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发式 厦门 新能源 增长 实现

2022年厦门新能源产业实现爆发式增长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3 22:13:02 浏览2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新能源产业实现爆发式增长,成为去年以来拉动厦门产业增长的“强引擎”。数据显示,去年我市新能源产业产值增长超40%,中创新航三期、海辰储能二期等项目年度完成投资5亿元以上,厦钨系等均取得不俗业绩。

新能源产业的增速,与其恰逢行业发展的风口有关,也得益于厦门近年来的产业布局。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受国家新能源汽车税费减免政策的影响,以及市场消费需求大幅增长的带动,新能源汽车产能快速释放。去年,我市动力电池产量、装车量分别同比增长150%、98%。2022年1月-11月,全市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544.3亿元,同比增长41.8%。

现状

龙头企业发力

国内新能源领域厦企力量闪耀

我市各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齐头并进,在国内新能源领域展现厦企力量。

搅拌、涂布、激光模切、卷绕电芯、焊接、注液……自动化生产线上,一个个储能电芯争相下线,批量发往全国各地。这样的忙碌,是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辰储能”)生产线的常态,用他们的话说:“我们现在愁的不是没订单,是订单供不应求。”他们预计今年出货量超过25GWh,要在保持2022年“双第一”(中国电力储能电池交付项目数量第一、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增速第一)的基础上,力争拿下中国电力储能电池交付量第一。

厦钨新能连续攻克3C锂电池和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其高电压三元材料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24.59%上升到2022年前三季度的81.14%。同时,其钴酸锂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的位置。作为全球消费电池正极的龙头,厦钨新能市占率达42%,去年其全年营收增长超80%。其中,高电压车载三元材料由于其性价比优势明显,订单充足,去年全年销量实现4.64万吨,同比增长71.3%。

此外,2022年11月,中创新航官微发布信息称,厦门产业基地磷酸铁锂PACK产品2022年10月出货量突破1万套。

布局

扩大产业集群

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

2022年9月,厦门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一期)正式开工,总投资约130亿元,主要建设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生产线。这是厦门时代新型锂离子电池项目(一期)开工后,宁德时代牵手厦门推进绿色发展的又一次创新实践。同时,今年开春以来,厦门新能安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一期项目首条产线试产,其第二栋厂房也正在进行内部装修。中创新航三期(一阶段)项目预计今年一季度陆续投产。

新能源(含整车)是我市重点招商方向之一,为推动新能源产业链群集聚发展,我市围绕宁德时代、中创新航、海辰储能等龙头企业供应链,积极接洽引进动力锂电芯及电池制造配套的核心材料和关键组件制造项目,并从补链延链角度出发,探索引入新能源乘用车整车制造企业、储能系统集成企业及电池检测企业等,进一步扩大产业集群发展规模与质量。

展开全文

今年初,恩捷股份厦门锂电池隔膜产业化项目开工,该项目规划16条锂电池隔膜基膜与涂布分切生产线,设计隔膜年产能16亿平方米。今年我市将聚焦锂电池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产业,成立锂电产业联盟,建立健全锂电池产业推进机制。同时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着力引进重大项目,推进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分业分类优化锂电产业布局,加快构建高端化、集约化、绿色化的产业生态体系。

趋势

加快“出海”步伐

在全面储能大时代抢占市场

今年刚开年,海辰储能就斩获多个订单,金额超百亿元,累计容量超20GWh。公开数据显示,预计今年海辰储能增速将超500%。

“如果说2022年是全球储能市场的元年,那么从2023年开始,接下来的三年,将会进入全面储能大时代。”这是海辰储能联合创始人、总经理王鹏程的判断。所谓全面储能,即“全球储能、全业储能、全户储能”三大维度。在他看来,“双碳”目标牵引下,储能将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增速、覆盖面在全球范围铺开。

据统计,2022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总计142.7GWh,比2021年出货量46.9GWh大幅增长204.3%。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已经多次上调的数据预测看,未来三年,储能领域的复合增速将超过70%,到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逼近700GWh,到2030年将超过2TWh。

2022年,宁德时代位居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第一位,出货量超10GWh。近日在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建议,参照核电级安全,建立以失效概率为依据的电池储能系统安全分级评估体系,并将该体系纳入重大项目招标条件,引导电池储能迈向以“核电级安全”为标杆的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动力电池还是储能电池,除了做强做大国内市场以外,今年以来,龙头企业还纷纷加快“出海”步伐,抢占海外市场。

【延伸】

动力电池回收将成超级赛道

在动力电池生产高歌猛进的当下,其回收正被提上日程。去年,国内动力电池装车总量达294.6GWh(吉瓦时),同比增长90.7%。

今年以来,业内加快了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布局。今年初,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为推动锂电池材料及回收业务发展,拟由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投资建设一体化新材料产业项目;回收领域龙头格林美发布公告,将与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北京奔驰、宁德时代及其下属公司邦普循环就电池闭环回收项目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国轩高科年产50GWh电池回收项目也宣布开工。

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的构建也在加快——去年,我市征集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示范网点,加快构建这一体系。厦门钨业作为我市当前唯一的被国家列入规范化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去年累计回收动力电池超过1万吨,同比大幅增长。厦门钨业相关负责人说,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提高,动力电池回收处置和利用将是未来动力电池原材料至关重要的来源之一,也是推动“双碳”发展的必然。

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数据,预计2025年动力蓄电池退役将达174.2GWh,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8.2%。这也意味着锂电回收市场需求有望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实现快速释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和技术布局正进入关键期,此次全国两会上,中创新航董事长刘静瑜建议,对电池回收体系进行顶层策划,由动力电池企业牵头,从产品设计源头制定电池回收路线,建立高效电池回收体系。

根据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900万辆、动力及储能电池总出货量进入TWh级别的普遍预期,可以预见,动力电池回收将成为一条规模巨大的超级赛道。(李晓平 刘澄璐)