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晋 王均 永远

王均寅:永远的谢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3 22:37:05 浏览3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纪念谢晋诞辰100周年:《怀念卷》家乡的人想念你(7)

王均寅

王均寅,任上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上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玉山挺立,舜水泣。2008年10月18日凌晨,曹娥江畔,一位大半生漂泊在外的游子,一位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里程碑式的大师,走过了他的精彩旅程在他的家乡平静而安宁。以及传奇般的一生。

也许是天上的神,生在这里,长在这里,老在这里。谢晋,新中国的电影巨星,上虞人民的骄傲之子,就这样告别了自己热爱的电影事业,真正回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家乡。

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噩耗时,我感到震惊和悲伤。我和其他领导同志一起赶到医院,多么希望他能醒过来,因为我们还没来得及跟他打招呼聊聊天,也没来得及再看看老人的风采。庆典。可是现在,面对这种情况,一种难以言喻的悲伤袭上心头。忙碌了一天,将遗体送回上海,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的心依旧不平静。老人的记忆就像是老人导演的电影,一幕幕清晰的在脑海里回放……

与上虞的其他许多领导和同志相比,我与谢导的接触并不多,对他的印象可能也不深。但我发自内心地尊重、喜爱甚至钦佩他,不亚于任何人。坦白说,我是他的铁杆“粉丝”,因为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我是看他的电影长大的。他执导的《红色娘子军》、《女篮五号》、《牧马人》、《芙蓉镇》、《天云山传奇》、《鸦片战争》等,是几代国人无法品尝到的精神盛宴。高超的艺术性、深邃的思想、强烈的感染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建设祖国和家乡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他的视频也陪伴我度过了学生时代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他是我心中的文化巨人。

没想到,在上虞工作后,我能走近他,了解他。这的确是我未曾想过的幸事。在接触他之前,通过与上虞同事的日常交往,我已经了解了很多关于他的性格和生活的趣闻,以及他对家乡的深情,热情,善良,可爱的文艺老人。第一次见到他是2003年在上海华东医院,当时我和几位市领导出差,得知他住院后就去看望了他。第一次接近他的时候,我有些莫名的兴奋。没想到,我心目中的文化巨人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老人。他躺在病床上,身体弯着,告诉我们他摔倒了。医生说他脑部有血块,需要休息。他还天真地说,他老婆不让他再喝酒了。听得出来,他心里有些倔强,就是不服老。第一次见到谢导,有点失望,他这么短命,草率。而真正认识他,应该是第二次,2007年早春,一个暖春的早晨。刚到宣传部工作没多久,我和斜塘镇的几位同志去他在上海的公寓看望。老人非常热情好客,亲自为我们开门。当得知我是上虞市新任宣传部长时,老人像久违的老朋友一样拉着我坐在旁边的沙发上,边聊边问问题,言语中充满了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家乡对后辈的殷切期盼。泡了一杯茶,老人打开了前文化部部长孙家政寄给他的新年贺卡,让我欣赏了他的老朋友、著名画家韩美林亲笔画的《年猪》,并说我发生了很多很多有趣的事情……谈话是那么的随意和谐,就像窗台上洒下的一缕温暖的阳光,让人心潮澎湃,心情舒畅。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或拘束。只觉得自己面对的是一位嗓门大、耳朵硬、性格直爽热情的长者老友,双方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展开全文

我最后一次见到谢导,是今年三四月份的一个下午,在上虞万和城“大地影院”的开业典礼上。老人站在台上,手持话筒,热情诉说着对家乡上虞和母校春晖的怀念与期待。他兴致勃勃地讲了20多分钟。很难想象,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会如此迷恋家乡,热爱家乡。庆功会后,我想留他吃饭,他执意不肯,让我马上回上海,因为我还有三四部戏要拍。如此强烈而执着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让我这个年轻一代的自信感到汗颜。只好尊重老人的意愿,眼睁睁看着他的车远去……

这是谢导在短短几次交流中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时间很短,但记忆是永恒的。他的电影多次让我感动落泪,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不屈的国力,什么是人间的真善美,什么是慷慨激昂、奋发向上、前途无量的人生追求。电影确实是青少年最好的启蒙老师之一。而在与他零距离接触后,我的心灵再次受到震撼。我感受到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一种强大的生命力。

80多岁的他,依然对电影事业不懈追求,奔波奔波,依然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他一点都不觉得老,不服老。他凝聚了中国老一辈正直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和良知,洋溢着对祖国、人民、家乡的无限眷恋与热爱,凝聚着电影事业永恒的坚持与追求。支撑他的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上虞人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他不愧为“中国电影界的民族魂”(黄树钦语)。可如今,生命之树突然倒下,又怎能不让所有爱他、敬他的人都为之惋惜!

他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在新中国电影史上树立了一座崇高的丰碑,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值得长久铭记。

这就是永远的谢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