商场上滚了这多年,但他对有些生意人中那种尔虞我诈、相互算计的伎俩是深恶痛绝的。但,自己也是腰无半文的一个穷光蛋,家里老婆孩子还等着他拿钱回去买米买盐呀!这5万多块钱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笔巨款啊!该怎么办、怎么办呢?……

“老赵,这样吧,你也不要太着急。”周兴和想了一阵,“你在这里喝喝茶,等我一下,我去想想办法。”

“兴和,你别……”赵场长欲言又止。

“老赵,你想到哪里去了!”周兴和认真对他说道,“你放心,两个小时之内,我保证把货款借来给你垫上!”

就在赵场长将信将疑忐忑不安的等待中,周兴和跑遍了三台所有朋友处,他汗流满面地回来,将筹集到的5万多块钱货款交到了他手里。

“兴和,这、这……”赵场长真真被感动了,他拿着钱的手在微微有些颤动,“生意人中,像你这样守诚信的,实在太少了、太少了……我回去后马上起诉到法院,一定要把这笔钱要回来!”

周兴和的这一举动,有一段时间,还被传为三台、盐亭一带生意场上的佳话。

“表面看,周兴和是亏了,实际上他是赢了。”一位在大学教经济学的朋友听完笔者给他讲了这个事例,他评价道,“他赢得了道义,赢得了信誉,进而赢得了市场。他的这种行为,这表明了他能够成就大事,为他以后事业大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

此话真是太精辟了!周兴和的一系列举动,首先感动了当地目睹这个事件全过程的一个领导者。这个领导者虽官位不高,但他可不是一个平庸之辈,而是个全国知名的风云人物!这个人叫陶远林,当年全国第二个人民公社的创建者——成都平原郫县“红光公社”的党委书记。人们耳熟能详的那首“麦苗儿青来菜花儿黄,毛主席来到咱们农庄,千家万户齐欢笑,就像那春雷响四方……”的歌儿,就是为这个人民公社而创作的。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朱德委员长、以及邓小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都多次接见过他,十大元帅中除罗荣桓外,他接待过9人。毛泽东主席的秘书田家英1960年在四川调研期间,在近一个月时间里,就是和他抵足而眠的。

就是这个陶远林,通过周兴和讲诚信负巨债这件事,他看中了他的人品,感佩他的诚信和义气,所以在周兴和创业最艰难最关键的时候,向他伸出了援助的友谊之手,使他度过难关——当然此是后话了。

但,打官司的结果,却令人沮丧而愤怒。赵场长回犀浦后,起诉了和平木材加工厂,当地法院两次判决他胜诉,可成都市中院却两次发回重审。官司拖到最后,成了一场跑不到尽头的马拉松。周兴和不但没讨要回来一分钱,连承包企业应该获得的钱,也一分钱没有拿到——这让周兴和第一次体会到了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打官司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横下心来渡苦海

沧海横流,惊涛拍岸。

周兴和站在滩头上,眺望着海天一色苍茫无际的大海,阵阵海风吹来,他不禁想起佛家超度众生的那句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是啊,何去何从,何去何从啊!小人的算计,承包的失败,司法的不公,经济的拮据,生活的艰难,让周兴和又一次走到人生的低谷。

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痛苦的思考,周兴和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些年来,不是寄人篱下替人打工,就是零敲碎打混碗饭吃,这样搞下去,只能受制于人,只能食人残羹,只能憋屈受气,永远不会有出头之日——不行,必须要有自己的企业,必须要有属于自己驰骋的一片天地!只有那样才有可能跳出苦海,才可能会有出头之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即使头破血流,即使一败涂地,要死也要死得其所,要死也要死得个明明白白!

“出头的椽子先烂”,尽管这是古人对我们最真切的忠告,但而今已山穷水尽的周兴和,当出头的椽子也好,作先飞的鸟儿也罢,他只能勇往直前,再也不能左顾右盼、患得患失、贻误机遇了!

可,要拥有自己的企业,就必须要有两个前提:一是资金,二是产品。

周兴和这时确是一无所有,但他却拥有别人没有的更大财富,那就是——信誉和韧性。1990年5月,周兴和意外地从《中国专利报》上看到,这年6月将在北京举办中国专利博览会的消息后,他与妻子刘凤琼从亲戚朋友和银行处借贷10万块钱,天南海北地考察起市场和产品来。

南国的晨霜。北方的暮雪。戈壁的风沙。东海的烈日。在一个多月时间里,为节约经费,周兴和与妻子,住最便宜的旅馆,坐最便宜的硬座车厢,有时甚至是啃冷馒头,喝着矿泉水,跑遍了国内10多个省20多个城市。尽管他在整个途程中收获不大,但却目睹了沿海改革开放新的气象,吸收了不少创办企业新的理念,这拓展了他的视野,打开了他的思路。而今,他来到东海边上的一个城市,面对着浩瀚的大海,心生无限的感慨来。

他是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海边。尽管他过去从书本上看见过关于海的描写,在电影电视中看见过惊天的海浪,但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如此真切地触摸和见识大海,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大海的动感、力度、威严和雄奇。站在海边,他才感受到凡夫俗子在广博的大海面前无法掩饰的渺小,吸一口大海那充溢天地间亘古不变的浩然大气,肃然面对自然界中生命的不竭活力,让人不由萌生出生命需要接受锻打、洗涤、净化和提升的欲望来。

真的只有回头才能找到归宿之岸吗?不,这湛蓝浩大的海,不正是通向外边世界最古老的航道,不正是打开探测未来的一扇神奇天窗么?海风扑面而来,周兴和心胸豁然开朗——即使前面是无边的苦海,也没有什么人、没有什么理由能阻止他向往彼岸的梦想或野心!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

如果我们今天从这个角度来审视和理解这个周兴和,他无数次创业的苦难、无数次试验的失败,无数次官司的缠身,几次生生死死、几次与道不同的妻子分手,而矢志不渝无怨无悔,或许就和他这梦想或野心有关吧!

