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福林 经济工作 金融业 部署 落实

尚福林:金融业如何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3 23:55:03 浏览1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作者 尚福林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理事长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进一步凝聚了共识、坚定了信心,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指明方向。结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就做好金融工作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十年经济金融取得历史性成就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十年,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巨大风险挑战,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年间,中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贡献国。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一番,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4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比重由2012年的11.3%上升到18.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6300美元增加到1.25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

疫情暴发后,从中央到地方及时果断出台了一揽子稳经济政策措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2022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积极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多措并举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3%,在上半年同比增长2.5%的基础上,持续巩固回升态势。

新时代的十年,也是金融业走出中国特色发展之路,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十年。十年间,银行业保险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市场体系包容性大幅提升,投融资功能显著增强,良性市场生态逐步形成。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大幅度提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金融开放持续深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十年间,金融业机构总资产突破400万亿元。A股市场规模增长238.9%,债券市场规模增长444%,市场规模均居世界第二。广义货币供应量(M2)、银行贷款和债券投资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普惠型涉农贷款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5.5%和14.9%,大大高于贷款平均增速,加大了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供给,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稳健发展。

正确看待当前中国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风险挑战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受到的制约因素和面临风险挑战不少。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从外部环境看,一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可能面临滞胀和衰退。从全球范围看,经济恢复普遍低于预期,供给制约、需求不足问题交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纷纷下调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警示全球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的险。二是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全球产业链呈现明显收缩趋势,传统的国际循环明显弱化。三是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地缘政治因素对正常经贸秩序造成极大影响。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粮食和能源安全问题突出,全球贸易形势不容乐观。四是全球金融不稳定性上升。全球债务总规模创历史新高,许多新兴国家面临债务违约风险。发达经济体在疫情期间采取了超常规财政货币政策,释放大量流动性进入金融市场,与经济基本面背离,加大了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多国通货膨胀水平攀升至历史高位。随着政策调整转向,负面效应和外溢效应显现,特别是新兴市场受汇率冲击影响,面临资本外流、货币贬值和通胀加剧的多重压力。

展开全文

从内部情况看,中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仍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金融业在疫情冲击下,风险形势同样复杂严峻,新老问题相互交织叠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有待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仍有差距,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逐渐积累暴露。

一方面,要坚定信心,正确看待当前困难挑战。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具有坚实基础。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特别是随着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对于2023年经济运行回升应当抱有信心。金融业得益于前期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果,为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和应对风险挑战提供了支撑,也为金融支持稳经济提供了重要保障。

另一方面,也要增强忧患意识,前瞻做好应对工作。坚持底线思维,继续扎实做好经济金融工作。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做好金融服务工作,加强金融领域风险防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

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与金融共生共荣。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更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金融业要找准自身定位,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金融工作的思路和举措,把党的领导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金融工作的部署主要体现在: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部分。二是产业政策中提到“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三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部分。此外,在“扩大国内需求”部分中提到了“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我就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这几处表述,围绕金融如何更好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谈几点建议。

第一,更加精准有力地实施货币政策。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搞大水漫灌,保持了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保持了比较充裕的政策调整空间。下一步,要继续、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发挥好货币政策总量调节和结构调节的双重功能。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总量上精准有力。运用好货币政策工具,做好流动性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二是结构上精准支持。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投向上向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三是突出政策间协调配合。发挥财政、货币等各类政策地协同效应,稳定市场预期,形成合力,实现多重目标下的动态平衡。

第二,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继续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同时,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与扩大内需战略有机结合起来,立足于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需求,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适应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趋势,提升金融供给体系对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适配性。继续优化调整金融体系结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优化融资结构,增加资本供给。夯实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深化中小银行改革,推动公司治理结构与业务发展良性循环,促进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地扩大金融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培育竞争新优势。

第三,更好服务科技创新驱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科技创新企业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解决高质量发展中的卡点瓶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离不开金融支持。要持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助力经济实现由要素投入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的跨越。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长期资金支持。特别是发挥资本市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的特有优势。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畅通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创新资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