蜀相诸葛曰:“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1990年6月,周兴和与妻子在各地考察后,来到北京参加专利博览会。毋庸讳言,周兴和与妻子在这次考察中,他们在意识、观念、习惯、素养等方面的差异,已经明显暴露出来。在44天的考察时间里,他们有30多天在闹矛盾闹纠纷,弄得两人的心情都很糟糕。刘凤琼出于一个家庭主妇过日子的心理,为节约每一分钱,他拉着周兴和,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最便宜的旅馆,去找最便宜的饭菜,去寻最便宜的公交车;而周兴和每到一个地方,则心急如焚如饥似渴地想利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考察项目。由于价值观念与考察目的不同,两人就难免不时发生分歧和摩擦。久而久之,不可避免地在各自心里生出隔阂来。

这样的矛盾,终于在北京的专利博览会上彻底爆发出来!

北京博览会,真是别开生面热闹非凡,黄的白的黑的各种肤色的人摩肩接踵,各种发明专利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在会议现场,周兴和亲眼见到美国一家公司,花了4000万元人民币买走一项高科技专利后,在大发感慨受到启发之余,他也跃跃欲试起来。他根据自身的情况,在仔细查看和对比多项发明专利后,毅然决定花8万元买下几项实用建筑材料的专利!

“你这几项专利,我买了!”周兴和分析和综合了多种情况后,颇有几分孤注一掷的勇气将装钱的皮包往工作台上一砸!

天哪,8万元,这可不是一个小的数字呀!按当时的价格,这笔钱能买到1000克黄金了!那薄薄的几十页纸,就值8万元?刘凤琼费解了、惊讶了,甚至着急了愤怒了,她断然反对周兴和花那么大一笔钱来买那几十张纸!

是呀,为了住一晚上少花两块钱的旅馆,为了节约1块钱的公共汽车费,她东抠西挪精打细算,而今周兴和却要花整整8万块钱去买几十页“废纸”,这简直是脑壳发昏,无疑就是要她的命啊!大庭广众之下,她与周兴和发生了剧烈争执,一个坚决要买,一个坚决反对,进而两人还在那里拉扯起来!现场的人不明就里,都惊异地看起这对夫妻的热闹来。

“刘凤琼,你别在这里吵闹,我们到那边去谈。”周兴和脸色铁青,这段时间来他憋在心里的怨气总爆发了,他把妻子拉到旁边一个人少的地方,决绝地对她说道,“我们出来时,一共带了10万块钱,如果买了专利,还剩2036块钱。这样,你把36块钱给我,把剩下的2000块钱你带回家去!”

“你、你到底想干什么?”刘凤琼也余气未消,他问。

“你回去后将已经修好的房屋出租,你和你女儿完全可以衣食无忧了。我呢,就带上你说的废纸,自己找个地方创业。3年后,我如果我没赚到300万,就不回来见你;这几年,你也不要找我,我也不会和你联系的!”说完,周兴和带着36块钱,一转身头也不回地就走了,留下眼泪汪汪的妻子愣在了那里。

一个原本就穷困的农民,竟然花了8万元买发明专利,这在当时确实十分罕见。周兴和的举动,在博览会上引起了轰动。《中国专利报》和北京的几家报纸都在头版头条以《四川农民周兴和贷款8万元买专利》为题做了专门报道,使周兴和这个名字第一次在媒体上公开亮相,被世人所识。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远在异乡,举目无亲,身上只揣着几十页“废纸”和36块钱的周兴和,从博览会会场出来,该往哪里去呢?

山重水复疑无路

走,到深圳去!

在北京的两天时间里,举目无亲流落街头的周兴和一共吃了5碗面条,睡了两夜汽车站。在彻夜难眠的静夜里,他一个人痛苦地思考了两天。何去何从呢?在痛苦地思考中,他突然想起了邓小平在南方画了个圈的深圳特区,那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那里大规模的建设正需要和招揽各种人才,在那里肯定会有更多的机遇。可,在那里他是人生地疏,两眼一抹黑,怎么办呢?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过滩头自然直。自小就在苦难和逆境中摔打的周兴和,他对未知的前景虽有几分担心,但更充满自信。他设想,到了深圳后,可以利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去帮人打工,而不谈任何待遇问题,告诉老板只要管3顿饭就行了。他相信自己在半年之内,就可以为老板做出成绩。到那时,他可以向老板摊牌了:我是当老板的料,过去我就曾经当过老板,如果你相信我,我可以为你创造更多的利润,你的企业可以在原来获得利润的基础上,再增加20%承包给我。如果老板不同意也没关系,到那时自己已经熟悉了深圳的情况,有了一定的成绩和基础,还可以向其他老板提出同样的要求,总会遇到一个慧眼识人的老板——何况,身上还揣有8万元买来的专利和众多媒体的报道为自己作证啊!

想到这里,周兴和有点兴奋起来,他一翻身从车站的椅子上坐了起来,他横下一条心,第二天就赶到深圳去!

可,深圳远在南方的广东,就是火车也要几天几夜呀!自己身上腰无半文,怎么去呢?那也不用担心,天无绝人之路,没钱坐客车,那就偷爬货车吧!即使沿途的警察把自己抓住了,跟他们说明情况,无非就把他赶下车来就是了。

天一亮,周兴和从北京火车站左边方向出发,步行前往火车货运场走去——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妻子刘凤琼很有预见性地在货车站门口等着他!看样子,她已经在这里等他很长时间了。她当然知道,周兴和身上没有钱,北京又没亲戚朋友,他要离开北京,只能是偷爬货车!

“兴和……”一见到疲惫憔悴的周兴和,她就哭了起来,“我们不要争不要吵了,我们还是一起回去,我跟你一起在盐亭创业吧……”

周兴和看着妻子哭泣着真诚哀求他的样子,他心软了下来,沉吟了一阵,他原谅了妻子:“既然这样,那好吧,我们一起回去……”

回到盐亭,周兴和于1991年初,创办了“盐亭县星河建材厂”。这是周兴和在创办企业注册时,第一次取其自己名字谐音——“星河”,作为他企业的名字。他的释义是:“星”乃天上之星,星辰是天宇中最灿烂的一景,是人类向往美好与未来的象征;“河”乃大地之河,水是大自然中所有生命的源泉,是生生不息奔腾不止的标志。

当然,这个名字包涵了周兴和对事业的全部追求和希望。后来,成都市西沿线有了以他企业名字命名的“星河路”和“星河南街”,非洲埃塞俄比亚有了以他企业名字命名的“星河科技园区”、三台县三元乡也有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兴和路”、“兴和桥”等。“星河”这个名字,逐渐为世人所识所知,进而成为一个国内外响当当的名牌——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还是让我们回到他事业初创时期来。

在周兴和用购买的发明专利创办建材厂同时,他利用妻子刘凤琼自有的120平米地基,又靠从亲戚朋友处筹集起来的10多万元开始修房建厂。

在修建房屋期间,从图纸设计、购买材料,到物色工人、质量监督,一切都由周兴和独自承担;而买菜做饭、保管材料、记账核算、料理家务就由刘凤琼包干。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在一起度过了最艰难、最困苦、最贫穷的日子。由于家里缺钱买米买肉,孩子无人照料,他们就把孩子送到乡下王琼华那里。在最艰难时,他们连买米买菜都很困难了,只好回农村老家去挖红苕和背包谷回来度日。

在建设厂房时,由于当地农民的嫉妒、自私和狭隘,处处阻挠刁难他们的施工。建厂时由于砍掉旁边农民的一根树丫,他们说破坏了他家的风水,漫天索价硬敲诈了周兴和1000多元,否则就不许他们动工;施工中一块瓦片掉下来砸在一头小猪身上,要叫他们赔10头猪的价钱,其理由是母猪还要生仔猪,仔猪长大了还会生仔猪。周兴和说这是头公猪时,他们说公猪配种比母猪更值钱。这样一件小小的事情,他们竟纠集了100多人到他厂里打砸抢,连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几次出面调解也无济于事……

“难哪!由于当时盐亭那地方封闭落后,当地人的思想观念狭隘保守,无论做什么事情,他们平白无故都会给你制造障碍。”周兴和回忆道,“他们看见私人办企业,私人修厂房,私人请人做事,这不就是私人要当老板吗?特别是见一个农村人要出来办企业,有些人眼红得都要滴出血来!”

这些困难都还罢了,最要命的是周兴和满怀希望从北京博览会上买回的专利,在厂房建好试生产后,因受四川地理环境、气候温度等具体情况的影响,加之原材料成本较高,受当地经济状况和购买力等条件限制,发明专利产品却不能大批量生产,新开办的企业维持起来日益维艰。尽管周兴和想尽办法,苦苦支撑,但企业的生存依然艰难,更不要说求得更大的发展了。

买回来的发明专利就像一粒金贵的种子,但没有太适合它发芽生根的土壤,要开花结果当然就更困难了!望着生产出来但销路不好的产品,连周兴和自己都有些傻眼了。

“我早在北京的时候就说过,你花那么多钱买回来的就是废纸!你不相信,这不,还是被我说准了!”妻子刘凤琼每当想起那买专利的整整8万块钱,就心痛不已。她见产品的生产销售困难,时时气不打一处来,这下当然有话说了,“8万块钱,我们一家大人小孩要过多少年哪!8万块钱,我的天,你要何年何月才能赚得回来呀!”

妻子的唠叨,当然无可厚非,周兴和一般情况下是低头不语。可在他心烦意乱的时,他只好一起身,门一摔扭头就走。

他不想和妻子争执。

“你没有道理,脾气还大得很!”妻子在后边抹起了眼泪,声音更是大了起来,“你欠人家一屁股账不说,还把我俩娘母也拖了进去!你听听,这大街小巷的人是怎么说你周兴和的?!”

周兴和停住脚,回过头来,冷冷看着刘凤琼。

“人家说,哼,那个农村出来的人还想当老板?!”刘凤琼大概气急了,说话也就不太注意分寸了,“人家说,你是想钱想疯了,能办什么企业!”

“刘凤琼,你不要乱吵,不要过分了!”刘凤琼的话深深刺伤了周兴和,他回过头来,一字一句地对她说道,“你记住,不管欠了人家多少钱,都全部由我周兴和负责偿还!在北京的时候我就说过,你如果实在过不下去了,就把这房子卖了租了,也够你俩娘母生活的,我绝不会拖累你!”

“你说不会拖累我,但这几年你已经把我拖够了了!”刘凤琼更是感到委屈,她泪流满面地叫着,“为了和你结婚,我把一家人全都得罪了;为了你办厂,我把工作也辞掉了;为了给你借账还账,我是腿都跑断了!……”

周兴和在昏黄的路灯下呆呆站了一会儿,一转身走开了。他还是不想和妻子再争论,免得邻居们再看笑话。他精疲力竭,饿着肚子,心事重重地慢慢往涪江边上走去。来到河边,他坐在河滩的一块石头上,想一个人静静想些事情。

江风飒飒,江浪汩汩。天色已晚,天幕上闪烁着几颗若明若暗的星星,一块鹅黄的月亮缓缓爬上远处的山岚,最后倒映在眼前的江水中。

困境中灵光突现

周兴和小时候,曾读到过一个古老的传说,叫做《狼拜月神》。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在月圆的夜晚,对着月亮虔诚地祈祷,如果你能够唤醒月神,就能实现你心中的愿望。

小时候的周兴和,他读完这个故事,总是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孤傲而自尊的狼,它怎么会在草原上去拜求月神呢?书上说,狼拜月神,是因为它眼中还残留着一个愿望;书上还说,狼拜月亮,是因为它心中还有属于自己的理想。其实,古往今来,人们都还没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狼这个物种。人们只知道,狼在黢黑的雨夜里,它肆无忌惮,它桀骜不驯,它藐视群雄。可谁知道,即使是在草长莺飞的草原,在苍穹浩渺星罗棋布的夜晚,狼却是没有资格停留下来去欣赏那美丽夜景的。它来到这个世界,终其一生都在为生存而搏斗,都在为裹腹而拼命。它习惯了颠沛流离,习惯了风霜雨雪,习惯了弓箭陷阱,但它从不去埋怨天地神灵,它也不臣服于任何王者猛兽,它顽强地生存着奔跑着,延续着上苍赋予它们的生命。

那时,小兴和在想,当狼虔诚地对着月亮拜求,它那眼神是凄迷的还是坚定的?它仰天长啸,那啸声会是悲切的还是高亢的呢?狼眼中还残留一个愿望,它的愿望到底是什么?狼心中还有一个理想,它的理想又会是什么呢?没有人知道。这个传说只是讲述了狼拜月神这件事情,只是知道狼想用一颗虔诚的心,去感动月神,去实现其心中的愿望和理想罢了。

江风依然飒飒,江浪依然汩汩。

夜更深了,涪江两岸房屋里的灯光渐次熄灭了。买来的专利看来似乎并不成功,妻子的埋怨自有她的理由。失败或许在周兴和的意料之外,或许也在他的意料之中,但它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冷静下来的周兴和分析到:一是这专利还不能说它是冒牌的水货,但它致命的弱点是不能做到因地制宜,在淮南为橘,但在淮北却为枳;二是原材料成本太高,产品生产出来后,由于价格问题而影响了市场,所以问津的人少,即使卖出去,自己也无利可图,更谈不上在市场上大面积推广了。

现在而今眼目下,面对眼前的残局,该怎么办呢?

首当其冲的是,要降低原材料的成本,要生产出受市场欢迎价廉物美的产品。那么,什么原材料成本最低呢?夜风吹拂着,撩起了他的头发和衣衫。从小生活在农村,曾做过让他家茅草棚变成高楼大厦美梦的他,突然灵光一闪,首先跳进他脑际的就是那漫山遍野被农民废弃了的秸秆!

秸秆,这种再生资源,只要人要吃饭,就必须生产粮食,生产粮食必然产生大量的秸秆,如果用秸秆做建筑的原材料,那不但可以变废为宝,而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资源啊!同时,还可以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的废物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啊!

可,这行吗?用秸秆作为建筑材料,据说曾有人尝试过,但都以失败告终。而今对他来说,这也是完全没有先例可循的事呀——可,就是因为没有先例可循,那搞出来就是自己发明的专利呀!当然周兴和也知道,前一两年,有人试图以秸秆做餐盒、水杯,用以替代泡沫餐盒和水杯,以减轻白色污染,但最终失败。其原因一是粘合剂必然涉及化学物质,作为食品容器有着严格的限制;二是秸秆中残留的化肥农药是无法彻底清除的;三是做出来的产品色泽土黄,消费者心理上不能接受。但,如果用秸秆作为建筑材料,那情形就完全不同,他们的用途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几种缺陷完全都可以忽略不计。

一阵江风吹来,在北京博览会上,那家美国公司用4000万元人民币买走一项专利的情形,倏地浮现在周兴和的脑海里。对,这辈子,总是走别人走过的路,就只能永远望着前人的背影兴叹;总是嚼别人嚼过的冷馒头,就永远只能像个乞丐,靠着别人的施舍过日子,别说永远也翻不过身来,就是维持自己的生计也困难哪!而反之,只要拥有自己的发明专利,只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这样,何愁自己的产品没有销路,何愁在经济上不能翻身呢!

想到这里,周兴和忍不住打了个激灵:蔡伦发明了造纸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他们为人类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啊!他们的发明创造,那价值可不是能用百亿千亿的金钱来计算的呀!他为自己突发的灵感而兴奋,更为自己的想法而狂喜!

但,他冷静了一下,也为自己的想法担心:自己只是一个小学还没毕业的农民,所具备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能去搞那常人看来高不可攀的发明创造么?还有,搞发明创造,首先就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自己可是一无所有呀!

夜,更深了。只有微凉的河风习习吹来,只有河滩上石缝里的夏蛩在唧唧鸣叫。周兴和想到这里,他突然强烈强烈地想抽烟,可他摸了摸身上,却是空空如也。原先他是抽烟的,可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他一咬牙就戒了,从此再没抽过一支。他无奈地站了起来,抱着双臂,慢慢在河滩上走着,默默地想着想不完的心事。

谁说发明创造只能是科学家的专利?谁说要具备哪种文化程度的人才能搞创造发明?周兴和蓦地想起小学时学过的一篇课文,叫住《铁棒磨成针》——既然一位老太太都能蘸着水在石头上把铁棒磨成绣花针,那么,天底下还有什么事情不是人干出来的呢?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前面说过,周兴和是个倔犟如牛的人。

夜空中几颗星星已经消失了踪影,月亮慢慢移向西边的天幕。周兴和望着天边那轮月亮,尽管他想起了那《狼拜月神》的故事,但他不想对着月亮祈求什么,他只是在心里暗暗祈求自己:只要下定了决心要去做的事,哪怕前面是高山峻岭,是无边苦海,是荒漠戈壁,是冷箭陷阱,都一定坚持、坚持、再坚持!

远处不知是哪家的鸡抢先鸣叫起来——天,快要亮了。周兴和深深吸了两口河边潮湿清新的空气,他活动了一下腰身,感到如释重负身心轻松,又感到如获重负使命在身。一转身,他爬上河岸,大步朝他的工作间走去。

内外交困搞发明

路灯发出昏黄而惺忪的光影。

周兴和疲惫地从车间出来,拖着沉重的腿爬上几级石阶,准备回到家里去。可走到家门口,他想了想,又折了回去,在车间的一条长条椅子上,他用一块试验用的废料当枕头,裹了裹衣裳,准备就在这里过夜了。

不知怎么的,最近他越来越不想回家。在车间里,他很劳累但很充实;回到家,他原本可以稍微歇息一下,但他感到难受,感到压抑,甚至有些窒息。是的,妻子先前的唠叨完全可以理解,她操心着整个家庭的油盐柴米,她担心丈夫不知天高地厚又做出赔本的买卖,更担心丈夫脑袋发昏又上当受骗,所以她发些牢骚甚至怨气原本无可厚非。何况妻子只是个没见过多少世面的家庭妇女,你不能指望她能有多高的境界和远见卓识,周兴和体谅妻子的困难,也知道她活得很累,所以他对妻子的牢骚和抱怨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多次原谅了她的指责和喝斥。

就这样,俩夫妇在建房建厂阶段,虽然说不上那么美满,但也就得过且过了。

但,自从刘凤琼知道周兴和想用秸秆做建材,并不惜一切代价开始他的研究实验后,他们夫妻的矛盾就开始白热化了。特别是周兴和把厂里并不多的经济收入,几乎全都投到他的发明试验里,而且在他试验经费困难时,还把家里值钱的东西拿来变卖后,刘凤琼终于忍无可忍,对周兴和彻底绝望了,她开始不顾一切阻扰起周兴和的试验和研究来!

“你这是不务正业,盲目投资!用麦草谷草做建材,这简直是异想天开!”刘凤琼这时已不想再听丈夫的什么解释了。

“异想天开?异想天开有什么不好?没有异想,那就永远不会有天开的日子。”周兴和不急不缓地回答妻子。

“你这是胡搅蛮缠!”刘凤琼对丈夫的行径太失望了,她不再和他讲道理了,“你听听人家是怎么说你的,说你是疯子、是狂人,不知天高地厚!”

“人家愿怎么说就怎么说,我干我的,又没有妨碍到谁,关他们屁事!”周兴和还想再给妻子作些解释,可妻子根本就不听他那些遥不可及、画饼充饥的宏伟设想了,她只知道眼前一家人要吃饭穿衣,要尽快还清别人的欠款,要尽快摆脱家庭的贫困。

人哪,只要一钻进牛角尖,就容易执迷不悟,难以转过身来。现在,这对夫妻都钻进了牛角尖:一个为了他事业的发展,为了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铁了心地要搞他的发明创造;一个为了家庭现实的利益,为了解决眼前的生活困难,坚决要制止他的这种无休无止的“折腾”!

公正地说,两人各有各的道理。一个局外人,你很难给他们判定谁是谁非——因为这是两个人在价值观念、认识水平、性格志趣等方面深层次的问题,在当时那种情形下,一般人是很难进行调和的。

于是,刘凤琼开始不遗余力地阻止起周兴和“不务正业、盲目投资”的行径来:为了能让周兴和从痴迷状态中清醒过来,她一次又一次藏匿周兴和的试验资料,销毁他的试验图纸,弄坏他的试验模型。甚至,在周兴和依然执迷不悟的情况下,她满肚子气没法出的时候,在周兴和接待客户、向客户介绍产品、洽谈价格的关键时刻,她或公开同周兴和大吵大闹,或向客人说些粗鲁的脏话,或暗暗希望企业倒闭,或干脆把合格的产品说成不合格或弄得不合格。

天低云黯,燕雀低廻。

无数次的试验失败,无休止的家庭扯皮,在盐亭那一两年的时间里,周兴和是弄得是焦头烂额内外交困。

让我们再来看他的研究发明。

当周兴和把全部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秸秆做建材研究时,才知道这个项目的难度远远超出他的想象。用秸秆做建材,必须使用菱镁等两种化工原料作粘合剂。在整个产品生产中,它有四大不可逾越的技术难题:反卤、结露、变形和裂纹。这四大技术难题是国家已用了30年、先后投入约25亿人民币进行研究,但都未能解决的技术顽疾。国家有关部门因此于1993年至1999年间,先后发了3个文件,禁止使用菱镁作为粘合剂。

当周兴和投入经费开始该项目研究时,得知它的技术难度后,他确实也犹豫过动摇过。但在研究过程中,他同时又发现了该材料巨大的优越性和使用潜力:当时,氯化镁产地价1顿才50元,轻烧镁出厂价1吨才120元;而这些材料的强度,比架桥用的300号专用混泥土还强1倍以上。而农作物秸秆,成本则更低廉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设想,如果通过自己的研究,能够攻克这四大技术难题,使它成为社会亟需的合格建材产品,那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是无可估量的!还有,正因为它是高难度的科技项目,那么它更具有研究价值——周兴和所言不谬,仅2011年9月,他的1项专利技术转让给美国一家公司,仅技术转让费就高达150万美元。

百日有光,夜晚有灯。

经过痛苦的思索,周兴和决心亲自做试验。那几年,他确实像疯了一样,忘了白天和黑夜,忘了春夏与秋冬,更忘了吃饭和换衣。无论白天晚上,他都呆在实验室里,平均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在这场马拉松似地研究中,他给自己作了个规定:每天试验5个小件,每个小件用5种不同的配方进行对比,然后对这些试验品进行破坏性的试验,对每次试验都做好文字记录。几年下来,他试验的记录资料,堆积起来竟有有两米多高!

在利用秸秆制作各种房屋装饰品的发明过程中,他遇到连自己都难以想象的困难。这期间,他因资金拮据,出差只睡车站,啃面包;这期间,他为研究发明产品常常被弄得昏乎乎的,连走路也在思考分析问题,别人喊他他听不见,有几次竟然连头撞在了墙上也不知道——难怪有人说他是疯子、是狂人、是神经出了问题。

试验、试验、再试验!然而,失败、失败、再失败!

这个过程,他就如一个精疲力竭在茫茫沙漠上的跋涉者,头上顶着的是干焦的烈日,脚下踩着的是滚烫的流沙,疲惫、饥饿、干渴,有时甚至是奄奄一息,但无论怎么向前走,似乎都永远也看不到前面的绿洲,似乎漫长的行程永远没有尽头。

“在科学的道路上,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在崎岖的山道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周兴和一开始做实验,就明白这个道理。在他搞发明创造艰难的过程中,有一个人的毅力和精神始终都在激励着他,那就是——爱迪生。

这个伟大的发明家,仅仅为了发明一个白炽灯,在试用了6000种材料,做了7000次试验时,仍没取得最后的成功。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很多专家都认为发明电灯的前途黯淡,英国一些著名专家甚至讥讽爱迪生的研究“毫无意义”;一些记者也报道说:“爱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面对失败,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没有灰心。他心里明白,每一次的失败,意味着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最后,在爱迪生试用了6076种材料,做了7080次试验后,终于才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成功地发明了白炽灯泡,给人类带来了永恒的光明。

是呀,自己的失败又算得了什么呢?

夜已经很深了。然而周兴和躺在长条椅子上,仍久久不能入睡。不知怎么的,今夜里他突然强烈地想起他的老家来。他想起山上那些随风摇曳的松树和枫树,想起自己亲手建起来的老屋,想起很久不见的儿子和女儿们——是啊,干脆明天休息一天,回老家去看看吧!

“避开一切喧嚣,摒弃一切烦乱,忘却一切苦痛,丢掉一切纷繁——走,到大山里去!山中或许能给我灵感,自然之神或许能把我领进圣洁而有创造性的殿堂。喧嚣和浮躁大约只能培养出声嘶力竭的这星那星,而绝对创造不出摘取诺贝尔桂冠上宝石的这家哪家来……”

周兴和不知是在哪本书上,读到过哪位作家写的这段话,想到这里,他心情似乎平静了一些。唉,实在太疲倦了,他不由得沉沉睡去……

辨识危机与良机

多少个这样的夜晚,周兴和都不能入睡。

刚开办的企业要正常生产,要维持基本的运行;刚开始的科研试验要投入,需要经济条件来支撑;全家人生活要温饱,就需要拿钱去买油盐柴米——他要操心的事实在是太多了。

在这个有寒风和落叶的冬夜,白天他处理了一个贪图小便宜损害企业利益的亲戚,面对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周兴和不得不坐下来,认真思考如何对自己企业进行管理。

是的,他在盐亭建筑工程队和承包和平建材加工厂时,就发现了这些企业在管理中的种种弊端:由于几十年计划经济的影响,吃惯了“大锅饭”的企业职工,就像当初农村“大呼隆”的集体作业,社员上坡,锄头杵在下巴上站一天就可以在混一天工分。这样的集体,只能是一盘散沙,生产力不但得不到解放,而且还受到严重的束缚,不但生产不出更多粮食,而且人人都还目光短浅勾心斗角。

在计划经济运行中的企业,和农村集体生产一样,依然没有跳出这个怪异的窠臼。企业经济效益好坏,与企业领导无关,更与职工无关。而今,虽说在讲企业改革了,但它犹如一列跑在铁轨上的车,其运行的惯性在短时期内是不可能刹住车的。特别是像周兴和组建的这种乡镇企业,其职工主体,基本是刚丢下锄头粪桶到厂里上班的农民,他们难免会将在生产队上班时的积习带到企业中来。在他们观念里,企业无非就是原先的生产队,企业老板无非就是原先的生产队长,企业干好干坏与他们无关,他只管做事拿钱吃饭就行了。对有些人来说,要说糊弄生产队,糊弄生产队长,这是他们幼儿所学,根本是用不着谁来教的。

这样的企业怎么能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怎么能生存发展,怎么能产生经济效益?企业没有效益,哪来钱给职工发工资,老板更谈不上剩余价值。老板没有剩余价值,又如何能让企业正常运行,又怎么能投入再生产?这样的企业,只能进入到恶性循环之中,像先前的盐亭建筑公司与和平建材加工厂一样倒闭!

其实好长时间以来,周兴和都在苦苦思考和梳理着这些问题。

周兴和虽然没有专门学过企业管理,但他勤于思考,勤于总结,善于将别人的经验教训同自己的实践探索结合起来,得出与常人不一样的结论。

经过思考和梳理,他得出结论:要办好企业,就必须在自己的企业里清除懒惰散漫、为人虚假、妄自尊大、不负责任、胡吹乱说、说东道西,危害团结的一切不良行为;就必须坚决杜绝鼠目寸光、贪图小利、挥霍浪费、假公济私、不廉不法、任人唯亲的恶劣现象发生。

夜深了,人静了。除了窗外光裸的树枝上几片凋残的枯叶,在寒风中发出簌簌的声音,四周已是一片安宁。周兴和久久地站在窗前,寒风吹拂着他的脸颊,拂起了他的头发,望着夜色中的朦胧的景物,他的思绪渐渐清晰起来。

回头转身,他打开电灯,坐了下来,摊开稿纸,重重地在上面写下一行字:星河建材厂《“逆向管理”实施办法》。

一下笔,他文思涌动,恨不得把这些年来的所思所想统统付诸笔端。他笔尖在稿纸上疾疾行走,他写道:“‘逆向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全新的管理方式。此之管理,是以有悖其人们常规的管理方式,分解通常的管理过程及其方式方法;而‘顺向管理’是把每一个人视为只能从事最低工作目标的人,一个人的饭三个人吃,一个人的活三个人去干。大家拿钱,少数人干活。干活的人工资奖金拿得少,少干活或不干活的人、会说假话的人工资及奖金还拿得多。几年评一次工资,每评一次就降低一次积极性,每月发一次奖金就会有一次摩擦,归根到底搞不好,因为这种方式是错误的……”

在这个《办法》中,周兴和严肃地总结了过去,郑重地审视着现在,认真地规划着未来。他解释了什么是“逆向管理”、什么是“顺向管理”、“逆向管理”与“顺向管理”有什么不同、“逆向管理”特殊性的具体体现、“逆向管理”的使命、“逆向管理”的终极目标等问题。

他写道:“企业运转随时都可能遇见困难和危机,困难和危机可以致人于死地,又可以赐人以良机,致人死地而后生,化腐朽为神奇;但危机与良机、生存与死亡、腐朽与神奇本身只有一步之遥,能不能由此转生,走出黑暗迎来曙光,最关键的是有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能否把握好转化条件的技巧和处理问题的决策能力。

“我这个人生性就好冒险,不达目的死不罢休,从来不回避任何困难,从来没有被危机所吓到,更没有落入危机的陷阱而不能自拔。相反,我是专门盯着危机的屁股走。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有几次危机就有几次更大的成功——这叫做‘危机挺进’……

“‘逆向管理’最注重关心职工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身心健康、子女学习或就业。总之,‘逆向管理’就是要求经营者和全体职工与企业共创命运,默默工作,默默奉献,这就是前途——就是企业和员工个人的共同前途……”

这是1992年11月27日。

写到深夜,当周兴和在稿纸上打下最后一个句号,他站起来活动了一下腰身,抬起手腕看了看表,时针已指向晚凌晨2点了。

说句公道话,周兴和能在20年前,在民营企业管理中,就能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在当时的经营者中是很少见的。他的“逆向管理”思考,以及提出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虽还不能完全形成理论体系,但他能够较早地看到了企业管理中的种种矛盾和弊端,比较超前地提出了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些基本理念,比较明智地提出了企业管理中的文化建设问题,并多年在企业管理中进行实践探索,对于一个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民企业家来说,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夜更深了,周兴和一口气把心里要想说的话都写在了纸上,仿佛吐出了多日淤积于心的块垒,从心底里感到了一丝欣慰。他搓了搓有些冻僵了的手,站了起来,缓缓走到了窗前。夜色里,不知什么地方,突然传来几声饥寒的狗吠。莫名其妙,一丝忧虑不知怎么又爬上了他的心际:目前企业所处的环境,家庭所面临的情形,毫无疑问都隐含着种种的危机,那么,该如何去化解当前的危机呢?

昏黄的电灯已发出惺忪的光影,寒风依然吹拂着外面的残枝败叶。一些乱七八糟的思绪,让周兴和已经没有了丝毫的睡意,他又陷入久久的沉思之中。

劳燕分飞离故里

周兴和已经有好长时间没回家了,他的企业管理刚刚收到初步成效,新型产品试验刚刚露出一些端倪,尽管他用极大的耐心作了很大的忍让,但家庭的矛盾还是不可遏制地总爆发了。

那天上午,周兴和熬了一夜,正在和客户洽谈业务,刘凤琼来了。大概是家里经济出现些困难,她又毛焦火辣来找周兴和。当着客人的面,才说两句话,焦急的刘凤琼又面红耳赤和周兴和争执起来。当尴尬的客人从中劝说时,刘凤琼竟和客人也吵了起来!

“算了,刘凤琼,这是工作场合,不要在这里吵!”周兴和见此情形,气极难捺,他强忍怒火,“有什么事,我们自己回家去说。”

刘凤琼也在气头上,她坚持不走。周兴和向客人道了歉,把刘凤琼拉回了家里。回到家,刘凤琼依然不依不饶,像要把这些日子来积聚在心中的怨气全都发泄出来。周兴和脸色铁青一言不发,妻子这些日子来过份的举止,早就激起了他极度的反感和愤怒。当刘凤琼大吵大闹,上前要和周兴和抓扯时,周兴和心里的积怨也总的爆发了,他狠狠给了刘凤琼一拳——这一拳打得很重,刘凤琼当即就大声呻吟起来!

就是这一次冲突,夫妻两人的矛盾就更加激化了。刘凤琼住进了医院,在她愤怒已极时,向周兴和提出了离婚,要周兴和“滚回农村那个穷山沟去!”

几年来无休止的争执吵闹,思想观念上的巨大分歧,周兴和的小儿子也无人照料,自己的生活也无人过问,此时,周兴和对他与刘凤琼的婚姻已经完全心灰意冷,加之产品的研制也屡遭失败,思想上经济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更是内外交困举步维艰。

在这种境况下,周兴和只好安顿好儿子,把他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他的产品研制中来,只有在极度劳累极度疲乏中,他才可能忘却苦痛,忘记烦恼,忘却忧愁,忘记伤心。

星光黯淡,晨霜暮雪。伴随着苦涩和孤独,周兴和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打发着——是天命因果的夙旨,还是飘茵落溷的偶然,阴差阳错,正在周兴和最失意最低沉的日子里,另一个女人却意外地闯进他的视野来!

周兴和开办的建材厂旁边,是盐亭县烟草公司的仓库。仓库里有个管理员姓申——我们姑且就叫她小申吧。这时她刚满30岁,离异后带着一个小儿子生活。由于搞产品研究和生产,周兴和正好租用烟草公司院坝存放和晾晒产品。闲来无事时,小申怀着好奇心,经常去参观欣赏他们各种造型的产品。与此同时,她对成天沉默寡言搞研究、别人都说他是“狂人”的周兴和,也产生了好奇心,逐渐有了了解这个人的想法。

处于人生低谷的周兴和,他其实也希望有人能了解和理解自己。见有人想了解他,他满腹的苦衷,满心的哀怨,以及他的抱负和理想,也渐渐向小申吐露出来。小申呢,其实也不甘心于每天守着偌大的一个仓库,过着平淡枯燥的日子,也想能在自己人生中有一番作为。慢慢地,她对周兴和了解后,她和他就有了共同的语言。周兴和从心底里对小申能够对自己创业艰辛的理解感到安慰,对有一个能理解自己的人吐露心声而感到安慰;小申呢,对周兴和艰苦创业的经历和刻苦钻研精神感到钦佩,对他不幸的境遇表示了深深的同情——人与人之间有了共同的语言,难免就有了交往的基础,一来二往,两人都逐渐产生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来。

一个小小的盐亭城,就连张家的婆婆和媳妇吵了架,李家的老丈人和女婿打了捶,不到半天就会传遍全城,何况两个男女之间的频频接触呢!周兴和与小申交往的事,时间不长,就有那好事者把事情传到了刘凤琼耳朵里。这还了得!原本就受到丈夫冷落的刘凤琼,这一下更是不依不饶了,在和周兴和大吵一架后,将他推出了门,并向他下了最后通牒:“有我无她,有她无我,我们干脆离婚!不离婚,我就用死来成全你们!”

如此一闹,这件事就更弄得来满城风雨了——这种风雨,当然毫不留情地淋湿了周兴和与小申,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又让两个被淋湿了的人只好同打一把伞,共同走到一个屋檐下去躲雨呀!

在采访刘凤琼时,谈到两人离异的事,笔者明显感觉到,其实她对这件事的处理方式是有些后悔的。由此我就想到:有情人才成眷属,当初两人历尽艰辛走到了一起,就应当对这份来之不易的情份倍加呵护和珍惜。如果两人真的不想分手,不管是谁,当外面有风雨袭来时,他或她都不能把对方推出门外,而要想办法留在屋里。即使对方要出门,都应该给对方一把雨伞或一顶斗笠。这样,即使是在风雨袭来时,他或她就不会躲到别人屋檐下去避雨了呀!

在风雨中过了半年多时间的周兴和,经过无数个日夜痛苦的考虑:既然与刘凤琼志不同道不合,既然这婚姻已经名存实亡,既然自己完全无法将未竟的事业进行下去,那好,离就离吧!最后,周兴和只好孤注一掷,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或许刘凤琼只是想用“离婚”这两个字来要挟周兴和,让他在自己面前缴械投降。可当周兴和签了字,她反倒后悔不肯签字了!周兴和此时去意已定,面对刘凤琼的哭泣和泪水,他向她提出:“这几年你跟着我,过得也不容易。这样吧,离婚后,这家里的一栋房子、一切财产全部归你;外面的所有债务全部由我偿还,你只给我一纸离婚证书就行了。”

离婚后,周兴和并没有立即和小申住在一起,由于怕刘凤琼在极度的忧郁中发生意外,周兴和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并没离开家庭,当刘凤琼的情绪慢慢稳定后,他却由于身心劳累过度,染病住进了医院。

当周兴和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病床上,心力交瘁地思索着病愈后何去何从时,小申不避嫌疑请假来到了他的病床前,悉心照料周兴和。每当周兴和接过小申一杯水、一碗饭,他的心里都十分感动。同时,小申表示愿意辞去她的正式工作,以便背水一战,与周兴和白手起家,共同创业!

事业上能有知音,工作中能有帮手,生活上能有伴侣,能够理解和支持他把未竟的发明创造进行下去,帮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这是周兴和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一个夙愿啊!从医院出来后,为寻求一个较为宽松的从事研究和创业的环境,避开周围人们的闲言冷语,特别是避开刘凤琼的干扰,周兴和毅然怀揣一纸离婚书,身背数十万元的债务,分别和小申离开盐亭县,到了绵阳市,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重新又在这里创业了。

这是1994年的初春。这一年,周兴和已经到了不惑之年。

然而,在绵阳这陌生的环境中,他们将又会遭遇到什么呢?福兮?祸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